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例如,跟学生息息相关的一项就是平均分问题。而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统计初步知识,应用问题等较为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因而在本学段的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中学会数学思考,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明确了平均数的重要意义,我在课堂上结合主题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索“每个同学平均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2、”这一问题。这是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通过“移多补少”和“先合并再平分”的方式,学生得出了“13”是平均每人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这个“13”不能代表任何一个同学的实际数量,它是这个小组的同学的收集数量的一般水平。而刚刚呈现的两种方式,就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产生对平均数的强烈需求,在经历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练习题呈现内容丰富,关注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了“数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 本节课的遗憾也有很多,首先就是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程度不够,对知识的把握仍需加强,同时,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平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由于时间把控不好,导致习题有剩余,没全部完成,对于学生学习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也有一些细节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回顾,力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