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时代社会化阅读的解困之思_朱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09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时代社会化阅读的解困之思_朱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字时代社会化阅读的解困之思_朱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字时代社会化阅读的解困之思_朱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策划14|PUBLISHING REFERENCE数字时代社会化阅读的解困之思关键词:社会化阅读 阅读生态 数字技术 全民阅读阅读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和实践活动,具有双重属性:基于个人独立阅读体验的个别性和基于社群互动分享体验的社会性。1古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交流切磋,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17世纪的欧洲文化沙龙,亦是通过激烈研讨,将多元思想与社会发展脉络相融合。回望中外历史,阅读的社会化旨趣从未缺席。主流研究观点认为社会化阅读的核心价值在于互动、分享,是全新的阅读模式,内容由互动而来,传播因互动而行。2刘艳认为,国内对于社会化阅读的表述大多萌生于互联网

2、技术环境,而忽略了阅读的社会性本质,在电子媒介尚未来临的时代社会化阅读也同样存在。3阅读的社会性强调的是读者所进行的阅读分享行为,将阅读所获的内容或思考与他人进行交流。4当前国内学界对社会化阅读的定义引用最多的是钟雄在其社会化阅读:阅读的未来中的定义,即一种以读者为核心,注重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内容之间的分享、互动与传播的全新阅读模式;与以书为核心内容的传统阅读模式相比,它更加注重人,注重阅读社交,倡导用户原创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注重共同传播与盈利,在多方位互动的基础上,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5此外,在国内学界还有一些代表性的表述:毕秋敏等人认

3、为,社会化阅读属于移动阅读,是以社交关系为纽带、内容为核心、注重分享与互动的阅读新模式;6詹恂等人认为,社会化阅读是基于社交行为的阅读,也可表述为社交阅读,以读者为核心,强调阅读的可移动性,注重阅读过程的分享、互动、传播、社交,并可以创造更大的阅读价值。7鉴于国内学者对社会化阅读的定义,可达成的一个共识是社会化阅读的本质是以读者为核心,社交与阅读有机结合,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互动行为。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从Web1.0到Web3.0的转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不仅实现了阅读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还将阅读与社交深度融合。尽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阅读生态,也利用社群将不同趣缘摘 要:在延

4、续传统阅读价值意义的基础之上,数字时代的社会化阅读被赋予了全新的价值和内涵。本文以社会化阅读为切入点,考察社会化阅读的特点,并对社会化阅读这一行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技术的异化现象所致的偏差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行深入反思,基于问题,展开解困之思,以期在实践上为社会化阅读良性发展提供可行之策。文/朱 潇1 李武,陈美玲,肖养.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使用强度分析:以微信阅读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5(1):99-103.2 詹新惠.社会化阅读的特点及其影响 EB/OL.(2013-08-02).http:/ 刘艳.赛博空间语境中的社会化阅读:身体重构、游牧空间、传播进路及其迷阵与反思 J.图书馆

5、理论与实践,2019(1).4 陈向东.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性阅读 J.中国电化教育,2013(6).5 钟雄.社会化阅读:阅读的未来 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5-12.6 毕秋敏,曾志明,李明.移动阅读新模式:基于兴趣与社交的社会化阅读 J.出版发行研究,2013(4):49-52.7 詹恂,康梅花.社会化阅读社区对数字出版的影响 J.现代出版,2013(10):53-56.专题策划2023年3月 出版参考|15的人组合起来,但阅读方式和行为的转变也引发部分学者对未来阅读生态的担忧。日本学者森政弘提出“恐怖谷理论”(The Uncanny Valley),即面对一种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人

6、们必然会经历一个恐慌过程。周宪认为未来阅读生态堪忧,浏览式阅读兴起,沉浸式阅读式微,人们陷于无休止的浅阅读与“网际迷航”中。8以社交、互动为核心的社会化阅读与当前互联网环境相结合,社会化阅读正在悄然拉开阅读变迁的序幕。本文以社会化阅读为切入点,考察其特点,并对数字时代阅读行为在演变过程当中由于资本、技术的异化现象所致的偏差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行深入反思,基于问题,展开解困之思,以期在实践上为社会化阅读的良性发展提供可行之策。一、社会化阅读的特点(一)多元化的阅读主体互联网自诞生起便有着匿名性的特点,网络中的主体即便经过实名认证,但仍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自我。关于社会化阅读相关概念的兴起是基于互联

7、网而发展起来,社会化阅读中的主体等同于互联网中的主体,都是虚拟网络空间中的数字化自我,通过注册和使用虚拟的ID账号来塑造网络虚拟空间中的自我形象。以微信阅读等纯阅读类平台为例,虚拟的ID可以在移动阅读空间中发表评论和批注来参与互动,也可以在个人主页当中分享自己的书单等,打造自己在阅读平台中的形象。在社交属性凸显的Web3.0时代,社会化阅读的主体超越了传统需要面对面共同在场的时空结构,主体可以在数字虚拟空间进行非面对面交流。空间界限的突破意味着阅读主体能够以不同的身份在移动端口进行切换,在各个平台当中进行穿梭、检索与交流。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意味着多元化阅读主体在平台上汇聚,另

8、一方面意味着单一阅读主体的多元化身份。9(二)精简化的阅读内容除了微信读书、掌阅读书等纯阅读类的平台外,市场上还存在像豆瓣阅读等以分享内容、书评和读书笔记为主的平台。用户可以评论和留言,沟通关于同一本读物的收获和感受,交换彼此的意见,这些同样属于社会化阅读的类型。这一类平台将图书内容做整合,概括其中的主旨大意,保留图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将其内容进行社会化传播。阅读主体之间的分享与交流能够促使阅读产品以病毒营销的方式大范围地扩散开来。目前影视作品常常以“3分钟看电影”这种手段进行营销。最近,一些短视频平台中也存在部分账号专门将图书进行浓缩传播,产生出许多说书和评书的博主,号称“5分钟读完一本书”

9、。极致压缩内容,保留最为精彩的部分,满足了用户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快速获取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用户理解深奥读物的时间,迅速接收到核心的内容。(三)个性化的阅读渠道“数字足迹”(Slug Trail)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尼葛洛庞帝的 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中。所谓的数字足迹是指人们在登录或使用各种设备之后在网络或其他信息系统留下的数字痕迹或信息,而这种痕迹或信息能反映用户一定的现象与规律。10在Web3.0时代,用户在网络中的足迹无时无刻不被追踪。社会化阅读主体的数字足迹,通常是指读者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阅读时,其搜索、浏览时长、互动等遗留下来的踪迹被阅读平台搜集整合,通

10、过整合的信息对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精准推送。在各大阅读平台中,都会有类似于“猜你喜欢”的导航栏,微信阅读会根据用户当前阅读的图书类型以及书架当中收藏的图书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给用户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对阅读主体数字足迹的收集,可以使阅读主体在海量信息中获取其感兴趣的内容,节省查找信息的时间。(四)社会化的阅读旨趣社会化阅读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社会化”更加注重分享和互动,在分享互动中加速了信息的流动、传播。数字媒介环境下读者被赋予更多的话语权,越来越多的读者将阅读的初衷由获取知识逐渐转向关注在阅读平台上的互动行为。以读者为核心的阅读平台实现了不同阅读主体间的无限连接,他们在平台中进行社会交往。

11、主体间持续的互动会形成某种文化的认同和情感黏连,在情感的驱动8 周宪.从“沉浸式”到“浏览式”阅读的转向 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143-163.9 姚倩.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社会化转向与困境探析 J.科技与出版,2021(1):156-160.10 陈淑英,张艳花,山洁,等.基于“图书足迹”的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J.图书馆杂志,2017(1):67-72.专题策划16|PUBLISHING REFERENCE下进行更深层的社会交往。以微信读书为例,微信读书在页面设计等方面都嵌入了社交元素。读书排行榜、勋章设定以及好友的主页都将阅读和社交进行有机结合,在分享自己读书

12、近况的同时还可以查看好友最近阅读的书单。二、社会化阅读面临的现实困境(一)被情绪失控局限的阅读空间麦克卢汉预言人类的媒介发展最终将会迈向“重新部落化”的轨迹。网络社群的聚合,是一种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传播现象。大家基于强大的趣缘在网络社会中形成不同的网络社群,并在不同的社群中进行意愿共享,每一个小小的部落都有强大且独特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认同。当前的技术环境使得在线的意见共享和交流成为可能,诚然也为情绪的表达和释放创造了空间。网络社群的成员们在持续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对社群文化的认同和情感的黏连。比如,“书友群”就是典型的一种网络社群,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们因热爱读书而相聚。网友们相互分享阅读感受

13、,进而加深互动意义。网络社群让阅读主体之间的无限连接成为现实,与此同时,阅读本身也在无形中孵化出一个个集合的社群,构筑了无远弗届的信息网络。11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的阅读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因失控的情绪所带来的具身行动让可自由书写的环境变得更加局限。情绪化的表达越来越成为社会化媒体上凸显的现象,网友们在阅读过程中不经意的一句评论或许可能就会引发世纪大战,这不利于提供优质内容和意见的表达空间。(二)被过度社交导致削弱的阅读价值我国拥有悠久的阅读文化。阅读能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世界,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周围的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价值,丰富自己的阅历。不管是何种阅读方式,阅读行为本身是为了获取知

14、识,增长见闻。在数字化、智能化改变传统阅读行为习惯的同时,更应关注被不断重塑的阅读样态带来的异化。从古至今,阅读这一行为本身天然具有“社会化”的特性。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愈发凸显其“社会”属性。社会化媒体造就了基于社交媒体的阅读,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平台的各个界面和阅读过程都充斥着社交的行为。以微信读书平台为例,在其端口会让用户通过绑定微信账号登陆,直接跳转微信界面,将微信的好友信息在微信阅读平台同步。不止微信读书会通过捆绑方式登录,纵观当前各个APP,都存在绑定社交媒体账号这个登录选项。另外,因为和社交媒体账号进行了捆绑,阅读平台会拥有社交媒体平台上联系人的权限,在阅读排行榜中会有好

15、友的相关阅读信息。微信读书在好友排行榜中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勋章,这些根据阅读时长、收到的点赞以及发布评论而设置的勋章成为好友在“阅读圈”中的社交资本。不可否认,这些勋章代表的社交资本确实会吸引部分网友使用微信读书阅读,刺激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进行阅读和互动的欲望。正因如此也带来了阅读功利化的现象。为了阅读时长的勋章而读书,部分网友会存在“刷”阅读时长的行为,这背离了阅读本身的价值意涵。回看当前的社会化阅读平台,其奖励机制的设置表面上是为了鼓励全民阅读,实质上是为了借社交连接之名来提升平台的下载量,实现其商业利益。该行为不仅和阅读本身的精神价值本末倒置,更应该引起警惕。另外,数字阅读需要网络环

16、境,没有网络连接,阅读行为便无法进行。而接入互联网的阅读又无法避免外来环境的干扰,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被不断出现的新消息弹窗所打扰,甚至会因为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一个小小的链接被吸引转而去浏览或者开启一个新的议题。因此,深度的阅读无法持续进行,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导致阅读呈现出浅层化的现象。此行为和环境下,阅读的意义大打折扣。(三)被精准推送固化的阅读品味吉尔德勒兹认为,现代人正离开规训社会,进入控制社会。网络空间就是一种全息编码,瞬间同步、无孔不入的信息控制着社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大规模殖民,日益成为当代控制社会的主导空间。12如今,大数据与算法的结合,将人类的阅读活动深嵌于一个数字化智能网络

17、中,并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阅读文本和阅读服务的数字化阶段,进入全面数据化时期,其实质就是数据接管阅读,个人或群体的阅读活动通过网络连接转化为在线的可量化数据,然后再根据这些数据来管理、修正自身的阅读行为,数据化贯穿于阅读行为的始终。1311 蔡骐.网络社群传播与社会化阅读的发展 J.新闻记者,2016(10):55-60.12 麦永雄.赛博理论与日常生活的文化阐释 C/广西社会科学专家文集:麦永雄集域外诗学与文学.北京:线装书局,2011:5-6.13 曾建辉.以纸抵心:传统阅读的算法嬗变与价值复归 J.中国编辑,2022(9):23-27+37.专题策划2023年3月 出版参考|17读者在

18、网络空间中的浏览记录、浏览时长等足迹被电脑监控下来,各社会化阅读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和精准算法,给读者赋予阅读标签,为读者划定阅读区隔,为读者制定、推送个性化阅读内容。以读者阅读习惯与阅读志趣为导向的阅读内容推送,虽然导向性明确,缩短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时间,但是大量与读者近期阅读内容相近、同质化的资讯在读者的手持电子阅读设备上被推送,读者被同质化信息绑架。14不管是以微信读书为代表的纯阅读类平台还是以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内容聚合类平台,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已经全方位地覆盖读者阅读的全部过程,读者的搜索内容、浏览记录甚至在页面浏览的时长都被精准地记录在计算机当中。不可否认,算法的确能为读者提供阅读

19、兴趣的扩展,同时基于数据和算法技术下构建的读者的阅读书单成为束缚读者个性化发展的潜在可能,将读者禁锢在某些领域中,这种以“猜你喜欢”的个性化成为限制个体个性化发展的手段。读者在数字阅读中看似自由,实则缺乏了选择的自由,极易产生个人阅读的信息茧房,甚至导致读者深陷系统推荐的低俗内容中,封闭与固化了读者的阅读阶层与阅读品味。读者陷入社会化阅读平台的被动选择之中,最终沦为“单向度的人”。三、从平台层面助力社会化阅读解困(一)优化内容文本,助推价值共创以社交为主的阅读形态已深深嵌入到网友的阅读生活当中。在当前“泛娱乐化”的阅读环境中,有些阅读平台以“眼球经济”为导向,在内容生产和信息推送上利用低俗化、

20、媚俗化的内容迎合低俗的市场需求,吸引流量。内容阅读平台实现其经济营收无可厚非,但当内容生产平台将经济价值无限抬高,甚至超过内容价值本身时,整体的数字阅读环境充斥着低俗的风气,不利于阅读环境的健康良性发展。社会化阅读平台作为内容生产的供给端,要切实权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够充当市场奴隶。这便要求社会化阅读平台要承担起传递积极健康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坚守职业道德规范,把握原则。社会化阅读应着眼于出版社、读者、数字阅读平台、利益相关方四大共创主体,对其可操纵性资源进行互补性资源识别、知识共享、情感共鸣等价值共创。15首先,平台要充当资源整合的角色,整合各个渠道的优质内容资源,为优质内容的流通搭建

21、平台。其次,平台也应加大力度鼓励优质内容创作者进行内容生产。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蔡骐认为,社会化阅读根源于认知盈余背景下的生产革命。16因此,鼓励阅读平台内容创作者对优质内容输出,也丰富了作为供给方的内容生产。同时还要完善知识付费体系,更好地保障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化阅读健康发展。(二)优化算法机制,调适资源供需当下媒介化生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决策行为都有算法的参与,人们很难也无法摆脱算法而存在。但算法背后的逻辑仍然是人的逻辑,因此,可以通过优化算法让技术更好地匹配人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读者在阅读时选择读物不只是个体主观能动选择的结果,更多

22、的是算法根据读者数字足迹进行信息匹配的结果。诚然,算法推荐能够精准地击中读者的兴趣爱好,也为读者在筛选读物的过程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算法,个性化的推荐使阅读内容和阅读领域趋向窄化并固化读者的思想观念,从而产生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阅读和算法如何互惠互利共存这一问题。首先,要优化算法推荐的权重,同时兼顾个人兴趣和公共议题,在算法推荐当中加入相当比例的公共议题的整合推荐。其次,可以在系统中设置用户信息推荐数量的上限,当同一个主题或相似领域的内容推荐超过设定数量时,平台系统可自动停止对类似内容的推荐。通过限制推送的额度,避免产生信息茧房的负面效应。最后

23、,阅读平台还需要定期与用户建立联系,定期向读者发布问卷调查,针对算法推荐内容资源与其个人需求是否匹配进行了解,不断调适内容推荐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展开精准化的内容服务。(三)优化用户服务,打造阅读体验社会化阅读的进程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的迭代更新不仅改变了阅读载体的形态,还改变了人们的阅14 刘艳.在场缺席与虚拟在场:社会化阅读主体网络身份特点及其数字足迹兼论社会化阅读的困境与突围 J.图书馆论坛,2019,39(04):74-83.15 徐海龙,丁莉.从主体到内容:价值共创理论在出版业的讨论边界及拓展路径J.编辑之友,2022(2).16 蔡琪.网络社群传播与社会化阅读的发展

24、J.新闻记者,2016(10).专题策划18|PUBLISHING REFERENCE读习性。借助移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已然成为当前人们的主要阅读手段。阅读平台中的个性化设置也随着阅读主体行为的改变做出更多的优化调整。用户可以根据阅读平台中不同类型的设置选项进行设置,设计属于自己风格的阅读界面。不少阅读平台还开发出听书功能,满足了读者在无法将眼部注意力集中时的阅读需求。尽管阅读平台都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设置,但社会技术在不断加速发展,平台需要不断根据技术发展做出调整,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首先,阅读平台要丰富阅读内容的形态,单单的听书功能并不能满足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未来5G、元宇宙等技术形态

25、的更新发展为阅读的形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平台要着眼于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将技术与阅读场景融合,为读者创造更多可能。其次,要更注重阅读主体的阅读反馈,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当前出现阅读浅层化的现象,不断出现的消息弹窗和超链接都干扰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针对这类现象,平台应该对如何平衡好社交与阅读过多连接带来的浅层化问题给予更多考量,让阅读真正发挥价值,给读者带来更沉浸式的阅读环境。四、结语媒介技术的发展将阅读活动嵌入到数字化智能网络中,Web3.0时代的阅读活动被重新激活,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轮的阅读思潮。以社交互动为特质的阅读行为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渗入到人们的生活

26、中。社会化阅读描绘了一幅全新的数字阅读图景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困境难题。互联网的匿名性加剧了情绪的狂欢,使得可自由书写的环境受到污染;阅读中过度的连接和社交也使得阅读失去其原本的旨趣;精准的大数据推送也将读者禁锢在自己的星球当中。社会化阅读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亟待审慎思考,面对种种困境,我们要厘清阅读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在风险,避免技术异化和资本主义的裹挟,重新回归阅读的价值精神,以人为本,切实从用户需求出发,构建良好的阅读生态。(作者单位系浙江传媒学院)最后,在人工智能、元宇宙、脑机交互等技术的潮涌之中,纸书或许终将成为小众读物,纸书阅读也或将成为一种小众化的文化技艺,供有兴趣、有天赋的少数人掌握和

27、传承。但在纸书作为商品大行流通的今天,在人类文明还未从纸载体向硅载体整体搬迁的今天,纸书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商业逻辑和计算机逻辑的双重作用下,人类的信息世界越来越呈现出无限度、无结构的特征,12可供任何阅读口味和能力的人长驱直入,于是新闻、观点会以病毒式的速度传播扩散,最简单的阅读功能造就了包容人类的巨大阅读茧房,个体或群体分据其内部空间,生命时间被大量消耗。唯有纸质图书的不可直接联网性,使其保留了“阅读绿洲”的意义,纸书阅读给予读者主动断网的体验,减慢阅读的速度,延长沉浸的时间,训练形成体系、结构和边界的阅读,以此濯洗我们的感官,建立心灵和知识的秩序。(作者单位系青岛大学)12 张文彦,李丽萍.从“以类相聚”到“数据聚合”:丛书概念的历史溯源及认知逻辑 J.现代出版,2022(1):64-80.(上接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