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10602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总结(超全)1单选题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革命”意在A实现文学的创新发展B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C摆脱旧文学体裁限制D变革文学形式扩大社会影响答案:B解析: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二人意在通过新文学的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目的是反对封建思想、封建道

2、德的束缚,促进新思想以及民主科学发展,ACD项不是“文学革命”的主要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小提示: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1923年,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铸成大错者也。”孙中山这一反思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意在强调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分析了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源D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地方制度付之阙如”“未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局限性,并为后来的军阀割据混战埋下隐患。孙中山在1923年进行这一反思,将革命

3、的斗争目标指向军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在1924年建立,B项时间错误,排除;近代军阀割据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帝国主义国家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排除C项;D项结论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A项。3、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大力提倡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追随者无数。北大教授辜鸿铭则将英文“民主”一词拆分为Demo(魔鬼)+Crazy(疯狂的),也获得了部分认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西学在中国的影响力B知识阶层救亡的期望C民主得到社会的认可D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答案:

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大力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而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辜鸿铭则利用英文“民主(Democracy)”一词本身进行宣传,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社会认可,由此可见包括英文在内的西学在当时中国影响较大,A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知识阶层对民主思想的态度,无法反映知识阶层救亡的期望,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及辜鸿铭均属于知识分子阶层,属于社会精英,其意见不能完全反映社会民众的主张,且材料反映出当时反民主的主张在社会上也获得了部分认可,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西学在中国的影响,而非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4、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

5、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更加频繁,12年中就有39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6天。这反映了北洋时期A政治上剧烈动荡B深受一战的影响C完善了共和制度D加强对地方管理答案:A解析:材料“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体现的是当时军阀割据混战;材料“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更加频繁”体现的是党派纷争,政局不稳定。因此整个材料说明的是北洋时期政治上剧烈动荡,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一战的影响,排除B项;当时的共和制度并不完善,排除C项;材料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无关,排除D项。故

6、选A项。小提示:5、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A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C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D新潮女性反抗传统习俗答案:A解析:根据“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享国家平等的幸福。”可得出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宣扬女权主义,推动女性的解放,A项正确;“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男女平等,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不是新潮女性,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6、纪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封建

7、时期以帝王纪念为主体。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广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中国纪年的演变A体现了近代科学精神的发展B反映辛亥革命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C反映中国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映射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答案:D解析:据材料“封建时期以帝王纪念为主体。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广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可知,新派提倡孔子纪年,其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革命党人先后以黄帝纪年、民国纪年, 这是

8、因为辛亥革命目的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从而映射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纪年的变化,未涉及近代科学精神的发展,排除A项;康有为提倡孔子纪年是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B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早期维新派就提倡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7、下图为晚清时期的一幅漫画禁口不谈天下事,温度计上标有“立宪”字样。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促进预备立宪运动B预备立宪运动受到各阶层赞同C作者旨在揭露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D清政府对预备立宪持支持态度答案:C解析:温度计上标有立宪,温度高的原因是政府在底下煽风点火

9、,因此漫画命名为禁口不谈天下事,意在揭露清政府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资产阶级革命与预备立宪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反映出各阶层对于预备立宪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8、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的政治事件是A清末新政发起B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C兴中会成立D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B项正确;1901年清末新政,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当时立宪派还积极推动清政府立宪,对清政府推行立宪还

10、有信心,排除BD项;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与“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9、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使用阳历,但在农村仍然使用旧历;抵制剪辫运动在偏远农村十分普遍,在城市也司空见惯:不少妇女对放足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生产力发展不平衡B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心C政府政策脱离民众D守旧与革新贯穿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使用阳历、剪辫、放足是社会革新,但群众的守旧思想在社会生活中仍普遍存在,D项正确;使用阳历、剪辫、放足等反映的是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等社会现象,并不是经济现象,

11、且题干中有“在城市也司空见惯”,排除A项;生活习惯的守旧不能反映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心,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政策是否脱离民众,排除C项。故选D项。10、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文化思潮主要是求强求富;19世纪90-20世纪初年,主要是要求建立西式民主制度;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主要是追求个性解放,但为时不久,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促使中国文化思潮不断变革的根本因素是A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选择B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要C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活力D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求强求富是经济层面的变革,建立西式民主制度是制度层面的变革,追求个

12、性解放和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由此可知,促使中国文化思潮不断变革的根本因素是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要,B项正确;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是材料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项;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活力显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近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是根本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11、对下表信息解释正确的是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表注册时间企业数量资本总额(万元)1914年8月前146411482051914年8月1920年272117434500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推动民族工业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敛财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

13、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ABCD答案:D解析:据材料“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表”可知,1914年8月前农商部注册的企业数量、资本额由146个 、四千多万,到1920年上升到272个,资本额增加到一亿多,究其原因有: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正确;1915年人民群众掀起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正确;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材料不符,错误;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正确;故选D项;排除A、B、C项。小提示:12、下图名为专制椅的漫画刊登于1912年8

14、月出版的真相画报。该漫画表明A袁世凯复辟缺少相应社会基础B浪漫主义推动了民国文艺创作C北洋军阀专制混战引起了不满D当权者若再行专制将面临危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专制椅的漫画”可知专制椅子的上面悬着一把刀,表明当权者若再行专制将面临危险,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专制统治不得人心,无法得出袁世凯复辟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浪漫主义风格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注重宣扬个人感情,该漫画不是浪漫主义风格,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专制混战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3、1912年1月5日,即英、美、德、法、日等国出兵京榆线的次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发布宣言称:“凡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

15、,民国当一律尊重而保护之。”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A与西方国家利益趋同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在西方列强出兵京榆线的第二天,发布宣言称“凡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民国当一律尊重而保护之”,这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列强的妥协,D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与西方国家的利益不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对列强的妥协,目的是得到列强的支持,巩固统治,而非“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社会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14、晚清,星期制传入中国。1902年至1911年夏,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

16、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这表明A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引导B国民民主意识的普遍提高C市民文化素质明显提升D社会生活土洋并存的特征答案:A解析:清末民初,从国家规定学堂和政府机关实行,到工厂和社会各阶层逐渐接受和流行,星期和星期日公休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表明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引导,A项正确;国民“民主”意识的“普遍”提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仅有星期制的传入和应用,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升,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生活中,存在“土”制与星期这一洋制“并存”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15、辛亥革命并没

17、有使社会结构得到完全意义上的重建,各种旧势力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平民的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据此可推知A广大人民的政治悟性还没有觉醒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改变C辛亥革命隐藏着巨大的失败危机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缓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种旧势力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且没有群众基础,这说明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不是广大人民的政治悟性还没有觉醒,排除A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隐藏着巨大的失败危机,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缓慢,排除D项。故选C项。填空题16

18、、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2)没有完成_的历史任务。答案: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自己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17、局限性(1)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_,没有实现_、_的历史任务。(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能够发动_,以及_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答案:     根本矛盾  &nbs

19、p;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革命纲领     大多数民众     组织严密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18、袁世凯夺取胜利果实(1)原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攻陷汉口、汉

20、阳,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_国等列强的支持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_,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做大总统。(2)结果1912年2月_,清帝下诏退位。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为临时大总统。答案:     英     清帝退位     12日     袁世凯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主要是袁世凯的威胁利诱、英国等列强的支持及孙中山的妥协退让:只要清帝

21、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做大总统。(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英国等列强支持袁世凯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同时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孙中山的妥协: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_,即推荐他做大总统(2)过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_,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月15日,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答案:     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

22、nbsp;    清帝逊位诏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荐他做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0、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_的发展,1917年,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2)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_。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_。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答案:     在华势力&nbs

23、p;    协约国方面     领事裁判权     欧洲前线解析:根据所学,(1)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2)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欧洲前线。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领事裁判权。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21、新文化运动是从_年9月_在_创办_开始的答案:     1915&

24、nbsp;    陈独秀     上海     青年杂志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22、影响(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_面貌为之一新。(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_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3)高举民主与_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答案:     报刊   &nb

25、sp; 家庭革命     科学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3)新文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23、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答案:青年杂志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24、军阀割据的形成(1)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2)表现派系代表支持国

26、占据区域直系_英、美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_、浙、闽、鲁、陕_系张作霖日本东北三省(3)影响: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答案:     冯国璋     皖     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直系军阀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代表人物是冯国璋,占据区域在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军阀代表人物是段祺瑞,支持国是日本,占据区域主要在皖、浙、闽、鲁、陕;张作霖是奉系军阀

27、的代表人物,其占据区域主要在东北三省。25、护法运动(1)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_”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他公然破坏_,拒绝恢复国会。(2)1917年,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_,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答案:     “再造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非常会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勋复辟失

28、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他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故“再造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非常会议。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晚清社会动荡不宁,西方殖民势力楔入中国,清政府为挽救自身的统治展开了一系列自我变革。透过这些社会变化的表征,可以发现在内外的交互冲击之下,晚清的社会性质、

29、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摘编自蔡国斌论鸦片战争以来晚清社会的变化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吞噬了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积累起来的现代化成果,东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因沦入战火戛然而止,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社会重心西移。作为大后方,西南地区接纳了大批内迁机关、工厂、学校和人口,形成了新的工业基地,发展了农业经济,维持了西南地区人口的大量增长,为前线提供了军火,粮食和其他必要的物资。以此为契机,西南、西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不

30、期而至。摘编自李俊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之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开展的“自我变革”的事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情况。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2)情况:日本侵华破坏巨大,中国东部工业化、城市化被迫停止,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被打断;中国现代化重心西移,西南地区形成了新工业基地,西南、西北地区现代化薄弱的状况有所改善。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中“晚清的社会性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挽救自身的统治展开了一系列“

31、自我变革”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2)情况:根据材料二中“(全面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吞噬了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积累起来的现代化成果,东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因沦入战火戛然而止”可知,日本侵华破坏巨大,中国东部工业化、城市化被迫停止,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被打断;根据“中国社会重心西移。作为大后方,西南地区接纳了大批内迁机关、工厂、学校和人口,形成了新的工业基地”“西南、西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不期而至”可知,中国现代化重心西移,西南地区形成了新工业基地,西南、西北地区现代化薄弱的状况有所改善。2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32、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一文,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钱玄同将汉字改革作为“文化改革的急先锋”。他认为中国的文字,历来都是专用于发挥“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的。“所以二千年来用汉字写的书籍,无论那(哪)一部,打开一看,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因此,“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虽然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但总体而言,反对声远远高于支持声。摘编自卢翠琬从钱玄同看近代中

33、国汉字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玄同废除汉字主张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答案:(1)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日益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将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工具;等等。(任答三点即可)(2)简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钱玄同基于维护民主共和,抨击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的需要,主张废除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但是其主张全盘废除汉字的观点,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利于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心。解析:(1)综合材料内容可知,钱玄同提出废除汉字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34、。所以相关背景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日益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将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工具;等等。(2)对于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可从抨击封建专制统治、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和忽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即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钱玄同基于维护民主共和,抨击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的需要,主张废除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但是其主张全盘废除汉字的观点,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利于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心。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那是一个上与下俱困的时代。上面,是“一祖

35、之法无不蔽”;下面,是“山中之民,一啸百吟”。山中之民,有白莲教、天地会的投影,也包括对时代不满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挣扎抗争中寻求出路。这些议论深刻地勾勒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貌,同时也反映了这个社会找不到出路的悲哀。随着旧王朝行将走向自己的尽头,中国又面临着一个周期性的改朝换代的局面。但是,这种局面最终并没有实现。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八十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

36、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并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人是如何“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的。为什么说“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答案:(1)问题: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潮流。说明:经济迟滞: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技术停滞不前;长期坚守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人口膨胀,资源危机显露。专制加强,压制社会进步;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37、文化控制,思想日益僵化;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近代科技落伍。(2)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过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付诸实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领导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领导戊戌变法;20世纪初,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1915年,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飞跃: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解析:(1)问题:从材料一“山中之民,有白莲教、天地会的投影,也包括对时

38、代不满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挣扎抗争中寻求出路。”“旧王朝行将走向自己的尽头”可得出当时清王朝统治出现危机;从材料“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得出中国社会落后挨打;然后结合当时中西方社会发展特征,从经济、政治、民生、文化、外交等方面说明,具体分析可得:经济迟滞: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技术停滞不前;长期坚守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人口膨胀,资源危机显露。专制加强,压制社会进步;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屡屡爆发)。文化控制,思想日益僵化;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近代科技落伍。(2)如何认识:根据材料“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是新文化运动,据“包含着八十年中西

39、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可推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是指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进程;学生可跟据所学知识,按照时间顺序,归纳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在探索国家出路上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而认识飞跃:学习西方从器物、制度深入到伦理思想。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阅读材料二

40、,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答案: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解析:根据“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等信息可知,“西洋服饰之引入”使得上海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则是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41、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恐人无信,故立私契”的诉求。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最初的契约形式,同时还设立了负责契约订立与管理的“质人”。秦汉时期,政府开始限制契约订立主体资格的同时,将不动产和动产均纳入契约标的物种范畴之内。东晋、梁、齐、陈都有“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的规定。唐律规定:禁止私下订立契约,田产买卖必须向官府申煤,否则交易就会被视作无效。宋元时期,寄托契约、租赁契约、信用借贷、信用证券、信用买卖契约等信用性契约形式不断出现。此外,抵押、质押、定金以及追夺、恩赦、保证担保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担保体系。至明清时期,私人订立

42、契约十分普遍,雇佣、婚嫁、合伙经营等都以契约作为重要凭证。同时,申牒和立账取问亲邻这两项代表封建政治权力和宗族势力对土地买卖干预的手续被取消。摘编自李秋梅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材料二   19世纪末期以来,郑观应等人提出“商政”思想的付诸实践以及美国宪法、日本法学等西方法理的传入推动了近代中国契约法规的重要转型。清末修律活动持续将近十年,制定了包括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典。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内务部通伤保护人民财产令确立了“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北洋政府时期,商事契约法发展起来,商事习惯在商事法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大理院对传统契约法

43、律原则进行了适当转化,包括概念的重新解释、近代法律词语的运用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中华民国民法为主体的契约法,无论从体例、法律原则,还是具体法律内容,都趋于成熟,代表中国近代契约法的最高成就。摘编自李倩民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中国近代契约制度的新发展。答案:(1)特点:起源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政府主导转为私人契约普遍化;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增多;程序日益简化。(2)新发展的表现:引入西方契约观念;经济(民法)立法增强;契约法规的形式、结构趋于成熟。新发展的原因: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思想解放;社会政

44、治变革的推动;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支持。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最初的契约形式,同时还设立了负责契约订立与管理的质人”可知,起源早;根据材料“秦汉时期,政府开始限制契约订立主体资格的同时,将不动产和动产均纳入契约标的物种范畴之内”可知,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材料“唐律规定:禁止私下订立契约,田产买卖必须向官府申煤,否则交易就会被视作无效”“至明清时期,私人订立契约十分普遍,雇佣、婚嫁、合伙经营等都以契约作为重要凭证”可知,政府主导转为私人契约普遍化;根据材料“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可知,涉及内容广泛;根据材料“宋元时期,寄托契约、租赁契

45、约、信用借贷、信用证券、信用买卖契约等信用性契约形式不断出现”可知,形式增多;根据材料“申牒和立账取问亲邻这两项代表封建政治权力和宗族势力对土地买卖干预的手续被取消”可知,程序日益简化。(2)新发展的表现:根据材料“日本法学等西方法理的传入推动了近代中国契约法规的重要转型”可知,引入西方契约观念;根据材料“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内务部通伤保护人民财产令确立了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北洋政府时期,商事契约法发展起来,商事习惯在商事法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可知,经济(民法)立法增强;根据材料“大理院对传统契约法律原则进行了适当转化,包括概念的重新解释、近代法律词语的运用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中华民国民法为主体的契约法,无论从体例、法律原则,还是具体法律内容,都趋于成熟”可知,契约法规的形式、结构趋于成熟。新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思想解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政治变革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支持。1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