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六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仔细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下图,一个暖壶(________)元,一个茶杯(________)元。
2.李红调查全班同学“你最喜欢哪一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她制成了下面的扇形统计图,请看图填空.
(1)________活动最受欢迎.
(2)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受欢迎程度差不多.
(3)喜欢________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
3.若a是b的因数,则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4.一个数乘0.65,就是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六十五是多少._____.
5.如果x+2=5,那么3x+10=(______)。
6.把5米长的圆柱体木料沿横截面锯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12.56dm2,原来木料的体积是_____dm1.
7.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8.一个圆柱削去12立方分米,正好削成了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_____)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_____)立方分米.
9.有一组图形,它的排列规律如下图。第4个图形中有____个三角形,第n个图形中有____个三角形
10.如果要画一个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取(_____)厘米。(π取3.14)
二、准确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2分)
11.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千克。 。
12.小明的身高是1m,妈妈的身高是165cm,妈妈与小明身高的比是165:1.(_____)
13.把一个三角形按2:1放大后,它每个角的度数、每条边的长度都要扩大到原来的2倍。(____)
14.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4个.(_______)
15.某商品涨价20%后,又降价10%,现价比原价高8%。 (___)
16.从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里剪下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9.42厘米.(____)
三、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把5米长的一根木头平均锯成等长的若干小段,一共锯了6次,每小段占5米的( )。
A. B. C. D.
18.星期天,李老师带同学们乘汽车从学校出发去公园玩,在公园玩了2小时后乘车回学校,下面图( )描述的是上面的叙述.
A.
B.
C.
19.如图,一张小长桌可以坐6人,两张小长桌排成一排可以坐10人。食堂有10张这样的桌子,如果排成一排,可以坐( )人。
A.40 B.42 C.44 D.60
20.加工一个零件,甲单独做要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小时完成,甲、乙两人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 )。
A.∶ B.∶ C.4∶5 D.5∶4
21.甲、乙两同学从A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如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
(1)他们都行驶了18千米;
(2)甲在途中停留了0.5小时;
(3)乙比甲晚出发了1小时;
(4)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5)甲比乙先到目的地。
其中符合图像描述的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四、细想快算。(每题6分,共24分)
22.口算。
2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简算。
24.解方程.
5+ =20 =26
25.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五、能写会画。(共4分)
26.(1)在方格纸中画出已知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中画出已知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笑笑从A点出发向东偏北30°方向走了50m到达B点,淘气从A点出发向西偏南30°方向走了40m到达C点.那么B、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8.工程队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90米,20天修完。实际每天修 120米,实际修了多少天?
29.学校六年级3个班在植树活动中总共植树360棵,其中六(1)班和六(2)班植树棵树的比是2:3,六(3)班植树棵数是总数的.三个班分别植树多少棵?
30.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半圆,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31.一辆邮政送货车,车厢是个长方体,从里面量长4米,宽2.5米,高2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参考答案
一、仔细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32 2
【分析】一个暖壶+一个茶杯=34元,两个暖壶+两个茶杯=34×2元,用右边价钱减去左边价钱的2倍,剩下就是一个茶杯的价钱,再求出暖壶价钱即可。
【详解】70-34×2
=70-68
=2(元)
34-2=32(元)
故答案为:32;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量代换,等量代换是指用一种量(或一种量的一部分)来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或另一种量的一部分),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2、乒乓球 足球 篮球 羽毛球
【分析】(1)要求哪种活动最受欢迎,比较几个百分数的大小即可解答;
(2)对比百分数的大小,即可得到哪两项活动的受欢迎程度差不多;
(3)将化成百分数,然后与统计图中的百分数对比,即可找到大约占总人数的的活动.
【详解】(1)32%>26%>19%>18%>5%,乒乓球活动最受欢迎;
(2)19%-18%=1%,足球和篮球这两项活动受欢迎程度差不多;
(3)=25%,羽毛球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故答案为(1)乒乓球;(2)足球,篮球;(3)羽毛球.
3、b
【解析】解:a是b的因数,则b是a的整数倍,b>a,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b;
故答案为:b.
4、√
【详解】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所不同,它是整数乘法意义的进一步扩展;
当它乘小于1的小数时可以理解为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0.65=65%,所以:一个数乘0.65,就是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六十五是多少;
故答案为√.
5、19
【分析】根据x+2=5求出x的值,然后把它代入3x+10中,据此解答。
【详解】x+2=5
解:x+2-2=5-2
x=3
当x=3时,
3x+10
=3×3+10
=19
故答案为:19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x+2=5求出x的值,最后把它代入式子计算即可。
6、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根圆柱形木料横截成1段,表面积增加的是4个截面的面积,由此可以求出圆柱形木料的底面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5米=50分米
12.56÷4×50
=1.14×50
=2(立方分米)
答:原来木料的体积是2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2.
7、1501
【解析】解:60÷12=5(厘米)
表面积:5×5×6
=25×6
=150(平方厘米)
体积:5×5×5
=25×5
=1(立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150,1.
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就是60厘米,用棱长总和除以12即可求出棱长,再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 , 体积公式:v=a3 , 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解答.此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8、18 1
【解析】圆锥的体积为:12÷2=1(立方分米)
圆柱体的体积:12+1=18(立方分米)
答:这个圆柱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18,1.
9、12 4(n-1)
【解析】观察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第一个没有三角形,第二个有4个,第三个有8个,三角形个数=4×(图形个数-1)
10、2
【详解】略
二、准确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2分)
11、×
【分析】根据百分数的含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名称,即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进而判断即可。
【详解】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0.01千克,而不能写成1%千克,因为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故答案:×
【点睛】
此题考查了百分数的意义,应明确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名称,即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12、×
【分析】由于小明和妈妈的身高的单位名称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比,需把单位化统一后,再写比,并把比化成最简比.
【详解】1米=100厘米
165:100
=(165÷5):(100÷5)
=33:20
所以原题解答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
如果比的前后项是名数的,一定要把单位化统一后,再写比并化简比.
13、错误
【解析】图形的缩放只改变图形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把一个三角形按2:1放大后,每条边的长度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但每个角的度数没有变。
14、×
【解析】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母是7的分数只有4个.
【详解】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无数个,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5、√
【详解】略
16、×
【解析】略
三、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B
【解析】略
18、A
【详解】折线统计图A提供的信息是从学校出发去公园玩,在公园玩了2小时后乘车回学校;由折线统计图B所提供的信息是从公园回到学校,在学校呆了一段时间后,又从学校出去到了某地;由折线统计图C所提供的信息是从公园回到学校,又从学校出去到了某地
故选A.
19、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可得:一张小长桌可以坐6人,两张小长桌排成一排可以坐(2+4×2)=10人,3张小长桌排成一排可以坐(2+4×3)=14人,当有n张桌子是,n张桌子并起来可坐(2+4n)人;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题意得:n张桌子并起来坐(2+4n)人;
10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的人数:
2+4×10
=2+40
=42(人)
答:10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42人。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排列规律,关键是要认真观察题目所给的图形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其存在的规律。
20、C
【分析】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可得:甲的工作效率=1÷=4,乙的工作效率=1÷=5;所以甲、乙两人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4∶5。
【详解】1÷=4;1÷=5
所以甲、乙两人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4∶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工程问题,此题的关键是要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出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从而得到最简比。
21、B
【分析】根据图像对每个选项逐个分析找出正确个数即可。
【详解】(1)项,根据图象可知,甲乙行驶的距离都为18千米。故(1)项正确。
(2)项,根据甲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的图象可得,在0.5 ~ 1小时时间段内,甲行驶距离没有变化,此时甲在途中停留了0.5小时。故(2)项正确。
(3)项,根据乙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的图象可得,乙在t = 0.5时出发,比甲晚出发0.5小时。故(3)项错误。
(4)项,根据图象可知,相遇后,乙图象倾斜程度比较大,即乙的速度比较大。故(4)项正确。
(5)项,甲在t=2.5时到达目的地,乙在t=2时到达目的地,乙比甲先到目的地。故(5)项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有(1) (2) (4),共3个。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与行程问题的综合应用,认真分析图像解答即可。
四、细想快算。(每题6分,共24分)
22、14;;
4;0;
【详解】略
23、1;;
9;5
【分析】根据加法交换、结合律进行简算;
原式化为,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原式化为,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
=(+)+
=1+
=1
=
=(+)×
=1×
=
=24×-24×
=18-9
=9
=
=×15-×15
=8-5
=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根据数据及符号特点灵活应用运算律计算即可。
24、x=25 x=40
【详解】5+x=20
解:x=20-5
x=15÷
x=25
解:
x=40
25、长方体表面积:396cm2;体积:504cm3
正方体表面积:150dm2;体积:125dm3
【详解】长方体表面积:(12×7+12×6+6×7)×2=396(cm2);
体积:12×7×6=504(cm3)
正方体表面积:5×5×6=150(dm2);
体积:5×5×5=125(dm3)
五、能写会画。(共4分)
26、(1)(2)作图如下:
【分析】(1)先确定平移的方向,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然后根据平移的格数确定对应点之间的格数,然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放大前的三角形底是2格,高是3格,按2∶1放大后三角形的底是4格,高是6格,画出这个放大后的等腰三角形即可。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
此题考查的图形的平移以及图形放大,熟练掌握平移和放大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90米
【详解】50+40=90(m)
答:B、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90米.
28、15天
【解析】90×20÷120=15(天)
29、六(1)96棵,六(2)144棵,六(3)120棵
【解析】六(3)班植树:
360×=120(棵);
六(1)班植树:
(360﹣120)×
=
=96(棵);
六(2)班植树:
(360﹣120)×
=
=144(棵);
答:六(1)植树96棵,六(2)植树144棵,六(3)植树120棵.
30、画图:见详解
15.42厘米
【分析】利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再画出一条直径,以这条直径为分界线取其中的一半即可画出一个半圆;垂直于直径的直线就是半圆的对称轴;
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
3.14×6 ÷2+6
=9.42+6
=15.42(厘米)
答:它的周长为15.42厘米。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半圆的周长公式,一定不能忘记加直径。
31、20立方米
【分析】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详解】4×2.5×2
=10×2
=20(立方米)
答:它的容积是20立方米。
【点睛】
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