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重点).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7393027 上传时间:2025-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重点)超详细1单选题1、下图妇女时报创刊于1911年5月,设有实验谈、日记文、社会观、家政说、艺术谈等众多栏目,女性稿踊跃。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平等思想已深入人心B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C社会对女性认知发生变化D女权主义思潮开始兴起答案:C解析:妇女时报创刊、版面栏目设计以及女性稿踊跃等现象说明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认知发生变化,C项正确;通过一份刊物无法看出民主平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当时辛亥革命尚未爆发,排除A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排除B项;D项错在“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2、1920年5月,北京公正周报一评论写道:“自

2、新青年杂志以新文化号召以来,一时风靡全国故胡适之、陈独秀等辈出,登高一呼,全国遂群起响应之。”此评论可用来佐证A胡适之是最先开展新文化者B新文化对思想界影响巨大C新青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D旧文化已被知识界所抛弃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一时风靡全国”“群起响应”说明,新文化给思想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因而可用来佐证新文化对思想界的影响巨大,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胡适之最先开展新文化,且新青年是陈独秀创刊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C项;材料只能说明新文化冲击了旧文化,但不能证明旧文化已被抛弃,排除D项。故选B项。3、下为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时间数量(

3、个)资本总额(元)1914年8月前146411482051914年8月1920年272117434500据此分析,可得出的认识有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取得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布局及结构较为合理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产业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ABCD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这是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出现的短暂春天。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产业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无产阶级力量壮大。C项正确;中国工业布局及结构并不合理,从材料也不能得出合理,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小提示:4、有学者指出,“新文化的新,主要是指域外思潮的引进,人们开始以不同

4、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生活,先前被遮蔽的思想都浮出水面”;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们在“张开双眼瞭望世界的时候,传统的思维渐渐被新的观念修正”。这揭示出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B增强了文化创新与发展能力C开启了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D微发了国人参与政治的热情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修正了传统的思维观念,扩宽了人们的视野,有利于增强文化创新与发展能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排除A项;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就已经开始,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对国人参政热情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5、晚清,星期制传入中国。

5、1902年至1911年夏,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这表明A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引导B国民民主意识的普遍提高C市民文化素质明显提升D社会生活土洋并存的特征答案:A解析:清末民初,从国家规定学堂和政府机关实行,到工厂和社会各阶层逐渐接受和流行,星期和星期日公休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表明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引导,A项正确;国民“民主”意识的“普遍”提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仅有星期制的传入和应用,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升,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生活中,存在“土”制与星期这一洋制“

6、并存”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6、如图反映了1902年至1926年荣氏企业申新、茂新,福新各厂设备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时期,荣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放松B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C北洋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2年后,荣氏企业发展速度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北洋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民族企业发展,C项正确;1918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A项;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没有结束封建专制统治,排除B项;实业救国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就已经兴起,但当时并没有促进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实业

7、救国思潮虽然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7、1914年,胡适撰文指出:“绝不能希望以任何官方的崇拜仪式来复兴儒学,也不可能用宪法或法律来复兴(应探讨)怎样能使孔子的教海适合现代需要或现代变化。”可见,当时胡适A形成了系统的民主科学思想B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具折中性C认识到建立共和制度的紧迫性D已意识到思想统一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胡适反对通过官方手段来复兴儒学,更注重让儒学自身走向现代化或者让儒学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这说明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具有折中性,即不反对也不鼓励,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民主科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儒学的走向而非民主共和,排除C项;思想统一

8、与材料中胡适的观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革命”意在A实现文学的创新发展B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C摆脱旧文学体裁限制D变革文学形式扩大社会影响答案:B解析: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二人意在通过新文学的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目的是反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束缚,促进新思想以及民主科学发展

9、,ACD项不是“文学革命”的主要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小提示:9、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1923年,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铸成大错者也。”孙中山这一反思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意在强调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分析了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源D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地方制度付之阙如”“未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局限性,并为后来的军阀割据混战埋下隐患。孙中山在1923年进行这一反思,将革命的斗争目标指向军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

10、动的兴起,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在1924年建立,B项时间错误,排除;近代军阀割据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帝国主义国家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排除C项;D项结论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A项。10、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大力提倡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追随者无数。北大教授辜鸿铭则将英文“民主”一词拆分为Demo(魔鬼)+Crazy(疯狂的),也获得了部分认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西学在中国的影响力B知识阶层救亡的期望C民主得到社会的认可D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大力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而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辜鸿铭则利用英文“民主(Democ

11、racy)”一词本身进行宣传,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社会认可,由此可见包括英文在内的西学在当时中国影响较大,A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知识阶层对民主思想的态度,无法反映知识阶层救亡的期望,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及辜鸿铭均属于知识分子阶层,属于社会精英,其意见不能完全反映社会民众的主张,且材料反映出当时反民主的主张在社会上也获得了部分认可,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西学在中国的影响,而非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1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蔡元培等自发成立了社会改良会,下图为该会章程的节选。据此可知,该章程旨在A传播自由平等思想B废除传统的风俗C塑造共和国民人格D掀起新文化运动

12、答案:C解析:南京临时政府自发成立的社会改良会意在通过移风易俗来塑造共和国民人格,C项正确;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只是改良会宗旨之一,排除A项;B项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发动时间是在1915年,排除D项。故选C项。12、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A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C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D新潮女性反抗传统习俗答案:A解析:根据“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享国家平等的幸福。”可得出

13、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宣扬女权主义,推动女性的解放,A项正确;“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男女平等,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不是新潮女性,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13、纪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封建时期以帝王纪念为主体。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广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中国纪年的演变A体现了近代科学精神的发展B反映辛亥革命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C反映中国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映射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答案:D解析:据材料“封建时期以帝王纪念为主体。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

14、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广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可知,新派提倡孔子纪年,其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革命党人先后以黄帝纪年、民国纪年,这是因为辛亥革命目的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从而映射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纪年的变化,未涉及近代科学精神的发展,排除A项;康有为提倡孔子纪年是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B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早期维新派就提倡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4、下图为晚清时期的一幅漫画禁口不谈天下事,温度计上标有“立宪”字样。对

15、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促进预备立宪运动B预备立宪运动受到各阶层赞同C作者旨在揭露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D清政府对预备立宪持支持态度答案:C解析:温度计上标有立宪,温度高的原因是政府在底下煽风点火,因此漫画命名为禁口不谈天下事,意在揭露清政府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资产阶级革命与预备立宪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反映出各阶层对于预备立宪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5、近代某年某月上海民立报登载一篇题为“北伐声中之筹款”的文章,写道:“袁世凯违背公法,图翻和议,民国军人更激动公愤,北伐万难再缓”,材料所谈论的事件A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

16、B有利于推动政治革命进程C由南京国民政府主导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合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袁世凯”“图翻和议”可知,这是辛亥革命时期南北方议和之时,这一事件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推动政治革命进程,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袁世凯已经去世,排除A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排除C项;辛亥革命时期,中共尚未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填空题16、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_答案:新青年解析:1915年9月,青年杂志问世,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它的行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7、1917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_,推举_为大元帅。

17、后被西南军阀排挤答案: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后被西南军阀排挤,1918年7月,孙中山愤然辞去护法军政府职务,离开广州、蛰居上海,深刻反省自己在护法运动等历次革命中失败之原因。小提示:18、概况(1)_年_月_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_第一枪。(2)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_,推_为都督。(3)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_个省和_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答案:19111010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黎元洪14上海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

18、10月10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_”,推举_为大元帅。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答案: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20、兴起(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

19、上海创办_。(2)主要阵地:_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鲁迅、钱玄同。答案:青年杂志北京大学胡适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2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1)原因和条件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_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_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_,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_、提倡国货运动,有

20、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发展的表现以_、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达到200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_答案:政治上兴办实业欧战抵制日货荣宗敬社会力量解析:(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

21、本主义的发展。(2)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22、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2)没有完成_的历史任务。答案: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自己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23、局限性(1)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_,没有实现_、_的历史任务。(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

22、学的_、能够发动_,以及_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答案:根本矛盾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革命纲领大多数民众组织严密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24、1917年初,_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_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答案:蔡元培陈独秀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25、袁

23、世凯夺取胜利果实(1)原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攻陷汉口、汉阳,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_国等列强的支持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_,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做大总统。(2)结果1912年2月_,清帝下诏退位。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为临时大总统。答案:英清帝退位12日袁世凯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主要是袁世凯的威胁利诱、英国等列强的支持及孙中山的妥协退让: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做大总统。(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材料一明清两代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中华帝国驱逐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武功”之时,欧亚大陆的远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得欧洲人获得一盏“阿拉丁神灯”。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劫难逃。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材料二中国连续不断的道德堕落、政局不稳以及经济恶化,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欧洲的战

25、争暴露了令人非常羡慕的西方文明所固有的弱点,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仿佛这些划时代的事件尚且不够一样,巴黎和会决定把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予日本,而不是公正地归还中国。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儒家化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宰地位被彻底粉碎了。一一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新变化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和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共同特征。答案:(1

26、)危机:明清时期消极避世,坚持“天朝上国”理念;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中西冲突凸显。成因:明清时期外交上是海禁和闭关锁国;政治上是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同一时期,西方经济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必然加剧侵略扩展。(2)新变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和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共产主义理论随着苏联的建立传入中国;中国开始从对西方完全的崇拜中走了出来,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新文化运动开始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新的阶段。影响: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使得北洋军阀倒行逆施,试图尊孔复古的做法失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

27、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民族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国家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起来了。(3)共同特征:新旧思想出现交锋;都出现社会转型之势;都深受国际局势影响。解析:(1)危机,根据材料“当中华帝国驱逐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武功”可得出明清时期消极避世,坚持“天朝上国”理念;根据材料“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武功之时,欧亚大陆的远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等信息可得出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根据材料“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可得出中西冲突凸显。成因,根据材料“中华帝国驱逐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武功”“欧亚大陆的远西端,

28、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在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经济方面,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外交上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而同一时期,欧洲国家纷纷开展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对外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强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等从中西方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不同角度分析回答。(2)新变化,根据材料“中国连续不断的道德堕落、政局不稳以及经济恶化,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根据材料“欧洲的战争暴露了令人非常羡慕的西方文明所固有的弱

29、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局限性,这使得中国从对西方完全的崇拜中走了出来,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根据材料“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可得出共产主义理论随着苏联的建立传入中国;根据材料“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逐渐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得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新的阶段。影响,根据材料“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并使得北洋军阀倒行逆施,试图尊孔复古的做法失败;根据材

30、料“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可知,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也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而不是公正地归还中国。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转变,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国家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起来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启蒙思想,在民国初期,随着我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西方民主思想的

31、传播,也出现了不同思想的交锋,因此材料所述两个时期都具有新旧思想出现交锋;我国明清时期和民国初期社会变化都受到国际局势或西方文化的影响,都出现了社会转型之势。27、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金陵机器制造局摄于1872年)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我在乡间第一次听到陈独秀的名字,也第一次接触到胡适的白话诗。最先是白话代文言而成为雅俗共享的文字媒

32、介,这是胡适首倡而得到陈独秀的有力响应所造成的,即所谓“文学革命”。其次则是陈、胡及其他同辈学人通过新青年、新潮等刊物和北京大的讲堂不断地攻击旧礼教、传播新思想,终于激起了青年学生求新求变的热情。摘编自余英时回忆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片中企业的性质和创办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律文献体现的理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特点。答案:(1)性质和目的:洋务企业;维护清政府统治。(2)理念:主权在民;三权分立。(3)影响: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级地位,促进了青年人思想的解放,使得中国的知识

33、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4)特点: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解析:(1)性质和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陵机器制造局是洋务企业,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2)理念: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可知,这是主权在民;根据材料“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可知,这体现了三权分立。(3)影响:根据材料“其次则是陈、胡及其他同辈学人通过新青年

34、、新潮等刊物和北京大的讲堂不断地攻击旧礼教、传播新思想,终于激起了青年学生求新求变的热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级地位,促进了青年人思想的解放,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3)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政府的官制改革从1906年9月开始启动,首先从中央官制开始。中央机构按照“留、改、并、增”的原则,做了如下调整:第一,留用的机构,如内阁、外务部、吏部等;第二,

35、改革的机构,如户部改为度支部等;第三,合并的机构(略);第四,增设的机构,如邮传部。1906年11月6日,中央官制初步厘定。资政院掌立法、大理院主审判、法部监督,由十一部组成的政府掌行政。这样,中央体制的三权分立基本确立。1907年5月,清政府又对地方官制进行改革。地方行政共分省、府(厅)、州、县四级,地方各级衙署一律增设辅佐机构和添设辅佐人员。实行官制改革以后,清政府明令停止捐纳,官吏录用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停科举,兴学校,以新式学堂、留学生作为官吏的储备库。1906年,科举制废除后,留学生和新式学堂的毕业生代替了三年一次的科举应试者,成为新官吏的候补队伍,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制度在中国得以建立起

36、来。新式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力图改革社会,后来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志士。摘编自徐绯婷浅论清末新政的官制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官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官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继承与创新结合;先中央后地方;学习西方宪政。(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为北洋军阀时期的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促进了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冗官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答出四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留用的机构,如内阁、外务部、吏部等;第二,改革的机构,如户部改为度支部等”可知,清末时期官制改革不仅留用传统的机构,

37、也对其进行了改革,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结合的特点;根据材料“中央体制的三权分立基本确立。1907年5月,清政府又对地方官制进行改革”可得出先中央后地方;根据材料“中央体制的三权分立基本确立”可知,清末时期的官制改革在中央建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体现了学习西方宪政的特点。(2)根据材料“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制度在中国得以建立起来”可得出促进了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根据材料“很多人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可知,革命志士强调推翻清王朝统治,因此清末官制改革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官制改革学习西方宪政,在中央确立三权分立的体制,这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为北洋军阀时期的文官制度提供了

38、借鉴。小提示:29、“西洋文明”与“吾国伦理”针对民国初年乱局,陈独秀认为其根源都在于大多数国民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材料二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

39、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1919年6月8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在陈独秀眼中,“吾人之觉悟”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产生了什么影响?(2)陈独秀为什么要将“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3)材料二中,“研究室”和“监狱”中“发生的文明”分别喻指什么?(4)依据材料和所学,你怎样看待陈独秀对中国伦理和世界文明的认识?答案:(1)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前者使国人认识到中西差距;后者推动国人放弃抱残守缺而变革。(2)陈独秀反思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未能真正实现,发生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复辟帝制的时局,发现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伦理,阻碍国民思想解放;

40、认为只有革除旧伦理,才能战胜守旧势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真正的共和。(3)科学、民主。(4)观点与论证: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一致、合理。陈独秀认为跟上世界文明的社会革新是整体行为,社会变革必定带来思想伦理革新;思想的革新具有决定意义;中国乱局根源在于缺少文化革新。他对两者间关系的认识是发展的、进步的。陈独秀在民国初年特定时代背景下,高举(西洋的世界文明)科学与民主大旗,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伦理,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他的认识是为挽救民族危亡,且顺应了中国时代发展的潮流。从历史长时段看,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化倾向。对传统伦理的一概否定,以西洋文明(科学、民主)的全盘接纳,

41、正是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而急于求成的反映。材料与史实: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叙事与逻辑:叙事结构文字通顺、逻辑完整。解析:(1)阶段:根据材料“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可知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者使国人认识到中西差距;后者推动国人放弃抱残守缺而变革。(2)原因:根据材料“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和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反思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未能真正实现,发生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复辟帝制的时局,发现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伦理,

42、阻碍国民思想解放;认为只有革除旧伦理,才能战胜守旧势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真正的共和。(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室”和“监狱”中“发生的文明”分别喻指科学、民主。(4)观点与论证: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一致、合理。陈独秀认为跟上世界文明的社会革新是整体行为,社会变革必定带来思想伦理革新;思想的革新具有决定意义;中国乱局根源在于缺少文化革新。他对两者间关系的认识是发展的、进步的。陈独秀在民国初年特定时代背景下,高举(西洋的世界文明)科学与民主大旗,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伦理,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他的认识是为挽救民族危亡,且顺应了中国时代发展的潮流。从历史长时段看,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

43、看法存在着绝对化倾向。对传统伦理的一概否定,以西洋文明(科学、民主)的全盘接纳,正是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而急于求成的反映。材料与史实: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叙事与逻辑:叙事结构文字通顺、逻辑完整。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评价,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观点,即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全民革命,前两种观点是主流观点,也是传统观点,它受到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认识的影响。全民革命则是台湾学者提出的观点。摘编自孟国祥辛亥革命解读的新视角材料二事实上,革命的发生和革命的结果从较长时段来观察,其如何演进都不是人为的任意选择,评价一场革命也不能仅仅从当时的过程和

44、结果进行孤立的判断,而是要以更开阔的视野,跨越历史时空,从更长的历史进程来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跳出成功或失败的二元论调,应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形势和世界历史进程去理解辛亥革命的价值,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反侵略、求民主、近代化的进程中来评估这场革命的意义。这就需要运用时空观念,将辛亥革命置于具体的时空语境下进行考察,建构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建立对这场革命结果的科学评价。摘编自马维林时空观念在辛亥革命评价中的运用(1)你认为辛亥革命属于什么性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时空观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

45、:(1)示例一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理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此次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同盟会的纲领,即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其创立民国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此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资本经济的发展。示例二性质:民族民主革命。理由:辛亥革命爆发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中国人民摆脱外国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创立民国的主张反映了中国人民结束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示例三性质:全民革命。理由: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尚未形成,革命党人来自各个阶层,参与者的身份是多样的,同盟会的纲领也并非资产阶级的纲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2)历史意义:辛亥革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宣传了民主共和思想;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稳定了社会秩序;对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解析:(1)性质及理由:这是开放性设问,学生可选取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一种观点,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闸述,学生在回答本问时,一定要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