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5462717 上传时间:2024-11-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题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着. 落/着. 陆莅. 临/淅淅沥. 沥B.烘. 托/哄. 笑草垛. /咄. 咄逼人C. 贮. 蓄/伫. 立菡. 萏/人迹罕. 至D. 黄晕. /晕. 倒桑椹. /不求甚. 解2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2题 下列词语没. 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A. 蓑衣屋檐徘徊箫瑟憔悴人声鼎沸B. 嘹亮并缔铃铛云宵斑蝥翻来覆去C. 干燥蝉蜕天涯朗润菡萏混为一谈D. 遮蔽

2、萌发博学诀别和蔼小心冀冀3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3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重新开放堂食后,来面店的顾客越来越多,老板每天都忙得不. 亦. 乐. 乎. 。B. 晚饭后,爸爸看书,妈妈烘焙,我写作业,大家各. 得. 其. 所. ,谁也不打扰谁。C. 春天到来,桃花涧中桃花盛开,众多市民纷纷呼. 朋. 引. 伴. ,上白云山赏花。D. 在赛场上,中国女排虽一度落后,但姑娘们始终不放弃,最终以咄. 咄. 逼. 人. 之势战胜了对手。4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4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A.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B. 随着学生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我校新成立的生态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D.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二、基础知识综合 5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5题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

4、翻的棉被的春泥。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 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1) 按照语意连贯的要求,上面句子正确的排序是。(2)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把下面语段的横线补充完整。春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画一幅油画来描绘她的绿意盎然;假如我是,我就要。 三、句子默写 6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6题6分古诗文默写。(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水何澹澹,。(观沧海),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 同学

5、做了“思乡诗”专题整理,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思乡诗诗句批注出处 家书未知会被送往何处?唯有托付大雁。王湾次北固山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想念亲友和故乡不得,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把乡愁寄寓在一段笛曲中。首首情深意切,感人至深。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四、课内阅读 7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7题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1)不亦说. 乎(2)传. 不习乎 【小题2】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在学习上能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B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规矩。C从“一箪食”“一瓢饮”“饭疏食饮水”中可看出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D孔子说的“博学而笃志”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7、 五、课外阅读 8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8题5分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 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京师:京城。馔(zhun):准备食物。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lun):切成小块的肉。【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去: 怪:【小题2】结合

8、文本内容分析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诗歌鉴赏 9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9题5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10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0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鹦鹉鱼的睡衣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

9、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

10、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 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

11、打扰。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小题1】根据全文的介绍,简要写出鹦鹉鱼有哪些特点?【小题2】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请简要回答。【小题3】文章结尾写道:“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类有哪些作茧自缚的行为。11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1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稠李子花,稠李子

12、果朱明东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母亲问邻居大姐,这是啥花?邻居大姐说,树叫稠李子树,花就叫稠李子花,还结果呢,那果就是稠李子。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

13、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 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

14、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到了秋天,稠李子树叶黄了,每棵树的枝丫上挂满又黑又亮的 果。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

15、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雨后出彩虹,北山公园越发清新。沿着林荫小道,我拾阶而上。静穆中,我发现北山公园除了郁郁葱葱的樟子松、落叶松等树外,还生长着一棵棵稠李子树。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稠李子本属落叶乔木,学名达乌里鼠李果,有药用功效。稠李子清热解毒,止咳祛痰。那年,母亲牙痛。邻家大姐告诉母亲,用温酒泡稠李子喝能止疼,一试,牙果然不疼了。打那

16、以后,母亲每年秋天都要采一些稠李子,晾晒成干放入玻璃罐里以备药用。那年,我在湖北工作。母亲给我打电话:“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那圆溜溜黑乎乎的豆豆来。我连说:“妈,您可别邮了,怪难看的,还让人笑话。”放下电话后我才反应过来。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殷殷切切,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 啊。这些年,小城没少栽植稠李子树。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

17、就可随处相遇。与妻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妻子用手指道:“瞧,稠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选自2020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小题1】作者笔下的“稠李子”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题2】文章题为“稠李子花,稠李子果”,为什么要写铁道兵的故事?谈谈你的理解。【小题3】根据要求,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1) 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赏析句子)(2) 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体会句子的含意)【小题4】有人认为文章第自然

18、段可以删掉,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八、作文 12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2题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朋友”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你是怎样理解“朋友”这个词的?谁是你心中真正的朋友?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请以“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字。 九、名著阅读 13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3题8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

19、: “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

20、,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 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 ) 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蕉扇”的目的是:(1);(2)。( 2 ) 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3 ) 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的经过:孙悟空因(人名)与铁扇公主结怨,第一次借扇,就被铁扇公主扇得无影无踪;第二次借扇,悟空,却借得一把假扇,后来,悟空使诈,变成牛魔王骗得真扇;三借芭蕉扇, 真扇又被变作八戒模样的牛魔王骗回。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

21、扇。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题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着. 落/着. 陆莅. 临/淅淅沥. 沥B.烘. 托/哄. 笑草垛. /咄. 咄逼人C. 贮. 蓄/伫. 立菡. 萏/人迹罕. 至D. 黄晕. /晕. 倒桑椹. /不求甚. 解 答案 解析 A【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都读zhu,都读l; B.都读hng,du/du; C.都读zh,hn/hn; D.yn/yn,都读shn; 故选A。2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

22、期期中第2题 下列词语没. 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A. 蓑衣屋檐徘徊箫瑟憔悴人声鼎沸B. 嘹亮并缔铃铛云宵斑蝥翻来覆去C. 干燥蝉蜕天涯朗润菡萏混为一谈D. 遮蔽 答案 C萌发博学诀别和蔼小心冀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 箫瑟萧瑟;B. 并缔并蒂,云宵云霄; D.小心冀冀小心翼翼;故选C。3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3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重新开放堂食后,来面店的顾客越来越多,老板每天都忙得不. 亦. 乐. 乎. 。B. 晚饭后,爸爸看书,妈妈烘焙,我写作业,大家各. 得. 其. 所. ,谁也不打扰谁。C.

23、春天到来,桃花涧中桃花盛开,众多市民纷纷呼. 朋. 引. 伴. ,上白云山赏花。D. 在赛场上,中国女排虽一度落后,但姑娘们始终不放弃,最终以咄. 咄. 逼. 人. 之势战胜了对手。 答案 解析 D【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不亦乐乎:表示事态的发展已达到过甚的程度。使用正确; B.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使用正确; C.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使用正确;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句中形容中国女排的气势,贬词褒用; 故选D。4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4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

24、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B. 随着学生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我校新成立的生态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D.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答案 解析 C【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前加上“这种手表”; B.缺乏主语,去掉“随着”或“使得”;D.“这方面”指代不明,可将其改为“鉴定和运用史料”; 故选C。 二、基础知识综合 5

25、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5题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 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1) 按照语意连贯的要求,上面句子正确的排序是。(2)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把下面语段的横线补充完整。春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画一幅油画来描绘她的绿意盎然;假如我是,我就要。 答案 解析 (1)(2)示例1:诗人 写一首诗歌来赞美她的蓬勃生机。示例2:歌手 唱一首歌曲

26、来赞叹她的鸟语花香。示例3:音乐家 谱一曲乐章来歌颂她的温暖明媚。【详解】(1)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总说春天的特点;句将春天比作一首歌,从云端唱到山麓;句紧承上文,由“山麓”到“荒村”;句紧承前文的“荒村”,到小鸭的黄蹼和春泥。因此排序为:。(2)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式:假如我是,我就要。答案不唯一。示例一:假如我是钢琴家,我就要弹一首曲子来赞美她的春光明媚;示例二: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来描绘她的朝气蓬勃; 示例三:假如我是舞蹈家,我就要跳一支舞来表现她的妩媚多姿。 三、句子默写 6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6题6分古诗

27、文默写。(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水何澹澹,。(观沧海),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 同学做了“思乡诗”专题整理,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思乡诗诗句批注出处 家书未知会被送往何处?唯有托付大雁。王湾次北固山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想念亲友和故乡不得,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把乡愁寄寓在一段笛曲中。首首情深意切,感人至深。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答案 解析 枯藤老树昏鸦岐王宅里寻常见山岛竦峙学而不思则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枯藤、岐

28、、竦峙、罔、雁、芦管。 四、课内阅读 7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7题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1)不亦说. 乎(2)传. 不习乎 【小题2】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好

29、之者不如乐之者。【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在学习上能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B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规矩。C从“一箪食”“一瓢饮”“饭疏食饮水”中可看出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D孔子说的“博学而笃志”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答案 解析 【小题1】“说”通“悦”愉快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小题2】(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喜欢它(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它为乐趣的人。【小题3】C【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 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

30、?说:通“悦”,愉快;(2) 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 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2) 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小题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 根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不仅要“温习学过的知识”,还要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才可以当老师;B. “才能不随心所欲”表述错误,根据“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正确应是“才能随心所欲”;D.“博学而笃志”是子夏说的,不是孔子说的; 故选C。【点睛】 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

31、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五、课外阅读 8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8题5分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

32、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 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京师:京城。馔(zhun):准备食物。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lun):切成小块的肉。【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去: 怪:【小题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解析 【小题1】离开对感到奇怪【小题2】王安石是一个生活俭朴,不铺张浪费的人。从他把萧公子吃剩的胡饼拿来吃

33、掉可以看出。【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句意: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去:离开;句意: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怪:对感到奇怪。【小题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句子“果蔬皆不具”“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等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一个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的人。【点睛】 参考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 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

34、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六、诗歌鉴赏 9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9题5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两句诗的意思是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

35、盛开。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概括。“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为: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本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应傍战场开”对故园菊花,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

36、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七、现代文阅读 10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0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鹦鹉鱼的睡衣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

37、,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

38、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 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小题1】

39、根据全文的介绍,简要写出鹦鹉鱼有哪些特点?【小题2】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请简要回答。【小题3】文章结尾写道:“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类有哪些作茧自缚的行为。 答案 解析 【小题1】色彩艳丽;团结互助;很怕死;能织坚固的睡衣。【小题2】因为受到外界伤害时,其他鹦鹉鱼会很快来解救受困的鹦鹉鱼,而当鹦鹉鱼困在睡衣里时,就会因得不到同伴的救助而死亡。【小题3】示例:像发明汽车,造成大气污染;比如为了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而破坏环境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小题1】本

40、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第段“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概括可 得:色彩艳丽;结合第段“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概括可得:团结互助;结合第段“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

41、了,谁来救自己呢”概括可得:很怕死;结合第段“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概括可得: 能织坚固的睡衣。【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段“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内容可知,鹦鹉鱼织的睡袋太结实,鹦鹉鱼生病了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而“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 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

42、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小题3】本题考查思维拓展。结合内容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时围绕“作茧自缚”一词,列举人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遭受的大自然的惩罚的相关事例即可。示例:人类为记录文字发明了纸张,但纸张的生产要依赖树木,这就导致滥砍滥伐现象产生。不计其数的森林树木锐减,动植物栖息的家园减少,自然生态环境恶化。11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越秀区广东华侨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第11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稠李子花,稠李子果朱明东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

43、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母亲问邻居大姐,这是啥花?邻居大姐说,树叫稠李子树,花就叫稠李子花,还结果呢,那果就是稠李子。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

44、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 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