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认识三角形(1)教学目标:1 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2 知道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并会用字母表示;3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按角的大小、边的关系划分)4 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教学过程:一 情境创设:1路是人走出来的.两个自然村之间往往有一条近路,近乎线段,这是因为两点之间 2.找找 折折 想想 画画 再交流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三角形?说说“三角形”的“三”的具体含义.二 探索活动 归纳新知: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
2、.举反例:画出3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在同一直线上的图形.这个图形是什么?为什么不是三角形了呢?2三角形名称及各部分表示法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 ;顶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 ;角:三角形顶点与两边所夹的部分,称为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如右图所示:线段 、 、 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三角形的顶点是A、B、C,A、 、 都是三角形的内角.通常情况下,我们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加以一个“”来表示一个三角形在表示三角形时,三个字母之间并无顺序关系.如上图中,此三角形可以表示为ABC,或ACB或BAC等等不同表示法在ABC中,边BC既是A所对的边,也是顶点A所对的边,因此边BC也可以表示为a,那么边AB,AC呢?
3、 , 3 认识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 2)按边分; 3)用一用 课本P22做一做4 数学实验室1)探究问题: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够组成三角形?即看一看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2)探究过程:请学生用准备好五条长度分别为3、4、5、6、9的小木棒,任意取出3根首尾相接搭成三角形,并填写下表(指导学生根据已知线段画图,先独立后交流)组合方式(单位:cm)画出围成的图形能否组成三角形3、4、53、4、63、4、93、5、63、5、93、6、94、5、64、5、94、6、95、6、93)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整理得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 还可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
4、ABC中,点A到点B的距离即线段AB长小于C点到A点、B点的距离之和,即BC +ACAB.从而说明三边关系. 试类比说明AC+ABBC , AB+BC AC.5 即时反馈1)课本P24练一练 1、2两题2)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1)15cm、10 cm、7 cm; (2)4 cm、5 cm、10 cm;(3)3 cm、8 cm、5 cm;(4)4 cm、5 cm、6 cm.3)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 cm、4 cm、6 cm.三 例题精思 精讲 精练例1、 如图,以C为内角的三角形有 和 在这两个三角形中,C的对边分别为 和 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是5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周长为 .四 当堂总结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为什么三角形的定义中要强调“3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五 当堂检测课本24页练一练作业: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手册第11页课时6课外作业:补充习题7页7.4认识三角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