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专业院校介绍.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969179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专业院校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专业院校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专业院校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专业院校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专业院校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专业院校介绍机械工程学院简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一所工程学科为主体,与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二级学院。现有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机械设计教研室、工程力学教研室、制图教研室和学院中心实验室等八个教学科研单位。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三个四年制本科专业,于1978年开始本科招生.2010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学科具有“复杂制造过程智能控制工程”上海市教委085重点学科,是学校长期重点

2、发展的学科,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了稳定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方向。本学科紧密结合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实行学校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指导,为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队伍,具有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9人,目前66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3人,硕博比95%,另外有兼职导师16人,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科研等各项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 “863”计划、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

3、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经信委重大装备项目、上海市科委攻关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近三年的科研经费约2000万元,核心以上论文200余篇。学院近三年来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学院承接的项目获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2010产学研结合优秀项目奖、2010工博会优秀展品奖二等奖等。相关的研究团队获2010年上海市教育工会“教育先锋号、2011年中国机械工程协会“机电一体化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学院十分注重实验室建设。学院建有现代装备及其控制技术联合实验中心、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

4、验室、载运工具振动测试实验室、多能源融合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等实验基地.现代装备及其控制技术联合实验中心下设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室;气动控制技术实验室;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机械运动控制技术实验室。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验室运用了融机械、电气、电子及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把不同领域和层次的知识与能力组合在一起,以机械工程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为基础,以现代工业装备控制为特色,以信息为媒介,以集成为手段,代表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可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现代装备控制、工业网络通讯、柔性制造技术、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等教学科研活动。多能源融合实验室按照我校“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

5、规划进行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建设,陆续建成了土壤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燃气辅助热源系统、热工参数检测系统及控制系统,已形成了集采暖空调与生活热水于一体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清洁能源利用的建筑供能系统,全年持续为建筑供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的多样化、高效化和自动化.该系统能够安全地、稳定地、可靠地为建筑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简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主体,结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发展进行复合和交叉的电气信息类学院。学院设有计算机系、自动化系

6、、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系、电学基础教研室、电子电气工程中心实验室和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学院现有七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中美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代建筑电气)、电子信息工程(中美合作)和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目前在校学生2000余人,是全校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拥有校级重点学科:数字化控制与工程,研究方向有: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检测理论与信息识别等。目前,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复杂工业过程的自动控制、智能信息检测与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机械故障诊断与模式识别、智能电网与电气设备控制。

7、学院目前具有教授8名,副教授2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4名,已经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地方能力建设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晨光计划、扬帆计划、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上海市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基金项目及重大产学研项目和地方企业委托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近三年来,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奖等一系列奖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4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科研经费达1500余万元。2013年全院科研经费65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47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获发

8、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3项。其中“环保节能型钢制汽车车轮平衡块及其制造技术”项目荣获了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学院注重与国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开展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的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美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PIC单片机联合实验室;与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公司合作成立了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与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嵌入式组态软件联合实训基地;与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DSP联合实验

9、室;与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科技自动化联合实验室;与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网络工程实验室;与ORACLE公司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与法国梅斯莱尔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的CAD/CAM联合实验室.先后研制和开发出多类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如:PIC单片机综合实验系统、PLC实训系统、电机综合实验台和继电保护实验系统、位置与角度控制等专业实验设备,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学科多年来一直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密切结合地方需求,与上海航盛实业公司、德国倍福自动化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上海同盛电力公司、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基地,为上海市及

10、长三角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技术,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方面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管理学院简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同时积极与学校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二级学院.管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学院内涵发展,全面推进学院工作”,在此思想指导下,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术梯队建设为重点,以学科结构调整为切入点,突出特色,培育和形成优势学科,进一步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教学科研质量,努力将管理学院建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管理学院办学层次

11、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经济建设、满足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为目标,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力的管理学院.在历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管理、经济学科特色鲜明、工商、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学科优势突出、总体教学与科研水平在上海市同行中知名的特点。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社会保障2个研究生实验室,以及工商管理、金融、贸易经济、信息管理4个系和1个中心实验室,学院开设工商管理等12个本科专业,与社科学院共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并且拥有工商一级(包括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三个二级)、社会保障二级硕士点。学院还拥有两个省部级科研

12、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政府决策支持研究基地,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中心.学院与海外多所著名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国内学术界、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管理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术人才,基本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学者和曙光跟踪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模范教师、育才奖、优秀青年教师,

13、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国家863军口创新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等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50余项,科研总经费3500余万元,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共15项,发表论文1500多篇,其中有100余篇论文被SCI、SSCI、EI等检索收录。化学化工学院简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上海市属本科大学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

14、001年,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华东化工学院分院的化学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化学教研室和和华东纺织学院分院的纺织化学专业。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和药物化学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点,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1100多名.学院的天然源农药化学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6名、讲师1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博士后学历的36名,博士比例达到81%。教师中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东方学者、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海

15、外高级学者、学科带头人等。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合理、基础知识扎实、朝气蓬勃、年富力强、团结奋进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现有各类教学用实验场地近5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各种科研工作室以及分析测试中心和化学工程与工艺训练中心。此外,学院仪器设备总值达4000多万元,拥有400M核磁、GC/MS、LC/MS、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仪、原位红外测试仪、TGA、DSC、DMA、凝胶渗透色谱、备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XRD、X射线单晶衍射仪、SEM、TEM、ICP、离子色谱、电化学综合测试仪、荧光光谱仪、荧光显微镜、在线质谱、紫外光光度计、制备色谱、微波合成仪、化学吸

16、附仪、全自动比表面积与孔径测定仪、催化反应与评价装置等数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教学条件,为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学院通过对学生开展各类学术辅导、科技讲座、大学仪器培训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在上海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屡创佳绩。学院近五年主持完成了各类科研项目18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863等国家级项目6项,上海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攻关项目5项,其他项目140多项,累计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100多篇,出版了20多本教材,获得发明专利50多项。学院坚持依托产业办学,已经形成了以

17、工程教育为重点、以培养现代化工类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在学科上形成了以新药创制技术研究和新材料研究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学院多年来十分重视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加强理论基础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年来,学院培养的研究生在全国和上海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多名毕业研究生获得国外一流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100%。材料工程学院简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现有激光工业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焊接技术与工程系、材料物理化学系和学院中心实验室等六个教学科研单位。材料工程学院是我校最早设立本科专业的二

18、级学院之一,于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目前,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CAD/CAM)、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等五个本科专业。200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长期重点发展的学科,在整个学校的学科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现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人数充裕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多个梯次明确、结构合理、协作有力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团队.专职师资队伍中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1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所有教师的比例达87.2,硕博比例达98%。在材料的表面改性、激

19、光及电子束高能加工及制造、模具CAD/CAM/CAE/CAV、材料连接成型技术及质量控制、机器人焊接、材料加工过程的智能化控制、薄膜材料及其功能特性研究等学科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学科紧密结合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实行学校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指导,为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八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攻关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委托重大研究项目,近三年的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学院教师分别

20、于2006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2年获黑龙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多个奖励。本专业拥有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材料精密成型及控制”、上海市教委第四期教育高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校级重点学科 “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纳米表面工程”等学科支撑。在学科建设的引领下,学院十分注重实验室建设。近3年来,实际投入实验室建设的资金超过2500万元,引进了一大批全部来自于西方先进国家的先进实验设备,这些新近引进的设备包括光纤激光加工系统、电子束加工(焊接)系统、激光机器人、小松压力机、高能球磨机、热模拟试验机等;以及UG、ProE、Modex等最新版计算机辅助设

21、计软件.引进的设备中还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超景深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各型疲劳性能试验机、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大批先进的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检测仪器设备。学院建有电弧特性分析与表征研究室、真空钎焊扩散焊研究室、焊接设备及其自动化研究室、汽车用金属材料点焊技术研究室、微连接技术研究室、焊接力学研究室、激光工业研究所、高能束制造工程实验室、纳米技术研究中心、磁控溅射薄膜材料制备研究室、原子力显微镜和摩擦磨损表面物理特性分析研究室、材料塑性成形和高分子材料成型研究室、微电子封装及器件可靠性研究室,为学生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2014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成立了

22、上海市“高强激光智能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学研开发中心,该中心设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由材料工程学院牵头,联合了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和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多家单位,为科研与工程实践对接搭建了高水平的合作平台.近年来,在材料表面激光处理成套设备集成、等离子束堆焊新技术、极端条件下特种金属之间及金属与氧化物陶瓷之间钎焊连接、船舶高效焊接成型技术及质量控制、模具CAD系统、铸造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发、高频脉冲微束等离子焊机研制等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在汽车、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船舶、国防军工等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汽车工程学院介绍1987年上海工程技

23、术大学与上海汽车总公司合作成立了汽车工程学院,是上海市最早创办汽车专业、汽车类专业门类相对齐全的学院。学院下设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等6个本科专业,1个车辆工程硕士点,2个专业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LTU)合作办学。学院承担了“交通运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项目2项,建成上海市教学团队1个.学院拥有“载运工具(汽车)运用工程”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和“现代汽车运用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上海交运(集团)公司联合建成了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车辆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学院2004年开始培养车

24、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起部分研究生参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硕士工程型培养,实施全新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和培养模式。近年来,每年承办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的“车辆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广邀海内外车辆工程专家及全国各高等院校的硕/博士研究生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并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进行交流学习.车辆工程学科依托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良好的学科发展基础,在汽车电子电控技术、汽车智能检测诊断技术与设备、车用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技术、特种车辆机电液控制与仿真技术以及车辆NVH测控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学术特色,科研成果显著。学

25、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拥有专业教师40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7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名,上海市东方学者(跟踪计划)1名,上海市东方学者1名,上海市“千人计划”1名,硕士生导师18名,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12名,师资硕博比为9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学院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等大型汽车公司聘请了20余名高级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指导参与教育部“卓越计划”的硕士生企业培养环节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学院拥有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上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车用发动机节能与排放实验室、汽车智能检测诊断技术与设备研究实验室、特种车辆机电液控制与技术实验

26、室、交运集团汽车动力系统汽车零部件制造研究室等7个专业实验室及开发平台,并具有LMS Test。Lab系统、Pulse振动噪声分析仪、东菱公司振动试验台、发动机瞬态排放HFR500 HC与DMS500 PM分析系统、智能型发动机试验台、全球卫星定位速度与距离测量传感器、发动机台架试验系统等科研设备,满足“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学院以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为教学、实验基地,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等30余家汽车相关的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近三年,学院对外服务项目累计经费超过约1500万元,先后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

27、成功开发了多项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经投入生产,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校企合作产学研战略联盟向纵深发展,为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2013年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42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计划等纵向项目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3项.总科研项目经费近800万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使学院科研项目取得了“纵深”发展.2013年学院知识成果总量折合学术论文153篇,其中B1及以上论文33篇,三大检索论文24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部;申请专利21项(含发明17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软件著作权

28、3项;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服装学院简介服装学院始建于1978年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下设纺织工程系、染整工程系.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组建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述二系也随之更名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系和纺化系,同年新增设了服装系。1998年三系合并成立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服装学院本科起点,坚持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工程、设计、艺术、管理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教学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现有在校学生近1300人,教职工80余人,设有4个系,1

29、个中心实验室和1个服装研究中心。有6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及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时尚艺术设计)。目前学院专任教师60名,教授7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20人,浦江人才1名,“双师型教师7名,硕士生导师33名(包括校外导师),并拥有专业、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实力较强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了师资保证.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先后经过市教委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参建上海市第一期、第三期教育高地、市085工程项目及上海市科委“上海服装创意设计与数字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30、主任单位),总计投入经费约为2800万元。近5年,服装学院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设、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重大项目145项,累计科研经费3300多万;累计发表论文65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312篇,SCI、EI等三大收录论文90篇,出版教材及著作48本,申请各类知识产权240余项,其中实用新型授权126项,发明专利授权12项。科研成果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香港桑麻纺织科技奖、上海市教育科学成果奖、上海市优秀产学研项目奖、上海市科委发明奖等省部级奖18余项,上海工博会

31、参展二等奖3项,中华杯金奖等.研究生荣获了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铜奖等。近年有多名研究生分别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及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学院每年承办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学位办主办上海纺织服装创新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以及产业界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与交流。同时,受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委托成功承办第一、第三、第八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得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业内人士高度好评.服装学院先后经过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内涵建设“085”工程、上海市教育高地以及上海市创意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单位)的建设

32、,在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领域形成了稳固的研究基础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服装学院拥有10个研究工作室,包括数字化服装设计与定制研究室、服装与服饰时尚创意设计工作室、服装品牌营销与电子商务研究室、现代纺织品设计与制造研究室、特种纺织品技术研究室、生态与功能纺织品开发研究室、绿色纺织品染整技术研究室等。与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享“纺织工业特种纺织品科技实验基地”、“纺织工业南方科技测试中心等多家科研检测机构,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实验研究条件。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城市轨道交

33、通学院简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原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经过友好协商,于2005年1月22日举行签字仪式,共同创建我国第一所校企联办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学院构成了以本院专任教师、校内学科平台教师、地铁公司技术骨干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名,学科带头人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硕博比达到100,高职称教师比例为56。2%。学院现有学生1500余名.学院先后经过上海市教育高地、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内涵建设“085”工程、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轨道

34、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在城市轨道车辆工程、轨道交通检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科领域形成了稳固的研究基础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三个研究方向:轨道车辆节能与控制技术、轨道交通信息处理与检测技术、轨道车辆状态检测及诊断技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研究方向:运营管理保障技术。研究基地建设:(1)城市轨道车辆牵引实验研究基地(2)城市轨道车辆电制动能量回收试验基地(3)城市轨道车辆机械制动试验研究基地(4)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线路状态智能检测研究基地(5)城市轨道车辆受电弓综合试验研究基地(6)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结构安全和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研

35、究基地(7)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TWC)检测研究基地(8)基于无线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模拟试验研究基地学院突出成果建设成果: 2012年度成功获批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为支撑的“交通运输专业被列为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获批上海市第三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车辆工程、通信信号专业为上海市第四期教育高地资助项目 上海市市属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建设项目 上海高校示范性校外

36、实习基地建设项目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 学院先后承担纵向课题46项(总额近700万),横向课题36项(总额近600万),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15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30余篇,完成专业教材或编著15余部,期间先后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总经费达2200万元。目前正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车载的城市轨道车辆制动能量控制及回收方法的研究”,上海市科委攻关计划项目 “城市轨道车辆转向架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数字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维护保障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自然基

37、金“基于运动方式的轨道空间线形检测理论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轨道静态几何参数的运动测量方法的研究”等一批省部级项目。目前车辆工程已累计毕业28名研究生,就业遍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南车集团、郑州地铁、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世界500强公司,毕业生平均起薪值超过8000元。部分优秀的毕业生前往西南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上海科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简介上海科学院于1977年11月成立,当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机制.1987年7月,经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行独立建制。上科院总部坐落于

38、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苑路,是一个主要从事应用技术创新与服务的科研机构。目前,上科院下属40多个单位,共有职工9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专业技术人员6500余人。上海科学院是上海应用技术研发和服务的重要力量。主要研究领域有计算机科学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通讯与自控技术,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与机电一体化,动力与电气工程,能源技术,生物、医药与遗传优生,绿色技术,物理学以及管理学等。有各类实验室38个,各类检测中心26个,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30个,还与上海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上海科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

39、地”)建立于2005年,旨在上海科学院系统的科研院所与高校间构建产学研联盟的纽带,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平台,促进教育与科技相结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同步。基地建立至今,与各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总计超过200人,毕业学员中多位同学获得国家级、市级科技进步奖,工作表现优异,成果突出。为响应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上海科学院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2013年3月8日,双方签订了产学研战略框架协议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科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具有前瞻

40、性和应用价值的科技创新项目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尤其是研究生联合培养,打造互动的高素质、创新型、重实践的人才培养基地,在广泛的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此次,基地将在201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单列,面向社会招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共6个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基地始终贯彻“开展实训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的原则,利用科研单位的资源创造研究生课题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环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41、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高校在第一年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初步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基地在第二年实训开始阶段即安排学员深入一线参加研发或管理的实践中,从而不仅能够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做好实训工作,基地管理中心一是召开院系统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会议,做好细致的需求调研,以便及时地与高校沟通,有的放矢地安排学员参与实训;二是到有关高校召开宣讲会,介绍上海科学院及系统所属各科研所的情况,使学员更深入地了解实训单位及岗位需求情况;三是建立实训单位数据库,了解并跟踪学员与实训单位的签约及后续工作。实训阶段,实训单位有义务将学员的角色与科

42、研所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安排实训导师,提供相适应的实训环境。每年,各科研所都有大量的实训岗位上报到基地供实训学员选择,类目清晰,说明详细,方便学员有目的地参加实训,2012年上科院所属各科研院所总计提供79个研究课题,共125个实训岗位,2013年总计提供68个研究课题,共119个实训岗位,其中不乏863、973课题及重大专项。在紧密开展实训工作的同时,基地还一直秉持“实行双导师制,有力保证人才培养”的教育策略。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基地坚持实行“双导师制”,即相关高校和系统科研所各选派一名导师,负责学员毕业实训和论文撰写等工作.从上科院系统的各相关科研所中聘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一线科研

43、人员任教,在教学内容中及时融合了相关专业的主流方向和前沿技术。2008年,首批36位有重大科研成果和工程应用技术成果的高级研发人员、专家获得合作高校认证的“联合培养单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随后逐年递增,2014年,基地已拥有184位企业研究生导师,从事专业领域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电子信息工程、微波技术、机械电子工程、光电子、通讯与电子系统等、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目的是共同摸索一条整合产学研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培养技术人才的新路。上海科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立至今,始终以“坚持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理念,致力于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以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为抓手,不断前进与努力,积极融入上海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及人才储备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