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赜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历史经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569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赜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历史经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赜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历史经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赜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历史经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4期(总第142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探赜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历史经验吴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210044)摘要中国近代被动学习西方现代化失败,说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与维护政治稳定才能开启现代化探索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说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才能找到正确的现代化道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现代化健康发展、只有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原则才具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资质。探究成败原因,不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继续推进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对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独立自主;改革开放中图分类号D64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3)04-0015-06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从被动学习西方现代化失败到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历史转变,不仅改变了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而且创立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把握历史经验”1,探究被动学习西方现代化失败与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深层原因,不仅对我们今后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也具有借鉴意义。一、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与维护政治稳定才能开启现代化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外丧国权,内失稳定,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被西方资本主义牵制,被动选择开启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3、,基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局面,革命救国线路与效仿西方的现代化(有人认为应该用“近代化”,本文用“现代化”,是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化”概念,这样可避免概念混淆。)救国线路二者交织在一起。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现代化救国线路浮出水面,尽管有“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民权”“设议院”的戊戌变法,“三民主义”的辛亥革命,“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但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未能摆脱统治者的桎梏。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救国路线占主导地位,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乡村建设救国、新文化救国等现代化救国路线并没有偃旗息鼓,在社会层面上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结果却不尽人意,西方成功践行的现代化措施

4、适用到中国时,结局却是“橘”变成了“枳”。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促进了中华民族现代化意识的觉醒,它所提供的新的革命救国路线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有学者认为,中国面对西方的挑战缺乏效应性,“浑然一体,结构稳定,就从根本上妨碍了它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以百年党史为实证的唯物史观叙事方式研究”(项目编号:21BKS076)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23-03-16作者简介吴迪(1998),女,江苏盐城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15对西方的威胁作出迅速回应”2。中国在面临西方挑战时,做出了一系列回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

5、新政、辛亥革命等,可以看出,不是中国没有求索强国之路,更不是中国没有及时应对西方的挑战,而是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西方列强对中国在军事上的侵略、政治上的操纵、经济上的掠夺、文化上的控制,使得近代中国战乱不休,外国的干扰致使民族不独立且缺乏政治稳定性,民族不独立、政治不稳定对于当时的中国现代化探索造成了恶劣的后果。世界历史发展状态之中,“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在西方现代化的推动之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被迫打破闭关自守的状态,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开启了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征程。但是,

6、中国现代化开启的动力来源于外部,探索现代化的方式和践行现代化的策略均来自外部,一些志士仁人倡导的现代化方案是西方现代化的效仿。当时的中国丧失民族独立性和政治稳定性,所开启的现代化体现出被动性,也无法跳出依附性发展的窠臼。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表明,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的作用,“不同区域(中心、边缘、半边缘)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4。因此,边缘国家的不发达与中心国家一味谋求资本积累密切相关,边缘国家、半边缘国家很难逆袭进入中间地带,正如“在某个时期出现了繁荣,是因为中心在该时期对它的出口产品感兴趣;当中心的

7、兴趣转向另外一种产品的时候,该地区就会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5。在当时,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商品倾销的市场,西方国家向中国索取接连不断的巨额战争赔款,这使得中国新兴的民族企业没有宽裕的资金购买大机器生产设备,也无力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国家积贫积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夹缝中依附性发展。当时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被动前行,基于国内角度分析发现,一个落后国家一旦丧失民族独立性、政治稳定性,不仅会扰乱现代化决策的合理性,也会破坏现代化实践过程的连续性。在西方列强威胁和国内矛盾激化下,近代中国效仿西方的措施既有应急性又有保守性,既难以做出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更无法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贯彻落实下去。具体说来

8、,鸦片战争让从天朝大国醉梦中惊醒过来的中国人在“先进的西方”和“侵略的西方”中做出选择,洋务运动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学习科学技术而不撼动政治体制,在封建主义官僚体制下发展近代工业经济,不幸陷入了腐败困境中。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荡起士大夫们要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救国思想,维新派试图采用自上而下的变法措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踏上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戊戌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缺乏行动上的稳健性和规划上的长远性,弱小的资产阶级力量无法撼动强大的封建势力。孙中山宏大的建国纲领无法从根本上贯彻是因为不具备实行改革的社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改革进程无法连续进行下去。

9、“产生政治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6,也就是说,实行现代化过程中的不稳定与现代化进程是否连续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探索若想顺利推行,实现民族独立、维护政治稳定是前提条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7简言之,中华民族若可以实现民族独立、维护政治稳定,在自然状态下也能够缓慢但却稳定地走上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民族独立是现代化探索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必要前提条件,中国近代史的书写不会局限于“革命范式”或“现代化范式”,因为国家一旦丧失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探索现代化

10、的历程将无法改变被动性局势,只有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争取到自主权,才能独立主动地探索现代化。有学者认为政治稳定就是“政治系统为适应社会环境系统的变化和发展所建立或维持的一种有序社会政治态势”8。这也说明政治稳定是制定和贯彻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现代化的探索既需要长远规划,还需要稳健、持续、灵活的实践过程,倘若政治动荡、战乱不断,不仅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决策,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容易半途而废,由此可见,实现民族独立、维护政治稳定是现代化探索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二、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才能找到正确的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16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

11、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9。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缘起于新中国成立,发展于改革开放时代,形成于党的十八大之后。整个探索过程,反映出党和人民独立自主的创造精神,“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9。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现代化探索方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也是从效仿西方到学习苏联的转变。一般认为,毛泽东提出“以苏联为鉴戒”是我们党下决心“走自己的路”的历史转折点,准确地说,这是转向“走自己的路”的起始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贫积弱以及现代化建设经验极为匮乏,党提出了“认真

12、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以苏为师”掀起一股学习苏联的现代化高潮。但在当时,尽管意识到盲目学习苏联模式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但对苏联模式的认识仍然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性批判态度,没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苏联一直推崇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应该是调整改革的对象,而是选择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中尝试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直到改革开放,才彻底实现了向“走自己的路”的历史转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三步走”等战略的提出将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现代化发展思路使“走自己的路”成为现代化战略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一再证明,坚持“走

13、自己的路”使我们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论”,还用显著的历史成就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10。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认为,照搬苏联模式在当时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这既是憧憬“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而自觉做出的选择,也是在没有其他客观选项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伊始,搞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既没有物质基础、人才储备,也没有实践经验、先进指导,而当时的苏联的成功探索给迷茫中的中国提供了借鉴;国际上美国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西方对我们政治敌视、经济封锁、交流隔断,复杂的国际环境让新中国孤立无援,所以照搬苏联模式是必然的选择。“在那

14、个时期,数以百万计的人往往只有起码的维持生计的必需品,但他们相信自己是共产主义未来的真正创造者,相信自己的忘我精神不仅对本国的命运,而且对世界无产阶级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11不可否认的是苏联模式确实能够起到动员整个社会力量快速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的积极作用。然而,对苏联模式的简单照搬照抄会存在“水土不服”的可能性,苏联模式本身在社会建设中也体现出其固有弊端,如苏联共产党把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本质相提并论,不仅抑制住自身改革创新空间,也束缚住毛泽东的战略选择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尽管做了多种尝试,但始终无法真正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因此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必然

15、要突破的思想束缚、要改革的对象。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睿智地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倡导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更是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的起始点。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情况下突破思想束缚,在实践中,改革创新所遵循的实践逻辑与计划经济体制固有的理论逻辑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苏联会采取退回到苏联模式的方法,如勃列日涅夫中断柯西金实验,亦或是采取极右的方法,如戈尔巴乔夫搞政治多元化改革,结果却是经济发展停滞或者政治动荡不安,最终崩溃。而邓小平解决这类冲突的方法是思想上“不争论”,实践上“不折腾”,以“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为尺度,以

16、“摸着石子过河”为手段贯彻实践逻辑优先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争取在改革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会对理论创新提出新要求,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中国社会诞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基本路线论等。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进一步突破实践上的瓶颈,为理论创新提供新的动力,推动理论创新更高层次迈进,如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理论创新、实践发展二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基于“走自己的路”的方法论,不能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事实充分表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走好自己的路是探索现代化的路径的最基本要求。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

17、陷入债务危机,西方炮制出“华盛顿共-17识”,根据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西方“现代文明”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和人类政体的最后形式”12,言外之意,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走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外,别无选择。但照搬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只有极少数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等,利用国际分工的差异性取得成功外,基本上没有摆脱依附性发展的困境,拉丁美洲国家则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不要以为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途径将会同西方一样,不要以为东西方有一个统一的发展途径或模式,也不要寄希望于在经典著作中找到关于东西方普遍有效的社会发展途径的理论。”13相反,拒绝西化,坚持走自己的路,“党领导下进

18、行的中国之治,主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4。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我们必须立足实际,选择同自己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和道路,即独立自主地“走好自己的路”。三、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现代化健康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广阔市场和大量原材料,而中国探索现代化必须遵循“独立自主地走好自己的路”的路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走好自己的路?中国用自己的历史经验证明: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实践要求,只有坚持变革才能通达恒久,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双管齐下、相互呼应,成为推进中国式现

19、代化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中国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从逻辑上讲,集中体现在准确把握如下四种辩证关系:一是始终不渝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不断深入调整社会体制的有机统一,二者之间的关系处于平衡状态。日新月异的改革会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凭借着自身的制度优势历久弥坚,在改革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完善。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的社会主义旗帜恰恰是中国人民蒸蒸日上的生活水平的有效保障,我们更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二是对决策的长远规划与实践进程的蹄疾步稳之间的有机统一。中国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的一次全面而

20、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从实际进程角度剖析具有“渐进式展开”的特点,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二者的有机统一,将改革既做到既高屋建瓴、统筹全局,又朝乾夕惕、行稳致远,不断把改革推向新的境界。三是确保攻坚克难的伟大斗争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之间的有机统一,前者为后者负芒披苇,后者为前者保驾护航。历史发展中的很多改革失败,缘于没有处理好改革求变和社会求稳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往往是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或者激起人民群众揭竿而起,如王莽改制失败,激化社会矛盾,激起遍地狼烟。中国改革之所以能够应对各种阻力,把稳定、发展与改革统一起来,关键在于能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改革”“开放”“科技”“市场竞争”“和谐”“创新

21、”等动力的不断出场来化解矛盾、克服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改革提高人们群众生活水平,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支持改革,成为改革的强大动力。四是处理好存量和增量之间的有机统一。改革之初,我们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等“盘活存量”的措施,又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实现“培育增量”。而在经济转轨时期,我们党搞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整合存量,主要通过“抓大放小”,对国企实行股份制改革;另一方面发展增量,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经济。新时代以来,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清理存量,强调啃硬骨头、过深水区,主要针对资产、产权等深层次上的体制问题进行系统化改革,彻底破解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

22、拓展增量,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尤其强调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形成新的发展格局。“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15。中国对外开放是渐进式的全方位式的立体开放,从主体意识角度看,大致经历了自立到自强再到自信这三个阶段。在对外开放的自立阶段,我们坚持“引进来”,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困境,必须改变往日的“闭关锁国”的局面,积极学习经验,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正如邓小平指出:“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16通过“引进来”,中国以民族自立的姿态走上全球化的大舞台。接着是对外开放

23、的自强阶段,“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是自强阶段的显著标识。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加-18入WTO为重要标志,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开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集勤劳和智慧于一体的中国人民铸造出世界性品牌“中国制造”。通过“走出去”,中国以民族自强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竞争的浪潮中。然后是对外开放的自信阶段,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自信阶段的主要标识。新时代以来,我们不仅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迁,而且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捍卫多边主义,提出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本利益要

24、求的新的全球治理理念。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以民族自信的姿态成为全球化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改革与开放统一于“走自己的路”的伟大实践中,说明改革是走好自己的路的必然选择。走自己的路不是走老路,也不是走邪路,而是走合乎本国国情的创新之路。世界上既没有普遍适用性的所谓标准现代化发展模式,也没有永久适用性的所谓完美现代化发展机制,社会矛盾始终处在变化之中,因此,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走上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也说明对外开放是走好自己的路的实践自觉。在全球化时代,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辩证对待,如韩国搞“出口导向战略”取得成功,墨西哥搞“进口替代战

25、略”没有成功,两国例子说明要走好自己的路,就必须主动自觉地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才能赢得改变依附发展命运的机会。四、只有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原则才具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资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开拓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具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资质,就是因为坚持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原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华盛顿共识”的同质化特质,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正是由于坚持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探索的经验才能普适于其他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这一点恰恰是人类

26、文明新形态内在价值诉求。“华盛顿共识”不具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资质,是因为它直接把个性上升到共性,阉割了各国国情的特殊性,用价值上的普世性替代了真理上的普适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原则贯穿于从被动学习西方现代化失败到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整个历史演变过程,不管从失败的教训角度看,还是从成功的经验角度看,都说明坚持这一原则的正确性。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党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原则落实到探索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来。第一,成功实现“两个结合”。从中国角度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从时代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27、化相结合,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从世界角度看,“两个结合”就是把普遍真理植根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中来,以本土化的形式、民族化的风格以及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绽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这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原则。从被动学习西方现代化失败到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整个历史演变过程,从正反两个方面表明,正是由于成功实现“两个结合”,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基本条件;才在总结苏联模式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以苏为鉴”,下决心走自己的路,开始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才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8、;才在新时代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第二,把“两点论”有效落实到探索实践过程中来。首先,一方面拒绝照搬照抄,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另一方面拒绝闭关自守,主动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积极融入全球化。其次,在空间维度上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统一起来,三点环环相扣,动态平衡,保持良性循环运转;在历史维度上把当下的创新性、历时的连续性与未来的长远性统一起来,不仅把握好当下,还要关照长远,做到战略上统筹兼顾,实践中蹄疾步稳。最后,既强调发展的速度与质量,重视如何发展的问题;又强调发展的公平与价值,重视为谁发展的问题,实现发展的规律性与发展的价值性辩证统一,体现出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

29、证统一。第三,在对外关系上,积极主张并坚决贯彻-19“合作共赢”理念。西方的崛起之路信奉“零和博弈”的理念,尊崇优胜劣汰的竞争文化。正如萨缪尔亨廷顿指出:“西方赢得世界不是通过思想和价值观,而是通过有组织的暴力实现的”17。但中国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尊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15中国不仅成功实现了自身快速发展,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始终坚持不输出殖民、不输出战争、不输出矛盾,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总之,成功实现“两个结合”,把“两点论”有效落实到探索实

30、践过程中来,在对外关系上,积极主张并坚决贯彻“合作共赢”理念,三位一体,使得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体现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二者辩证统一,具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资质。参考文献:1 辛向阳.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四个维度 J.理论探讨,2022,(01).2 John K.Fairbank,Edwin O.Reischauer and Albert M.Graig,East Asia: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M.Boston:Hough-ton Miffin.1965:9-10.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4

31、(美)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94.5(埃及)萨米尔 阿明.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理论批判:第二章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9.6(美)塞缪尔 P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M.北京:三联书店,1989:31.7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6.8 李元书.政治发展导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61.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19.10 贺敬垒,马文学.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探索的四重逻辑 J.世界

32、社会主义研究,2022,(06).11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202.12(美)弗朗西斯 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13 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01.14 龚培河,王杉.马克思考察历史进步的逻辑路向与中国道路自信 J.理论探讨,2021,(06).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8,545.1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17(美)萨缪尔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M.北京:新华出版社,2

33、002:37.An Insight into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SuccessWU Di(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Nanjing 210044,China)Abstract:The failure of passive learning

34、from Western modernization in modern China shows that only by re-alizing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maintaining political stability can we open the road of modernization exploration.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the initiative to explore the suc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show

35、s that only by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ndependence can we find the right path to modernization,only byadhering to reform and opening up can we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and only by adheringto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can we have the qualifica

36、tions to create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Exploring the reasons for success or failure is not only instructive for China s modernization,butalso useful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explore modernization paths suited to their national conditions.Key words: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re-form and opening up-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