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一、确定目标知识与能力:归纳和掌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识记武昌起义的基本史实,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各种信息,综合利用各种途径获取或占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加强交流与互动。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合作讨论,并结合老师的提问,辩证地分析理解 “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辛亥烈士的前赴后继、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学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辛亥革命
2、为中国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努力、不断拼搏。二、自主梳理(一)酝酿: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准备武装起义2、宣传革命3、发展革命组织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领导纲领(及其阐发)刊物性质意义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二)爆发:武昌起义1、时间: ,革命党人 等首先起义,次日占领武昌。2、结果:起义军成立 ,推举 为都督,改国号为 ,历史称此次革命为 。3、影响: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已有 省宣布独立。 统治土崩瓦解。(三)高潮: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 , 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正式成立,以 纪元。2、巩固:1912.3,颁布由 制定的 ,具有
3、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 和 。(四)变局:袁世凯窃取政权1、1912.2.12,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下诏退位。3月, 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辛亥革命的影响(性质、意义、局限性)我的质疑与发现:三、合作探究:1、“三民主义”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2、阅读比较课本42页的临时约法内容与所学的戊戌变法,探讨“民国总统与封建皇帝的区别”,那么关于此宪法的性质内容,你得出什么结论?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落到袁世凯手中,有人认为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四、课后延展1、社会调查:阅读鲁迅的小说药阿Q正传等对辛亥革命反思的作品,调查辛亥革命时期本地的社会现象,更深刻地认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现实。2、搜集孙中山的生平故事和名言警句,体会孙中山的思想情怀和精神,讲一讲我心目中的孙中山,说一说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