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711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交通运输研究第9卷 第3期2023收稿日期:2023-04-27第一作者:刘占山(1965),黑龙江肇州人,硕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E-mail:通讯作者:杜利楠(1986),河北廊坊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E-mail: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刘占山1,2,杜利楠1,2,史书铨1,2(1.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2.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摘要:从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发展演进着手,划分四个阶段深入分析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研究重点及方向,总结不同发展阶段理论研

2、究的演变特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形势、特点,研究提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四梁八柱”,着眼于交通运输行业自身发展,围绕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协同管理和技术经济特征四大关键要素,提出“4”大自身理论;着眼于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本质特征出发,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保障军事、服务外交、科技创新引领等,提出“8”大外部理论,共同构建形成“4+8”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外部理论;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协同管理;技术经济特征中图分类号:U11文献标识

3、码:A文章编号:2095-9931(2023)03-0016-07Reflections 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System of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in ChinaLIU Zhanshan1,2,DU Linan1,2,SHI Shuquan1,2(1.China Waterborne Transport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8,China;2.Key Laboratory ofTransport Industry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Th

4、eory,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theory,this paperanalyzed the era background,theoretical research focus and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transportation theory in four stages,and summed up the evolution cha

5、racteristic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it studied and proposed the four beams and eight pillars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theoretical framework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6、era.Focusing on the self-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four self theories were proposed around the four key elements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交通运输研究TRANSPORT RESEARCH第9卷 第3期Vol.9No.3刘占山,杜利楠,史书铨.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J.交通运输研究,2023,9(3):16-22.LIU Z S,DU L N,SHI S Q.Reflections on theoretic

7、al framework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in ChinaJ.Transport Research,2023,9(3):16-22.DOI:10.16503/ki.2095-9931.2023.03.00216TRANSPORT RESEARCHVol.9 No.3tion infrastructure,transportation services,collaborative management,and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characteristics.Focusing on serving t

8、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and powerful country,starting from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eight external theorieswere proposed around the overall layout of five in one and the guarantee of military,service diplomacy,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9、innovation,etc.The above contents jointly built the 4+8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system.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laid a foundation forfurther deepening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research of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Key words: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theoretic

10、al framework system;external theory;infrastructure;transport service;collaborative management;technic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0引言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开始对综合交通运输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相关管理部门及专家学者不断探索创新、持续开展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理念和理论的研究工作,为实现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跨越式发展、强力支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经济、贸易、金融、能源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

11、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同时,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环境、形势、目标、任务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把握未来趋势,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加快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全局提供坚实保障。1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的发展演进经过60多年的深入研究探索,紧紧围绕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特色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逐步丰富完善。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

12、的时代背景,以及政府宏观管理、交通领域科研工作的重点方向,可以将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的发展演进划分为4个阶段1。1.1理论研究起步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1956年,国家发布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 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首次提出综合运输的概念,主要任务是开展综合运输网发展规划研究。这一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基础非常薄弱,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小、密度低,运输装备数量不足、技术落后,整体发展水平低。在此期间,交通运输发展重点是增加数量、扩大覆盖面、支持工业布局和满足国防需要,各种运输方式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发展,铁路、主要港口由国家投资建设,公路由地方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这一

13、时期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基础非常薄弱,主要采用交通工程学、技术学等理论方法,以基础调查为主,为线路布局、通路建设和运输生产组织提出相关建议2。理论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论证建设项目的急迫性、布局的合理性及大宗货物运输的路径选择等问题。同时,各种运输方式的作用和分工界限清晰,相关研究工作独立开展,基本不涉及结构优化和结构比例问题,缺乏宏观层面的交通运输整体规划、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1.2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铁路为主导的运输格局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运货难、出行难已成为刘占山

14、,等: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17交通运输研究第9卷 第3期2023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3。在此背景下,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学者越来越认识到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交通运输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同时更加关注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结构关系,以期快速提高总供给能力和运输效能。这一时期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交通工程学、技术学理论方法基础上,开始侧重于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4。在此期间,理论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三大关系”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

15、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结构关系,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思想、理念,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以及交通领域投资建设、经营模式、支持政策、管理体制改革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论证,极大地推动了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的发展。1.3调整拓展期(20002012年)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阶段和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加快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同时,随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战略的实施,加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不断深化,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重点和视角也在不断调整和拓展。交通运输发展更加注重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16、等大系统视角审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衔接和均衡发展问题,主要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技术装备、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理论与实践创新。这一时期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主要以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逐步拓展系统论、时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用以指导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理论研究工作更加全面、深入,开始从注重交通运输领域自身向注重交通与经济、社会、生态、国防军事等协同融合发展转变,更多地关注交通运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以及交通运输发展趋势与不同空间尺度等时空特征,等等5。在此时期,交通运输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地位、综

17、合效益、整体布局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及政策创新等开展了大量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体系。1.4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期(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从国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动荡变革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从国内看,我国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何顺应时代趋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创新和完善符合我国发展特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和方法,已成为各界关

18、注的焦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立足系统论、时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注重交通运输自身发展向服务大局、服务人民转变,更加注重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绿色低碳交通、物流供应链理论等领域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宏观决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6。2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的形势和特点2.1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侧重点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时代背景、基础条件变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生相应变化。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经历了从追求“运输成本最低”到“物流成本最低”再到“社会总成本最

19、低”的演进过程,体现了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18TRANSPORT RESEARCHVol.9 No.3的关注点从“运输”领域延伸到“物流”领域再拓展到“社会”领域,考虑的要素明显增多。伴随着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由过去的“基础支撑”“服务保障”向“支撑引领”“战略牵引”转变,综合交通运输的定位、内涵、重点任务也更加丰富7。2.2理论研究范畴从微观到宏观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更加系统全面,由单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技术装备”三大核心内容,再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

20、安全保障、绿色低碳、人才队伍、治理体系”等九大体系,交通运输内涵不断延伸拓展,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2.3理论研究更加突出时代性、政治性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技术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与应用、市场体系、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重任在肩。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更要体现时代性、政治性。时代性体现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基础、交通运输条件深刻变化,理论体系需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政治性则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人文环境,带来不同的全社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相应地指导各行业发展的理论也会发生

21、变化,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体系要更好地指导实践,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政治使命。3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问题涉及内容广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应聚焦“综合”二字。一方面,重点关注不同运输方式发生关系的环节,比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多式联运、不同方式间标准规范的协同问题等;另一方面,重点厘清和破解综合交通运输自身、外部两大维度的理论问题,其中自身理论重点论述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组织、协同管理、本质属性(技术经济特性)等,外部理论重点论述交通运输与现代化强国建设各领域的关系。3.1理论框架机理分析交通运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既要

22、着眼于自身发展,又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本文提出“4+8”理论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交通运输自身“4”大理论问题,重点考虑基础设施、运输组织、协同管理和技术经济特性等交通基本要素,强调各运输方式间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组织协调、综合协同管理和发挥比较优势。上述四个方面是最基本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问题。交通运输外部“8”大理论问题,重点考虑的是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适应创新、安全、绿色、开放、共享等交通发展时代特征和发展理念,强调交通运输支撑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科技等全方面发展。“4+8”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总目标,构成了综合交通运

23、输理论框架体系的“四梁八柱”。其中,“四梁”基础设施网络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运输组织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协同管理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技术经济特性是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理论基点;“八柱”支撑政治建设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服务经济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论交通运输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论(人民满意)交通运输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交通运输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理论军事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交通运输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同管理理论综合交通运输技术经济特性理论综合交通运输组织理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理

24、论图1综合交通运输理论“4+8”框架体系刘占山,等: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19交通运输研究第9卷 第3期2023设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核心目标,服务文化建设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目的,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引领科技创新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动力,服务大国外交要求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推动军事交通发展要求交通领域军民融合支撑国防军事建设。3.2交通运输“4”大自身理论立足交通运输业的本质属性,即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具有自然条件依赖性大、基础设施及设备投资大、网络经济性等特点,本文提出交

25、通运输最为突出的四个理论问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综合交通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同管理理论和综合交通运输技术经济特性理论。1)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重点围绕基础设施网络布局、通道布局、枢纽布局三大研究方向。一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基于综合交通总需求分析理论,研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层级分类、规模的测算方法;研究综合交通网络多网融合理论,分析综合交通网络演化机理;研究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方法,提出网络布局优化效果评估方法等。二是综合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基于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综合运输通道与经济产业结构演变特征

26、的关系;研究构建综合运输通道需求预测模型与方法;研究不同层次通道间、通道内不同方式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构建综合运输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等。三是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的影响机理,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优化模型;研究综合交通枢纽的辐射范围、交通需求预测、换乘/换装的模型与方法;研究综合交通枢纽衔接设计理论与方法等。2)综合交通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综合交通运输需求机理、多式联运组织理论与方法等问题。其中,综合交通运输需求机理研究,重点在于构建旅客出行、货物运输需求的影响机理,研究运输需求预测、结构特征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偏好机理与选择模型等。

27、多式联运组织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多式联运发展演进及趋势特点,建立我国多式联运经济运距模型,构建多式联运碳排放模型,测算节能减排成效以及联运组织效能问题等。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同管理理论。重点研究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机制、标准规范体系以及政策协同创新等理论问题。一是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理论。核心是适应综合交通协同管理要求,借鉴发达国家综合交通相关法规制度,研究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架构以及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协调机制、发展定位、规划及相关投资政策等。二是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研究。重点是研究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适应发展需要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三是

28、综合交通运输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理论。重点研究综合交通枢纽、运输装备、多式联运、信息交换等综合运输衔接环节标准规范的协同性问题。四是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理论,重点研究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政策体系架构(包括投融资制度、土地创新政策、运输市场化运作等);研究政策影响机理与经济社会效益。4)综合交通运输技术经济特性理论。从经济成本、安全、绿色、智慧等方面,研究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一是交通运输成本理论。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成本构成及变化趋势;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物流成本及社会成本。二是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理论。以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为框架,研究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本质安全

29、问题,探讨交通运输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研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保障体系。三是综合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论。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能耗、排放及运输结构调整的环境效益等问题。四是智慧交通理论。重点研究智慧交通顶层设计;研究各种运输方式新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等。20TRANSPORT RESEARCHVol.9 No.33.3交通运输“8”大外部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理论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30、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要素来看,包含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军事、服务外交、科技创新等八个方面。为此,本文提出交通运输行业外部理论主要阐述交通运输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科技等八个方面的关系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交通运输“8”大外部理论的关系见图2。1)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论。重点研究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机理、时空演变和产业关系等问题。一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机理。归纳总结国内外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31、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机理。二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理论。以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交通经济学等为基础,研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空间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特征。三是交通运输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理论。研究不同类型产业与交通运输的关系特点;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变化及未来趋势等。2)社会主义制度下交通运输发展理论。重点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要求,以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研究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比研究国内外不同政治体制下交通运输的发展理念特点,研究中国交通快速发展的特殊制度优势,丰富完善与我国政治体制相适

32、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通运输治理体系。3)交通运输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本质要求,重点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交通文化发展史;研究交通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殊贡献;对比国内外交通文化差异,研究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交通文化体系。4)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论。重点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支撑共同富裕,研究交通运输如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基于交通运输与人口布局的关系,研究中国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5)交通运输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一是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综合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开发的关系理论;研究国内外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

33、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土空间的关系。二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体现以及交通运输碳排放评估。6)军事交通运输发展理论。重点研究交通运输军民融合理论和军事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理论。研究交通运输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军事交通运输的发展模式;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研究军事交通资源合理配置及交通运输支撑国防事业的时代要求。7)交通运输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重点围绕交通运输支撑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发展战略、任务举措等,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军事外交强国保障走和平发展道路人

34、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口规模巨大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图2中国式现代化与交通运输“8”大外部理论的关系刘占山,等: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21交通运输研究第9卷 第3期2023点的国际通道关键节点互联互通布局规划理论;研究国际运输便利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参与国际交通组织及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国际竞争力。8)交通运输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理论。重点围绕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的重点领域和问题,研究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总体趋势及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装备、运输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短板;研究核心技术与交

35、通运输领域融合发展;基于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研究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4结束语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好开路先锋需要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本文在总结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发展演进历程的基础上,立足交通,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协同管理和技术经济特征等四个方面,形成综合交通运输“4”大自身理论,同时“跳出交通看交通”,从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

36、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军事、服务外交、科技创新引领等八个方面,形成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的“8”大外部理论,进而共同构成“4+8”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郭小碚.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的新阶段J.综合运输,2003,25(3):7-92罗仁坚.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3樊一江.创新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推动新时代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J.综合运输,2019,41(11):11-16.4张国强,王庆云,张宁.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4):13-18.5刘思.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运输政府管理创新实践与经验J.交通运输研究,2018,4(4):1-8.6王庆云.如何提升我国交通运输应用理论研究水平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3,3(2):4-7.7刘占山,张哲辉,杜利楠.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回顾J.综合运输,2017,39(8):1-6.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