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1三角形的内角课标依据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一、教材分析新课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第二学段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是安排在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安排了量一量、算一算和剪一剪、拼一拼两个实验操作活动,意图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发现并形成结论。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
2、技能基础。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我在课前了解到,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拼图实践、问题思考、合作探索、组内及组间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大胆猜想、动手实践等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五、教法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谈话激疑,引导探究;组织讨论,适时地启发帮助。使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悬念引入问题1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你还记得是怎么发现这个结论的吗? 二、探索新知动手实践,尝试发现: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按线剪开,然后用剪下的A、B与完整的三角形纸板中的C拼图,使三者顶点重合,问能发现怎样的现象?尝试猜想
4、:教师提问,从活动中你有怎样的发现?采取组内交流的方式,之后由学生汇报组内的发现。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度。3.证明猜想先帮助学生回忆命题证明的基本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的步骤,其他同学补充完善。下面让学生对照刚才的动手实践,分小组探求证明方法。此环节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发现、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长,合作探索,找到证明的切入点,体验成功。三、例题示范:课本12页:例1、例2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六、检测1、在ABC中,若A=80,C=20,则B=_ _;2、在ABC中,若A=80,则BC=_ _;3、在ABC中,若A=400,A=2B,则C = 。
5、4、判断对错:(1)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一个角不大于( )5、如图,在ABC中,ABC=700,C=650,BDAC于D,求ABD,CBD的度数ABCD作业布置必做题: A组:教材第16页习题11.2第1、2题.B组:教材第16页习题11.2第1、2题.C组:教材第13页练习第1、2题.以问题情境为出发点,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探索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适当的引入课外知识,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机的渗透了向帕斯卡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孩子,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