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样本.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954637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计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域改革发展计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加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决定(粤发7号),特编制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计划。计划期为-,展望到。一、发展条件(一)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本省凭借在全国先行一步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快速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奠定了建立世界优异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雄厚基础,推进本省经济连续高速发展。产业规模连续扩大,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地域生产总值达成39082亿元,约占全国1/8,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前后超出亚洲“

2、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780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315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455.8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产业结构升级加紧,“双轮驱动”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29.846.623.6调整为5.149.345.6.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显著,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优异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成44.3%,轻重工业比重从1978年52.647.4调整为40.759.3,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成57.2%。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石化等产业已成为制造业支柱产业,新电子、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高

3、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全球最大液晶电视模组生产基地。商贸服务、房地产、金融、物流已成为四大关键服务业行业。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集聚发展趋势显著,协作配套不停深化。截至底,全省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33个,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61个,形成深莞惠电子产业集群,广州及周围地域汽车产业集群,汕头玩具产业集群,江门摩托车产业集群,和佛山家电和建材、东莞服装、中山五金灯饰、揭阳五金不锈钢等含有国际影响力区域品牌。现在,全省欠发达地域已设置省产业转移园34个,共吸纳劳动力约34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2.3亿元。创新能力不停提升,发展后劲连续增强。,本省科技进步对

4、经济增加贡献率达50%以上,专利授权量连续居全国首位。国家工程试验室、关键试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公共研发平台等总数居全国前列。科技投入逐年提升,全社会研究和开发投入625亿元,比增加1.5倍。数控、核电、风电、农机等领域装备产品、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区域创新18.5万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3亿吨;省内电源装机达6300多万千瓦,西电东送最大输电能力达多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约52%,核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油气管道里程达2300公里。城镇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深入实施。现在,全省已基础形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综合交通网络、能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

5、利基础设施。必需看到,本省经济结构和发展方法和科学发展要求仍有不少差距,仍然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数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势不显著等问题。尤其是受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能源资源环境严重制约,传统发展模式已难认为继。(二)发展环境。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和合作进入新阶段,国际产业转移展现规模不停扩大、层次不停提升新趋势;世界产业发展展现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知识化趋势;很多国家把发展低碳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技术等作为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培育新经济增加点战略举措;金融危机影响还未消除,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等复苏进程缓慢,各国对市场和资

6、源争夺不停加剧,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从中国情况看,首先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传统增加模式难认为继;其次,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快速升级消费结构、逐步扩大市场需求、不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加紧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家对加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法政策方法,为现代产业发展发明了巨大机遇。现在本省经济发展正处于全方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法关键时期,紧紧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机遇,加紧建设含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连续性特征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本省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肯定选择。二、总体

7、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法为根本,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以构建六大主体产业和八大载体为关键任务,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发明”、“广东服务”转型,立即形成节省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全国优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世界优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为努力当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友好排头兵作出新贡献。(二)基础标准。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培育现代产

8、业500强项目,以增量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加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优异制造业,主动计划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采取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激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过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题,着力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推进经济增加动力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坚持节能节地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制造业低碳化、服务化为切入口,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体制节能四个方面入手,全方面推行清洁生产,主动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

9、,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节省集约用地,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形成节省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模式。坚持集聚发展。加大龙头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力度,着力于筛选、整合、运作省内外优势资源,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内生优势,促进产业优势深入增值,构建产业链高、中、低端有机统一现代产业集群,扎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基础。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各地现有产业基础,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统筹产业发展。加紧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提升珠三角产业发展层次,壮大粤东西北地域产业规模。坚持对外开放。主动承接新一轮国际优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

10、升招商水平,着重引进国外优异技术、人才、管理模式,大力引进高端服务业,推进制造业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服务步骤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才引技”转变。(三)发展目标。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达24000亿元,占全省中国生产总值比重(以下简称比重)达成48%,优异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成20%。到,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础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达33000亿元,比重超出50%;培育形成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群,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优异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成30%、22%、1

11、1.5%,研究和开发投入比重达成2.3%。到,现代产业体系基础形成。服务业比重达成55%;珠三角地域基础建成世界有影响力优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引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关键动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模式,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和亚太地域关键创新中心和结果转化基地。三、关键任务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目标定位,加紧推进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优异制造业为关键六大主体产业,打造八大关键载体,优化“一区三带”空间布局,建立和世界接轨,含有广东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一)突出两大工作抓手。关键抓好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建

12、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将关键培育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作为一项规范化、制度化关键工作主动推进,引领本省现代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立即在3-5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培育建设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完善关键培育500强项目标机制,制订资金、用地、环境保护、财政等相关配套政策,加紧项目建设;500强项目实施动态管理,每十二个月调整一次;跟踪评定检验项目建设落实情况,经过500强项目建设,实现增量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加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首批500强项目总投资超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项目以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为关键,突出发展新电子、新能源汽车、新光源“三新”产业,形成3-

13、5个产值超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异制造业百强项目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关键,突出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建设世界优异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百强项目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关键,突出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世界现代服务业基地。优势传统产业百强项目突出信息化、品牌、质量和自主技术提升作用,再创粤家电、珠江水、广东粮国际著名度和新优势。现代农业百强项目以生态质量效益为关键,关键支持农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布局,有条件地方可主动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关键推进珠三角地域加紧发展

14、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将广州、深圳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心。近期关键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取得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重大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进百强项目建设。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关键发展新显示、新通信和软件和集成电路等领域,着力发展面向移动通信、汽车电子、数字电视、信息安全等关键领域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主动推进云计算利用平台建设,促进无线宽带城市和物联网发展,推进长久演进(LTE)、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4G)等后续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打造国家级通信产业集聚区,加紧推进广州、深圳高世代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和佛山、河源、汕尾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基地建设。

15、新能源汽车关键发展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和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支持广州、深圳市发挥汽车产业研发、生产、配套、服务等优势,打造2-3条以骨干企业为关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整车生产中心,以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地为关键零部件配套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建设全国关键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关键发展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外延片、芯片、衬底材料等前端产品和生产装备,打造以广州、深圳为关键,东莞、中山、佛山、江门为关键组成部分珠三角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集聚区。到,率先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实现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重大突破;到,基础建成符合现代

16、产业发展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二)构建六大主体产业。加紧建设现代服务业、优异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基础产业等六大主体产业,建立相关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体框架。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关键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外包服务、总部经济和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百强项目建设,打造四大产业基地,形成八大类型共60个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展城市金融、农村金融、统筹城镇金融服务一体化改革创新综合试验,支持广州、东莞、佛山南海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在东莞开展设置台资银行等金融合作试点,全方面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企业试点工作

17、,打造含有国际竞争力省属金融控股集团。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建设辐射亚太地域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形成4个产值超千亿元金融产业基地。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市场,加紧建设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支持中心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依靠空港、海港,建设花全部空港、宝安空港、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广州南沙保税物流园等大型现代物流基地,培育和建设30个省级物流园示范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内容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培育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网络产业,关键建设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为中心射频识别技术和卫星定位产业基地和研发基地和广州、深圳、珠海三大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推进科技中小企业

18、股权转让试点,加紧建设广州、深圳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关键推进广州和深圳两个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带动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市服务外包业加紧发展,形成2-3个国家级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激励跨国企业和中国大型企业集团设置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中介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主动培育壮大当地企业总部。培育和发展一批含相关键国际影响力专业会展,打造“亚太关键会展经济区域”,形成3个以上世界一流会展品牌。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关键文化服务业,关键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音乐创作、广告设计、数字印刷等产业基地和文化会展和产权交易平台,形成4个以上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

19、基地。加强粤港澳旅游合作,全方面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计划,配合绿道网建设,打造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建设全国旅游改革综合试验区。“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新增投资5000亿元。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140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8%。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其中金融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5%,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超出亿元;基础形成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建成和港澳地域错位发展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专栏1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集聚区一、四大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中新(广州)知识城:关键发展高端服务业、生命健康产业、信息技术产

20、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境保护产业和优异制造业,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布局关键区之一,成为引领本省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和含有世界一流水平生态宜居新城。珠海横琴新区:关键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成为联通港澳“开放岛”,经济繁荣“活力岛”,知识密集“智能岛”,和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生态岛”。广州南沙新区:主动推进粤港合作,打造成为服务内地、连结香港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培训基地、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华南关键物流基地和世界邮轮旅游航线著名节点。深圳前海和河套地域:关键发展以离岸业务为突破创新金融、向供给链和国际贸易延伸现代物流、面向中国国际两个市场总部

21、经济、和国际接轨科技和专业服务、以互联网为关键载体通讯和媒体服务和高端商业服务等产业,打造成为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现化产业示范区。二、60个以上八大类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八大类型是指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教创新、服务外包、商务会展、旅游和文化创意等,60个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含5个金融服务集聚区、20个现代物流集聚区、10个科教创新集聚区、20个商务会展集聚区、5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紧发展优异制造业。关键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装备、汽车、石化、钢铁、船舶等产业,打造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际汽车制造基地、世界优异水平特大型石化产业基

22、地、现代钢铁基地和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等5大关键产业基地,推进优异制造业百强项目建设。加紧发展装备制造业,在能源装备、数控机床及系统、轨道交通设备和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实现突破,建设广州南沙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和江门台山核电装备产业园,打造南方地域最大数控机床及系统生产基地和珠三角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形成3-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装备制造企业。加紧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汽车产业集群,做强广州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推进深圳、佛山整车生产基地建设,加紧打造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乘用车企业、深圳比亚迪3家产值超千亿元含有国际竞争力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汽车产能超出330万辆。围绕四大炼化项目建设,关键建设

23、湛江东海岛、茂名、揭阳惠来和惠州大亚湾等四大沿海石化基地,改造提升广州石化基地,努力争取炼油能力达成1亿吨/年以上,乙烯能力达成400万吨/年。主动整合全省钢铁企业,组织实施好广钢环境保护迁建湛江并建设500万吨精品钢基地。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加紧建设以广州、中山、珠海为节点珠江口大型修造船和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形成2个含有现代化技术水平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造船能力超出800万总吨。“十二五”期间,优异制造业重大项目新增投资8000亿元。到,优异制造业增加值达10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到,优异制造业增加值达14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0%,其中装备制造

24、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9%、6.5%、12%;形成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优异制造产业基地。专栏2五大优异制造业基地一、装备基地广州南沙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关键支持东方电气广州出海口基地建设,形成年产5台套以上核岛重型装备和常规岛关键设备生产能力。珠三角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关键建设广州市(花全部)友好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广州南车(番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组装基地、江门城际动车组修造基地,形成年产200辆友好型大功率机车和350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800辆城际动车组车辆能力。二、汽车基地广州汽车整车基地:以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为龙头,形成年产汽车整车300万辆能力(

25、包含吞并重组产能)。深圳汽车整车基地:以比亚迪为龙头,深圳基地(仅限深圳当地)形成年产30万辆汽车能力。佛山汽车整车基地:以一汽大众为龙头,形成年产汽车整车30万辆能力。三、石化基地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关键建设中海油炼化二期扩建项目,形成炼油能力2200万吨/年、乙烯能力200万吨/年。延伸建设丙烯酸及酯、ABS等中下游产业链项目。揭阳惠来石化基地:关键建设中委合资南海(揭阳)石化超重油加工工程,形成炼油能力万吨/年。近期关键做好芳烃产业链延伸工作。湛江东海岛石化基地:关键建设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加紧完善湛江东兴炼油配套能力,形成炼油能力2300万吨/年、乙烯能力100万吨/年。关键打

26、造环氧乙烷、丙烯酸、碳四、芳烃等产业链。茂名石化基地:关键建设茂名石化油品升级改扩建项目,形成炼油能力万吨/年、乙烯能力100万吨/年。关键打造苯酚/丙酮、碳五、塑料加工、橡胶加工等产业链。四、钢铁基地湛江钢铁基地:关键建设广钢环境保护迁建湛江项目,形成年产钢铁产能500万吨。大力发展钢铁石化循环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基地。五、船舶基地珠海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修船起步,关键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着力发展大型造船。广州龙穴大型修造船基地:形成年造船400万总吨以上能力。广州大岗船用配套基地:关键建设中船集团低速柴油机项目,形成500万马力/年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发展电子信

27、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境保护、海洋生物、航空航天等领域,着力向产业链高端步骤延伸,形成含有国际影响力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方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加紧推进家用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电子元器件产品微型化、集成化和无害化水平,发展新型高端计算机产品,建设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强干细胞、转基因、生物芯片、生物技术药品、新型疫苗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持发展以南药为主现代中药产业和高端医学影像诊疗、放射诊疗、医用电子仪器等临床诊疗、诊疗、康复医疗设备和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再生型医用植入产品,培育发展海洋天然化合物大规模提取分离和规模化生产、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技术等海洋

28、生物技术,创建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产业化等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全球关键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主动打造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关键发展叶片、齿轮箱、电控系统等风能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新型硅基、多元化合物等薄膜太阳能电池及高效率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生产设备等,适度发展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燃料乙醇产业,建设中山大功率风力发电装备成套研发及制造基地和湛江、肇庆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加紧推广协议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服务新机制,着力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和装备。加紧推进低空领域开放,发展通用飞机及公务机制造,建设珠海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主动推进军民合作,发展微小卫星应用技术和产品,打造国家级卫

29、星应用产业基地。新材料领域关键发展新型化工材料、特种功效材料和高性能稀土材料。到,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成23%;,达成26%,初步建成全球关键高技术产业带。专栏3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关键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传输服务、数字内容创意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到,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超出4500亿元。广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关键发展超算服务和应用,软件服务外包,通信、金融行业应用软件等。到,基地软件收入超出500亿元。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关键发展基因工程药品、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品、海洋药品等。到,基地生物产业产值达成1500亿元,其中

30、医药产业超出900亿元,医药产品出口超出15亿美元。广州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关键发展改性塑料、信息用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和金属材料等。到,基地新材料产品产值达成900亿元以上,培育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大型骨干企业。深圳国家软件出口产业基地:关键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中间件和关键行业用嵌入式软件等,加紧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深圳中心项目建设。到,基地软件出口超出100亿美元。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关键发展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中药和化学制药等。到,基地生物产业产值超出1200亿元。深圳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关键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新兴高技术产业,到三大产业

31、产值达成6500亿元。珠海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关键发展通用飞机制造、总装和维修、通用航空运行服务和航空加工制造和材料等。到,基地航空产业产值达330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00亿元,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和水平一流通用飞机产业基地。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关键发展文字处理软件及办公用套装软件、多媒体及游戏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仿真及工业控制软件、各行业系统应用软件等。到,基地年软件收入40亿元以上。东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关键发展计算机及配套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光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到,基地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成5000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产值占全市产品出口总

32、值48%以上。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主动采取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关键发展家用电器、食品、造纸、纺织服装、建材、有色金属及制品、家俱等产业,打造六大优势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公共支持服务中心,引导和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域转移,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百强项目建设。家电工业关键发展新型、节能、智能化家用电器,建设佛山、中山、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地域高端产品生产基地和湛江经济型产品生产基地。食品工业关键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氨基酸系列产品、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果汁类饮料和方便、营养、速冻食品等产品,完善食品产业链。造纸工业以加强环境保护为前提,

33、推进纸及纸板产品向薄型化、高质量、多品种方面发展,关键建设东莞以包装纸板为主、江门银州湖以生活和文化用纸为主、广州南沙以新闻纸为主三大纸制品基地和湛江林浆纸一体化基地。纺织工业关键发展高附加值西装、时装、衬衫、休闲装、童装等系列服装产品,打造区域国际服装品牌,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建设特种化纤产业基地。陶瓷工业以提升建筑陶瓷研发和设计能力为根本,发展高技术陶瓷,打造以佛山、潮州等地为关键陶瓷研发和设计中心。水泥工业根据等量淘汰标准,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关键发展粤北、粤东、粤西三大水泥生产基地,水泥熟料年产能达成11000万吨。玻璃工业关键发展超薄、超厚、超白等优质浮法玻璃、智能玻璃、信息工业玻璃

34、、汽车玻璃等性能优良、附加值高产品,严格控制玻璃行业产能盲目扩张。有色金属及制品业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为根本,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经过吞并重组等方法做强做大,在国外矿产资源丰富地域投资建设铅锌、铜等关键有色金属矿产供给基地。“十二五”期间,优势传统工业重大项目新增投资3000亿元。到,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达96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占传统工业增加值64%,形成5个含有国际影响力区域品牌产业集群,3个产值超千亿元龙头企业。22专栏4六大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区家用电器产业集聚区:关键建设佛山南海、顺德、中山、广州南沙、湛江产业群,和深圳、东莞两大出口加工区,形成年产2800万台电冰箱、

35、8000万台空调器、1000万台洗衣机、11000万台微波炉能力。食品产业集聚区:制糖行业关键建设珠江三角洲炼糖和湛江制糖两大基地,提升产品质量;饮料行业关键发展运动饮料、茶饮料、果汁类饮料,打造含有国际竞争力乐百氏、深圳益力、深圳怡宝等大型企业;焙烤行业关键发展天然、营养饼干和低糖、无糖、低热量月饼和保健糕点等;调味品行业关键开发适合国际口味多种粉状和液态(油)精品调料、复合香辛料产品及以香辛料为主药膳调料、保健调料。造纸产业集聚区:关键建设湛江木浆项目,加紧广纸环境保护迁建工程,打造银州湖纸业基地,形成年产木浆90万吨能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关键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纺织服装产品,优化化纤

36、行业结构,打造江门特种纤维产业,形成年产100万吨芳纶和5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能力。建材产业集聚区:激励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优质浮法玻璃、新型节能环境保护墙体材料等。在等量淘汰基础上,关键建设粤东水泥熟料基地(水泥熟料年产能达成2800万吨)、粤西水泥熟料基地(水泥熟料年产能达成3600万吨)和粤北水泥熟料基地(水泥熟料年产能达成3900万吨)。有色金属及制品产业集聚区:珠三角地域关键发展有色金属及制品、稀土加工产业,粤北地域关键发展铅锌、稀土等冶炼上游产业,形成年产铅锌100万吨能力,打造粤北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区。主动发展现代农业。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

37、求,以质量效益为导向,关键发展优质粮食、特色园艺、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现代林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服务业,推进现代农业百强项目建设,实现现代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和国际化经营。加紧推广农业机械化,统筹实施标准农田、粮食科研创新能力、种质材料创新繁育和农技推广体系等工程,关键提升产粮大县和国家新增粮食产能计划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花卉、水果、蔬菜、茶叶、种子种苗、南药、蚕桑等特色园艺业,建设南亚热带花卉、亚热带水果、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设施蔬菜、特色茶叶、蚕桑和南药等省级生产基地。加紧生猪、奶牛、肉鸡养殖基地建设,推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生产,加紧推进畜禽养殖产业带、养殖基地县和关键

38、养殖场建设,创建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优化渔业区域布局和渔业生产结构,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生产基地建设和城市郊区关键养殖水域保护,关键建设珠江三角洲优质鱼类养殖、粤东网箱养殖和鲍鱼、粤西珍珠、对虾、罗非鱼和贝类工厂化养殖等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商品林和生态林,发展碳汇林业、林产品加工、家俱制造、林化产品深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等产业。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方面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加强农业农村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运行机制。到,初步

39、建成含有岭南特色和南亚热带特色现代城市型、外向型、生态型现代农业体系。完善发展基础产业。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高起点、高标准计划建设一批和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交通、能源和水利基础设施,提升保障水平。根据适度超前标准,深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关键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枢纽,便捷、快速、安全、高效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城市轨道网络及连接周围省份铁路骨架,到新增城市轨道交通里程690公里;加强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衔接,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含有较高通达性和较高服务水平公路网;优化民用机场布局,推进航空运输科学发展;深入完善沿海及内河航道现代化水平,为沿线产业带和石油、化工品

40、、矿石、煤炭、粮食、食糖、化肥等大宗商品运输提供便利基础条件;完善综合枢纽集疏运系统,提升综合枢纽现代化水平,形成总体上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以“三大网络、三大系统”为根本综合交通战略格局。加紧电源、电网建设,优化发展火电,规模化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加强省内各电压等级电网及西电东送配套工程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配合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主动推进区域热电冷多联供工程建设;结合沿海大型炼化项目和国家原油贮备基地建设,加紧建立石油贮备体系;推进全省一体化成品油和天然气管网和大型煤炭中转基地建设,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能源资源有效保

41、障。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完善水资源监控体系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完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题工程建设,精心布局供水水源工程和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完成广州市西江引水、珠海市竹银水源和湛江市鉴江水利枢纽等水资源调蓄工程建设,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到,初步构建起开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清洁安全可靠能源体系及人水友好水利工程体系。(三)打造八大关键载体。打造示范带动力强八大关键载体,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建设珠江三角洲现代产业关键区。加紧实施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

42、、城镇计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计划,关键推进珠江三角洲城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比较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发展一批含有国际影响力专业展会,建设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培育新兴产业,加紧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船舶及海洋工程等优异制造业,构建珠江口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珠江口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和珠三角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型重化产业带。到,现代服务业、优异制造业分别占珠三角生产总值30%、22%。到,珠三角地域基础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方面落实省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政策和配套方法,关键办好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示范园。

43、建立健全由当地关键领导抓产业转移园区招商引资机制,加紧转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引进一批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附加值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项目。实施园区生产服务业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物流、风险投资、科技信息、技术支撑、人才培训和质量检测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产业转移园区生态文明建设,集聚发展一批低碳高端产业和配套产业,关键推进产业转移示范园建设成为低碳型、循环型、生态型园区典范。完善产业转移园区目标责任考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进企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加紧当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提升园区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到,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

44、显著提升,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粤东西北地域关键经济增加点。建设数字广东。统筹信息网络计划、建设和管理,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争取在珠江三角洲和云浮等有条件地市率先实现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建设全省基础传输网络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粤港澳网络一体化;加紧完善网络民生、网络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在线化三大工程,率先发展“物联网”,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融合和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和“信息兴农”,分区域、按步骤推进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改善农村地域通信基础设施,基础实现宽带到村、应用入户,构建“随时随地随需”信息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5、,实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全省政务、商务、生产生活中普及应用。到全省关键信息化指标达成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珠江三角洲地域信息化水平进入世界优异行列。建设广东循环经济系统工程。加紧完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省型社会政策法规体系、能效标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及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全方面实施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计划,扩大本省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进关键区域、关键行业和关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激励企业创建国家级清洁生产企业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型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以制造业低碳化为突破口,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园区间及园区内热电汽冷联供和废水废渣集中处理,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生态

46、产业链,打造绿色制造业示范基地。以省产业集群示范区和专业镇(区)为关键,建成30个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到,在全省建立起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集清洁生产企业、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和节省型城市为一体循环经济体系和节省型社会,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着力构建以广州、深圳两大商贸物流中心为关键,以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城镇群为支撑,对接港澳及周围省区,辐射东南亚、功效互补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推进商业贸易龙头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建立一批含有国际竞争力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加紧发展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法和新型业态,深入提升城市零售连锁化率

47、。大力发展专业化批发市场,促进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强全国性和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率先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批中高级流通贸易市场。构建现代分销、批发体系,主动发展总代理、总经销批发组织,形成关键商品集散、采购、物流配送和会展四大中心。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关键,提升珠三角地域农村零售业发展水平,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形成城镇双向流通格局。到,现代流通业占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建立起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运行灵活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全国现代流通中心。建设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在内地和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框架下,完善粤港澳金融合作协调机制,推进粤港澳金融合作和开放先行先试,

48、努力推进三地金融机构、市场、业务等双向开放。打造港、澳、深、穗、佛金融合作圈,联通粤港澳金融市场,探索三地金融机构直接跨境开展金融试点工作,加强粤港澳资金跨境结算合作,推行对港澳地域贸易项下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深交所和港交所互联互通,探索粤港两地交易所会员参与资格互认工作,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加紧金融机构合作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深入降低港澳金融机构进入珠三角资本限制条件,增加引进港澳非银行金融机构准入类型,加强粤港澳金融人才合作。到,金融产业成为本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全省GDP和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建设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圈。依靠珠江两岸良好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创新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关键做大做强数字内容、工业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