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桐城市地质灾害现状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291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桐城市地质灾害现状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徽桐城市地质灾害现状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徽桐城市地质灾害现状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部资源117WESTERNRESOURCES西部资源灾害地质2023年第3期安徽桐城市地质灾害现状研究谢正魏长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 6 地质队,安徽安庆246000)摘要桐城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貌形态多样、特征明显,区域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为全面了解桐城市地质灾害分布情况与特征,文章从区域地质条件出发,结合现有研究资料,阐述了桐城市的地质构造与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并对桐城市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关键词】桐城市;地质灾害;现状桐城市位于安徽省西南,行政区划隶属安庆市 I-3,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11.4-6 。二十一世纪初,安徽全省范围普遍开展了县(市)地质

2、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提交了安徽省桐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 万)和安庆市桐城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基本查明了区内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阐述了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分布状况、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划分出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并提出防治建议。之后开展的“桐城市地质灾害全面深人排查”工作,重点对切坡建房户以及矿山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深人排查,对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核查,逐点排查鉴定地质灾害威胁程度、范围,并给出隐患防治措施和建议。以上工作虽然为桐城市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但仍然不够深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资料,对桐城市地质灾害现状进行研究,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1

3、.区域地质条件1.1地层岩性桐城地区跨北淮阳构造带、扬子地块、大别地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所属地层单元主要为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东段,以北东向的挂镇-陶冲断裂(桐城-太湖断裂北东段)为界,北西部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岩、侵人岩类岩石,南东侧出露早古生代寒武纪至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等前第四纪地层,部分地层缺失,以新生代古近纪古新世望虎墩组及痘姆组分布最为广泛 7 。第四纪地层主要分布在挂车河、龙眠河、柏年河、孔城河两侧及其支流地带,局部分布在低山冲沟处,以上更新统、全新统最为发育。分别组成一、二、三级阶地和河(湖)漫滩,成因以冲积类型为主,其次还有洪积、残积和湖积。区内岩浆岩发

4、育,广泛分布于工作区西北部,变质岩石类型复杂,成因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变质侵入岩组合、变质(超)铁镁质岩组合和变质表壳岩组合1.2地质构造桐城地区褶皱构造不很发育。区内褶皱分为三期:早期褶皱枢纽方位不定,主要发育在变质表壳岩中,在黄家龙一带比较集中;中期褶皱主要表现为轴向NW-SE向紧闭同斜褶皱,发育在变质表壳岩及变质侵人岩中;晚期褶皱样式主要为宽缓的直立褶皱,发育在变质表壳岩和变质侵人岩中,在烽火山-祠堂河一带发育。桐城地区主要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近东西向、北西西-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发育较少1.3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桐城区域内新构造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大面积的间歇性缓慢上升运动,并

5、在各区表现的强度不一,造成区内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以桐城一太湖断裂为界,西北部中低山丘陵区上升运动较强烈,致使这一地区的沟谷深切,“V”型谷及冲沟比较发育。断层东南部低丘、波状平原及平原区上升缓慢,时间上具有间歇性,间或相对静止;空间上具有南强北弱的不均匀性,形成明显的北升南降的掀斜运动,河道摆动明显,各级河流阶地发育。新构造活动的又一主要特点为断裂活动,区内断裂活动的发生不但控制着第四系地层的发育,而且引发地震、地下热水出露。本区基本地震烈度为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 gl18 2.水文地质桐城市西北部位于大别山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部主要位于沿江平原,以平原为主 1,9 ,故分

6、为河谷平原松散层地下水和山地丘陵基岩地下水,河谷平原中,地下水与河水关系密切,补给条件较好,含水层厚度5 10 m,水性贫乏-中等。山地丘陵区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取决于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及裂隙的张开性、充填物等因素,不同【作者简介谢正(19 8 7 一),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通讯作者】魏长帅(19 8 8 一),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总工程技术负责及管理工作。118西部资源WESTERNRESOURCES西部资源WESTERNRESOURCES的构造作用下,地下水的赋存、排泄条件不同。根据区内地下水含水介质的不同,区内地下水可分

7、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变质岩类裂隙水、岩浆岩类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工程地质岩体岩石类型较多,成因类型多样。可分为岩浆岩建造、变质岩建造、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第四纪松散岩类(图1)。246大关镇891012010km吕亭镇龙民街道唐湾镇黄申镇#桐城市文昌街道龙腾街道孔城镇范岗镇金神镇嬉子湖镇化新度镇青草镇双新经济开发区双港镇图1桐城市工程地质图1一第四纪松散岩类;2 一.碳酸盐岩建造;3一变质岩建造;4碎屑岩建造;5一岩浆岩建造;6 一历史不稳定斜坡;7 一现有崩塌灾害点;8 一历史崩塌灾害点;9 一现有滑坡灾害点;10 一历史滑坡灾害点;11一现有泥石流灾害点;1

8、2 一历史泥石流灾害点4.地质灾害及防治现状桐城市地貌单元有山地、丘陵、平原等类型,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发育4.1灾害现状桐城市地质灾害发育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截至2 0 2 1年初,桐城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56 处,目前现存地质灾害点10 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山区乡镇,南东部丘陵平原区灾害隐患点零星分布(图2)。灾害点高层分级105m1550m150150m大关镇J150300m1300450m1450600m16001020m吕亭镇龙眠街道昌街道龙腾街道孔城镇范岗镇金神镇青草镇新渡镇嬉子湖镇双新经济开爱区双港镇图2桐城市地质灾害分布图4.2防治现

9、状每年汛前,桐城市都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全市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摸排,更新数据库,划分危险等级和危险区域,并对其危险程度和危险对象进行分类划分。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及时编制发布桐城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截至2 0 2 0 年12 月底,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 1处,其中崩塌9 0 处、滑坡10 处、泥石流1处;隐患点险情等级均为小型;各类灾害隐患点现状不稳定的8 4处,现状基本稳定的17 处;地质灾害隐患共威胁人口17 8 户6 8 8 人,威胁资产2 0 0 3万元。5.地质灾害孕灾因素分析桐城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人口集中、人类活动强烈,且岩石风化强烈的地带,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

10、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水等影响5.1地形地貌桐城市地跨安徽省皖西山地、沿江丘陵平原两个宏观地貌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特征明显,以郑庐断裂为界,西北部多为山地,东南部多为平原,少量丘陵(图3、图4)。西部资源119WESTERNRESOURCES西部资源灾害地质2023年第3期大关镇眠街道街龙腾街道礼城镇范尚镇金神镇草锁灾害点新渡镇婚子湖镇坡度分级/105双新经济开爱区5101015双港锁152012025816km25303564图3土地形坡度分级与灾害图龙腾街道礼城范岗镇金神镇灾害点平坡婚湖镇北东北双新经济开发区东0816km西北图4地形坡向与灾害图5.2地层岩性桐城市地质灾害中,

11、岩浆岩建造分布130 处地质灾害,所占比例为36%,其中崩塌7 4处、滑坡2 6 处、不稳定斜坡2 9 处、泥石流1处;碎屑岩建造分布2 处地质灾害,所占比例1%,其中滑坡1处、不稳定斜坡1处;第四系松散岩类共分布35处地质灾害,所占比例10%,其中崩塌2 4处、滑坡4处、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6 处;变质岩建造共分布189处地质灾害,所占比例53%,其中崩塌12 2 处、滑坡2 8处、泥石流2 处、不稳定斜坡37 处(图1)。由此可知变质岩建造分布地质灾害最多,占比超一半,而碎屑岩建造分布地质灾害最少5.3断裂构造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断层的距离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距离断层越近,分布的地质灾害与斜坡

12、点越多,距离断层越远,分布得越少。地质灾害的分布在0-10 0 0 m范围内最多,在 40 0 0 m范围最少。断层缓冲区中0-10 0 0 m范围内分布地质灾害136 处,占比38%,其中崩塌8 8 处,滑坡2 0处、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2 7 处;10 0 0-2 0 0 0 m范围内分布地质灾害8 6 处,占比2 4%,其中崩塌43处、滑坡2 3处、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19 处;2 0 0 0-40 0 0 m范围内分布地质灾害9 3处,占比2 6%,其中崩塌6 0 处、滑坡12 处、泥石流2 处、不稳定斜坡19 处;40 0 0 m范围地质灾害共41处,占比12%,其中崩塌2 9

13、处、滑坡4处、不稳定斜坡8处(图5)。5.4地表水根据统计,水体缓冲区中0-10 0 m范围内分布地质灾害7 2 处,占比2 0%,其中崩塌48 处、滑坡11处、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12 处;10 0-40 0 m范围内分布地质灾害10 7处,占比30%,其中崩塌6 8 处、滑坡17 处、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2 1处;40 0-7 0 0 m范围内分布地质灾害6 7 处,占比约19%,其中崩塌45处、滑坡12 处、泥石流0 处、不稳定斜坡10 处,7 0 0 m范围分布地质灾害110 处,占比约31%,其中崩塌59 处、滑坡19 处、泥石流2 处、不稳定斜坡30处。由图6 可知,地质灾害全

14、部分布较均匀,与水体距离和地灾数量无明显线性关系。6.结论根据对桐城市地质背景以及历史地质灾害点分析,综合灾害发育的各影响因素,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和分布规律形成如下认识:120西部资源WESTERNRESOURCES西部资源WESTERNRESOURCES36大美镇8911011010km吕亭镇公龙眠街道唐湾镇黄电镇桐城市文昌街道龙腾街道直孔城镇范岗镇金神镇嬉子湖镇新渡镇青草镇双新经济开发区双港镇图5断裂与灾害分布图1一历史不稳定斜坡;2 一现有崩塌灾害点;3一历史崩塌灾害点;4一现有滑坡灾害点;5一历史滑坡灾害点;6 一现有泥石流灾害点;7 一历史泥石流灾害点;8 一实测、推测断层;9 断

15、层10 0 0 m缓冲区;10 一断层2 0 0 0 m缓冲区;11一断层40 0 0 m缓冲区(1)桐城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以崩塌为主,占现存及历史灾害总数6 1.8 0%;现存10 1处灾害点中,崩塌灾害为9 0 处,占比8 9.11%。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相对较集中,主要分布于郑庐断裂带北西侧的山区,时间上为6、7 月,也有明显的规律。(2)地质灾害发育主控因素为地层岩性因素,变质岩建造分布地质灾害最多。(3)地质灾害受断裂地质构造影响较为明显,断裂构造周边1km内发育地质灾害136 处,占比高达38%。(4)地质灾害分布与水体距离无明显线性关系。8109010k

16、m黄甲昌街道龙腾街范岗镇胡镇图6水系分布与灾害图1.历史不稳定斜坡;2.现有崩塌灾害点;3.历史崩塌灾害点;4.现有滑坡灾害点;5.历史滑坡灾害点;6.现有泥石流灾害点;7.历史泥石流灾害点;8.水系10 0 m缓冲区;9.水系40 0 m缓冲区;10.水系7 0 0 m缓冲区参考文献1】魏长帅.安徽省桐城市地质灾害特征研究 J.西部资源,2022,No.108(03):61-62+65.2梅泓,唐金湘.安徽省桐城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特征浅析 J.安徽地质,2 0 0 9,19(0 3:2 18-2 2 1.3杨建.安徽大别山地区地质环境和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D.合肥工业大学,2 0 0

17、 3.4杨颖达,崔可锐,崔亮,等.皖大别山区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 J.安徽地质,2 0 14,2 4(0 4):2 7 5-2 7 9+30 7.5汤皓,杜雨彤,张礼顺.安徽太湖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危险性评价 J.安徽地质,2 0 2 1,310 1):8 9-9 3.6邹浩,陈金国,李庆伟,等.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 J.资源环境与工程,2 0 2 1,35(0 5):641-651.7冯文科.大别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 J.地质科学,19 7 6(03):266-276.8张杰,钱太仲,王行舟,等.安徽地震活动期的划分与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 J.地震学刊,2 0 0 0(0 2):40-47.9张永江,徐良金,王立全,等.安徽六安大别山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J.水文,2 0 0 0(0 2):58-6 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