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一至六年级音乐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有欣赏课。我们要重视欣赏课,利用现在的教学条件、电教设备等良好的资源,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使每位学生喜爱上音乐欣赏课,从欣赏中享受音乐无穷的魅力与乐趣。要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分析和挖掘每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充满激情、充满朝气、充满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努力寻求和实践“音乐欣赏课”的合理内容与方式,给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与学生心理健康及全面发展搭建“彩虹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
2、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国外教育界也十分重视音乐艺术教育和为学生提供欣赏音乐的平台。美国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德国人说:“听音乐、听音乐,让每个孩子不能离开音乐!”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无论外国、中国,很久以来就懂得音乐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音乐使人心灵净化、精神高尚、思想丰富、身心健康
3、 据调查资料显示:第一、人们对于音乐教育及音乐中的欣赏有专门的研究,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但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倾向于“专业化”方面,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来说过于高深,也就是说,目前“音乐欣赏”教育缺失的是小学年龄段这个空间和领域的音乐欣赏研究。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二、目前小学音乐欣赏研究已经起步,比如:“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等。但由于小学音乐欣赏课难度大,教师们不易把握,因而一般不愿意选择和探讨,所以目前的研究还比较肤浅,仅局限于细小问题的研究。我们试图对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做更“全面的、深入的、精细的”研究,以求突破目前
4、“小学音乐欣赏”方面研究的瓶颈。第三、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完善,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完善。无论从“同步发展”还是就“自身完善”,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音乐未来发展趋势中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研究”。 (二)意义和价值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欣赏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
5、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一至六年级音乐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有欣赏课,尽管是第二课时。我们要重视欣赏课,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欣赏课。我们应该利用现在的教学条件、电教设备等良好的资源,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使每位学生喜爱上音乐欣赏课,从欣赏中享受音乐无穷的魅力与乐趣,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分析和挖掘每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充满激情、充满朝气、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努力寻求和实践“音乐欣赏课”的合理内容与方式,给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与学生心理健康及全面发展搭建“彩虹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整理归纳出“小学音
6、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的基本方法”,以填补、改善“欣赏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空缺、不足之处,并深入研究某些细节。 2.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育教研能力和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小学音乐教学发展及相关广阔的领域提供参考的依据。 3.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为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开辟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要求的新途径。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小课堂培养审美情趣 1.教师针对每一首音乐作品,都要精心设计整节课的课型,使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感受、体验乐曲的内涵。 2.教师要根据乐曲音乐情绪的不同变化,创设情境,着力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会听、会想、会说、会演
7、,全身心投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欣赏音乐。 3.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量身定做:一、二年级孩子的最大特点是爱动,所以在设计中,根据他们喜欢张扬、爱展示自己、善于表演的个性的特点,发挥其特长、创设意境,使其合作学习。 4.三、四年级的孩子对音乐知识,试唱及听力已经有初步基础,欣赏作品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在分析音乐作品中很有个性与特点,表演欲望也比较强烈,并且有一定表演能力。据此,可引导其根据作品创编故事、创编节奏、创编音乐情景剧等。 5.五、六年级孩子们的特点是不爱动,而此阶段的音乐作品的内涵也比较深,就要以欣赏乐曲的旋律、情感表达为主,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
8、(二)大课堂拓展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组建了舞蹈、合唱、器乐三个活动小组,训练时间分别是周三、周四、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对音乐已经有所感悟,所以,老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变化,自编、自导、自创、自演节目,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如经典文诵读汇演、文艺节目展演、合唱以及本地富有特色的五禽戏表演等,使孩子们领略到音乐的魅力给人们带来的火花般的热情和乐趣。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研究原则:1.由浅入深;2.由近及远;3.由具体到抽象。 1.由浅入深 孩子们由于知识、生活经验的缺乏,往往对音乐的表达不易理解,对某些情感不易体验,因而欣赏教学要根据孩子们的认识能力
9、,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学。欣赏教材的篇幅应由短小的作品开始,再逐步听较长的作品,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段应由简到繁,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应由易到难。 2.由近及远 由于孩子们所接触的生活范围狭窄,情感和兴趣正在发展期,因此欣赏作品的内容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再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大他们的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其知识,使他们听音乐时能进行联想,从而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欣赏教材的选择,一般从儿童歌曲开始,逐渐扩大到其他歌曲,由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器乐曲扩大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 3.由具体到抽象 在器乐作品中,由于没有文字结合,音
10、乐内容就不像歌曲那样表达得具体、明确。但在某些器乐作品中,由于运用了客观世界中音响的直接模仿(如:鸟叫、军号、钟声等),或近似模仿(如雷鸣、风声、时钟嘀哒声等)的手法来刻划音乐形象,这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就容易为孩子们所理解。而在某些用暗示性、象征性描写的音乐中,所描写的形象没有听觉上的直观形象,只有视觉上的形象(如云彩、闪光等)或仅是表现情绪的形象(如欢乐、悲哀等)这种抽象的描写,又常需借用标题、文字作解释才能使人听懂,因此,这类作品就不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应多选择直接模仿和近似模仿的乐曲为适宜。 研究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结合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学生面谈、调查、平行班教师之间的沟
11、通等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1.课题组商讨制定课题实验实施方案; 2.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3.前测、分析和调研。 通过课堂教学及老师之间的谈论分析,总结我校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现状,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分阶段研究: 第一研究内容: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发挥课题组每个成员之专长,在上课时发挥出各自不同的风格与特点,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与教学方法进行互听互评,增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进取意识。 第二研究内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把在课堂中遇到的新问题展开讨论、研究、
12、挖掘。注重课后教学反思与评价,寻求突破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大胆尝试新的、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第三研究内容:积极参加各类优质课、电教课、示范课评选活动。通过活动才能使授课水平提升得更快,只有经受一次次课堂试讲的磨练,教师对作品分析把握得才会更加透彻。经过反复修改、琢磨,才能整理出精品教案,才能探讨出切实可行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第四研究内容: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并针对每次的学习写出感悟及心得体会。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以便及时将自己在研究中的经验整理提升,进而指导改进今后的研究工作。 第五研究内容:根据欣赏课部分作品,创编文艺节目:合唱、舞蹈、音乐剧、情景剧等,积极参加
13、省市区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艺术感悟的审美情趣。 第三个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4月)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果专辑,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实施的活动形式及要求活动形式: 1.学校以教科处为主要课题阵地,收集每一节欣赏课教案,收集所有欣赏录音带、影碟、课件资料,收集学生在欣赏每首作品时创编的故事,创编的节奏型等作品资料。 2.开展以欣赏课的音乐作品编排合唱、舞蹈、音乐剧、情景剧及各类形式文艺演出活动,并及时整理收集现场照片和录像。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把教研中讨论的记录保存归档。要求老师讲授各类优质课、电教课、汇报课、示范课的欣赏课时,要针对
14、大家的评课写出心得体会。 4.经常派老师们外出学习,及时整理外出学习的听课记录、感悟与收获,并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刊登在校级报刊或是其他专业性的杂志上,为音乐欣赏课的研究准备更丰富的资料。实施要求: 1.规范学生各类音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二记录”:“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老师;“二记录”即指导老师每天记录学生活动的内容与参与过程。学校行政领导巡查、记录教师开展活动的情况。 2.积极推行校内艺术节及校外演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各类文艺活动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1
15、.问卷调查收集的资料,分析材料等。 2.教学论文、案例、作品光盘,研究课教案、说课、评课录,欣赏课程课堂教学实录等。 3.完成本课题的实践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 4.每学期举办“六一”少儿文艺汇演,经典散文诵读、诗歌朗诵等大型文艺活动,同时展示活动成果。 5.每一个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获得自主和谐发展。 八、课题的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人员分工 1.课题组人员分工 领导小组 组长:杨希太 成员:付尚浦 杨丽 程丹丹 李晓静2.领会精神,达成共识 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学习“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深入体会方案精神与内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把方案
16、印发为学习材料,组织全体教师学习。 3.强化培训,积极参与 无论学校资金多困难,想方设法派老师外出学习,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获取新的知识,新的观念,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兴趣活动对师资的较高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兴趣活动辅导计入教师工作量,可根据实际给与适当的经济补贴。同时,充分利用校外人才资源优势,形成校内外结合的活动指导网络。 4.五个落实,有序保障 做到五个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器材落实,内容落实,保障兴趣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5.因组制宜,制定规划 组织学生开展兴趣特长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各兴趣组要根据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
17、是地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活动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 6.落实检查,组织汇报 学校教科处对每次活动都会安排检查,对学生的到位和教师的辅导情况做简单的记录。在活动开展一定时间后进行各兴趣组的展示和汇报活动,这既是对兴趣组的督查,也是给兴趣组一个展示的平台。 7.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文艺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该课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艺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8.加强监控,实行考核 学校成立由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组成的活动监督小组,负责对各活动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记录。一个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各兴趣组开展活动的组织情况及兴趣组学生参加省、市、区各项活动及比赛取得的成果、成绩,评选出“优秀兴趣组”和“兴趣组优秀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