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数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教师家的书橱。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
2、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丰富大家的课外知识,增加阅读量,老师把原有的书架又加了两层
3、。(多媒体出示课件) 预设:(1)第一层比第二层多几本?(2)从第四层拿几本放到第三层它们就一样多了?(3)平均每层有几本书?(你能提出与平均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层有几本书?”你怎样才能让它们的数量一样多呢?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的本数总和除以层数,得到平均每层有多少本。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指名板演)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观察思考:平均数与实际的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谁比谁多;(2)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3)平均数不是实际的本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多媒体出示)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层有6本书,看这个平均数6,它是不是每层真正的书的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6不是每层真正的书的数量,而是4层书架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每层有6本书,不是每层真正的书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数的总体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