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动人的事学 习目 标1学习叙写“有特点”的事。2力求突出事情的“动人”之处,形成有个性的表达。3理解说、写语言的区别,学习在说的基础上润饰自己的书面语言。重 点难 点重点:学习叙事,说、写“有特点”的事。难点:力求突出事情的“动人”之处,形成有个性的表达。教 法选 择活动实践法课 型新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 媒 体有教 学时 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 1课时备 课总 数第 37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离不开说话。但是会不会说、话说得好不好、别人能否接受那可是要花功夫的。大家希望自己是一个“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具有出
2、色的表达能力的人才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样的场面。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指导学生先学:1把读得的信息,自然地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2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四、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1复习本单元课文,理解文章故事梗概。本单元有几篇文章是写事为主的,如最后一课第一堂课谭嗣同之死勇气等。请大家把书本合起来,把眼睛闭上想一想,脑中出现的那些印象最为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内容,那就是有特点的、生动的。讲故事和表达感情一样,不能光讲一些一般化的东西;大家写得差不多,是不能打动人的。一定要讲出特点,才可称为生动。例如:谭嗣同之死一文中,谭
3、嗣同明明可以逃离,却决心留下来迎接牺牲。尤其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令人终生难忘。2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请同学主动起来复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的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明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倾听思考看幻灯片,明确学习任务。 看幻灯片,掌握先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思考这几篇文章中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在小组里交流复述故事梗概,看看是否遗漏有特点的生动的内容。互相分析遗漏的原因:是对课文内容不熟,还是抓不住真正的生动之处?(二)要求简要叙述故事梗概,并讲出
4、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且打动他人。(三)有重大震撼力的事固然有特点、能打动他人,那么是不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就没有特点,不能打动人呢?生活中更多的是寻常小事,其实只要是有特殊感触、感悟的、有不一般的趣味的,也同样是有特点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动人的事。3走进他人作品,培养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阅读短文我做的第一只小船,说说你感受到有趣有意义了吗?为什么?明确:我做的第一只小船写的是开学的第一天遇到的“一件小事”,很动人,也很有意义。表达了孩子纯真的同情和爱心。故事讲述的很清楚,也很感人。他的“趣”是表现孩子的质朴和纯真上:做一条小木船送给一个残疾的、不开心的女孩,为了使她开心。这是只有孩子才
5、会有的想法,这种行为后面隐藏的人性的美恻隐之心,那无与伦比的真诚关爱,一点也不亚于课文中那些“重大题材”的意义。4教师总结:要认真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生活中的一件细微小事,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一次浅浅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一处细小的风景,都能够引起人的某种感受,引发人的思考,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经常运用在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中。其中的“小”,既指篇幅的短小,更指选题的小。生活中的常情常事,常人常物,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其中的“大”,是指“小题”背后蕴藏的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社会的透彻思考,对将来的丰富设想。“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将有限与无限沟通,将
6、具体而微与抽象深刻相连接,从极小中见出极大。五、拓展延伸:寻找自认为有趣、有意义的事,说给同桌的同学听。在相互探讨后,确定一件较为生动有趣的事写成文章。学生探究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帮助、点拨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再往深处想,认识到做事要小心谨慎、要克服怯弱、确立自信,是成长的开始,这就既有趣又有意义了。组织交流、评价。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教师提问、评价并小结小组讨论交流,在小组里复述故事梗概学生分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要尽量鼓励平时比较怕发言的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写出答案。学生组内交流,互相讨论,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明确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独立完成练习作业设置完成课堂上拓展延伸中的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