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规划与建设PLANNINGANDCONSTRUCTION现代城市研究2024.03文章编号:1 0 0 9-6 0 0 0(2 0 2 4)0 3-0 0 7 2-0 8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000.2024.03.011作者简介:全嘉琪,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与空间治理;葛幼松,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与空间治理;李佩叶,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与空间治理,村民主体视角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价研究以江宁区三代美丽乡村为例A Study o
2、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VillageGoverna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illagers:ACase Study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Jiangning District全嘉琪葛幼松李佩叶QUAN Jiaqi GEYousongLI Peiye摘要:村民主体对于乡村治理绩效的评价,是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考核方式。文章基于村民主体视角,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法对南京市江宁区3 种不同乡村治理模式典型村庄进行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参与主体不
3、同,3 种治理模式在发展路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模式在应用中均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多元主体交流不畅等共性问题,相较而言政府参与度高的治理模式更受村民信赖;要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各村需进一步完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关键词: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村民主体视角;江宁区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 governance by villagers is an important way toassess rural governanc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illagers,questionn
4、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analysis were utilized in this paper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typical villages with different ruralgovernance modes in Jiangning district,Nanjing.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e to the different participants,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paths o
5、f the three governance models.Each model has achievedcertain results in the application,however,there are also shared problems such as poor communicationamong multiple subjects.In comparison,the governance model with high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is moretrusted by villager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
6、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all villages need to furtherimprovethemulti-subjectcooperationmechanism.Key words:rural governance;performance evaluation;the perspective of villagers subject;Jiangningdistrict0引言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陆续提出,全国各地乡村先后掀起改革创新浪潮,伴随着物质空间的更新营造,许多乡村的治理架构和治理
7、模式也完成更迭。然而,大规模乡村改造背后的隐藏逻辑多是指标任务的快速完成和成功样本的简单复制,村民作为乡村主体,其利益诉求在改造和治理过程中却很难得到倾听和重视,导致许多乡村在更新改造后仍面临人口流失、经济不振等难题,“振兴乡村”沦为空谈。在此背景下,基于村民主体视角进行乡村治理绩效评价研究,有助于真正了解乡村居民的内心关切,深人探究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发展困境难以破解的原因,73村民主体视角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价研究以江宁区三代美丽乡村为例全嘉琪葛幼松李佩叶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提出针对性建议,激发乡村持久活力。乡村社区治理研究最早始于美国,社会学家罕德逊(C.R.Hendeson)在18
8、94年于芝加哥大学进行了“美国乡村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关研究。随后,一些西方学者通过观察梳理乡村变迁过程,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政府政策 2、农民的职业及其思想意识3、农业信息技术发展 4等对于乡村发展至关重要。国内学者对于乡村治理的研究大致起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研究方向集中于乡村治理主体治理内容和治理模式3 方面。在治理主体方面,学者王辉 5、邢勤锋 6 从不同视角对乡村治理主体进行了分类,其中根据各主体偏好和利益将乡村治理主体分为政府、村自治组织(村委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其他各类“草根组织”等)社会组织(NG
9、O)外来企业和村民的分类方法被学界认可并广泛使用7。在治理内容方面,各学者对乡村治理的重难点有不同看法,但都认同乡村治理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1 8-1 0。在治理模式方面,学者们基于对多元主体在乡村治理体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理解,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框架和建议,如徐瑾等认为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邻艳丽认为在多元主体中农民始终处于主要地位2,申明锐等则认为本地社区内在的自我营建力量是实现可持续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 3。“治理绩效”一词源于管理学,根据研究范围不同可分为政府治理绩效、社区治理绩效、公司治理绩效等多层面,其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包含关系。绩效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开展的活动在不
10、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也常被等同于成绩、效果、成效等概念。目前学术界对绩效的界定主要有3 种观点:“绩效是结果”1 4“绩效是过程”1 5以及“绩效是过程和结果的结合”1 6。随着研究的普遍深人,多数学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更加全面,也能更好地解释实际现象。影响治理绩效的因素具有多而杂的特点,理查德C博克斯(RichardC.Box)曾在公民治理:引领2 1 世纪的美国社区中指出公民参与对社区善治起着重要作用1 7,陈鹏发现社会资本对社区治理绩效具有重要影响1 8,边防等认为社区治理绩效是由参与主体、管理方式、政策法规和资源分配4个维度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9,单菲菲等则提出社区治理绩效实现的必要条
11、件是多元权力主体在社区场域的活跃 2 0。因此,一些学者尝试建立治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以个别社区为例展开实证探究。如刘建生等基于帕特南理论,围绕空间结构优化和治理结构优化两个核心维度构建了空心村治理评价3 级指标体系,弥补了空心村治理后期评估的缺失 2 1;陈光普依据现代化治理理念,围绕社区社会秩序、人际关系和居民福3 方面选择因子构建了社区治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为样本实证研究我国2 8 个省市城乡社区治理绩效 2;吴新叶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从社会治理的公共性、社会性和有效性3 个维度尝试构建农村社会治理绩效评估体系,并依据该体系进行了华东三省市农村田野
12、调查 2 3 综上所述,在乡村治理领域,西方学者重点关注乡村发展的影响要素,国内研究则多聚焦于乡村治理主体的讨论和乡村治理路径的探究,两者对乡村治理成效的关注均不足。治理绩效评价方面,多是针对单个企业进行研究,对于城乡社区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于城乡居民主体的感受缺少重视。有个别学者曾依据公共管理学经典理论尝试构建乡村治理绩效评估体系,但指标构成相对简单,同时在研究案例的选择上较为单一,没有进行不同类型乡村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相关研究仍待深化。因此,本文立足于乡村治理和公众参与等理论,参考多学科已有研究成果,从村民主体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治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南京市江宁区三代美丽乡村典型案例进行治
13、理绩效对比研究,深人挖掘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一步丰富既有研究成果并提出针对性建议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三代美丽乡村典型案例一一石塘人家、黄龙岘和汤家家村为研究对象(图1)。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占地面积约为1 57 3km,其中乡村占地超过50%。2 0 0 8年,江宁区被确定为城乡统筹示范区之一,其发展重心开始由城市向乡村转移,2 0 1 1 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选择后石塘村等5个试点村庄打造了第一代金花村,历时5个月正式开业。两年后,第二代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区政府更新治理思路,引人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治理,以黄龙岘村、杨柳村
14、等为典型示范。2 0 1 5年启动的第三代美丽乡村建设,是基于前两代建设的经验推广,规划实施范围从试点村庄扩展到全域村庄,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主导权从区政府下放到乡村。汤家家村在该阶段通过多方努力,已基本实现了村民主导的自组织发展目标,成为第三代建设的典范。本文选取的石塘人家、黄龙岘和汤家家村3 个案例,在三代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治理体系,也能够反映三代美丽乡村建设运营模式的特点,是比较合适的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对乡村治理内涵的认识,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初步确定基于村民主体视角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估指标,再通过村民意见调查和德尔菲法对指
15、标内容进行删减和修改,确定评估指标;其次,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运用熵权法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完成可操作层面的基于村民主体视角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估法,计算各村的治理绩效综合评估得分并进行对比分析。在评估指标的选取上,传统的乡74解决产生的冲突和问题组织稳定性B63治理组织结构是否持久稳定,是否有系统的应对机制优利益为一致目标可持续性B6致性B62治理组织中各主体是否协调统一,以实现组织整体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否能同时实现效力和效率B61心理认同B53生活是否感到幸福,是否愿意在这里长期居住A2同村居
16、民之间关系是否和睦绩效居民归属感B5邻里关系B52村民政治参与度,是否参与村委会选举等活动居民参与B51结果村民是否能公平地享受乡村建设的成果社会公平B46文化品牌建设和宣传是否到位文化建设B45公共设施建设B44公共设施是否充足、分布均衡、获取便利治理质量B4绩效社会服务和保障B43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是否全覆盖治理卫生环境是否干净整洁环境卫生B42乡村在这里生活是否有安全感社区治安B41相关部门是否能根据居民意见及时调整方案反馈B34各类政策实施和项目投人是否会建立评估机制评估B33信息交流B3沟通B32村民与其他主体之间沟通的渠道是否顺畅A1乡村治理的相关信息是否公开透明透明度B31各相关
17、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是否达到要求主体胜任力B23各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是否有法律保障法规和制度B22主体责任过程关系B2绩效权责划分B21各相关主体的角色和权责划分是否明确清晰深入度B12各相关主体参与村庄建设项目的深入程度参与度B1各相关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自发性B11相关者指标描述指标层维度准则层表3乡村治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描述规划与建设PLANNINGANDCONSTRUCTION现代城市研究城2024.03村治理绩效研究常选择乡村整体经济增量等宏观统计数据作为绩效衡量标准,但本研究立足于村民主体视角,认为村民主体衡量乡村治理绩效的标准主要来源于乡村治理对村民个体生活产生的影响
18、,即村民在乡村治理中所拥有的权利和应享受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因此将治理全过程分为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参考相关研究分别选取反映村民享有各项权益的指标,结合村民和专家意见进行筛选和确定。在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上,单纯的层次分析法(AHP)容易出现判断模糊的问题,而熵权法可以有效降低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AHP一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绩效评估模型的整体构建方法和过程为:构造层次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再构造同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评估者i依据1 9 标度表进行重要性打分得到同层次间的判断矩阵,运用规范列平均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wi,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构建信息熵评估结果评定模型,计算各评估
19、者对指标权重的贡献度。代人计算公式,算得指标的综合权重为Wi=Zf-1WjiCj,i=1,2,n,j=1,2,m。其中,n为指标数量,m为评估主体数量。建立模糊综合评估因素集,将各指标的评估集划分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值(表1),以受调查者各选项选择百分比为权重,乘以各等级分数得到各项指标得分,再加权求和得到准则层和维度层最终评估得分,最后依据评价等级区间分值表(表2)进行等级评定,以更清晰地反映各指标评估结果的优劣程度。本研究共邀请到7 位对乡村治理有深人了解的学者和乡村精英进行了AHP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基于村民主体视角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估体系(表3)及各指标权重(表4)。基于前文构建的绩效评估模
20、型,本研究制做了相应调查问卷,并于2020年45月多次前往3 个乡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发放。受访对象随机选取,最终回收的问卷总体情况如表5所示。总体而言,各村受访对象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多集中于3 1 6 0O滨江新楼O口新O图1研究对象所在区位表1评分等级赋值表评估等级很不理想不太理想一般比较理想非常理想赋值/分3045607590表2评价等级区间分值表评估等级优良中较差差分值/分85,10070,8555,7040,55(0,40)表4村民主体视角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维度权重准则权重指标权重维度权重准则权重指标权重B410.0852B110.0207B420.0418B10.0337
21、B120.0130B430.0726B40.3051B440.0340B450.0195B210.0494B460.0520A10.2976B20.1538B220.0622A20.7024B510.0556B230.0422B50.1946B520.0560B530.0830B310.0404B610.0720B320.0239B30.1101B60.2027B620.0883B330.0168B630.0424B340.0290751(3.0 3%1(3.57%1(2.0 8%待业/下岗/退休/其他0(0.0 0%1(3.57%学生3(6.2 5%3(9.0 9%1(3.57%3(6.2
22、5%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者5(1 5.1 5%7(2 5.0 0%14(29.16%第三产业服务人员14(42.43%13(46.43%)17(3 5.42%私营企业主10(3 0.3 0%4(1 4.2 9%般职员6(1 2.50%)0(0.0 0%0(0.0 0%2(4.1 7%专业技术人员0(0.0 0%1(3.57%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4.1 7%)职业4(1 2.1 2%)1(3.57%0(0.0 0%硕士及以上13(3 9.40%6(2 1.43%18(3 7.50%)本科或大专9(2 7.2 7%14(50.0 0%19(3 9.58%高中或中专11(2 2.9 2%7(2
23、 1.2 1%7(2 5.0 0%初中及以下学历2(7.1 4%3(6.2 5%3(9.0 9%60岁以上12(2 5.0 0%7(2 1.2 1%)5(1 7.8 6%4660岁21(6 3.6 4%17(6 0.7 1%)25(52.0 8%3145岁8(1 6.6 7%2(6.0 6%4(1 4.2 9%)1830岁年龄女26(54.1 7%15(45.45%12(42.8 6%)22(45.8 3%18(54.55%16(57.1 4%)男性别93.33%92.31%94.29%有效回收率284833有效问卷数量/份305235问卷发放数量/份石塘人家汤家家村黄龙岘村表5调查问卷样本数
24、量及特征分析以江宁区三代美丽乡村为例全嘉琪葛幼松李佩叶村民主体视角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价研究岁,职业以乡村私营企业主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为主。他们长期生活在乡村,大多数人曾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对乡村治理模式和各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和感受,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村民整体意志。对收集到的问卷量表数据做信度和效度检验,总样本的KMO值为0.887,Si g 小于0.0 0 1,表明问卷量表设计有较好的结构效度;3 个村样本的CronbachAlpha系数分别为0.9 3 3、0.879、0.7 7 9,表明问卷回收信度可靠。2乡村治理绩效评价2.1乡村治理现状介绍石塘人家位于横西街道甘湖泉社
25、区,毗邻石塘竹海景区,总面积为12.67hm,共有1 6 7 户人家、49 6 位居民。2 0 1 1 年9 月该村被列为江宁区“五朵金花”之首,开始修整重建。在发展策略上,石塘人家将乡村生活与休闲旅游结合,建成了以山居休闲风格为特色的综合型旅游村庄;在治理机制上,该村表现为明显的“政府主导”,区级政府完全掌控乡村建设全过程,包揽前期项目投资与后期设施维护等各项工作,村两委发动村民并负责村务管理,村民则通过经营农家乐、民宿等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并取得收人(图2)。黄龙岘村位于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占地面积约为9.1 hm,共有52 户人家135位居民,2 0 1 3 年被选为江宁区第二代美丽乡村试点进
26、行整治。凭借黄龙岘茶场的先天特色和江宁交通建设集团的资金支持,该村最终建成由茶叶生产加工、文娱康养等系列产业支撑的特色茶文化乡村。在乡村治理方面,该村探索形成“多元平衡”的治理格局,区政府依托建设开发公司实行嵌人式治理 2 5,村两委与黄龙岘建设开发公司、茶叶专业合作社等6 部门合作形成“1+6”经营管理模式(图3),村民在村两委带领下实现自治。汤家家村隶属汤山街道汤山社区,占地面积约为1 6.3 8 hm,共有108户人家、41 2 位居民。该村是原汤岗社区的拆迁安置村,村中社会结构脆弱,人口流失现象严重。由于周边交通便利,又有长三角稀缺的天然温泉资源,因此被选为第二代美丽乡村示范点,在政府
27、强力财政支持下完成了物质空间环境改造和旅游乡村形象塑造,吸引了50 多户年轻劳动力返乡创业。2 0 1 5年后,随着区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汤家家的治理主导权基本完全下放,区政府转而承担协调、监督工作,该村治理模式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村民主导”的转变(图4),汤家家因此成为第三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导和典范。以石塘人家、黄龙岘和汤家家村为代表的3 种乡村治理模式表明,1 0多年来江宁区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上发生了巨大转变(表6)。由自上而下的“输血式”更新改造到引人多元主体提高“造血”能力,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变既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又使得乡村自主性和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乡村自身活力被激发。但
28、与此同时,政府在治理体系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村民的自主程度越来越高,也意味着乡村自身所需承担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2.23类治理模式的绩效评估结果2.2.1石塘人家治理绩效评价石塘人家问卷回收结果显示,该村治理绩效评价结果良好,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得分相当(表7),2 1 个评估指标的评估级多分布于“一般”到“非常理想”之间(图5),表明整体而言村民对该村治理情况比较满意。江宁区委领导投资建设、维护江宁街道区政府建设完成,游离石塘人家服务后石塘农业旅电商服务中心成立成立游示范村创建村两委工作领导小组日常管理村管理办公室管理普通村民成立产业经营农家乐行业协会乡贤图2石塘人家治理组织结构图江宁
29、区委统筹成立黄龙岘建设开发建设完成,游离区政府有限责任公司资金投入物业管理黄龙蚬村子公司江宁街道电商服务中心服务共同成立村管理办公室日常管理村两委管理农家乐行业协会普通村民产业经营成立茶叶合作社乡贤茶叶品质研究所图3黄龙岘村治理组织结构图 2 576规划与建设PLANNINGANDCONSTRUCTION现代城市研究2024.03所有指标中,“自发性”“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平”指标选择分化较为明显,说明该村在治理中可能忽视了少部分村民的感受,导致极端意见出现。过程维度,“评估”指标评估结果较差,说明该村治理主体对于居民意见缺乏重视。结果维度,“社区治安”与“社会服务和保障”指标评估结果较好,“
30、居民参与”指标评估结果最差,说明多数村民对参与乡村事务缺乏积极性。总体而言,该村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较好地承担了各自责任,治理成效较为理想,但也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江宁区委领导前期投资建设,汤山街道区政府后期提供政策红利牵头成立汤家家建设完成,游离旅游示范村汤家家村建设指挥部日常管理村两委普通村民自发建设乡贤产业经营外来商户图4汤家家村治理组织结构图如建设项目投入前中后期评估环节缺失、居民归属感普遍不高等问题2.2.2黄龙岘村治理绩效评价黄龙岘村问卷回收结果显示,该村治理绩效评价结果接近优秀,结果绩效比过程绩效得分更高(表7),2 1个评估指标的评估级绝大多数分布于“一般”到“非常理想”之间(
31、图6),“很不理想”评估级的选择度为0,说明该村各治理主体协作治理的逻辑框架实施路径与建设成效得到村民们的广泛认可。过程维度,“信息交流”是准则层中评价等级低于良好的唯一指标,主要是“评估”和“反馈”指标得分水平低。结果维度,“治理质量”准则和“心理认同”指标的评价等级为优秀,说明该村居住条件优越、村民生活幸福感较高。总体而言,在该村治理过程中各方主体责任关系划分比较明确、参与村务积极性高,村民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各主体在参与深入度和胜任力方面还有进步空间。2.2.3汤家家村治理绩效评价汤家家村问卷结果显示,该村治理绩效评价结果一般,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评价等级都为中等水平(表7),40%20%0
32、%20%40%60%80%100%自发性深入度权贵划分法规和制度主体胜任力透明度沟通评估反馈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社会服务和保障公共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公平居民参与邻里关系心理认同效力和效率一致性组织稳定性很不理想不太理想一般比较理想非常理想图5石塘人家问卷回收结果表6 江宁区三代美丽乡村治理要点比较石塘人家:第一代黄龙岘:第二代汤家家:第三代治理模式政府主导型多元平衡型村民主导型组织核心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村自治组织村自治组织+村民发展路径乡村农家乐式的旅游业带动政府干预下的乡村内生发展乡村的自组织与多元化发展规划模式精英式精英式为主渐进式原生态、多样化,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自组织系统性建设思路通过整治
33、提升环境,建设综合性旅游村庄引人多种社会资源参与建设,形成长远发展机制工程组织机构区政府区政府+街道+企业区政府+街道+企业+社区资金来源区政府+街道社区区级以上政府+区政府+街道社区+国有企业区级以上政府+区政府+街道社区+民间资本资料来源:参考既有研究整理1 2 6 140%20%0%20%40%60%80%100%自发性深入度权责划分法规和制度主体胜任力透明度沟通评估反馈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社会服务和保障公共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公平居民参与邻里关系心理认同小效力和效率一致性组织稳定性很不理想不太理想般比较理趣非常理想图6黄龙岘村问卷回收结果80%60%40%20%0%20%40%60%80%
34、100%自发性深入度权贵划分法规和制度主体胜任力透明度沟通评估友馈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社会服务和保障公共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公平居民参与邻里关系心理认同效力和效率一致性组织稳定性很不理想不太理想般比较理煨非常理想图7汤家家村问卷回收结果77以江宁区三代美丽乡村为例全嘉琪葛幼松李佩叶村民主体视角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价研究21个评估指标的评估级多分布于“不太理想”到“比较理想”之间(图7),说明该村治理模式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村民对乡村治理结果满意度较低,但极端不认可的情况较少。过程维度,“深人度”“评估”和“反馈”指标得分较差,说明村民意见向上传达困难,其余指标多为中等水平,存在较大进步空间。结果维度,
35、“社区治安”“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和“心理认同”4个指标得分达到良好水平,其余指标得分均较差,表现出村民对乡村治理现状的不满和未来发展的担忧。总体而言,由于缺少政府权力的积极千预,该村在长期运营过程中暴露了设施服务能力不足、知名度低等难题,虽然村民自治积极性较高,但难以形成自治合力。2.3乡村治理绩效评估结果对比分析3个案例乡村中,黄龙岘的治理绩效综合评估得分最高,石塘人家紧随其后,汤家家最低且与两者有明显差距。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维度,黄龙岘得分均为最高、汤家家得分均为最低,说明多元平衡和政府主导的合作共治模式在乡村实践中均取得了不错反响,而村民主导模式与两者相比则存在一些明显不足,还需进一
36、步提升改进。从准则层来看,“主体责任关系”和“治理质量”准则分别为过程和结果维度得分最高项。三者“信息交流”层得分均较低,说明各治理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是我国当前乡村治理中的共性难题,尤其是缺乏完善的建设项目全周期评估反馈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对于乡村治理的参与积极性和过程满意度。在“可持续性”层,石塘人家得分略高于黄龙,远高于汤家家,说明村民认为由政府主导型乡村治理模式在组织框架稳定性和未来发展前景方面优于多元平衡和村民主导型治理模式,反映了当前村民仍抱有强烈的政府依赖心理。除这两个指标外,该层次其余指标得分结果均表现为黄龙岘最高、汤家家最低。从指标层(图8)来看,“评估”指标为所有指标中得
37、分最低项,“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等项得分则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各主体对物质空间环境等面子工程重视度普遍较高。而同一准则层的“社会服务和保障”“公共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平”指标得分表现出明显差距,主要是汤家家得分很低,这可能是由于政府放权后村自治组织难以有序领导乡村自治,导致汤家家整体治理氛围不佳。“可持续性”准则层的“效力和效率”“一致性”和“组织稳定性”3 个指标同样表现出类似差异,说明村民主体普遍认为村民主导型治理模式效率不高、稳定性不足、抗击风险能力较差,发展前景堪忧。3治理绩效差异成因及困境分析3.1以石塘人家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乡村治理模式石塘人家是政府主导型建设与治理模式
38、的典型代表,从资金引进、项目投人到后期的设施维修、持续运营等方面,政府与街道部门充分发挥了顶层设计的作用(图9),不仅物质环境和居住条件获得极大改善,乡村活力也得到明显提升。一方面,政府通过产业规划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本地就业的机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现象,保留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整体形象设计打造出“石塘人家”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吸引南京及周边城市居民开展日常短途旅行,为乡村源源不断地注入外生活力。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保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令村民感到担忧,比如游客年龄结构单一、经营业态单调等。究其原因,传统的“自上而下”治理结构导致村
39、民过于依赖政府扶持而缺乏主观创造力,而政府面对诸多乡村,人力、物力、财力难以高效分配,往往采取同一模式对各村进行相似改造运营,最终导致区域内各村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利于乡村健康有序发展。为消除隐患,此类乡村日后可以进一步丰富其治理架构,充分激发村民主体积极性的同时适当引人一些市场主体,借助多元力量谋求创新发展。3.2以黄龙岘村为代表的多元平衡型乡村治理模式黄龙岘村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成功典范。在政府组织推动下,黄龙岘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有序分工,实现高效共治(图1 0)。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初期的资金和路径问题,为该村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黄龙岘建设开
40、发有限公司通过专业化的品牌打造和系统化的运营表7 乡村治理绩效评估维度与准则得分石塘人家黄龙岘汤家家乡村治理绩效77.0980.1366.95过程绩效74.8476.0164.84相关者参与B175.4077.6761.46主体责任关系B277.6080.3871.75信息交流B370.8269.3956.22结果绩效78.0481.8867.84治理质量B479.4186.4270.60居民归属感B575.8979.3469.15可持续性B678.0477.4862.42得分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B11B
41、12B21B22B23B31B32B33B34B41B42B43B44B45B46B5IB52B53B6IB62B63石塘人家黄龙汤家家图8乡村治理绩效评估指标得分图78规划与建设PLANNINGANDCONSTRUCTION现代城市研究2024.03策略有效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同时还通过定点设置免费接驳班车的形式解决了乡村可达性差的问题,为该村提供了走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条件;村自治组织除了负责日常村务管理外,还致力于新营销手段的研究,尽可能创造更大的集体利益。为吸引年轻群体,黄龙岘还经常举办文化体验和亲子交流等活动,同时依托高校、社会组织和村民组织志愿者帮助村民运营产业、充当导游以及宣传当地文化
42、。当地村民在多方关怀下,生活品质有所保障,产业经营稳定有序,收人水平日益提高。在该村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村自治组织、村民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分别扮演了乡村振兴工作“发起者”“接班人”“响应者”和“催化剂”角色,各方地位平等、联系紧密,乡村治理绩效水平较高。不过,由于参与主体多,在一些事情上也存在权责分配较为模糊的问题。在此类乡村日后的发展中,应更多关注信息交流渠道建设问题,进一步加强多元主体合作框架的稳定性和治理目标的一致性。3.3以汤家家村为代表的村民主导型乡村治理模式汤家家村虽然是村民主导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的先行示范者,但在治理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治理绩效有待提升。
43、在该村的治理机制中(图1 1),政府部门主要是在美丽乡村建设前期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为个体经营者提供政策红利以及实施温泉人户工程。但相应政策红利持续时间短,同时政府的工作重心在该村改造后期也逐渐转移到模式推广上,后续建设基本依靠村民意愿,村自治组织发挥的作用也仅是日常村务的管理,没有承担起乡村的品牌建设、文化宣传等工作。这种依赖村民自主参与的建设模式难以取得如石塘人家和黄龙岘村一样的整体效果,村民的思想认知和收人水平差距导致了差异化的职业选择,从而形成乡村商铺店面和普通住宅相间的空间格局,乡村文化难以形成。同时,由于政府的退出,公共设施的后续维护与管理成为问题,直接影响到村民对于治理质量的评价
44、。此外,如何提高乡村知名度以获得进一步发展也是一大难题。尽管个体经营者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很高,餐饮民宿经营风格多元化,使得该村在周末和节假日呈现较高活力,但这种活力来自“特色温泉民宿”对“温泉爱好者”的吸引,而并非汤家家村对“一般游客”的吸引,因此巨大的运营压力和可观的收人红利都由商家们独自承担,乡村整体发展前景不明。为改善此类乡村治理困境,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规划和路径指导,组织形成稳固、高效的合作关系,以实现乡村的高效治理和长远发展。4结论与讨论4.1研究结论(1)南京市江宁区石塘人家、黄龙岘和汤家家村作为南京市三代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分别是政府主导、多元平衡和村民主导型乡村治理模式的
45、典型代表。3 种治理模式均有地方政府村自治组织和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但只有黄龙岘引进了社会企业和外来组织。由于各主体尤其是政府主体参与治理的方式和程度不同,3 种模式在发展路径、规划模式、核心思路、组织机构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运用构建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估模型对3 个村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黄龙岘村多元平衡型治理模式绩效得分最高,石塘人家得分较高,而汤家家村得分最低。尽管各村治理模式存在差异,但在各模式下村民的知情、监督等权力均难得到有效保障,不符合村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同时,村民普遍认为政府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具有必要性,并指出各村发展模式当前均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若
46、不加以改进和完善,最终仍可能导致人口流失、经济衰退的糟糕局面。(3)进一步探究治理绩效差异成因和治理困境发现,石塘人家村民具有高度的政府依赖性,但在享受政府红利的同时,也因缺乏经营特色和创新能力而对发展前景感到担忧;黄龙岘村民在多元主体的帮助下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总体上对该村治理模式较为满意,但也有反映因各主体权责划分不明导致问题难以得到快速解决的现象;汤家家村民尽管有较强的自治意愿,但缺少政府支持,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因此该村现存问题较多,村民满意度最低,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石塘人家、黄龙岘和汤家家村所代表的政府主导、多元平衡和村民主导型乡村治理模式,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创新发展和有益
47、尝试,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表8)。各模式需要在日后的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的治理体系,明确村民主体地地方政府未引进十照物与未参与乡村建设弱参与外来企业村自治组织乡村治理参与参与村民社会组织图9石塘人家多元主体共治关系图地方政府阳物坊强参与乡村建设强参与外来企业村自治组织乡村治理协调合作较强参与蓝理助村民社会组织图1 0黄龙村多元主体共治关系图地方政府未进十未参与乡村建设弱参与外来企业村自治组织乡村治理村民社会组织图1 1 汤家家村多元主体共治关系图79以江宁区三代美丽乡村为例|全嘉琪葛幼松李佩叶村民主体视角的理绩效评价研究位,搭建完善的沟通交流平台和机制,以村民满
48、意为工作标准,提高治理能力,切实做到服务人民。4.2治理建议与展望多元主体合作在现代乡村治理中具有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南京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与治理现状来看,尽管当前我国多数乡村的治理模式已经实现了由传统“自上而下”式政府单向权力管治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式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转变,但相关合作模式与机制尚不成熟,需要在日后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一是应当明确多元主体的责任分工。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整合资源的优势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将工作重点集中到前期规划设计和提供政策保障上,作为项目的推动者和矛盾的协调者把握乡村发展大方向。村民应充分认识其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积极承担主体责任,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积极
49、大胆为乡村发展进言献策。村自治组织作为联系政府和村民的“桥梁”,要充分发挥沟通交流平台作用,向下精准传达政策指示,向上充分反映民意民生,同时统筹财务管理,协调多方利益,维护乡村运行秩序。村庄精英在乡村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自治平台带领村民探索创新村庄经营策略,实现村集体产业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外来企业等主体则应充分发挥市场特性,激发村民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引人市表83种治理模式优劣势比较多元主体优势劣势共治模式资金有保障;乡村内生活政府主导建设后续服务有保障;力弱;型村庄风貌具有一致性;村庄建设缺宣传路径优乏特色资金有保障;权责划分容运营规范化;多元平衡易模糊;村庄风貌
50、具有一致性;型主体间信息乡村内生活力强;不对称宣传路径优资金无保障;建设后续服村民主导乡村内生活力强;务无保障;型村庄建设具有特色村庄风貌缺乏一致性;宣传路径差场化竞争机制推动村庄产业规范升级。二是应当完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机制。首先,应厘清各方主体利益关系,通过对话和协商方式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权责划分,尽量避免利益摩擦和对立冲突,这是合作形成的基础。其次,需要培育各主体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本领,以保证合作高效。一方面,各主体应当时刻保持积极化解冲突的思想意识,以乡村发展整体利益最优为目标指导,形成合作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各主体间相互信任程度,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提高合作共治效率。此外,各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