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价值与路径_郭利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464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价值与路径_郭利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价值与路径_郭利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价值与路径_郭利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底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提出的国家文化持久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创新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高校中国画教学是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新人、展形象的重要平台,关系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坚持文化自信是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工作的价值引领,要想厘清文化自信融入高校

2、中国画教学的内在逻辑,深入挖掘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价值意蕴,教师既要在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中坚定信念追求,又要在主动作为中运用广阔视野和专业知识改革创新高校中国画教学实践,从而提高中国画教学质量,促进中国画的传播与传承,开展好人民满意的高校中国画教学。一、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内在逻辑1.历史逻辑:全面考量历史承继,加强高校立德树美认同中国画作为彰显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媒介,其教学理念与当代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不谋而合 2。高校中国画教学是高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自信,以及灵活运用传统中国画蕴含的情感认同和思想共鸣作用,牢固树立高校美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教育意

3、识,为高校立德树美提供价值导航和前沿观照。纵观古今,中国画的文脉传承清晰,格局深远。其中,中国画教学的“志”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也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优秀内核。无论是儒家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还是道家思想中蕴含的向善、“天人合一”,抑或是朱熹的“艺是合有之物,非必为其可以养德性而后游之也”,无不在美育中强调“立德”的存在,将文化层面的立德充分融入美育思想,在注重提升人们思想境界的同时重视人们良好德行的养成。到了近代,教育家更是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画的突出作用。如:王国维从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愿景出发盛赞起到“美情”作用的中国绘画;蔡元培认为德育与美育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德育之完成

4、必须依靠美育。高校中国画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接续传承过程中发挥美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坚持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不仅有利于加强高校对立德树美的内在认知,鼓励大学生形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正确行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维度、深层次的内化认同。2.发展逻辑:立足文化自信基础,坚持中国画教学共育导向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璀璨文化星河中一颗耀眼的星星,是重要的育人素材。就高校中国画教学而言,不论是教还是学,这个过程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感

5、、品位和气质,激励人的精神,规范人的言谈举止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当前,部分高校的中国画教学存在功利化、重技艺的现象。急于求成的“技能居上”观念容易把学生局限在室内临摹他人作品、看照片作画,使其过于追求作品参展入选和获奖。这种长时间的临摹学习和功利化思想容易消磨学生对于中国画的热爱,对学生的兴趣维持和作品创作造成较大的限制,同时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难以达到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2 0 1 9 年,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提出,“到2 0 2 2年,高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校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显著提升”。该文件提出了对高校美育工作的要求,为中国画教学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6、。2 0 2 0 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价值与路径郭利娇1李月林2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底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提出的国家文化持久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创新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坚持文化自信是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工作的价值引领。加强文化自信,不仅是推动中国画教学持续发力的动力源,而且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在当代高等人才建设中的传承、弘扬。该文作者试厘清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内在逻辑,正确认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价值意蕴,树立保护与创新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科学理念

7、,从依托课程建设、鼓励内容创新、搭建共育平台三个方面,拓展高校中国画教学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实现高校中国画教学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传承。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国画教学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高校美育4 4理论研究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3。一系列文件都强调在教学实践中挖掘专业教学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从知识传授转向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中国画蕴含的艺术元素与其境界追求

8、,能为当代青年提供精神养料,引导大学生拥有宽广胸怀和高远境界,这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宏观格局境界是一致的。因此,结合高等教育育人需求,高校中国画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发挥教学的引领性作用,关注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注重中国画深厚文化底蕴在引导学生从创作画面上升到精神思想塑造中的作用。在高校教学中渗透中国画的文化内蕴和艺术品格,不仅仅能够引导大学生从思想深处激发出文化自觉,更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确保文化自信的核心内涵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发展的有效方式。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价值意蕴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文化自信来源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9、化底蕴,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支。中国画是传统文化与绘画艺术结合的优秀艺术成果,高校中国画教学是结合时代需求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通过中国画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当前,全球化发展表现出不可阻挡之势,文化自信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尤为特殊的内在价值和文化传播作用。2 0 世纪初,徐悲鸿就曾提出要合理处理东西方艺术形式,推动中国画的变革和创新,从而创造更具时代性的艺术 4。这说明中国画教学应紧随时代的脚步,并结合中国画本身的艺术形式进行改进和创新 5。因此,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历史、继承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豪

10、感的时代诉求,而且有助于营造浓厚的传统艺术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传统中国画技法的学习中领略中国水墨晕染的万千变化,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中国画学习中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意识。除此之外,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体验式学习可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增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自觉投入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创新传统艺术文化,形成文化建设意识,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2.增强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思想启发性新时代高校中国画教学具有以美铸魂、以美育智、以美养德的深刻价值内涵。在中国画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作者以对客观形象的细致观察为基础,以水墨为媒介,运用

11、写意、寓兴等手法进行构思并对画面加以艺术处理 6,将自身的艺术情感通过笔尖呈现在纸上,完美诠释自身的思想性情和情怀追求。要想增强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思想启发性,首先,要充分梳理中国画中的美育资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其次,汲取传统中国画的优秀艺术成果,彰显中国画独特的构图、虚实关系、造型思维和审美精神 7,通过理论教学与写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重视学生不同个性思想的表达创作,发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美育优势;再次,统筹运用教学评价的反馈、激励作用,探究中国画教学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不同作用,打造更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最后,以中国画与社会生活、自然的联通带给学生的思想变化为引,培养当代

12、大学生从中国画学习体验中提高认知和获得思想启发的能力,丰富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思考,升华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3.增强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科学育人性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是响应高校美育在指导思想、价值导向和核心内容上对文化自信的诉求。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重要的育人素材。中国画教学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美育师资。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高校中国画教学不仅是陶冶情操的审美教育,而且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新人才教育。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调动中国画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效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

13、养观念与培养模式的转变。高校中国画教学把科学育人放在重要的位置,“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育人的潜在过程。“外师造化”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指点下创作的外在行为,“心源”强调创作者内在的审美认知与情感变化。高校中国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深厚文化素养感染学生,辅以现代科学教育方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找到当前中国画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的契合点,帮助学生在中国画学习中探寻民族精神根源,鼓励学生在文化输出中融入中国画的文化底气,用中国水墨讲述中国故事,在“学思践悟”中塑造高尚品德、锻造优秀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中国画专业的科学育人成效。三、文化自信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实践路径1

14、.依托课程建设,强化中国画理论教学与写生实践结合的课程设计完善课程建设是教学实施的前提和重点,将中国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写生实践融合是提高中国画教学质量的基石。中国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学生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感知、领略、作品创作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理论创新引领对推动中国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高校中国画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并善于引导创新。在高校中国画课程设计中强调理论教学和外出写生相辅相成,是因为中国画讲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除此之外,外出写生课程设计还能够帮助学生领略绘画的意境。学生

15、通过观察自然,能真正感知画面的动静、主次、节奏、虚实,最终依据个人对于画论和自然万物的领悟进行创新,构造出浑然天成的画面和流动的气韵。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国画课程设计正是让学生在踏足祖国大好山河的过程中领略大自然4 5的鬼斧神工,理解中国画深厚内涵的直观有效的方式。因此,基于文化自信与中国画的内在契合点,教师应整合传统文化经典的价值,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打破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壁垒,突破地域界限,形成中国画师生学习的共同体,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画教学及相关交流,强化中国画理论教学与写生实践结合的课程设计。2.鼓励内容创新,注重新构图、新事物的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历经

16、千年传承发展,成为以宣纸、毛笔和水墨为载体的独特画种,其画面内容多以点、线、色的虚实延展和顿挫变化表现生动的意趣与灵动的气韵,同时,创作者会根据主题进行艺术化处理,巧妙营造视觉上的律动感。中国画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传统中国画画面中的亭台楼阁、人物面貌等,与现代社会中的高楼大厦、动车飞机都是时代造就的结果,正因为如此,中国画的画面内容应与时俱进。教师应接纳并鼓励新时代的客观事物在学生中国画作品中的呈现,敢于打破中国画创作的内容边界、时代壁垒,不断创新中国画的内容。传统中国绘画在构图方面不求焦点透视,而是根据画面需要营造近景和远景。其中,构图较为独特的有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他们创造性地突破

17、全景范式而画边角之景,分别被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其作品新颖的画面形式为中国画的构图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这也启示高校中国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固守成规,要敢于突破以往的技艺教学意识和师承教学关系,善于剖析专业特色,鼓励和认可学生在中国画构图上的新想法与新创造 8。高校中国画教学更多的是培养专业的画家和艺术家。因此,教师既要在教学中守住中国画的艺术意象、生动的气韵和深厚的内涵,又要肯定大胆创新,允许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色彩与现代视觉表现的块面穿插,推动传统中国画创作材料、题材与新材料、新事物在当代中国画画面中的交叉融合,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来的画面效果差异,分析不同材料的优势和特点,培养当代

18、大学生的多元审美鉴赏能力,促使学生在中国画创作中运用新构图、新事物,从而将与时俱进、兼收并蓄的教学理念融入新时代高校中国画内容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3.回归育人初心,搭建校地共育实践平台随着高校对于中国画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师生对中国画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的不断提升,搭建校地实践共育基地、开展校地画展是高校中国画教学涵养学生文化自觉、育人培才的必然之举。但目前,部分高校的中国画创作基地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创作实践基地,但中国画外出写生课程基本是每年一次,且每一次所到之地皆不同,这就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细致观察和反复琢磨写生对象,作品难以展现自然山河的气韵。对于校地共育实践平台的搭建

19、,青岛宝龙美术博物馆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岛写生创作基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该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同一地点不同季节、不同维度的自然学习环境,而且多次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及省级以上的展览,是中国画学术交流的重要舞台。展览的举办也为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和创作拓宽了创新思路。校地共育实践平台起着连接作品和受众的中介作用。一方面,校地共育实践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与社会的衔接,展览活动的开展也能带动校地的中国画学术交流,让学生在创作和参展、观展中充分了解民众的精神文明与审美发展需求,更好地创作出符合人民大众审美、符合社会发展、符合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中国画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开展校地共育

20、基地建设,举办展览并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校地共育实践中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为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深化中国画专业美育建设提供新的路径。另一方面,这种活动还可以帮助地方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内容,在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从艺术文化角度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结语文化自信源于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滋养。高校中国画教学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品位和气质,规范人的言谈举止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文化自信提供的思想保障为突破中国画纯技法教学的局限、拓展中国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开辟了新的道路。

21、在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融合的契机下,高校应积极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国画教学建设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使其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理念,运用现代化新材料、新技术探索中国画的未来发展,实现对中国画真正的传承和发扬。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2 李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探析 J .汉字文化,2 0 2 3(4):1 8 7-1 8 9.3 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 E B/O L .(2 0 2

22、 0-0 5-2 8)2 0 2 3-0 4-1 0 .h t t p:/w w w.g o v.c n/z h e n g c e/z h e n g c e k u/2 0 2 0-0 6/0 6/c o n t e n t _ 5 5 1 7 6 0 6.h t m.4 陈子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J .艺术评鉴,2 0 2 3(2):2 6-3 0.5 石慧青.现实背景下的中国画艺术精髓与发展 J .新美域,2 0 2 2(1 2):4 0-4 2.6 乔宜男.既要笔墨 又要形式 更要意境以笔墨为手段构建当代中国画视觉形式语言与文化审美意境 J .美术观察,2 0 2 3(3):3 0-3 1.7 邱奇烁.中国画教学的侧重点及实践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2 0 2 3(1):1 6 4-1 6 6.8 金晨鹭.美育视域下高职公共美术实践类通识课程教学研究以中国画课程为例 J .美与时代(中),2 0 2 3(1):8 7-8 9.(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编辑杨婷4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