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完整版)物理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真题模拟题目(比较难)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令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25K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奏时间约50s
C.一个鸡蛋的重力约2N
D.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0dm3
2.如图示,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运动,对此现象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①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④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合理的是( )
A.只有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滑板是青少年比较喜欢的一种运动,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人和滑板滑行的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B.滑板底部安装有滚轮,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C.人和滑板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说明了滑动摩擦力与速度有关
D.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时,人的重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厨房里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水道的U型管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抽油烟机能将油烟排到室外,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C.菜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了压强
D.墙上的塑料吸盘挂钩能悬挂物体而不脱落,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5.1738年伯努利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以下选项利用伯努利这一发现的是( )
A.机翼受升力使飞机飞上蓝天
B.孔明灯升空
C.轮船经船闸从下游开到上游
D.人可以很轻松的在死海海面上仰卧不下沉
6.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当A端挂重GA的物体,B端挂重GB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OA恰好处于水平位置,GA=GB,杠杆重不计,则( )
A.AO>BO B.AO<BO C.AO=BO D.无法判定
7.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如图,此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
②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
③甲、乙两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④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较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8.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O点到C点运动员速度一直减小
B.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
C.从O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D.运动员在A点时速度最大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则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0.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________,在空中继续前进以提高成绩;足球运动员能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________有关。
11.如图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沿竖直方向将木块锯掉一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______,对地面的压强______。(都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2.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车速,这是为了增大汽车的________(选填“质量”、“惯性”或“动能”);上坡过程中,汽车的重力势能_________。清扫路面垃圾的清洁车,能通过吸尘器将路面上的垃圾吸入车内容器中。清洁车沿水平街道匀速行驶,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动能将____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13.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重为8N的木块,在水平长木板沿直线匀速移动0.5m,用时4s,如图所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拉力做功______J,功率为______W,木块所受的重力做功为______J。
14.如图所示,如果你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你会看到两张纸______运动,原因是______。
15.如图为一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可视其为杠杆,皮箱轮O为支点,B为重心,BC为竖直方向,A为拉杆端点,已知箱重为250N,OA为120cm,OC为24cm,图中在A点沿图示方向施加动力F大小为 ______N。皮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很小,它是通过 ______方法减小摩擦力的。
16.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象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F1______F2;P1______P2(填“>”、“<”或“=”)。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加速运动,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18.如图所示,用轻质杆将一电灯吊起,O点是支点,作出动力F1的力臂。
19.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
20.某兴趣小组利用常见的物品来完成“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体
文具盒
物理书
保温杯
质量m/kg
0.22
0.37
0.50
重力G/N
2.1
4.9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2)测量物理书重时,示数如图所示,则物理书重______N;
(3)把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______;
(4)观察图像,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21.下列四幅图呈现的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设计的实验方案。
(1)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______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______力的大小。
(2)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的关系。
(3)丁图是在甲图的基础上让木块竖放,如果两次均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二
2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图甲、乙、丙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通过观察 ________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图后得出:________,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选用 ________两图来比较。
(4)如图丁所示,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他通过对图丙、丁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两次受力面的 ________不同。
二
23.小敏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敏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a)、(b),物体A浸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_N;
(2)比较(b)、(c)和(d)三组实验时,小敏和小华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小敏认为物体A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小华认为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你认为________的结论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
(3)比较(d)与(e)两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拓展)在上述实验中可以求得物体A的体积为________,(e)中所用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
24.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B______来判断钢球A动能的大小,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______。
(2)若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斜槽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______,木块B被撞得越远。这反映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
(3)在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要保持______不变,就是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4)若斜槽光滑,钢球从斜槽顶端由静止滚到斜面底部的过程中,其机械能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5.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 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
(2) 杠杆平衡后,在左侧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在右端竖直向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_____N(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
(3) 当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的虚线位置时,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等于F,应将钩码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4) 小华想到若铁架台不是在水平桌面上,而是在略微倾斜的桌面上是否影响实验呢?经小组分析不在水平桌面上_______ (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过程。
26.把一个质量为200g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0.2N,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求:
(1)苹果受到的重力;
(2)苹果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
27.在图a中,小阳同学把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b是钢绳拉力F随着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则
(1)石料受到的重力为多少?
(2)石料的密度为多少?
28.小刚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水中匀速提升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A,动滑轮重20N,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ρ物=4×103kg/m3;ρ水=1.0×103kg/m3;g=10N/kg)
(1)正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正方体物块打捞出水擦干后放于水平地面,对地面压强;
(3)在水中提升时,当物块上表面距离水面20cm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是多少?
(4)正方体物块完全离开水面后上升1m,滑轮组机械效率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A.人的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50s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一个鸡蛋的质量在0.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为0.5N,故C不符合题意;
D. 水的密度是,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C
【详解】
①两个靠近的小车松手后同时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有关;
②任何物体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③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跟物体接不接触无关;
④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正确的描述②③④。
故选C。
3.D
解析:D
【详解】
A.人和滑板滑行的速度越快,则动能越大,而速度的大小不会影响物体的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滑板底部装有滚轮,是为了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地面对滑板的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和滑板从运动到静止,是由于受到地面阻力的作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时,人受到的重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人的身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B
【详解】
A.下水道的U型管两端开口,底部相连通,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抽油烟机能将油烟排到室外,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烟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挤出室内,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菜刀磨得很锋利,是当压力不变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了压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墙上的塑料吸盘挂钩能悬挂物体而不脱落,是在大气压作用下,吸盘紧紧贴在墙上,吸盘与墙壁间产生摩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析:A
【详解】
A.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快,受到的气压小,下表面空气流速慢,受到的气压大,所以在机翼上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从而使飞机飞上蓝天,故A符合题意;
B.孔明灯升空是利用了空气浮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轮船经过船闸,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在死海海面不下沉,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解析:B
【详解】
杠杆的力臂如图所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G1LOA=G2LOB′
GA=GB
LOA=LOB′
由图可见
OA=LOA,OB>LOB′
OA<OB
故选B。
7.C
解析:C
【详解】
①②④由图可知,物块在甲容器悬浮,则
ρ甲=ρ物
物块在乙容器的漂浮,则
ρ乙>ρ物
故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ρ甲<ρ乙
两容器液面等高,根据p=ρgh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关系为
p甲<p乙
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F=pS可知,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较大,故①②错误,④正确;
③两个相同的物块,在甲容器的物块悬浮,在乙容器的物块漂浮,则两个相同的物块受到的浮力关系为
F甲=F乙=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G甲排=G乙排
故③正确;
故选:C。
8.C
解析:C
【详解】
AD.由O到A点,运动员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自A点开始,绳子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由A至C,弹力逐渐增大。到B点时弹力增大到等于重力,所以从O到B点前,运动员所受的合力向下,那么速度一直增大。通过B点后,弹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那么速度减小,那么在B点时速度最大,故AD错误;
BC.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时,只有重力对运动员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即这个过程中机械能不变;而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绳子弹性形变程度增大,弹性势能增大,而绳子增大的弹性势能是运动员的机械能转化而来的,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9.A
解析:7
【详解】
[1]由图知道弹簧秤A的分度值0.2N,示数是7N,即受到平衡力时静止的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7N的拉力,故物体G的重力是7N。
[2]当弹簧测力计受到平衡力时静止,在挂钩和拉环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时,测力计示数显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故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是7N。
10.惯性 作用点
【详解】
[1]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跳起后,身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起跳前的速度在空中继续前进,以此来提高成绩。
[2]足球比赛中,运动员适当控制作用在足球上的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便能踢出“香蕉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有关。
11.变小 不变
【详解】
[1]沿竖直方向将木块锯掉一部分,则剩余部分的重力变小,对地面的压力变小。
[2]由压强公式可得
木块高度和密度不变,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12.动能 变大 变大
【详解】
[1]开车上坡,车的质量不变,如果提高车速,则车的动能会增大。
[2]上坡过程中,车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汽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3]因清洁车沿街道匀速行驶,车的速度不变,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质量增加,所以车的动能将变大。
13.4 1.2 0.3 0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它的读数是2.4N,由于木块在水平长木板沿直线匀速移动,水平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这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也是2.4N。
[2]测力计的拉力是2.4N,木块在水平长木板沿直线匀速移动0.5m,根据可知,拉力做功是
拉力做功是1.2J。
[3]由[2]解析可知,拉力做功是1.2J,这个过程用时4s,那么根据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是
拉力做功的功率是0.3W。
[4]这个过程,木块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它只是水平移动,在这个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重力不做功,木块所受的重力做功为0。
14.相互靠近 两纸间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两边的大气压将两纸向中间压
【详解】
[1][2]对着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纸外侧的大气压,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压强差,将纸压向中间。
15.滚动代替滑动
【详解】
[1]如图,延长F画出力的作用线AM,然后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ON,则F的力臂就是ON,
在直角三角形ANO中,∠NAO=30°,所以
ON=AO=×120cm
解析:滚动代替滑动
【详解】
[1]如图,延长F画出力的作用线AM,然后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ON,则F的力臂就是ON,
在直角三角形ANO中,∠NAO=30°,所以
ON=AO=×120cm=60cm
B为重心,BC为竖直方向,则图中OC为阻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ON=G×OC
F×60cm=250N×24cm
解得F=100N。
[2]皮箱下面的滑轮,将皮箱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皮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16.= <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那么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从图甲可看到,物体在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推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解析:= <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那么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从图甲可看到,物体在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推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从图乙可看到,速度大小不变,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推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这两种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那么。
[2]甲图中速度大小
乙图中速度大小,根据可知,。
三、解答题
17.【详解】
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加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相对于传送带来讲,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过物体重心,分
解析:
【详解】
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加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相对于传送带来讲,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过物体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分别用G和F表示,即为其重力和支持力示意图,因为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过物体重心,沿水平向右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f表示,即为其所受摩擦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18.【详解】
O为支点,从支点O作力F1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力F1的力臂l,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O为支点,从支点O作力F1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力F1的力臂l,如图所示
19.【详解】
图中有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要求最省力,则从动滑轮开始绕线时绳子段数最多,最省力,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上挂钩,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图中有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要求最省力,则从动滑轮开始绕线时绳子段数最多,最省力,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上挂钩,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20.弹簧测力计 托盘天平 3.6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详解】
(1)[1][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需要知道重力的大小,质量的大小,测量重力用弹簧
解析:弹簧测力计 托盘天平 3.6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详解】
(1)[1][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需要知道重力的大小,质量的大小,测量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质量用托盘天平,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托盘天平。
(2)[3]观察图中的弹簧测力计可知,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指针指在3刻度往下第三个刻度,它的读数是3.6N。
(3)[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文具盒质量是0.22kg,重力是2.1N,物理书质量是0.37kg,重力是3.6N,保温杯质量是0.50kg,重力是4.9N,把这三个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可得到下图。
(4)[5]观察图像,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1.匀速直线 滑动摩擦力 压力 粗糙程度 相等
【详解】
(1)[1] [2]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此时
解析:匀速直线 滑动摩擦力 压力 粗糙程度 相等
【详解】
(1)[1] [2]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3]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 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5] 丁图是在甲图的基础上让木块竖放,如果两次均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摩擦力不变,拉力也不变,所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
二
22.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相同时 乙、丙 材料
【详解】
(1)[1]本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图可知,受
解析: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相同时 乙、丙 材料
【详解】
(1)[1]本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图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的大小不同,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故结论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3]若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故应选用乙、丙两图来比较。
(4)[4]根据被压物体的形变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受压面的材料应相同且形变要明显;她通过对图丙、丁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二
23.4 小华 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详解】
(1)[1]由图(a)、(b)知,
解析:4 小华 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详解】
(1)[1]由图(a)、(b)知,物体A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4.0N-3.6N=0.4N
(2)[2][3]由图(b)、(c)、(d)知,物体A未完全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着A所处的深度变化而变化,即A所受浮力与浸入的深度有关,但完全浸没后,A所处的深度发生变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即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而整个过程,所受浮力随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所受的浮力不变,那么小华的结论更合理。
(3)[4]由(d)、(e)两图知,物体A分别浸没水和盐水中,即排开的液体相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A所受的浮力不同,那么在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由图(a)、(d)知,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有浮力
F浮1=G-F示1=4.0N-3.0N=1.0N
据阿基米德原理得,物体A的体积
[6]由图(a)、(e)知,A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2=G-F示=4.0N-2.8N=1.2N
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盐水的密度
24.被撞出的距离 转换法 大/快 速度 速度 相同 不变
【详解】
(1)[1][2]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因无法直接测量物体动能的大小,因此
解析:被撞出的距离 转换法 大/快 速度 速度 相同 不变
【详解】
(1)[1][2]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因无法直接测量物体动能的大小,因此通过观察木块B被撞的距离来判断钢球A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2)[3][4]钢球的速度与钢球在斜槽释放的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钢球到达水平面时速度越大,则木块B被撞得越远,则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3)[5][6]在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保持除了质量不同外,其他因素相同,故需要使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在斜槽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从而保证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4)[7]若斜槽光滑,则钢球从斜槽顶端由静止滚到斜面底部的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因此机械能不变。
25.右 水平 3 右 不影响
【详解】
(1)[1][2]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才能读出力臂。
(2
解析:右 水平 3 右 不影响
【详解】
(1)[1][2]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才能读出力臂。
(2)[3]设杠杆每一小格的长度为l,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2N⋅3l=F⋅2l
所以此时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N
(3)[4]若使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虚线处,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力的力臂变小,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钩码的重力不变,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若想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须向右适当移动钩码。
(4)[5]铁架台放在略微倾斜的桌面上,不会影响实验过程。即使铁架台不是水平放置,但依然可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6.(1)1.96N;(2)2.16N,1.76N
【分析】
根据问题中对于重力和合力的提问可知,本题考查重力和合力的计算,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进行求解。
【详解】
(1)由得:苹
解析:(1)1.96N;(2)2.16N,1.76N
【分析】
根据问题中对于重力和合力的提问可知,本题考查重力和合力的计算,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进行求解。
【详解】
(1)由得:苹果受到的重力为:
(2)苹果上升过程中所受重力与阻力方向相同,所以合力的大小为:
苹果在下降过程中所受重力方向与阻力方向相反,所以合力大小为:
27.(1)1400N;(2)2.8×103kg/m3
【详解】
解:(1)由图b可知,AB段钢绳的拉力大小不变,此时石料未接触水面,因石料匀速下降,所以根据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石料受到的重力
(2)由图
解析:(1)1400N;(2)2.8×103kg/m3
【详解】
解:(1)由图b可知,AB段钢绳的拉力大小不变,此时石料未接触水面,因石料匀速下降,所以根据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石料受到的重力
(2)由图b可知,BC段钢绳的拉力逐渐减小,说明石料慢慢浸入水中,且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变大,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在CD段完全浸没,此时的拉力为900N,
所以石料受到的最大浮力
由 可得,石料的体积
由 可得,石料的质量
石料的密度
答:(1)石料受到的重力为1400N;
(2)石料的密度为2.8×103kg/m3;
28.(1)10N;(2)4×103Pa;(3)30N;(4)66.7%
【详解】
解:(1)正方体物块A的边长
10cm=0.1m
物块A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A的体积,据阿基米德原理知,受到的浮
解析:(1)10N;(2)4×103Pa;(3)30N;(4)66.7%
【详解】
解:(1)正方体物块A的边长
10cm=0.1m
物块A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A的体积,据阿基米德原理知,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m)3=10N
(2)物块A对地面压力
F=G物=mg=ρ物V物g=4.0×103kg/m3×(0.1m)3×10N/kg=40N
物块A对地面压强
(3)物块A上表面距离水面20cm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
h=0.2m+0.1m=0.3m
水对物块A下表面压强
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3m=3×103Pa
物块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F水=p水S=3×103Pa×(0.1m)2=30N
(4)不计摩擦及绳重时,滑轮组绳子自由端人的拉力
F拉=(G物+G动)=×(40N+20N)=30N
提升物块A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40N×1m=40J
此过程所做的总功
W总=F拉s=30N×1m×2=60J
物块离开水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1)正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0N;
(2)正方体物块打捞出水擦干后放于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为4×103Pa;
(3)在水中提升时,当物块上表面距离水面20cm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30N;
(4)正方体物块完全离开水面后上升1m,滑轮组机械效率是66.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