1、14.1.3 积的乘方 教学目标 1. 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 2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挑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1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二导入新课1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1)(ab
2、)2=(ab)(ab)=(aa)(bb)=a( )b( ) (2)(ab)3=_=_=a( )b( ) (3)(ab)n=_=_=a( )b( )(n是正整数) 2把你发现的规律用文字语言表述,再用符号语言表达 3解决前面提到的正方体体积计算问题 4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能否进行逆运算呢?请验证你的想法 三、 随堂练习(1)(2a)3(2)(-5b)3=(3)(xy2)2 (4)(-2x3)4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在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的内容以及区别 【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发言,解说老师的提问 【课堂演练】 计算:(1)(x4)3 (2)aa5 (3)x7x9(x2)3 【
3、教师活动】巡视,关注学生的练习,并请3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 同学们思考怎样计算(2a3)4,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再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提出应用以上分析问题的过程,再计算(ab)4,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之后,再与同学交流 (ab)4=(ab)(ab)(ab)(ab)(乘方的含义) =(aaaa)(bbbb)(交换律、结合律) =a4b4(乘方的含义)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通过计算,观察乘方结果之后,你能得出什么规律?(2)如果设n为正整数,将上式的指数改成n,即:(ab)n,其结果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出(
4、ab)n=anbn 【师生共识】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n=anbn(n为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anbn【教师活动】拓展训练: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如(abc)n, 【学生活动】回答出结果是(abc)n =a n b n c n 三、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 课本P97 例3 【教师活动】组织、讲例、提问 【学生活动】踊跃抢答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98练习五、当堂检测 1.计算下列各式: (1)()2()3; (2)(ab)3(ab)4; (3)(a5)5; (4)(2xy)4; (5)(3a2)n; (6)(
5、xy3n)2(2x)2 3; (7)(x4)6(x3)8; (8)p(p)4;(9)(tm)2t; (10)(a2)3(a3)22.已知为正整数,且求的值. 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本节课注重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开端等于成功一半” 1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底数是积的乘方方法: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在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时,注意知识拓展,底数和指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对三个以上因式的积也适用 3要注意运算过程,注意每一步依据,还应防止符号上的错误 七 、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04习题141第1题(4)(5)(6),2题(2)(3)(4)题 板书设计 14.1.3 积的乘方1、积的乘方的乘法法则 例: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