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pdf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75924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5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须掌握的典型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题 单选题 1、据同盟会会员居正回忆:“迨孙公解职,袁氏继任,中央政府须得解组,约法问题因之而起。孙公命胡汉民召集同志、参议院及我等讨论大体至中央则宜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这说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A反对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 B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 C力图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 D借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 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召集革命派,强调临时约法,希望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说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力图

2、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C 项正确;革命派主张“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认可南北和谈的结果,不反对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排除 A 项;材料并未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排除 B 项;材料反映出革命派要用临时约法而非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排除 D 项。故选 C项。2、1905 年 7 月,慈禧太后在召见大臣时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侯调查结果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实行”。1906 年 9 月慈禧颁布上谕,宣布“预备立宪”。晚清朝廷的这一举措 A反映了晚清官僚队伍政治上的诉求 B顺应了中国社会民主化的趋势 C表达了科举废除后知识分子的呼声 2

3、 D体现出革命与改良思想的交锋 答案:B 解析:慈禧太后认为立宪有助于巩固满族统治,因此计划实行立宪,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社会民主化的趋势,B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慈禧太后的主张而非官僚阶层,排除 A 项;1905 年 9 月 2 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 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排除 C 项;材料中体现的是统治者的意图而非当时革命派和改良派的主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3、孙中山在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预收革命之成功,

4、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日革心,皆此之故。”孙中山此处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激发天良”“爱国”等可推知该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故 D 项正确。A,B,C 项均与“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不符,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4、清末新政时期,民间传言四起,“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举办”“新政是专与人民为难的害人之举”等言论传播尤其广泛。这种现象反映出 A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国人有强烈的排外落后意识 C清政府的政治威信在逐步丧失 D新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答案:C 解析:民间传

5、言“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举办”“新政是专与人民为难的害人之举”,说明民众不认为新政是为了国家发展和民生幸福,可见清政府失去了在民众中的政治威信,故 C 项正确;关于清末新政的民间传言3 不能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成熟,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失去威信,并非强调国人的排外落后意识,排除 B 项;清末新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5、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如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 不动产 教育程度 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 居住选区两年以上

6、 500 元 小学毕业 21 岁 清朝月谘议局 居住选区十年 5000 元 中学毕业 25 岁 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 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对选民的资格限制比清朝宽松,居住地年限和不动产限制条件降低,教育程度要求降低,选民年龄限制下调,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参选,扩大政治参与主体,A 项正确;仅从材料中参与选举主体范围扩大,不能推断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B 项;材料侧重于辛亥革命后政治参与度的变化,法制建设只是片面的一个点,排除 C 项;国会组织法的颁布说明社会存在一定的民主,且“十分”无法体现,排除 D 项

7、。故选 A 项。6、1920 年 5 月,北京公正周报一评论写道:“自新青年杂志以新文化号召以来,一时风靡全国故胡适之、陈独秀等辈出,登高一呼,全国遂群起响应之。”此评论可用来佐证 A胡适之是最先开展新文化者 B新文化对思想界影响巨大 C新青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旧文化已被知识界所抛弃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一时风靡全国”“群起响应”说明,新文化给思想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因而可用来佐证新文化对思想界的影响巨大,B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胡适之最先开展新文化,且新青年是陈独秀创刊4 的,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 C 项;材料只能说明新文化冲击了旧文化,

8、但不能证明旧文化已被抛弃,排除 D 项。故选 B 项。7、有学者在介绍近代中国某股社会思潮时评论道,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该股社会思潮 A以“中体西用”为指导 B以实现君主立宪为目的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促进了中国文化转型 答案:D 解析:该社会思潮彻底批判传统文化,是新文化运动,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D 项正确;A 项是洋务运动,排除 A项;B 项是维新变法运动,排除 B 项;C 项是辛亥革命,排除 C 项。故选 D 项。8、1912 年 1 月 5 日,即英、美、德、法、日等国出兵京榆线的

9、次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发布宣言称:“凡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民国当一律尊重而保护之。”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与西方国家利益趋同 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 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在西方列强出兵京榆线的第二天,发布宣言称“凡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民国当一律尊重而保护之”,这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列强的妥协,D 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与西方国家的利益不同,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对列强的妥协,目的是得到列强的支持,巩固统治,而非“扩大统治基础”,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社会

10、的态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9、新青年杂志在封面人物的选取上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图第一卷第 5 期人物反映了新青年杂志创刊者积极呼唤的时代主题是 5 A实业救国 B君主立宪 C科学民主 D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新青年”“闪电、民权”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C 项正确;实业救国、君主立宪及自由平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10、20 世纪第一个五年,伴随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发明,全国的民间投资高达 4500 万银元以上,开设的厂家有近 300 家,不少发明创造应用于生产,出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快速发展主

11、要由于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变法的推动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辛亥革命的成功 答案:C 解析:根据“20 世纪第一个五年,伴随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发明,出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可得出这一时期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即新政对工商业发展的鼓励,C 项正确;19 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 A 项;19 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排除 B 项;辛亥革命发生于 1911 年10 月 10 日,不符合材料“20 世纪第一个五年”的限定,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6 11、1914 年,胡适撰文指出:“绝不能希望以任何官方的崇拜仪式来复兴儒学,也不可

12、能用宪法或法律来复兴(应探讨)怎样能使孔子的教海适合现代需要或现代变化。”可见,当时胡适 A形成了系统的民主科学思想 B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具折中性 C认识到建立共和制度的紧迫性 D已意识到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胡适反对通过官方手段来复兴儒学,更注重让儒学自身走向现代化或者让儒学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这说明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具有折中性,即不反对也不鼓励,B 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民主科学无关,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儒学的走向而非民主共和,排除 C 项;思想统一与材料中胡适的观点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2、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各省督抚相继声明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纷

13、纷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实质上反映了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东南互保运动进行 C中央权威极大下降 D地方已实行了自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南互保情形的出现,说明清末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权威下降,C 项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时间不符合,排除 A 项;“东南互保运动进行”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排除 B 项;东南互保不等同于地方自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3、1911 年春,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林觉民回国,于 4 月 24 日写下绝笔与妻书,随后毅然投入广州的黄花岗起义。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A照搬日本经验救亡图存 B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C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

14、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 答案:B 7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留学日本的学生归国后参加起义,体现了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故选 B 项;“照搬”表述错误,排除 A 项;“开始”时间不准确,排除 C 项;黄花岗起义时武昌起义尚未开始,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4、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大力提倡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追随者无数。北大教授辜鸿铭则将英文“民主”一词拆分为 Demo(魔鬼)+Crazy(疯狂的),也获得了部分认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西学在中国的影响力 B知识阶层救亡的期望 C民主得到社会的认可 D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

15、大力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而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辜鸿铭则利用英文“民主(Democracy)”一词本身进行宣传,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社会认可,由此可见包括英文在内的西学在当时中国影响较大,A 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知识阶层对民主思想的态度,无法反映知识阶层救亡的期望,排除 B 项;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及辜鸿铭均属于知识分子阶层,属于社会精英,其意见不能完全反映社会民众的主张,且材料反映出当时反民主的主张在社会上也获得了部分认可,排除 C 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西学在中国的影响,而非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5、日俄战争结束后,立宪纪闻撰文称“及甲辰日俄战起,识者咸为之说曰,此非日俄

16、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就连驻法公使孙宝琦、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等官僚也纷纷上书朝廷,奏请立宪,清政府最终决定变法。这表明,晚清政府 A意图变革封建专制统治 B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形势影响 C适应民主共和历史潮流 D利用帝国主义矛盾开展变法 答案:B 解析:日俄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包括驻外公使、地方督抚在内的知识分子,强烈呼吁变革政体、实行立宪,在内8 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表明晚清政府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B 项正确;晚清预备立宪意在维护而非变革封建专制统治,排除 A 项;晚清政府并未因为日俄战争和官民请愿立宪而实行民主共

17、和,排除 C 项;日俄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已经沦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其改革是为了讨好列强,并非利用帝国主义矛盾,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填空题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性质的重要文件 答案: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即总统的命令需由国务员签字才能生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7、军阀割据的形成(1)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2)表现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_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

18、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_、浙、闽、鲁、陕 _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3)影响: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答案:冯国璋 皖 奉 解析:9 根据所学知识,直系军阀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代表人物是冯国璋,占据区域在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军阀代表人物是段祺瑞,支持国是日本,占据区域主要在皖、浙、闽、鲁、陕;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代表人物,其占据区域主要在东北三省。18、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从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青年杂志从第 2 卷起改名为_ 答案:新青年 解析:1915

19、年 9 月,青年杂志问世,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它的行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17 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_,推举_为大元帅。后被西南军阀排挤 答案:中华民国军政府 孙中山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 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后被西南军阀排挤,1918 年 7 月,孙中山愤然辞去护法军政府职务,离开广州、蛰居上海,深刻反省自己在护法运动等历次革命中失败之原因。小提示:20、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_,_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 答案:清帝退位 袁世凯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

20、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21、辛亥革命的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_。(2)建立起_,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10 (3)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6)为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共和政体 民族资本主义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6)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2、1917 年 8

21、 月,南下的 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_”,推举_为大元帅。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 答案:中华民国军政府 孙中山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 年 8 月,南下的 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23、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_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 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_。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_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

22、义”。11 (2)发展:孙中山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 1911 年 4 月 27 日_起义影响巨大。答案:檀香山 中国同盟会 创立民国 民报 民族 广州黄花岗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 1

23、911 年 4月 27 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24、兴起(1)开始: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2)主要阵地:_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鲁迅、钱玄同。12 答案: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胡适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开始: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25、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1)原因和条件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_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_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

24、强忙于_,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 1915 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_、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发展的表现 以_、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达到 200 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_ 答案:政治上 兴办实业 欧战 抵制日货 荣宗敬 社会力量 解析:13 (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5、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 1915 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恐人无信,故立私契”的诉求。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最初的契约形式,同时还设立了负责契约订立与管理的“质人”。秦汉时期,政府开始限制契约订立主体资格的同时,将不动产和动产均纳入契约标的物种范畴

26、之内。东晋、梁、齐、陈都有“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的规定。唐律规定:禁止私下订立契约,田产买卖必须向官府申煤,否则交易就会被视作无效。宋元时期,寄托契约、租赁契约、信用借贷、信用证券、信用买卖契约等信用性契约形式不断出现。此外,抵押、质押、定金以及追夺、恩赦、保证担保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担保体系。至明清时期,私人订立契约十分普遍,雇佣、婚嫁、合伙经营等都以契约作为重要凭证。同时,申牒和立账取问亲邻这两项代表封建政治权力和宗族势力对土地买卖干预的手续被取消。摘编自李秋梅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19 世纪末期以来,郑观应等人提出“商政”思想的付诸实践以及

27、美国宪法、日本法学等西方法理的传入推动了近代中国契约法规的重要转型。清末修律活动持续将近十年,制定了包括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典。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内务部通伤保护人民财产令确立了“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北洋政府时期,商事契约法发展起来,商事习惯在商事法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大理院对传统契约法律原则进行了适当转化,包括概念的重新解释、近代法律词语的运用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中华民国民法为主体的契约法,无论从体例、法律原则,还是具体法律内容,都趋于成熟,代表中国近代契约法的最高成就。14 摘编自李倩民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发展

28、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中国近代契约制度的新发展。答案:(1)特点:起源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政府主导转为私人契约普遍化;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增多;程序日益简化。(2)新发展的表现:引入西方契约观念;经济(民法)立法增强;契约法规的形式、结构趋于成熟。新发展的原因: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思想解放;社会政治变革的推动;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支持。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最初的契约形式,同时还设立了负责契约订立与管理的质人”可知,起源早;根据材料“秦汉时期,政府开始限制契约订立主体资格的同时,将不动产和动产均纳入契约标的物种范畴之内”可知,与经济发展密切相

29、关;根据材料“唐律规定:禁止私下订立契约,田产买卖必须向官府申煤,否则交易就会被视作无效”“至明清时期,私人订立契约十分普遍,雇佣、婚嫁、合伙经营等都以契约作为重要凭证”可知,政府主导转为私人契约普遍化;根据材料“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可知,涉及内容广泛;根据材料“宋元时期,寄托契约、租赁契约、信用借贷、信用证券、信用买卖契约等信用性契约形式不断出现”可知,形式增多;根据材料“申牒和立账取问亲邻这两项代表封建政治权力和宗族势力对土地买卖干预的手续被取消”可知,程序日益简化。(2)新发展的表现:根据材料“日本法学等西方法理的传入推动了近代中国契约法规的重要转型”可

30、知,引入西方契约观念;根据材料“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内务部通伤保护人民财产令确立了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北洋政府时期,商事契约法发展起来,商事习惯在商事法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可知,经济(民法)立法增强;根据材料“大理院对传统契约法律原则进行了适当转化,包括概念的重新解释、近代法律词语的运用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中华民国民法为主体的契约法,无论从体例、法律原则,还是具体法律内容,都趋于成熟”可知,契约法规的形式、结构趋于成熟。新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思想解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政治变革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支持。

31、15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清末民初国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白话文运动”兴起之前,国文教学内容只是单一的文言文,且选材多停留于经史文选等。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以文言为代表的古代话语体系记录和承载着封建旧道德、旧伦理。“宋、元以来盛行的白话文学乃是文学的正宗,白话为文学之利器,也为教育普及之工具”。胡适还坚持要用白话来编写教科书,以利国语的传播和普及。白话文进入教材,从此改变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从 1932 年颁布的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开始,“了解固有文化”与“增强民族意识”列入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中。

32、1936 年颁行的课标“修正本”,将“酌量兼使有运用文言作文的能力”修订为“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摘编自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2001 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2003 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定:通过阅读和鉴赏,

33、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中国思想界起初误以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时至今日,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化和民族化并不矛盾,是融合为一体的。摘编自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1 世纪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答案:(1)变化:教学的要求逐渐降低,阅读和鉴赏浅易文言成为基本要求,用文言写作的要求已逐渐废除;教学功能由单纯工具性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教学的内容由单一文言文到文言文和白话

34、文并存;对待文言文的态度几经变化原因:新文化运动兴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日本侵略不断加深,强化文言文的教学,唤醒民族意识的需要;专家学者对文言文的认识日趋理性;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意义: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促进和而不同、兼收16 并蓄的文明交流;促进现代化与民族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可分析出教学的要求逐渐降低,阅读和鉴赏浅易文言成为基本要求,用文言写作的要求已逐渐废除;根据材料“将酌量

35、兼使有运用文言作文的能力修订为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可分析出教学功能由单纯工具性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根据材料“国文教学内容只是单一的文言文.白话文进入教材,从此改变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可分析出教学的内容由单一文言文到文言文和白话文并存。对待文言文的态度几经变化原因:结合材料“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以文言为代表的古代话语体系记录和承载着封建旧道德、旧伦理。”可分析出新文化运动兴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根据材料“从 1932 年颁布的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开始,了解固有文化与增强民族意识列入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中。”可分析出日本侵略不断加深,强化文言

36、文的教学,唤醒民族意识的需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专家学者对文言文的认识日趋理性;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意义:根据材料“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分析出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根据材料“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可分析出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根据材料“现代化和民族化并不矛盾,是融合为一体的。”可分析出促进现代化与民族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

37、文化底蕴。28、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市场是近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近代人士盛宣怀,从 1870 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投身洋务,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 年,他考察西方银行机构后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38、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17 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摘编自斯蒂芬 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写出其创办的银行名称、时间、地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法律的历史命运。(3)阅读材料三,可知各项指数的波折与经济思想(政策)密切相关,指出

39、两个阶段时普遍采取的经济思想(政策)。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甲,指出第阶段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指出第阶段重点趋势并结合第阶段历史教训和当前形势指出当前影响这一趋势的风险点;乙,分析从第阶段低谷爬升到第阶段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在该领域所作出的贡献。答案:(1)理由:银行是治国理财的重要手段;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名称:中国通商银行、1897 年、上海。(2)特点: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参照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18 命运: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由于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

40、现实质上的统一,作用有限;最终被废止。(3)自由主义。选择阐述甲:阶段状况: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阶段重点趋势: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当前风险点: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滥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病的流行与管控。选择阐述乙: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通过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科学技术新发展成为主要动力(交通、通讯领域革新);国际局势总体和平;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中国贡献:1978 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主动融入世界;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为世界第

41、一大出国口和第二大进口国;坚持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速发展。解析:(1)理由:根据材料“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可知,银行是治国理财的重要手段;根据材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可知,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根据材料“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可知,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根据材料“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可知,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

42、展。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1897 年、上海。(2)特点:根据材料“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可知,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根据材料“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可知,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参照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命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的立法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由于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作用有限;最终被废止。(3)经济思

43、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和 20 世纪八十年代采取的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以选择阐述甲为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阶段状况:根据曲线图时间可以看出,当时正是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19 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阶段重点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当前风险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滥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病的流行与管控。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44、: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1)依据材料一,指出“皇帝被打倒”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 20 世纪初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答案:(1)事件:辛亥革命

45、。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2)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条件。(3)民主共和思潮。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任答 2 点给满分)解析:(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束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20 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

46、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根据材料“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可知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意义;根除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可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根据材料“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条件。(3)思想解放潮流:根据材料一可知辛亥革命时期主要传播的是民主共和思潮;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

47、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11 年四川保路运动大事记 5 月 9 日,清政府为了向英、法、德、美银行团借款,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川人群情激奋,拒款保路风潮急剧高涨。6 月 17 日,成都各团体在川汉铁路公司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派领袖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会员很快即逾 10 万人,各地分支机构达 67 个之多,几乎遍布全川。8 月初,保路同志会派代表刘声元进京请愿,结果被押解回籍。8 月 24 日,保路同志会决议立刻罢市、罢课。与此同时,在各地还发生了捣毁巡警署、自治局、经征局和教堂的暴力事件。9 月 1 日,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议

48、通告全川不纳粮食税。抗粮抗捐斗争在全省蓬勃兴起。9 月 7 日,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逮捕蒲殿俊、罗纶等人,关闭保路运动的机构。并下令对示威群众开枪镇压,制造“成都血案”,同盟会利用此事件开展革命事业。9 月 8 日,成都附近的同志军在同盟会会员秦载赓率领下首先起义,汇集了 20 多万人围攻成都。9 月 10 日,清廷将赵尔丰免职,命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9 月 25 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人在荣县宣布独立,建立第一个革命党人的县级政权,成为全川独立的先导。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保路运动的

49、演进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川保路运动的原因和意义。答案:(1)演进趋势:从人民自发发展为成立保路同志会(有组织领导);从文明争路发展为暴力保路(或从进京请愿发展为罢课、罢市、抗粮抗捐等多种形式,甚至发生暴力事件);从立宪派领导发展为同盟会领导;从保路运动发展为反清武装起义(或独立运动)。21 (2)原因:民间自筹资金修筑铁路,民族意识高涨,民间掀起收回利权运动;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铁路投资,争夺铁路的修筑权;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出卖给英、法、德、美 4 国银行团;清政府对四川民众的爱国行动进行打压;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宣传、组织与领导等

50、。意义: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开始土崩瓦解;成为点燃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促动了全国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或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1)演进趋势:根据材料“川人群情激奋,拒款保路风潮急剧高涨。”“6 月 17 日,成都各团体在川汉铁路公司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派领袖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会员很快即逾 10 万人,各地分支机构达 67 个之多,几乎遍布全川”可知,从人民自发发展为成立保路同志会(有组织领导);根据材料“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派领袖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会员很快即逾 10 万人,各地分支机构达 67 个之多,几乎遍布全川”“成都附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