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针灸推拿.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76955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推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针灸推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针灸推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针灸推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针灸推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针灸推拿灸推拿1.2.3.定义v针灸疗法:包括针法与灸法,它运用针刺与艾灸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改善自身调整能力,提高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4.5.6.十二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表脉的流注次序表手太阴肺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足厥阴肝经无名指端无名指端足大趾足大趾目外眦目外眦目内眦目内眦鼻翼旁鼻翼旁食指端食指端足大趾端足大趾端小指端小指端足小趾端足小趾端胸中胸中心中心中肺中

2、肺中7.一、腧 穴v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8.9.(二)腧穴的作用v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v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v 3特殊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刺激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10.(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v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v(1)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v(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11.腧穴的定位方法v2“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3、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v 3指寸定位法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2.腧穴的定位方法v(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寸。v(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关节宽度作为一寸。v (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13.各经穴位主治特点:(1)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2)临近穴位周围局部治疗作用14.足三里-长寿要穴定位: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功效:全身强壮要穴,健脾胃,益气血,提高机体免力和 抗病能力“要想身长安,三里常不干”针、灸、

4、按摩常用保健穴位15.v三阴交-安神、调经v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v功效:v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 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16.17.曲池-降压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功效:调整血压,明目。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力减退18.v关元-癃闭、崩漏v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 线上v功效:保健要穴,有强 壮作用刺法:斜刺0.5寸,得气 后即可出针19.v神神阙-强壮壮v定位:定位:脐正中正中处v功效:保健要穴,功效:保健要穴,补益益 阳气,温阳气,温肾健脾健脾v灸法:灸法:间接灸,隔姜接灸,隔姜/附子附子饼,隔,隔盐灸灸v“凡用此灸,百病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除,益气延年气延年”扁扁鹊新新书20

5、.v中脘中脘-健脾胃健脾胃v定位:定位:脐上四寸,腹上四寸,腹正中正中线上上v功效:功效:强壮要穴,健壮要穴,健脾益胃,培脾益胃,培补后天后天v灸法:直接灸,灸法:直接灸,15至至30分分钟,艾柱,艾柱715壮壮21.v涌泉涌泉-强心益心益肾v定位:脚趾卷曲,前脚定位:脚趾卷曲,前脚 掌中心凹陷掌中心凹陷处v功效:功效:补肾壮阳,养心壮阳,养心 安神安神v长灸此穴,健身灸此穴,健身强心,延年心,延年益寿益寿22.v太冲太冲-疏肝泻火疏肝泻火v定位:第定位:第1、2跖骨跖骨结合合 部之前凹陷部之前凹陷处 v功效:疏肝解郁,行气功效:疏肝解郁,行气 活血活血v针灸:直刺灸:直刺0.51寸。寸。v按

6、摩:有明按摩:有明显的酸的酸胀感效果感效果好好v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穴,有消气作用。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 23.v命命门-腰疼、椎腰疼、椎间盘突出突出v定位:后正中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上,第 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v11、肾俞-强肾壮阳壮阳v定位:在腰部,当第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腰椎 棘突下,旁开棘突下,旁开1.5寸寸 v功效:益功效:益肾助阳,助阳,强腰利水腰利水 v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直刺0.51寸;可灸艾寸;可灸艾炷灸或温炷灸或温针灸灸57壮,艾条温灸壮,艾条温灸1015分分钟 24.v合谷合谷-牙疼牙疼v定位:属于定位:属于手阳明大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

7、背。位于手背虎口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二掌骨间陷中。陷中。v功效:主治功效:主治齿痛手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歪斜感冒发热等症等症 25.v 风池池-防治防治颈椎病椎病v定位:在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部,当枕骨之下,与与风府相平,胸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的凹陷处。功效:清功效:清头明目,祛明目,祛风解毒,解毒,通利空通利空窍 v主治主治疗头、眼、耳、目、口、眼、耳、目、口、鼻、鼻、脑疾患,精神神志疾患,疾患,精神神志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26.v头维穴穴-美容美容v定位:定位:头侧部,

8、当部,当额角角发际上上0.5寸,寸,头正正中中线旁旁4.5寸寸。功效:清功效:清头明目,活明目,活血通血通络,止痛,止痛镇痉 v胃胃经的五谷精微由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本穴分送头之各部之各部。配合谷穴治配合谷穴治头痛;配痛;配太冲穴治目眩太冲穴治目眩 27.丰隆丰隆-减肥减肥定位:外踝尖上寸,定位:外踝尖上寸,条口穴外条口穴外1寸,寸,胫骨前骨前嵴外外2横指横指处功效:沉降胃功效:沉降胃浊 联络脾胃二脾胃二经各部气血各部气血物物质的作用,故的作用,故为足阳足阳明明络穴穴 28.承山承山-防痔防痔定位:当伸直小腿或足定位: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跟上提时腓腓肠肌肌肌腹下肌腹下出出现尖角凹陷尖角凹陷处功

9、效:理气止痛,舒筋功效:理气止痛,舒筋活活络,消痔,消痔 随随膀胱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土微粒在此固化29.二、刺灸法二、刺灸法v刺刺法法的意义较广,是指采用不同针具或非针具刺激人体的不同部位,并运用各种手法以防治疾病的方法;v灸法灸法又称“艾灸”,是指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炷或灸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30.针灸治疗作用v疏疏通通经气气,恢复调节人人体体脏腑腑气气血血的正常功能,阴阴阳阳归于于平平衡衡,从而达到防治各种病证的目的。31.(一)针灸治疗原则v根据中医治疗学的基本原则以及针灸治疗疾病的具体实践,可将针灸治疗原则归纳为标本本缓急、急、

10、补虚泻虚泻实和三因制宜和三因制宜 32.(二二)配穴配穴处方原方原则 1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特别是在该经肘膝以下的部位。v 2.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包括“阿是穴”)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v 3随证取穴亦名“对证取穴”或名“辨证取穴”,是指针对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33.四、毫针刺法v (一)毫针v 1毫针的结构现临床所用的毫针多由不锈钢制成,也有用金、银或合金制成的。v毫针的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34.2针刺前的准备v1进针法v(1)指切进针法:(2)夹持进针法 v(3)提捏进针法 (4)舒张进针法v 2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

11、度v (1)针刺的角度 (2)针刺的方向:v (3)针刺的深度35.36.37.行行针与得气与得气v 1行行针又又名名运运针,是是指指进针后后为了了使使病病人人产生生针刺感刺感应而施行的各种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刺手法。v行行针的手法有多种,的手法有多种,这里主要介里主要介绍两种:两种:v (1)提插法:提插法:(2)捻捻转法:法:v 得气得气亦称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重等经气感应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38.(五)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v1晕针:是是在在针刺刺过程程中中患患者者发生生的的晕厥厥现象。象。v 现象:患患者者突突然然出出现头晕目目眩眩,面面色色苍白白,心心慌

12、慌气气短短,出出冷冷汗汗,恶心心欲欲吐吐,精精神神痿痿倦倦,血血糖糖下下降降,脉脉沉沉细。严重重者者会会出出现四四肢肢厥厥冷冷,神神志志昏昏迷迷,二二便便失失禁禁,唇唇甲甲青青紫紫,脉脉细微微欲欲绝。39.晕针处理v 处理:立即停止理: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注意保暖。暖。v用指掐或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合谷、内关、刺急救穴,如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厥等,必要关元、神厥等,必要时可配用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代急救

13、措施。40.2滞针v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v现象象:针在在穴穴位位,运运针时捻捻转不不动,提提插插、出出针均均感感困困难。若若勉勉强捻捻转、提提插插时,则患患者感到疼痛。者感到疼痛。v处理:嘱患者消除理: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或延长留留针时间。41.v弯针弯弯针是指是指进针时或将或将针刺入腧穴后,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象。v现象象:针柄柄改改变了了进针或或刺刺人人留留针时的的方方向向和和角角度度,伴伴有有提提插插、捻捻转和和出出针困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而

14、患者感到疼痛。v 处理:出理:出现弯弯针后,便不得再行提插、后,便不得再行提插、捻捻转等手法。如系等手法。如系轻度弯曲,可按一般度弯曲,可按一般拔拔针法,将法,将针慢慢退出。慢慢退出。针身弯曲身弯曲较大,大,应注意弯曲的方向,注意弯曲的方向,顺着弯着弯针的方向将的方向将针退出。退出。42.4断针v断针又称折针v预防:防:针刺刺时切勿将切勿将针全部刺入全部刺入 v 5血肿v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的现象。43.五、电针、耳针、埋针法v (一)电针法v 1.电针法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v2适适应范范围针

15、刺麻醉,痿刺麻醉,痿证和各种肌肉、和各种肌肉、关关节、韧带、肌腱的、肌腱的损伤,坐骨神,坐骨神经痛、面痛、面瘫、肌无力、局部、肌无力、局部冻伤,瘫痪等。等。44.45.3注意事项v (1)电针刺激量较大,需要防止晕针。v (2)调节电流时,不可突然增强,以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或折针。v (3)防止发生触电。v (4)毫针表面氧化不导电,不宜使用。v (5)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46.(二)耳针v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方法。v (1)毫针法v (2)埋针法v以上两法坚决预防感染v (3)压丸法丸法 47.48.4适适应范范围v (1)疼痛性疾病:疼痛

16、性疾病:头痛和神痛和神经性疼痛等。性疼痛等。v (2)炎炎性性疾疾病病及及传染染病病:如如急急慢慢性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v (3)功功能能紊紊乱乱和和变态反反应性性疾疾病病神神经衰衰弱、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v (4)内分泌代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紊乱性疾病v (5)其其他他:有有催催乳乳、催催产,预防防和和治治疗输血血、输液液反反应,同同时还有有美美容容、戒戒烟烟延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49.(三)埋针法(皮内针法)v埋埋针法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刺人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

17、间留针的一种方法 v适应范围:用用于于某某些些需需要要较长时间留留针的的疼疼痛痛性性疾疾病病和和慢慢性性顽固固性性疾疾病病。如如神神经性性头痛痛、胆胆绞痛痛、腰腰痛痛、痹痹证、神神经衰衰弱弱、高高血血压、哮喘、痛哮喘、痛经、遗尿等。尿等。50.六、灸法、拔罐法与刮痧疗法v(一)灸法v 灸,烧灼的意思。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通过调整整经络脏腑功能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v 51.材料与作用v1灸用的材料: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v 2灸法的作用:温温经散散寒寒、扶扶阳阳固固脱脱、消瘀散消瘀散结、防病保健。、防病保健。52.53.

18、3常用灸法:v (1)艾炷灸:v直接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v(2)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v(3)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54.55.注意事项v未用完的艾条,未用完的艾条,应插入插入灭筒筒灭火,以防复燃。火,以防复燃。56.57.58.59.v刮痧刮痧(Skin scraping),),是以中是以中医皮部理医皮部理论为基基础,用,用器具器具(牛角牛角、玉石玉石、)等在皮肤相、)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活血化瘀之目的。v刮痧可以刮痧可以扩张

19、毛毛细血管,增加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血液循环,对于高血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影之效。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常刮痧,可起到调整整经气,解除疲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能的作用 v拔火罐拔火罐疗法法又称又称“角法角法”,通通过物理的刺激和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人为造成毛造成毛细血管血管破裂淤血,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胞吸收功能,能促能促进血血液循液循环,激,激发经气,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人体免疫力的

20、作用v“拔火罐拔火罐”是我国民是我国民间流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俗称“拔罐子拔罐子”、“吸筒吸筒”,在,在本草本草纲目拾目拾遗中叫中叫作作“火罐气火罐气”,外科正宗外科正宗中又叫中又叫“拔筒法拔筒法”v 60.61.62.63.第二节推拿疗法v定义v中医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64.推拿作用v推拿疗法具有疏通疏通经络,滑利关,滑利关节,舒筋整,舒筋整复,活血祛瘀,复,活血祛瘀,调整整脏腑气血腑气血功能,增增强人人体抗病能力体抗

21、病能力等作用。65.推拿推拿疗法的适法的适应证v适适应范范围相相当当广广泛泛,可以应用于骨骨伤科科、外外科科、内内科科、妇科科、儿儿科科等等不不同同类型型的的疾疾病病。如伤科中的腰腰椎椎间盘突突出出症症、颈椎椎病病、软组织急急性性扭扭挫挫伤、慢慢性性劳损、骨骨质增增生生、骨骨折折及及关关节脱脱位位的的恢恢复复期期等;外科手术后的粘连;内科中的感感冒冒、哮哮喘喘、胃胃痛痛、腹腹泻泻、便便秘秘、失失眠眠、瘫痪等;妇科中的痛痛经等;儿科中的消化不良、小儿麻痹后消化不良、小儿麻痹后遗症、泄泻、症、泄泻、遗尿尿等。66.推拿推拿疗法的禁忌法的禁忌证v1急性急性传染病。染病。v2各各种种感感染染性性疾疾病

22、病:如如丹丹毒毒、脓肿、骨骨髓髓炎炎、骨骨结核、蜂核、蜂窝组织炎、化炎、化脓性关性关节炎等。炎等。v3皮肤病的病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如部位:如溃疡性皮炎等。性皮炎等。67.推拿推拿疗法的禁忌法的禁忌证v4各种各种恶性性肿瘤。瘤。v5正在出血的部位,或内正在出血的部位,或内脏器器质性病性病变。v6骨折移位或关骨折移位或关节脱位。脱位。v7妇女女经期期或或妊妊娠娠期期,腹腹部部和和腰腰骶骶部部不不宜宜推拿。推拿。v 8极度疲极度疲劳或酒醉后。或酒醉后。v 9严重心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病及精神病患者。68.四、推拿手法v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规范化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为推拿手法推拿手

23、法 v手法手法是推拿治病的主要手段v其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69.70.71.(一一)摆动类手法手法v1一指禅推法 v2滚法:通过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协调运动带动小指掌指关节背侧及部分小鱼际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往返滚动的一种手法。72.(二二)按按压类手法手法v1.按法: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 v2.点点法法:是用指端或屈指骨突部或肘尖着力于受术部位或人体穴位上垂直下压的一种手法。73.(三三)捏拿捏拿类手法手法v1捏法:用手指捏法:用手指挤捏受捏受术部位称部位称为捏法捏法v2拿拿法法:用用拇拇指指与与其其余余四四指指对合合呈呈

24、钳形形,夹提提受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部位的一种手法。v3捻捻法法:用用拇拇、食食指指罗纹面面捏捏住住一一定定部部位位,同同时两指相两指相对用力作搓揉运用力作搓揉运动的一种手法。的一种手法。74.(四)摩擦摩擦类手法手法v 1摩法摩法v 2擦法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 v3推法推法 75.76.(五)揉搓类手法 v1揉法揉法v2搓法搓法 77.(六)振动类手法v 1抖法抖法v 2振法振法 78.(七七)击打打类手法手法 1击法法 2拍法拍法 3弹法法 79.(八八)运运动关关节类手法手法 v1摇法法 v2背法背法 80.小结v1.针法v2.灸法v3.火罐v4.耳穴v5.刮痧v5.推拿81.思考题v1.晕针的处理方法v2.推拿的手法v3.试述你了解的中医治疗方法,不少于五项82.5/27/2024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