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一)3.5 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 苏科版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内容个人主页一.情境创设方案一 展示一些含有菱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方案二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含有菱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上述任何一个方案,可按如下程序进行:(1) 上面的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2) 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图形.(3) 菱形的结构特征是什么?【(1)让学生感受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精神. 2)应根据校情、班情与学情选择适宜的情境方案.】二探究新知1.实施课本P95操作:按操作观察探索的程序展开.活动分为以
2、下二个层次第一层次:画出等腰三角形ABC关于点O对称的图形,得出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点O是对称中心的结论。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将点B关于点O的对称点记为点D,则CDA可以看成是ABC绕点O旋转180得到的,是判定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点O是它的对称中心的说理过程。第二层次:探索四边形ABCD的特点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发现: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为引入菱形的概念做好铺垫。2.给出菱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3教学菱形的性质(1) 按课本的思考、讨论两个环节展开.具体活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使学生理解,既然菱形是特
3、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它就应该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第二层次:通过思考,使学生理解,由于菱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个特殊条件:有一组邻边相等,因此菱形应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探索菱形的特殊性质,要从这一特殊之处(有一组邻边相等)入手.第三层次:借助于图形直观,引导学生通过合情推理去探索,发现结论.第四层次: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理(分别从菱形的定义与中心对称性两个方面),发展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给出菱形的特殊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三、尝试运用(一)例题教学 1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AC、BD相
4、交于点O。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菱形ABCD的面积s; (2)若=3cm,=4cm,求菱形ABCD的面积和周长。 【由于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菱形的2条对角线就将菱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结合图形向学生介绍菱形的一个面积计算公式,规范解答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能力,计算菱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二)巩固练习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A、四条边相等; B、四个内角都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3
5、、 菱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4、 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两条对角线 ,每一条对角线 ; 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两条对角线 ,各个内角 ; 矩形和菱形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两条对角线 ,两组对边分别 、 ,两组对角分别 .5、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个全等的三角.6、 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 (填写一个合适的条件),那么它的对角线AC、BD就互相垂直.7、 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10cm和24cm,则周长为 cm;面积为 cm2。8、已知棱形ABCD的周长为8cm,BCD=120,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求AC和BD的长10、如图AD是ABC的角
6、平分线,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F 试判断AEDF是何图形,并说明理由四、解决问题1、在宽为6厘米的矩形纸带上,用菱形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图案,如果菱形的边长为5厘米,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 如果用5个这样的菱形设计图案,那么至少需要多长的纸带?设菱形的个数为x,所需的纸带长为y,请你用x的代数式表示y(2) 现有长为25厘米的纸带,要设计这样的图案,最多需要多少个菱形?2、已知,菱形有一个角是72,设计三种不同的分法,将菱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使得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要求画出分割线段,标出能够说明分法所得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DAEBCF12ABC0D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经历了探索菱形的概念、性质的过程,并运用菱形的概念、性质解决有关问题。六、作业布置:课本P100习题3.5:6、 9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