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侯怀银,王耀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2)学术时空一、引言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是在不断创新变革中国教育实践中,将教育传统和文化传统融于现代社会历史,在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性、中国教育自身的民族性与社会主义教育的先进性中,使教育的现代化新发展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已探索走出了一条与中国乃至世界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具有本质不同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这既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之路,又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道路,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旧模式并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这一新道路
2、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据笔者目力所及,研究者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已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第一,从历史视角出发,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历史逻辑、成就与经验等进行研究。第二,从基本理论论域出发,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哲学基础、逻辑起点、特征、价值意蕴、基本理念、内容体系、学术理论建构、学术话语等进行研究。第三,从现实实践层面出发,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使命、发展逻辑、现实挑战、未来图景、发展路径、中国特色与优势等进行研究。第四,从国际比较视野出发,对美国、苏联、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拉美、北亚、中亚、北非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教
3、育现代化进行考察,并展开中外对比研究。此外,还有研究者对我国及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乡村教育、电化教育、高等教育、职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进行了问题式研究,同时关注到素质教育、师范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发展等教育现代化主题内容。综观已有研究成果,研究者基本勾勒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演进线条,描绘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空图景,呈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但聚焦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侯怀银王耀伟摘要: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
4、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在教育公平的现代化新进程、终身教育理念践行和体系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学术理论创生与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彰显出教育的公平性、全民终身性、人本性、时代创新性、开放共享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性等特征。回顾既往探索史发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这五方面为走好中国教育
5、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撑。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动力机制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95(2024)02-0052-11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4.02.0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VAA210003)。作者简介:侯怀银,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王耀伟,博士研究生,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52的研
6、究尚不足。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梳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历程,总结成就并分析其内在的动力机制,以为未来发展提供镜鉴。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依据中国共产党所处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自身发展逻辑,我们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历程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主权危机与政权危机相互交织的20世纪20年代初(吕瑶,2022),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现代化事业才真正步入确切轨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寻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虽未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现代化,但客观来看
7、,其已将对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置于对中国社会崭新面貌的追求中来。实际上,党将无产阶级的解放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目标和动力,这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的教育观相比,已更具有追求先进社会现代性的特征。这一时期教育以培养满足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需要、以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的人作为目标,已蕴含了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早期共产主义者就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运动中,开展平民教育和工农教育,进行教育现代化探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开始独立自主地进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建设,形成了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1927年党建立了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并着手发展根据地教育,在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中确立了完全区
8、别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新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开展根据地教育活动,在干部教育、群众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已逐步发展成熟,为新中国教育奠定了基础。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现代化”的概念(毛泽东,1991),在中国共产党即将建立一个新中国,并推动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教育作为培养劳动者参与社会生产的重要途径,成为必须走向现代化的领域,教育现代化也必然寓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这一时期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开展的教育实践与改革探索,为发展教育现代化积累
9、了宝贵的经验。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区教育和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中,中国共产党依据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路线建立起了为红色政权服务的教育系统,执行了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真正确立起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新民主主义论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想结晶(胡伟,202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指导下逐渐建立起全新的人民教育体系(宋乃庆等,2021),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各级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其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教育事业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便拿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结合社会现实开展教育实践。这一时期
10、,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紧密团结群众,始终站在工农劳苦群众一边,依靠群众开展教育。党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教育基础。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基础相当薄弱,教育水平落后,人才匮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并充分发挥教育事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党提出并推动改造旧教育与建设人民新教育的工作方针,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同时,为尽快摆脱落后局面,党提出向苏联学习的教育政策,在当时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1954年“四个现代
11、化”初步提出背景下,教育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被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着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以教育事业推进“四个现代化”的道路,并取得了很大成绩,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谢延龙,2021)。但这一时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大跃进”运动中的教育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走了弯路(何东昌,2007)。党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教育规章,调整教育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较好发展。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被迫中断。侯怀银,王
12、耀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2)学术时空.53这一时期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开始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教育。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一时期的“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并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和理论新阐释,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以此为基础推动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道路进程。其二,在曲折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这一时期党探索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带有明显的探索渐进与
13、改进实践的性质,政治意识形态对这一时期的教育现代化产生了影响。根植于社会主义性质,党在教育管理、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各类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教育现代化方针与举措,并在面临复杂斗争局势中不断改进教育,以反映和应对意识形态冲击。这一时期党进行的一系列教育事业探索,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时期我国教育领域的挫折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进程,其经验教训值得反思。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取得系列成就,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得以
14、持续推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确立了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战略重点地位,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明确了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大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改革逐渐全面展开,整个教育事业保持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现代化的人才素质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系统工程,以推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建设,为现代化建设集聚人才智慧;坚持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走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现代化
15、新道路。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工作全局的宏观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统筹教育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现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高水平支撑;大力发展网络教育、社区教育,践行终身教育理念,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蒋纯焦,2021)。总之,新时期党领导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鲜明立场的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时期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首创“中国式现代化”新概念,并在“三步走”战略中提出发展教育现代化新道路。1979年邓小平提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
16、1994,p.163),并提出了“小康之家”的现代化概念(邓小平,1994,p.237)。中国教育现代化将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这一点在这一时期党明确提出的实现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规划中尤为得以重视。从教育体制改革,到确立教育发展战略,再到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在突出新时期教育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中,党不断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走向深入。其二,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三个面向”为这一时期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战略引领与实践指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只有把握并率先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才能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教育要“面向世界”,我
17、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现代化不是中国的特有产物,迈向21世纪必须要重视全球教育发展,只有在国际视野与全球现代化浪潮中把握机遇与挑战,方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教育要“面向未来”,中国教育现代化务必应推动主导社会历史进程的时代新人的塑造,以实现民族文化精神的接续和时代使命的传承。“三个面向”的战略性思考与实践要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新时期的全面展开。其三,“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面对新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与国际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党中央明确认识到教育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的关键作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
1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此后“优先发展”成为教育政策文本定位教育事业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喻聪舟等,2020)。在这一理念影响下,党中央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在推动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推进教育改革深化、推动教育领域侯怀银,王耀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2)学术时空.54改进民生的过程中,亦加速了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进程。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新时代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时代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教育强
19、国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十余年来,在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价值归宿,教育方针得以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在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结构等层面取得的现代化成就卓著,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这一时期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共同富裕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实现目标。共同富裕是现代化的本质体现,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将共同富裕作为应追求的目标,尤其体现在着力推进教育普及,推动新时代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更好保障了人民受教育权利;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优
20、质教育平台;推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为全体人民实现终身学习提供现实路径;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统筹不同地区教育资源,使人民更公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其二,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决定教育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目标和推进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系统认识:“培养什么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谁培养人”,就是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怎样培养人”,就是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指明了前
21、进方向和依循路径。同时,党中央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在多措并举中推动主体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在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主体自身自由全面发展,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其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建设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天下为公的胸怀、世界大同的情怀和造福人类的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具体而言,一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通过多途径开展教育交流,携手共推沿线各国教育事业,推动各国教育现代化。二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搭建人文交流通畅“立交桥
22、”(徐小洲等,2021)。我国积极发展留学教育,以主题项目为抓手,鼓励国际教育科研交往,在人才培养创新、产教融合等领域推动互学互鉴,促进深入合作。三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拓展国际教育平台,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更加开放,与国际舞台接轨更加自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创办孔子学院、举行国际教育发展会议等途径,不断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海外影响力,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解与认同。三、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卓越成就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教育的现代性不断增长,最终发展为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自然表现出先进现代性社会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公平性、全民终身性、人
23、本性、时代创新性、开放共享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性。这七大特征共同构成了现代化教育的应然形态。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并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过程,就是促使先进现代性社会中教育的特征不断得以彰显的过程。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主要形成了七大成就。1.推动教育公平的现代化新进程,彰显教育的公平性教育公平的现代化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通过办好人人均可获得的优质公平教育,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第一,在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中赋予教育公平新内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教育公平的内涵也从实现无产阶级接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发展到使教育资源满足人民需
24、求,以确保人民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公平,进而发展到实现教育资源应该且能够合理合法地进行分配,以确保每一位个体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公平。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发展促公平、以制度保障公平(刘丽群,2021),在深刻认识现代化的基础上对教育公平作出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顶层设计,并切实行动,推动教育公平的现代化进程。侯怀银,王耀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2)学术时空.55第二,在革新教育观念中构建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党的教育观念演进有其历史性和发展性,从早期共产党人的“平民教育观”,到革命根据地时期“
25、面向工农”的教育公平观、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公平观、改革开放后“以人为本”的教育公平观,再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公平观(黄兴胜等,2021),党在推进教育公平实践中通过教育公平思想指导教育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共同富裕进程的教育公平观(王耀伟等,2022),在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中赋予教育公平新的内涵。公平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又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教育公平观的践行有助于促进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并在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高质量育人体系中,打造更加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新格局。第三,在推进教育领域的第三次分
26、配中彰显通过教育走向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第三次分配凸显了其重要价值与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三次分配作为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丰富精神文化、吸纳社会参与和先富带动后富(何阳等,2022)。第三次分配在教育领域的展开,有助于推动社会力量更为精准和有效地参与教育事业,并在教育领域的革新中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共同富裕进程中推进教育领域的第三次分配,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创新,有助于丰富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实现教育的全面公平正义。2.推动终身教育理念深化和体系构建,彰显教育的全民终身性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筹划开展终身教育行动,力
27、图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推动全体人民获得终身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在彰显教育的全民终身性中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实现。一方面,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提出了贯彻使全体人民适应现代社会的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是个体终其一生的教育(侯怀银等,2019),是“时时、事事、处处、人人”接受的教育。教育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在现代社会的自我谋生和自我享用依赖于教育功能的发挥,终身教育理念以其全民终身性内涵,启示人们思考教育的当代价值,革新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侯怀银等,2021)。终身教育在人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彰显其必要性,因此成为教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要素。中国共产党以终身教育理念的践行作为突出教育现代化之“
28、新”策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足现代社会和国际视野的思考,开辟了探索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之向往的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另一方面,统筹推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在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立交桥”逐步搭建起来,多种形式的非正规继续教育(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相得益彰;同时,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向协作配合,家庭教育等获得立法保障,终身学习体系加快构建,学习空间得以拓展,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进入实践探索阶段。这一系列成就推进了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进程,推动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尚学、乐学、可学、善学”的氛围,以及逐步建设成学习型社会和技能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所彰显出的中国式现代性特征,既是对现
29、代化的提升和超越,也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进程。3.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彰显教育的人本性在现代化的教育中,人本性体现为始终以人为目的。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彰显教育的人本性要求中国共产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其质量水平影响着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持续建设一支适应并能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高质量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尤其体现在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和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的优化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建立政策保障机制推动教师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党中央颁布出台师范教育(教师教育)
30、规章制度,发布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构建多元化教师培养体系,逐步从师范教育体系初步构建,发展到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激进与反思,再到推动教师教育回归“公平均衡”的道路(曲铁华等,2016),一直到现在的政策全面指导提升和振兴新时代教师教育。政策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既为教师队伍持续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另一方面,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也体现在教师队伍规模和结构的持续优化上。例如,在扩大教师队伍规模的同时,确保师生资源配置比重趋于合理(李广等,2021);通过对各级各类教育领域的教师队伍进行系统调整,使得基础教育阶段侯怀银,王耀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
31、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2)学术时空.56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性别比例趋于平衡(郑刚等,2022);通过对教育欠发达地区教师教育政策的倾斜,逐步缓解教师队伍布局不平衡的问题。教师队伍规模与结构的持续优化有助于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4.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彰显教育的时代创新性在信息技术时代,智能技术既推动了教育在时代浪潮下的变革与创新,又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路径。中国共产党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探索形成了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规划体系,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及信息化强国建设。同时,从提出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
32、到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再到启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共产党对信息技术时代脉搏进行了审时把握,对教育信息化进程进行了科学筹划,并力求在改革实践中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生存、发展、解放、自由价值(陈雄辉等,2020),以及通过彰显教育的时代创新性和助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历史地看,以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为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与时俱进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电教媒体在教育中已有应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被视为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在北京建立,部分大学建立电教室,开设电化教育课程,部分地方
33、创办广播电视大学,用以开展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各地广播电视大学在经历动乱后得以恢复或新成立,电教用具被用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中央提出培训相应师资,在推动教育技术发展中推进教育现代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21世纪后,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普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教育战略布局。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和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形成教育新形态,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创新教育生态(祝智庭等,2022),开辟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赛道”。同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
34、技术也助推了智慧学习与智能教学的发展,教材、课堂、教师中越来越彰显并践行智慧教育理念,智能技术也能为受教育者提供更精准、更精细和更精深的教育内容。5.推动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彰显教育的开放共享性走向现代化的教育,必然要求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这是因为教育的对外开放可以将中国推向世界,吸收借鉴全球现代化的先进成果,并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改革开放前的教育对外开放主要以国家主导的留学教育为主(孙霄兵,2019),教育对外开放的实践范围受限。1978 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行开放政策”(邓小平,1994,p.132)。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对外开放逐步进入探索发展阶段
35、,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总体思路指导下,留学教育得以发展起来(侯怀银,2020)。进入 21 世纪,尤其在中国加入 WTO 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外开放逐步深化,我国坚持在开放条件下发展教育(单大圣,2021),教育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当代全球局势下,留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学术研究的国际交流合作、信息技术时代的全球在线教育等不断推动着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征程。现代化寓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中,封闭起来搞教育,无法实现教育现代化,只有开放、共享、交流、互鉴,才符合现代化的内涵。在多路径推进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教育的标识性概念和表述得以推广,中国教育现
36、代化的改革实践为其他国家所关注和重视,在全球教育治理格局构建中,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方案逐步获得国际认同。中国共产党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提升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故事中,始终怀揣人类社会现代化蓝图,将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投入全体人类教育现代化事业,彰显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自觉。6.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彰显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现代化的教育建立在高度理性基础上(顾明远,2012),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以对待科学工程与系统工程的态度观念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其中尤以教育治理为重要方面。教育治理以其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路径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标为
37、两大特征(褚宏启,2014),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在深刻认识教育治理重要意义基础上不断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侯怀银,王耀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2)学术时空.57一方面,在实现教育观念由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中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治理是在进入21世纪后受到关注的理念,且首先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在此之前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多以教育管理为组织形式。对比传统教育管理所强调的政府中心主义、管理秩序本位以及政策主导模式,党的十八大后广泛践行的教育治理更加突出多元主体的共治、权利
38、保障的善治以及作为基础的法治(靳澜涛,2020),且更加契合国际复杂局势深刻变革的全球现代化形势。党领导下的从管到治,从以事为主转向以人为主,在社会实践中既尊重客观规律,又突出主体的能动性发挥,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继承、对现代化社会进行深层次理解的探索过程。另一方面,不断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吸引社会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王洪才,2020),形成多种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事业的立体化治理系统;通过宏观和微观治理相结合,着力破解教育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实现教育现代化长效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39、同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并参与教育治理的过程中,持续转化制度优势,不断重构能力体系,努力实现教育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何水等,2021),在教育治理决策中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7.推动教育学术理论的创生与提升,彰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内在地要求开展好教育学术研究,以先行的教育学术理论指导教育现代化,在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中实现二者的相互转化融通。一方面,百余年来党领导下的教育学术理论发展,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教育学术研究队伍,并推进了教育学的学术传承。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到新中国
40、成立后以高校教师为主的研究者,再到改革开放后并行参与学术研究的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发展至新时代的教育学术研究队伍,他们既传承着20世纪教育学人的学术传统,也在21世纪实现了新的发展。他们依托教育学学科,以学术研究为立身之本,将对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的研究作为事业与志业,以中国教育学的传承与创新为自身责任使命,彰显了教育学独特的学术魅力与品格。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探索,激励并创生着高质量、原创性的教育学术理论成果。在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就已旗帜鲜明、独树一帜(卢国琪,2019)。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党创立初期及革命时期,在继承传统教育思想精
41、华的同时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此后开展的教育研究与思想批判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新的国内外形势,教育研究“成为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迫切的任务”(人民教育,1952)。在此期间的教育研究通过编写教育学教材、开展学术论争、总结教学经验、解读教育政策等形式,就教育的本质、功能、教学、学校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使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先手,形成了当时教育实践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后,学术思想的解放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学术研究的开展,这一时期以教育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鹄的,诸多研究者提出并阐释了“生命 实践”教育学、新教育、主体教育学、情感
42、教育、情境教育等理论成果,着力弥补空白研究领域,使教育学立场更为稳固,教育研究的实践使命得以彰显。进入新时代,教育学术研究已不再盲目追求研究的“数量”,而是以构建教育学学术体系,生成高质量、原创性的教育成果为目标。随着对教育理论深层次本质、价值等问题的探索,研究者在开展立德树人、师生关系互构、个体个性化成长、核心素养、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家校社协同育人等研究中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在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教育学学术品格,推动形成中国教育学派,其中尤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首创并持续领导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为典型代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秉持教育信条,不断深化着教育学研
43、究(叶澜,2017);还有研究者在开展广域科学研究系统的多学科选择与综合应用中推动教育学术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革新(侯怀银等,2022),使中国教育学术研究在创新互补、互证和完整的混合研究范式推动下,更好地助推教育实践发展。四、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动力机制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取得的侯怀银,王耀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2)学术时空.58重要成就,既推进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又为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与改革作出了中国贡献。试究其表象背后的动力机制,可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在新时代更好地
44、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提供镜鉴。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检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中是否走正、走实、走好,是否保持鲜明社会主义成色的关键标准。换言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第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时代境遇、话语逻辑、人民立场等方面创新教育现代化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科学指南,开展符合社会历史进步和人民群众期望的教育改革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21世纪的中国化新发展,体
45、现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自觉。第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不断加强自身领导,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对“办学育人”整体性思考和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康秀云,2021)。第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马克思等,2009,p.196)人通过劳动来证明自身存在,人的自由发展以劳动为其基本形式,
46、实现全体人自由发展以教育为基本路径。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强调教育作为劳动本身、教育参与社会劳动实践,要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实现教育塑造作为主体的人、作为社会中的人的教育目的,以此来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培养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用马克思主义理解、把握并引领时代,需要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对劳动教育内涵进行准确把握基础上推进五育融合,实现教育育人价值,并以提升受教育者素养为核心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进程。2.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既是指引教育现代化建设方向的领路人,又是集结并统一教育现代化建设者思想和认识的先锋队。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推进必然要有中国共产党这样
47、的领导力量作为核心。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西方仍不放弃对私有制资本推动下的“普世价值观”的宣扬,试图将自己的一套资本主义理论通过新的形式渗透进社会主义国家,带来意识形态的根本转变,以实现新的全球殖民统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应深深认识到,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一认识,就已成为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共识。一方面,党将全体人民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事业之根本目的,党领导教育事业一定能够确保全体人民团结前进。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
48、有任何特殊利益,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会像西方政党一样为身后的资产阶级、资本力量和政治力量服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理念革新,统筹好各类教育资源,协调多元主体有序参与教育实践,在深化教育改革发展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另一方面,党通过自我革命赢得历史主动,在敏锐捕捉时代发展的脉搏中,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注入新活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紧紧抓好教育工作,在回答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中,确保了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中国品格不掉色、内涵本质不偏移、时代步伐不落后。在创新教育理论、革新教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
49、导下的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始终不渝、中国教育现代化理论渐趋完善、中国教育现代化制度一以贯之、中国教育现代化文化继往开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出一条镌刻中国印记的教育现代化新道路。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坚守人民立场的奋斗史。回顾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历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探索过程的价值旨归。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信息化引领侯怀银,王耀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2)学术时空.59教育与学习领域的变革、西方文化和价值的渗透,要走好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
50、,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立场。一方面,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等,2009,p.287)从英雄史观到人民史观,鲜活的社会实践赋予人民历史创造者的角色。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缔造者,党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史观,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历史地看,任何时期党领导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无不在于使人民群众意识到人民的主体性地位,自己创造自己、自己解放自己,通过教育达到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的目的。党将人民作为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