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10论语十则主 备 人备课时间第三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停顿正确、字音准确、语速流畅、语调从容地朗读,并熟读成诵。2、了解孔子及论语;整理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语言材料,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初步学会借助注解、工具书、用“换字法”“增字法”等疏通文言文。4、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章丰富的思想内容。5、感受中国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整理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语言材料,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
2、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诵课文。二、出示教学目标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三、自学自测1、自学 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每则内容的理解。2、自测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 “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子曰:“,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泰伯)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
3、是什么成语的原型。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四、合作探究 1、论语十则中总结出 “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哲理句有哪些?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谈品德修养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明确: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对这一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3、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 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 4、在学习生活中,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堂展示六、当堂达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