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20306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 年第 27 期 总第 554 期10研究实践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 袁莉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241000)摘要: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和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通过随机取样对 701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对初中生

2、学校适应产生影响。结论: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初中生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7-0010-07一、引言初中阶段是个体面临多重挑战的转折时期,而学校适应问题是初中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学校适应是指在学校环境下,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校的各种相关活动,并在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情绪适应和参与学校活动方面表现良好2。学校是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等适应要素均需要在学校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因此,在个体的社会适应中,学校适应是重点

3、3。研究发现,初中生学校适应不良的检测率高达16.6%4。学校适应不良会给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5,同时也会对个体成年后的社会适应造成一定影响,并可能会关系到个体一生的发展6-7。因此,探讨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相互作用会影响个体身心健康8。根据此理论,初中生学校适应能力的高低不仅受自身特点(个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其所处的微环境影响。发展情境理论提出了 一个拟合优度模型,该模型强调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与否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拟合程度9。FurmanJackson 和Downey

4、 等10研究发现,青少年的自身特征与其所处的情境(如家庭、父母)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度,这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由此可知,如果初中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其青春期所处的同一性状态拟合良好,他们在学校的适应能力、同伴关系等方面将会得到良好发展。因此,本研究以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微观环境变量,以自我同一性作为个体水平变量,系统地探讨这两者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张效芳和杜秀芳5认为,影响学生学校适应的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如社区、家庭、教育等,内因如自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 年第 27 期 总第 554 期研究实践我同一性、自我控制力、习惯等。而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外

5、在因素11。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跨情境稳定性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活动的特点概括12。父母教养方式在个体的能力、性格、认知、学业成就、心理健康、问题行为以及社会化发展上都起着重要作用13。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具有缓冲、保护作用14。有研究发现,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就会更高,社会适应能力也更好;而专制型、放任型和漠视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子女学业问题较多,社会适应能力也更差。国内外大量研究均证实,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11-18。父母情感温暖与初中生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过度保护与初中生学

6、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5。综上,本研究提出假设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对自我的确定以及对与自我发展相关的重要问题作出思考和抉择19。埃里克森20认为,青少年期(1218 岁)是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阶段,个体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获得,专制型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早闭,忽视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则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扩散21-23。王树青、陈会昌和石猛24研究发现,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能直接预测青少年同一性

7、延缓状态。综上,本研究提出假设二:父母教养方式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研究表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紧密的联系,自我同一性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高25-26。研究发现,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得分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得分越高,学校适应越好27。同一性探索和投入能显著正向预测学生学校适应28。综上可知,自我同一性可能是联结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重要中介。有研究表明,自我同一性可能是影响环境变量和有关的心理适应性的中介因素29。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三: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关系模型如图 1 所示。二、研究方法(一)

8、研究对象本 研 究 采 用 随 机 取 样 法,选 取 江 西 省 上 饶市四所初级中学的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 810份,回收有效问卷 701 份,有效率为 86.54%。其中,男生 327 人,女生 374 人;初一 254 人,初二 295 人,初三 152 人;独生子女 51 人,非独生子女 650 人;来自城镇的学生 337 人,来自农村的学生 364 人。被试年龄在 1216 岁,平均年龄14.670.93 岁。(二)研究工具1.简式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该量表由国内学者蒋奖、鲁峥嵘和蒋苾菁30修订而成。量表共有 42 个题目,分为父亲版和母亲版,各 2

9、1 题,每个题目有四个选项,选择“从不”、“偶尔”、“经常”和“总是”分别计 1 分、2 分、3 分和 4 分。父亲版和母亲版各有三个维度:拒绝、过度保护和情感温暖。在各维度中的得分越高,表明子女所感知到的父母教养方式水平越高。本研究中,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父母情感温暖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662、0.685、0.705。2.自我同一性量表采用自我同一性量表,该量表由国内学者张日昇31修订。量表共有 12 个题目,分为三个维度: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每个维度都有四个题目,并且各维度都有两个正向、反向计分题。每个题目有六个选项,选择“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

10、“有点不符合”“有图 1 假设关系模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 年第 27 期 总第 554 期12研究实践点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计1分、2分、3 分、4 分、5 分和 6 分。得分越高,表明该个体现在自我的投入越高,过去的危机越多,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越大,即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620。3.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采用崔娜32编制的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该问卷共有 27 个题目,包括五个维度:常规适应、学业适应、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校情感态度。采用五点计分方式,从 1“非常不符合”到 5“非常符合”,总分越高,学校适应水平越好。本研究中,该

11、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42。(三)统计分析采用 SPSS25.0 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三、研究结果(一)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通过随机取样法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均是被试的自我报告,这些数据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为减少这种偏差对研究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在施测过程中,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在统计上,使用 Harman 单因素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33。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表 1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MSD12341 父母拒绝1.640.4912 父母过度保护1.970.390.466*13 父母情感温暖2.420.60-0.415*0.03

12、44 自我同一性4.040.59-0.344*0.182*0.374*5 学校适应3.750.65-0.400*0.221*0.328*0.703*注:*p0.05,*p0.01,*p0.001。下同。表 2 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结果变量预测变量整体拟合指数回归系数显著性RR2Ft自我同一性性别0.3710.13837.073-0.001-0.026年级-0.110-3.932*父母拒绝-0.422-9.862*学校适应性别0.7240.524191.8650.0310.915年级0.0271.159自我同一性0.70822.975*父母拒绝-0.234-6.303*自

13、我同一性性别0.220.0511.57-0.023-0.514年级-0.094-3.174*父母过度保护-0.269-4.698*学校适应性别0.710.51178.260.0170.492年级0.0411.769自我同一性0.75725.352*父母过度保护-0.161-3.518*自我同一性性别0.400.1643.530.0541.329年级-0.101-3.639*父母情感温暖0.37210.784*学校适应性别0.710.50175.760.0471.329年级0.0341.461自我同一性0.74323.306*父母情感温暖0.0852.710*1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 年第

14、 27 期 总第 554 期研究实践1 的因子共有 19 个,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6.46%,未达到 40%,因此,本研究中的三个变量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二)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对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 1。从相关矩阵中可以看出:父母拒绝与自我同一性呈显著负相关(r=-0.344,p0.01),与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r=-0.400,p0.01);父母过度保护与自我同一性呈显著负相关(r=-0.182,p0.01),与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r=-0.221,p0.01);父母情感温暖与自我同一性呈显著正相关(r

15、=0.374,p0.01),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自我 同 一 性 与 学 校 适 应 呈 显 著 正 相 关(r=0.703,p0.01)。(三)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的预测分析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采用回归分析,在控制性别、年级条件下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父母情感温暖三种教养方式对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的预测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2:父母拒绝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父母过度保护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四)父母教养方式在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

16、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运 用 Bootstrap 分 析 技 术,从 5000 个 样 本中,对中介效应的 95%置信区间进行估计,使用Hayes34编制的 SPSS 宏中的 Model4,在控制性别、年级的条件下,对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 3:自我同一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均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在父母拒绝与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98,占总效应的 56.05%;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在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04,占总效应的 55.80;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学校

17、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 0.276,占总效应的 76.48。四、讨论(一)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校适应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消极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与初中生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积极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情感温暖)与初中生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5,35结果一致。如果父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个体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支持与理解,当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父母的关怀与鼓励对其来说是强大的精神支持,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校适应水平36。相反,如果父母采用拒绝、过度保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个

18、体则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自信,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便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利于其学校适应37。从相关结果来看,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8。Laboviti39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表 3 自我同一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间接效应Boot 标准误Boot LLCIBoot LCI相对中介效应父母拒绝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0.2980.036-0.371-0.23156.05%父母过度保护-0.2040.045-0.293-0.11655.80%父母情感温暖0

19、.2760.0270.2230.33276.48 注:Boot 标准误、BootLLCI 和 BootULCI 分别指通过偏差矫正的百分位 Bootstrap 法估计的间接效应的标准误差,95%置信区间的下、上限;所有数值通过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 年第 27 期 总第 554 期14研究实践结果,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现在和将来的自我投入。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有助于强化他们的探索行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相较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

20、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7。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的初中生不仅会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而且敢于付诸实践,形成对内外环境的正确认知和评价,用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衡量客观事物,作出积极正确的行为反应,提高自身的学校适应水平。(二)自我同一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在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父母情感温暖三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校适应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首先,父母教养方式可以通过初中生自我同一性间接作用于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具体表现为,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负向预测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父母情感温暖正向预测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初中生自我同一性

21、正向预测学校适应。采用拒绝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很少为子女提供关于自我成长的教育,总是用敌意、拒绝、责备的态度对待他们40,导致初中生自我认同偏低,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难以独立作出决定。父母的惩罚也会导致初中生自信心降低,甚至形成退缩、畏怯的性格,行为主动性下降,不愿意或者不敢进行自我探索和投入,不利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41,进而造成人际交往、学业适应等能力得不到提升,在学校环境中表现出适应不良。情感温暖型父母往往会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爱、支持、鼓励和尊重,对孩子的需求非常敏感,经常赞扬和认可孩子的行为,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和关怀,能获得来自父母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温暖、支持性的

22、教养方式能满足初中生的情感需求,有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追求和探索自我内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自我同一性的获得42。自我同一性发展较好的初中生,能积极地感知到来自同伴和老师的支持,行为主动性强,对学校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能快速地适应学校环境,善于处理与老师、同伴的关系,面对困难时能积极应对,在学校中表现良好。父母过度保护不利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投入与探索,使其无法建立自我独立的价值观系统与判断系统,遇到困难习惯性地依赖他人,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学校环境,学校适应能力差。因此,父母应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使初中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其自我同一性的探索,进而提高学校适应水平。其次,父母教养方

23、式可以直接作用于初中生学校适应。具体表现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情感温暖)正向预测初中生学校适应,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负向预测初中生学校适应。初中生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十分敏感,自我意识强,如果父母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给予初中生更多的关爱、支持、鼓励与尊重,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支持越多,他们表现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就会越高43,这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时能够独立自主地应对和解决,在学校环境中也会有较高的学校适应水平。如果父母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总是以拒绝、冷淡的态度对待初中生,他们将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44,安全感和幸福感缺失。同时,在家庭中缺

24、乏榜样的参照,使得他们在学校环境中无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在面对学业难题时也倾向于选择逃避,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从而影响在学校的人际适应,使得他们在学校缺乏归属感,学校适应水平降低。采取消极教养方式的父母无法在初中生遇到适应不良问题时给予正确的心理和行为引导,由此引发恶性循环,影响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本研究结果,提出如下三点建议。首先,在家庭系统中,父母应积极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及时给予子女关注与鼓励,满足子女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引导其进行1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 年第 27 期 总第 554 期研究实践积极的自我探索,促使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从而提高其学校适应

25、水平。其次,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使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养方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修正自己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采取更加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良好的学校适应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干预,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以帮助学生增强人际技能、学业技能等,同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五、研究不足和展望本研究结果虽然证实了上述假设,并且为系统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学校适应关系的具体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均来自学生的自我报告,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学生感知到的,与真实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今后的研究

26、可以考虑采用多方面报告的形式。其次,本研究收集的样本数量较少,且生态效度不高,使得研究结论缺乏普适性。今后的研究还需扩大样本容量,提高样本代表性,以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六、结论1.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对初中生学校适应产生影响。参考文献1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73-81.2侯静.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3):413-420.3王

27、薇薇,刘文,王依宁.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及其促进J.学前教育研究,2021(12):36-47.4张光珍,王娟娟,梁宗保,等.初中生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1):11-20.5张效芳,杜秀芳.父母教养行为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1):67-72.6Ladd G W,Kochenderfer B J,Coleman C C.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friendship,and victimization: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28、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1997,68(6):1181-1197.7Hamre B K,Pianta R C.Early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trajectory of childrens school outcomes through eighth grade J.Child Development,2001,72(2):625-638.8Bronfenbrenner U.Ecology of the family as a

29、context for human development:Research perspectives 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22(6):723-743.9Lerner R M.A“goodness of fit”model of person-context interaction J.In.Magnussen&V.Allen(Eds.),Human development:An interac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3.10Furman R,Jackson R L,Downey E

30、 P,et al.Social constructivist practice with youth J.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Work Journal,2003(20):263-275.11卢富荣,刘丹丹,李杜芳,等.父母教养方式与低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2):209-216.12徐慧,张建新,张梅玲.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4):940-942,959.13陈世民,张莹,陆文春.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4):857-8

31、60.14孙仕秀,范方,郑裕鸿,等.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502-505,509.15Luthar S S,Goldstein A S.Substance use and related behaviors among suburban late adolescents:The importance of perceived parent containment 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2008,20(2):591-614.16Reuben J D,Shaw D

32、S,Neiderhiser J M,et al.Warm parenting and effortful control in toddlerhood:In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predictors of school-age externalizing behavior 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16,44:1083-109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 年第 27 期 总第 554 期16研究实践17彭凤祥.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6):945-947.1

33、8Milevsky A,Schlechter M,Netter S,et al.Maternal and paternal parenting styles in adolescents:Associations with self-esteem,depression and life-satisfaction J.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07(16):39-47.19张日昇,陈香.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1-16.20Erikson E H.Identit

34、y youth and crisis M.WW Norton&company,1994.21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2):126-132.22弓思源,胥兴春.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69-1776.23Perosa L M,Perosa S L,Tam H P.The contribution of family structure and differentiation to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females J.Jour

35、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6,25(6):817-837.24王树青,陈会昌,石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65-72.25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5.26谢传送,李晓驷,蔡翥.农村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37-439.27贺雨诗.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的关系:感知学校氛围和积极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28陈晓,徐菲,林绚晖.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

36、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57-261.29曾昱,沐守宽.家庭功能与心理弹性的关系: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4):115-120.30蒋奖,鲁峥嵘,蒋苾菁,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1):94-99.31张日昇.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4):430-434,510.32崔娜.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33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

37、6):942-950.34Hayes A F.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moderation,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M.Guilford Publications,2017.35莫林桂,曾玲娟,陈阳,等.父母教养方式对被欺凌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J.中国特殊教育,2021(4):65-71,689.36李永占.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5):576-585.37Shin H,Lee J,Kim B,et

38、 al.Students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bonding styles and their academic burnout 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12(13):509-517.38刘芳芳,陈新利.母亲教养方式对高职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自我同一性地位的中介作用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4):104-108.39Laboviti B.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enting styles and identity status of teenagers in albanian contex

39、t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Social Research,2015,5(1):65-72.40Markus M T,Lindhout I E,Boer F,et al.Factors of perceived parental rearing styles:The EMBU-C examined in a sample of dutch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3,34(3):503-519.41刘芳芳,陈新利,罗良针.母亲教养方式对高职生择业适应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4):52-56.42凌辉,朱溆湘,李新利,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6):786-788,791.43王号.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儿童安全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44陈雅倩.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生命意义的关系:安全感和学校适应的链式中介作用及教育启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1.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