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章信用与利率机制
信用的几种形式
2. 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买卖相联系
②商业信用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
③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状态一致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教材24
3国家信用1、定义 :是国家政府以债务人或债权人的身份筹资或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4消费信用(定义: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的有所不同。
5民间信用,亦称“民间借贷”,主要指居民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贷。
2. 民间信用的特点
(1)自发性,绕过正规金融机构
(2)范围有限,在一定的地域内借贷
(3)利率较高,且具有较大的弹性
(4)具有较大风险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1.偿还性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大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
(1)能不能快速地自由变现;
(2)变现过程中损失的程度和所耗费的交易成本的大小。
3.风险性
违约风险(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市场利率越高,信用工具的市场价格就越低;
反之,市场利率越低,信用工具的市场价格就越高。
4.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收益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反映的。
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内容:利息本质上是部分平均利润、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
西方关于利息来源和本质的理论研究:利息是对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机会成本的补偿。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区别与联系:
1.名义利率是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它实际上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名义利率只能为正,实际利率可以为负。
3.正利率和负利率: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大于0时,即为正利率;反之则为负利率。
零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4.
市场利率=无风险利率+风险补偿
当附息债券的购买价格与面值相等时,到期收益率等于息票率。
当附息债券的价格低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大于息票率;当附息债券的价格高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低于息票率。
附息债券的价格与到期收益率负相关,如果债券价格上升,到期收益率下降;反之,如果债券价格下降,到期收益率上升。
到期收益率是是市场利率的有效衡量指标
贴现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其价格负相关
贴现收益率小于到期收益率
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1.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率受制于利润率。利润率有平均化的趋势。
利率受制于平均利润率。
2.银行成本
借贷资金的成本、经营的所有费用
3.通货膨胀预期
费雪效应
β值的大小说明名义利率是否与预期通货膨胀率同比例上升问题
β值=1:通货膨胀中性,对借贷双方财富均无影响
β值>1:对债权人有利,真实利息增加;对债务人而言,真实利息负担加重
β值<1:对债权人不利,真实利息减少;对债务人而言,真实利息负担减少
4.中央银行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可贷资金供求
5.商业周期
利率的顺周期特征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资金的价格——利率决定于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供大于求:利率下降
供不应求:利率上升
7.政府预算赤字
一种观点:预算赤字增加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另一种观点:对美国而言,资金供给是无穷大,预算赤字对利率水平没有影响
8.国际利率水平
(1)国际信贷渠道(2)国际贸易渠道
一国在确定本国利率水平时必须参考国际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