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孔子德政观融入高校教学管理路径构建的三重维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70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德政观融入高校教学管理路径构建的三重维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子德政观融入高校教学管理路径构建的三重维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子德政观融入高校教学管理路径构建的三重维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期2023年【高职教育教学】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NO.22023孔子德政观融人高校教学管理路径构建的三重维度刘红霞(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济南2 50 0 2 0)摘要:孔子德政观为新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理论依据。孔子德政观中“仁者爱人”“以身作则”“明德慎罚”“仁以为已任”“君子喻于义”等道德伦理,蕴含丰富的哲理,对其进行现代化的转换和创新发展,从主体维度、方法维度、内容维度三个维度,构建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路径。关键词:孔子;德性品质;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64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的本义是育人。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高校教学管理是对高校内与教学相关的事务进行有效管理,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立德、施德、育德。孔子德政观实际是对施政的人提出道德要求,蕴含着丰富的政德内容,对其进行新的开发、转化、创新,赋予其时代要求的内涵,为新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一、孔子德政观融入高校教学管理的主体维度高校教学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管理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道德水平,做到德位相配,在教学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一)“仁者爱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其最终极的

3、理想。“樊迟问仁。子日:爱人。”爱人是仁的真实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4-2 8 8 5(2 0 2 3)0 2-3 9-0 4意涵,其实践则要施政者推行仁道于天下。此外,论语里还有“仁者爱人”“泛爱众”“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记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孔子人本主义的观点。孔子以“爱人”引领施政者,强调施政者推已及人的如心之道,“已立立人,已达达人”确立了施政者仁爱的风范,要求执政者希求安立闻达的心推已及人,为百姓谋求福利,做到“使民以时”,使一方臣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才是“仁者爱人”的胸怀。施政者在一切行政管理活动中应始终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有仁爱之心,做好高校

4、教学管理工作更应如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关怀学生,爱护学生,特别在学生成绩不佳,或学生处于人生道路的仿困惑之际,教师应秉以仁爱之心,帮助学生,担任学生人生路上的重要导师角色。面对顽劣的学生,教师要沉下心来,不厌其烦,不放弃,引导开导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关怀学生并付诸关爱之具体行动。具体来说,就教学管理而言,收稿日期:2 0 2 3-2-2 5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安院校思政课的融通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 1 CSZJ41)。作者简介:刘红霞(1 97 8),女,安徽池州人,山东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5、传统文化、警察文化。40应把“仁”的思想贯彻到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去,把知识教育和道德伦理结合起来,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就专职教师而言,不仅要博学通达,坐而论道,具备教学知识和教学技巧,更要有仁者爱人的情怀,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学生成长规律,将关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力。就教辅人员而言,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深人宿舍、教室、课堂,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困难,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孔子在培养施政者德性品质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因材施教,先进篇:“求也退,故进

6、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门弟子中,冉有、子路位列政事科。孔子在培养他们施政品德的时候,根据其不同特点,以尊重差异性的态度,推行因材施教,而不是直接进行“道德教条”的灌输。子路有豪侠气概,性格较为直率,为政篇:“子日:“由,海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主动提醒子路什么是“知”,目的不外乎是希望他真诚自觉地反省,以免在冲动之下有过当的言行。但子路即使在从政之后,也未能改掉原有的性格弱点,最后卷人卫国内乱后而死。相较之下,冉有趋于另一种极端,显得保守儒弱,所以孔子劝子路“退之”,劝冉有“进之”。原因是冉有的抱负只限于小国的民生富裕安定,连礼乐方面的教化都不敢自认其职,见先进篇

7、“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里,面对孔子问志,冉有回答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这并非谦词,后来他任季氏家宰,支持季氏掠夺百姓,使孔子多有不满。学生的资质不可能齐平,而且兴趣偏好各异,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发现学生自身的优点,增强学生自信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要,在启发和鼓励中,让学生学到最需要且最实用的学问。就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角度来讲,应紧密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构建系统化的课程培育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现状,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等方面,探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体系

8、,打造全方位的育德模孔子德政观融人高校教学管理路径构建的三重维度依法治校相统一法治重在制裁惩治,执政者德性影响则是从内部唤起良知,重在启发教育。为此,孔子教导施政者“明德慎罚”,提倡“无讼”,颜渊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季康子原先认为治理国家,只要处罚不合于道的人就能使人民不敢不合于道。孔子则反问他说为何一定要用刑法来治理?并用“风”的特性来比喻为政者的影响力,让施政者自己待人接物皆能合于德,则人民自然会相率效法,又何尝刑法呢?孔子还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执政者仁民

9、爱物,国家政治清明,自然不会有争讼之事了。为政:“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重视施政者的德治意识是因为道德的力量,发自内心的约束,不须以外在的严令申戒,就能收到莫大的功效。法令的约制,只是令人口服而心不服。德行的影响,才会令人敬服。施政者以道德的修养领导人民,才是最佳的政治策略。以德施教,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认识修德的重要性,加强理论学习,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塑造自己内在的品格;其次,领导干部应具有相应的

10、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在遵循社会公式,让每位学生得到提升和发展。二、孔子德政观融入高校教学管理的方法维度孔子德政观主张道德激励,借鉴到高校教学管理中就要求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从管理层面,要以德施教,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统一,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从管理者和教师层面,要以德立身,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榜样教育、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在教学与管理、学业与生活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发挥表率作用,成为“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从学生层面,要学思并重,以德立学。(一)“德主刑辅”:以德施教,坚持以德治校与孔子德政观融人高校教学管理路径构建的三重维度德、职业

11、道德、家庭美德方面做表率,做到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从各方面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高校管理者要尊礼守法,强化法治思维,依法治校,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统一。(二)“以身作则”:以德立身,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子路载:“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与孔子对季康子回答的“子帅以正,熟敢不正?同一意旨。若施政者“以身作则”,以道德来领导人民,则人民在其耳目染下,也会以之为榜样,不敢做违背道德的事;反之,若施政者无法以身作则,带头作出违背道德的事,则人民也会群起效尤,因此,孔子特别强调,施政者必先“正身”。所谓“言教不如身教”,教育者施行教育的最好方式,首在端正自己的言行,若能

12、确实做好这一点,则政令的施行必能顺利推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已,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2022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要身上有正气,心中有大爱,才能让学生信赖和信服。高校教师要实现“以身作则”的德性自觉,须“正身”。为此,高校教

13、师在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自已的道德行为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自身修养。推动教师立德修身的主体自为,将客观的道德法则自觉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理想,具有相应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在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做表率。(三)“学思并用”:以德立学,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孔子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实际的时政评论与人物评论,让施政者思考,以提高他们认知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如子路篇:“子路日: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41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14、手足。”当时卫国内乱,主因在于其父亲与其子出公辑争夺王位,此所谓“父不父,子不子”,父亲不为父亲之尊,儿子失去应有之孝。因此,孔子认为卫国若要有所革新,必须先将每个人的名位确立清楚,如此才能避免内乱。孔子借这件事来启发子路,施政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正名分”,让施政者了解自已的定位,而且能安分守己地做好自己的定位。道德教育作为立德的主渠道,学习和思考不可分割,学思并进,才不致迷惆而无所得。需要指出的是,在儒家德育思想中,“思”更多指的是自我反省,也就是“克已内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求诸已”和“慎独”。所谓“求诸已”,就是遇到挫折和困难,要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谓慎独,指一个人在

15、闲居独处时也能自觉坚持和遵守道德的要求,最终在道德的实践中,做到“正心诚意”。高校开展立德教育,将自己所学、所思和反省到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落实到行动上,以对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三、孔子德政观融入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维度(一)“仁以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子路问君子,孔子日“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君子终生不懈的追求和人生目标就是为了老百姓的生活安宁。“修已以敬”“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明确了君子的理想和奋斗前进的方向。施政者要治国平天下,就必须正心修已。修已的精神内涵在于敬,以敬来修养自己已,对人对事都崇敬真诚,不失礼倦怠,但君子之道不仅于此,要修养自已以安定左右邻近的人,使其安心做

16、事,安稳地生活,更要修养自已以安定全国的百姓,使其安居乐业,生活美满。孔子认为施政者应以天下为怀,能以敬作为修养的先行功夫,进而是安人、安百姓,成已的同时亦能成物,对已有责任感的同时表现出对他人及社会之责任感并作出贡献。因此,儒家爱人的仁爱在实践上是“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终生奉行不渝的。泰伯:“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儒家这一思想已植根于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每当人民处于水火、国42家灾难来临之际,就有无数志士仁人将生死祸福置之度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构成世代相传的民族魂,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在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中,继承并弘扬“仁以为已

17、任”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增强受教者的社会责任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许,细化时代赋予他们的职责使命,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目标任务,将个人理想奋斗融人国家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中华民族复兴注人强大精神力量。(二)“君子喻于义”的价值取向孔门弟子来自士,士原是王公扈从,他们投儒不仅意味着由武转文,而且是从人格依附向独立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既有先后快慢,更有程度差异,因而也就出现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分,而其分水岭,则是向道与趋利的差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什么是君子,敬德保民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18、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 0 2 2 1 0 2 6.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1 4.3 柏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 N.中国教育报,2 0 1 9-0 9-0 5.The Triple Path of Integrating Confucius Concept of Moral Government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Paths in Universities孔子德政观融人高校教学管理路径构建的

19、三重维度不屈的英雄赞歌。四、结语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中也应积极借鉴孔子德政观,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错误的金钱观,坚定理想信念,反对“见利忘义”甚至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参考文献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依照这一逻辑,君子喻于义,就一定要关怀社会关爱民众,从而以区别谋私利的小人。为了履仁行义,实践君子之道,见危授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成为君子儒的传统要求,他们在义利取舍中,把追求道义视为人生目的,正因为心中有此标准,才敢于坚持正义。我国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大义,抛头颅、洒

20、热血,谱写了一代又一代舍生忘死,威武Liu Hongxia(Shandong Police College,Jinan,Shandong 250200)Abstract:Confuciusview of moral and political affairs provides rich traditional cultural nourish-ment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Themoral ethics of Confucius,such as

21、the benevolent one loves people,lead by example,clear virtue and careful punishment and benevolence is ones duty,are rich in philosophy.Itis a moderniz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ethics contained in Confucius conceptof moral government,which is rich in philosophy.Key words:Confucius;character;teaching manage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