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英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爱莲说撰稿人:丁永芳【导学目标】1、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 体会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怀 【资料链接】“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叫杂说,大约相当于现代的杂文,属于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又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爱莲说”即“爱莲论”。2、作者简介: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宋代哲学家。他为人正直,敢于主持正义,不贪图荣华富贵。晚年在故乡庐山莲花峰下建舍讲学。本文是他在做南康郡守时所写。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
2、桥边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过处,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清洁,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至今,江西省星子县还有莲池遗址。【预习准备】1、扫清生字词甚蕃( ) 淤( )泥 濯( ) 清涟( )亵( )玩 隐逸( ) 噫( )鲜( )有闻解释词语濯: 妖: 蔓、枝: 益: 植: 亵: 【导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二、深层探究(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2、 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你能读出来吗? (二)理解作者写“菊”和“牡丹”的作用。 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2、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三)把握主旨作者仅仅是写自己爱莲花吗?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拓展延伸】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恰如 【作业布置】1、加强背诵,认真默写。2、完成爱莲说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