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9958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昭 通 学 院 学 报第 45 卷 第 3 期Vol.45 No.3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2023 年 6 月Jun.202336收稿日期:2023-04-10作者简介:杨秀芝(1969),女,湖北宜昌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民俗文化、民间文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杨秀芝,曹仲达(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以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理论为理论视角,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一)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二)中的 16 个文化发明神话进行了分析。首先划分了文化发明神话的功能项,

2、并通过结构图示,呈现了功能项之间的深层逻辑层级关系;然后以功能项的划分为基础,根据角色在文本中的功能,对角色类型进行划分,同样以结构图示的方式厘清了角色的关系;最后,提出功能项与角色是文化发明神话叙事动力学的“二重驱动”动力。关键词:文化发明神话;故事形态学;结构中图分类号:B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408(2023)03-0036-08俄国文艺理论家普罗普是公认的结构主义大师,他的故事形态学分析强调“角色的功能是故事的基本成分”118,并将故事划分为多个功能项。许多学者将普罗普的理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民间故事自不必说,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也有应用。将普罗普的理论应用于神话分析

3、,更是其来有自,普罗普指出“神话与故事的区别不在其形式,而在其社会功能”2,说明对于神话来说,普罗普的分析方式没有水土不服的问题。笔者尝试以普罗普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的文化发明神话加以研究,与普罗普研究的俄国的神奇故事对象不同,李扬的研究已经向我们说明,普罗普的结论不能直接套用于中国的材料,他在 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第二章第一节中,分析了“功能在中国故事中位置的变异规律”3,得出结论“中国故事中的许多功能并不遵循普罗普的功能顺序”4。施爱东也在故事法则中使用形态学方法分析金庸的小说,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杀嫂”5模式。可见直接将普罗普的结论拿来,恐为不妥,所以本文重新划分了能项和角色。“文化

4、发明神话是原始人关于自己生活中使用的重要物品、技术,以及各种文化制度的发明过程的神话。其主人公可以是神灵,也可以是半人半神的文化英雄或远古圣贤”6。笔者选择这种神话是因其特殊性,文化发明神话在符合神话定义的同时,也符合传说的定义,“传说,有其中心点”7,现在一般称这个中心点为“传说核”,“传说往往直接讲述一定的当前事物或历史事物,有时还采取溯源和说明等狭义的历史表述形式”8。而发明物,正是钟敬文提到的“当前事物”或“历史事物”。可见,文化发明神话与神话和传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分析结果也拥有更大的可能性。本文选择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一)9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二)10中的

5、16 个文化发明神话:伏羲结网造琴瑟伏羲正姓氏制嫁娶伏羲画卦(一)有巢氏搭房挖窑燧人氏击石取火黄帝造车轮黄帝岐伯制香风后八卦阵 风后陵和车仓峪 姨母发明火药 常先造鼓仓颉造字伶伦制乐嫘祖岐伯制香囊仪狄造酒。受于篇幅限制,不作逐个分析,而是直接呈现分析结果。一、文化发明神话的功能项及其关系(一)功能项的划分功能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1118,普罗普将依据功能划分后的部分37第 3 期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杨秀芝,曹仲达称为功能项,下文即是划分的各个功能项。1.背景背景是所有功能项中功能最多的,有交代环境和角色的作用。这里的交代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藏的。当内容提到黄

6、帝的时候,我们都会联想到当时的生产力较低的社会环境和相对今天更加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一种隐藏的交代环境。值得强调的是,背景中一般预设好了一个大的矛盾,比如黄帝造车轮风后八卦阵风后陵和车仓峪中,黄帝部落遇到了战争;在黄帝岐伯制香一文中,黄帝部落的族人深受蚊虫叮咬之苦,健康受到威胁,在造琴瑟一文中,黄帝感慨男盗女娼,教化不施,社会风气不正;在伏羲结网一文中,族人的食物缺乏,大家饥肠辘辘。普罗普将这一部分称为初始情境,他认为“尽管这一情景不是一个功能项,它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形态要素”124。2.问题出现出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如黄帝造车轮风后八卦阵风后陵和车仓峪中黄帝部落在战争中落于下风,如果不

7、能扭转战局,后果十分危险,而具体的原因则是指南工具移动不便和正面战场对阵失败;在伶伦制乐这个神话中,黄帝给予伶伦一个直接的命令,问题更加具体和紧迫;在伏羲结网一文中,人们请求”伏羲爷“想想办法,解决食物来源的问题。总之,一个相对直接的问题出现了,一般是对人有伤害甚至威胁生命的问题,迫使有人站出来加以解决。3.开始行动有人注意到了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这里一般会有明确的描写表明这个人的决心,在仓颉造字这则神话中,仓颉接到黄帝的命令后“每日饭不进茶不思,总琢磨尽快把字造出来”;在 黄帝岐伯制香这则神话中,“轩辕黄帝看到族人深受其(蚊虫)害,时常感到揪心焦虑”。通过心理描写或对话描写,发出一个信号,

8、表明其行动的开始。4.受到启发受到某种启发,获得了思路。这一项正是发明过程的神来之笔,发明者的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突破了思维屏障,问题的解决也就顺理成章了。启发的来源是两方面,一是神的帮助,伏羲画卦(一)中,伏羲看到“白龟老祖”背上的纹路,画出了卦图;二是自然的启发,伏羲结网中,伏羲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有样学样也制作出网。当然也有更复杂的神助和自然启发,如黄帝造车轮中,就是神通过自然给予发明者以启发,王母娘娘为了启发黄帝造出车轮,吹起仙气,带动了黄帝的草帽滚下山。黄帝受到草帽滚动的启发,发明了车轮。人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有现象,但通过相似因素之间的替代11,发明者将其应用场景进行转移,便得

9、到一个新的思路。5.完成发明发明者将启发得到的思路运用于实践,完成发明创造。这一功能项的描写一般十分简短,突出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发明完成的过程不会详细描述,也没有反复论证思路可行性的环节,仿佛从受到启发到实践发明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不会出现所想不能实现的问题,所以神话中会出现黄帝造车轮中的“急忙”,风后陵和车仓峪中的“很快”等词汇。6.命名发明物已经完成,由参与发明的人对其命名。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本功能所在的位置是不符合逻辑的。具体的说,如果发明物未能经过实践检验,解决前文中提到的问题,那么人们是没有心思关心这个新事物的名称的。但很多叙述中,发明物一经完成,便来到了命名这个功能项。不得

10、不说这种与现实经验不符的叙事模式,体现了神话在传播中增加了先验主义色彩,更多是对现有的文化和事物的解释,而不是对发明过程的准确记述。7.应用将发明物用于解决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明能否解决问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检验的结果只有两种,通过和未通过,通过的结果就转到下一功能项,未通过则回到 2,重复一遍 2-6 的过程,未通过检验本身就是 2 中的问题。笔者本想添加“改造”这一功能项作为未通38第 45 卷昭 通 学 院 学 报2023 年(总第 208 期)过应用的后续,但所有的发明都是在已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明和改造的界限是混含不清的,所以将改造这一功能项作为发明的另一种形式对待

11、,这样更有利于分析此类神话的基本结构。8.解决问题问题得到了解决。故事最初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黄帝造车轮风后八卦阵风后陵和车仓峪之中,无论发明物是什么,其结果都实现了战争失利问题的解决:车轮解决了移动不便的问题、八卦阵解决了正面战场对阵失败的问题;伶伦成功制作出了乐器,并在百鸟的帮助下谱出了曲子,完成了黄帝的命令;在伏羲结网中,伏羲制作出了渔网,部落中人们的食物来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9.回归背景背景中最初的大矛盾得到了解决。在黄帝造车轮风后八卦阵风后陵和车仓峪中,无论解决的路径如何,以战争开始而以战争胜利结束;在黄帝歧伯制香中,以虫蚊肆虐开始而以驱除虫蚊结束。如同普罗普的第三十一个功能项“主人

12、公成婚并加冕为王”158一样,给人一种圆满之感,叙事来到这里,自然而然地走到了终点。(二)功能项的关系“形式是根据外在于它的某种质料获得规定的,结构却没有特殊的内容,因为它就是内容本身,而这种内容是借助被设想为真实之属性的逻辑活动得到把握的”1,本节将接续上文的结构分析,对其深层逻辑进行讨论,其逻辑可总结为图 1 功能项关系图:当我们把每一功能项通过图示表示出来时,其中的一些内在关系便比较明显地展现在眼前了。从左到右是文本的发展顺序,在同一个水平线的功能项表示处于逻辑的同一层面,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对称体系,但其中的“命名”功能项是一个不和谐音符。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背景-出现问题-开

13、始行动”这一部分,这里的逻辑是层层递进的,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具体表现为背景功能项是一个大的矛盾体现,而出现问题功能项,正是这个大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称其为小矛盾,开始行动功能项,则是小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什么能做如此论断,其实是一种先验的判断,图 1 功能项关系图我们已经对整个文本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即:发明物成功解决了小矛盾,而小矛盾的解决,又解决了大矛盾。若上面的假设不成立,自然得不出最后的结果。但要强调的是,在不同文本中,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为了体现发明物的重要性,对其矛盾的分析也是不同的。例如黄帝造车轮和风后八卦阵,内容都是有关黄帝和蚩尤的战争,结果都是黄帝取胜,但黄帝造车轮的

14、发明物是车轮,车轮的发明,解决了指南工具的移动问题,最后“打了个大胜仗,把蚩尤捉住杀了”。在风后八卦阵中,风后将八卦运用于阵法创造的八卦阵成了取胜的关键,八卦阵一出,打的蚩尤“只39第 3 期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得没命似的逃回蚩尤寨”。其次,“受到启发-完成发明”这一部分是整个文化发明神话的核心。更具体的说,“完成发明”这一功能项,是核心中的核心,没有这一功能项,文化发明神话这一分类将不复存在。试想将“完成发明”这一功能项替换成其他内容,比如斩妖除魔、战胜对手、射日、创造世界等,其整体结构仍然是完整而稳固的,但替换后的内容是不能称为文化发明神话的。可见,以主题或内容的神话分类,区别的关

15、键就是处于“完成发明”这一位置的内容。确切的说,是解决小矛盾的方式决定了神话的类型。“受到启发-完成发明”是一个体现了因果关系的整体。因果关系是在原因和其结果之间的联系,在文化发明神话中,受到启发的结果就是完成了发明,其因果联系和对应关系十分明确。如果把“受到启发-完成发明”作为逻辑的起点,可以看到,向前推演是为什么它会出现,向后推进是它出现了解决了什么问题,表现出一种严谨而和谐的结构。与“开始行动”功能项相对应的是“应用”功能项,发明创造是为了解决小矛盾,无论应用是否成功,这一“回合”的行动就结束了。如果成功应用,小矛盾得以解决,便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大矛盾;如果应用失败,则进入下一回合,应用失

16、败的结果本身即是“出现问题”这一结构中的问题,如前文所述,这是一个改进过程,但我们仍将其看作一个新的发明过程,以便能更清晰地把握基本结构。最后,“应用-解决问题-回归背景”这一部分的逻辑层级是不断回升的,严格对应“背景-出现问题-开始行动”部分下降的层级,战争胜利对应战争开始,良好道德对应道德沦丧,丰衣足食对应饥肠辘辘。文本一开始抛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叙述结构的完整性得到了保证。以黄帝造车轮为例:这则神话的基本内容是黄帝和蚩尤战争,黄帝的指南木头人移动不方便,王母娘娘吹仙气引发一阵风,将黄帝的草帽吹掉,圆形的草帽越滚越快,启发了黄帝创造了车轮,黄帝将车轮安装在木头人下面,解决了它的移动问题,获

17、得了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到,这里的大矛盾是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小矛盾是指南人的移动不便问题。王母娘娘吹仙气带动草帽的滚动是原因,结果是车轮的发明。将车轮安装在指南人上解决了移动不变问题,即解决了小矛盾;将指南车应用于战争,得到了战争的胜利,即解决了大矛盾。可见图 2 黄帝造车轮的逻辑图示:从结构上看,“命名”是唯一一个没有对应结构的功能项;从顺序上看,“命名”出现的位置一定在“完成发明”之后,但没有固定的位置;从数量上看,“命名”在一个完整文本中必须而且只会出现一次。普罗普强调“角色的功能充当了故事的稳定不变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118。刘魁立、王尧更是对其进一步扩展,指出了普

18、罗普分类方式中名词的缺失12,但“命名”功能项直接与名词发生关系,而且是基于发明物发明新名词的过程。就像索绪尔指出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发明物是一个新的事物,它的“所指”已经明确了,但还没有对应的“能指”,为了交流的方便,就需要一个“名字”。这里也可以使用上文中的结构,“命名”其实为了解决“发明物不能被准确表述”这一矛盾,其过程可见图 3 命名过程的逻辑图示:图 2 黄帝造车轮的逻辑图示 杨秀芝,曹仲达40第 45 卷昭 通 学 院 学 报2023 年(总第 208 期)通过图 1 和图 2,图 3 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虽然对于一个文化发明神话的结构是图 1 所示的形态,但对于

19、一个文化发明过程,命名是一个不必要功能项,因为发明物最初是作为解决某种矛盾的工具出现的,有没有名字,都不影响其功能的实现。而“命名”功能项正是文化发明过程发展成为一种在神话表述过程中添加的功能项,这是出于一种解释性的目的,因为我们图 3 命名过程的逻辑图示已经先验地知道这个名字了。这样,我们便可以解释图 1 中的“一个回合”的判定中为什么没有“命名”功能项,那是因为“命名”这一功能项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回合,只是被嵌套在了上一个逻辑层级的回合中。如果把图 1 中的命名功能项用整个图 3 来替代,并再使其逻辑层级下降一级,便可得到图 4 文化发明神话的回合图示:这样,我们区分了“文化发明神话”的各

20、个功能项,并指出了各个功能项的逻辑关系,对此类神话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二、文化发明神话的角色及其关系以神话文本本身为研究对象,无论我们如何将其分解为几个功能项,将每一功能项的功能划分的如何清楚,如果没有角色作为实际承担者,功能是无法实现的。普罗普强调的“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18,本身就假定了有一个角色来实现功能,只不过该角色是谁并不重要。当然,角色的理解也是广义的,神和神性人物,甚至自然界的事物也是本文所指的角色范畴。而在上文的表述中,笔者也在有意识地避开这个问题,但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功能项的划分,都是以“发明者”这一角色作为基准的。(一)角色的划分我们以功能项的划分为基

21、础,根据角色在文本中的功能,将其进行划分。1.被害者“背景”和“出现问题”功能项出现的角色。这个名词并意味着角色失去了性命,而是说明其是问题出现后直接蒙受损失的一方。“被害者”当然不拘泥于一个单一的个体,往往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社会集体,如在黄帝歧伯制香中,就是“部落”,在 伏羲结网 中,就是“人们”等。2.发明者在所有功能项都出现的角色。若把整个文本看作一个场域,发明者则是一以贯之的“在场者”。而其特殊性就在于,“完成发明”这一功能项是只有发明者才能实现的,我们选取这一最有特色的功能项,将其命名为“发明者”。3.启发者“受到启发”功能项出现的角色。启发者是给予“发明者”启发的角色,因为其给与启

22、发的功能而命名。在所有材料中,启发者的身份只有图 4 文化发明神话的回合图示41第 3 期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神和自然两种,笔者认为这体现了知识的两种获得方式:一种是神的启示,即灵感;另一种是自然的启示,即学习,也会出现二者结合的情况。4.发明物在所有功能项都出现的角色。发明物是发明者发明的事物,与“发明者”是相互对应的概念,是“发明者”得以成为“发明者”的原因,也是解决小矛盾的关键。发明物一般作为讲述的线索,在“背景”功能项将讲述引入,如在伏羲结网一文的开篇:“传说,捞鱼用的网是伏羲爷发明的”。文化发明神话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解释事物的由来,即我们已经知道是什么,想问为什么;并非进行新

23、发明创造的过程。所以在文本开始的部分,尤其是标题部分,“发明物”就已经出现,并不需要在“完成发明”功能项再使其初次登场。5.命名者在“命名”功能项出现的角色。命名者是对发明物命名的角色,命名者一般不是一个独立的角色,其功能经常由发明者或其他角色兼任。但命名与发明不是同一功能,所以功能执行的角色要进行区分。6.受益者“解决问题”和“回归背景”功能项出现的角色。受益者是小矛盾和大矛盾解决后,获得收益的角色。“受益者”与“受害者”有强对应关系,一般叙述开始的“受害者”都将转换成叙述结束时的“受益者”。(二)角色的关系我们根据功能对角色进行了划分,现在回到文本,将角色按照叙述的顺序标示如图 5 角色关

24、系图所示:图 5 角色关系图但在本文叙述中,一个自然人可以兼任多个角色。我们选择最重要的发明者对其角色进行替换,便可得到图 6 发明者出场图:图 6 发明者出场图如上文所言,发明者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角色,图6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我们以 伏羲结网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标题已经指出,伏羲即为该文本中的发明者。住在龙湖边的人捉不到鱼,受害者明显是“住在龙湖边的人”,后文中描述,人们可以找到伏羲,也听他的命令,可得伏羲也是“住在龙湖边的人”。这里的伏羲是受害者身份。人们让伏羲爷出个主意,这时伏羲的发明者身份开始明确。伏羲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这里是启发者和发明者的对应关系。伏羲结成了世界上

25、第一张网,对应的是发明者和发明物的关系。女娲问伏羲,“这是啥东西呀?”伏羲回答“网罟”,可见,伏羲承担的是命名者角色。伏羲教人们网的使用方式,作为发明者的伏羲,自然明白网的使用方式,这里属于发明者身份。人们使用网,捉到了大鱼,也捉到了野兽。这里的“人们”,指的便是“住在龙湖边的人”,而伏羲也在这些人之中。在这里。杨秀芝,曹仲达42第 45 卷昭 通 学 院 学 报2023 年(总第 208 期)伏羲展现了受益者的身份。我们以发明者作为线索,便可得到这样一个链条:发明者遇到困难,于是开始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通过完成发明,解决了困难。这便是发明者的行动逻辑。这个逻辑是贯穿在整个文本始终的,是整个文

26、本叙述的主轴,发明者的行动逻辑如图 7 所示:以发明者的视角来看,其遇到困难后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最后成功解决困难。这种行为模式是十分合理的,在角色角度推进整个叙事,其底层逻辑可归结于此。三、文化发明神话叙事的“二重驱动”机制施爱东指出“故事的逻辑是自洽的,情节是自我闭合的。”5“矛盾的产生和矛盾的解决必须相对应而存在。”5而文化发明神话正是印证了这种典型特征,文化发明神话从一个背景出发,将其具象化为一个大矛盾,再具象化为一个小矛盾,而这个小矛盾的解决难度是大大降低了的,是人类能力能够解决的,发明者角色通过发明创造的方式,解决了小矛盾,小矛盾的解决,导致了大矛盾的解决,最后回归背景。整个结构上

27、,小矛盾解决对应小矛盾,大矛盾解决对应大矛盾,回归背景对应背景,完成了情节的自我闭合。当一个矛盾被提出,就呼应着将来它会得到解决,以发明完成作为转折点,矛盾不断被解决,最终恢复到“平衡”的状态。这是其一,文化发明神话本身结构不断呼唤着完善自身结构的驱动力。角色的行为逻辑是简单的,也是合理的。文图 7 发明者的行动逻辑化发明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其角色的功能性被放大,所有的角色在叙事中已经预定好了自己的功能。“故事中不能出现多余的、没有功能的角色。”5其结果就是作为第一主角的“发明者”,因为其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全篇着墨最多的角色。而让其“兼任”其他角色,便使得整个发明者的行动形成一个完整

28、的链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基本范式,通过“发明创造”这一具体形式得以实现。在更高维度上,发明者实现了从“被害者”到“受益者”的角色转换。这是其二,发明者作为主角用其行为逻辑和行动推动着神话的发展,作为另一个推动力。我们已经分别从结构和角色两个方面对文化发明神话进行了分析,目前的结论是这种神话的结构本身有一种驱动力,需要将自身的结构完成。而角色的关系分析的结论也是,以发明者作为线索角色,该角色的一系列行动正是叙事向前发展的一大动力。当然,正如我们上文提到的,文本的结构是依据功能划分的,而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角色,所以我们不能将二者独立地对待,而应该看作一个整体。延续这种思路,我们便得到图 8

29、文化发明神话叙事动力图:图 8 文化发明神话叙事动力图43第 3 期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图 8 中清晰地描述了,叙述在进行过程中,宏观的结构的建构和具体的角色的行动是杂糅在一起,不能明确划分的,前期的结构需要后期结构的对应和补充,行动者按照行为逻辑行动,二者共同驱动叙述的发展,可称为叙事的“二重驱动”机制。虽然整个结构图都是抽象化的,不表征任何一个具体的文化发明神话,但抽象出的概念也有层级。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图中一个水平线上的功能项表示同一逻辑层级,越向下表明越具体的事物。图 8 的下部分正是图 7 发明者的行动逻辑,是从发明者的具体行动中提取出来的,和实际关系最密切。而紧贴着下部分的

30、功能项是和发明者的行动直接相关的,具体表现为虽然是对结构的总结,但结构名称的总结全都预设了发明者作为主体,即(发明者)开始行动、(发明者)受到启发、(发明者)完成发明、(发明者)进行命名。再向上看,就距离具体发明者的行动越来越远了,具体表现为叙述中的主体已经不是发明者本人,转化成为了发明者所在的群体等其他人或群体,通过有意识地疏离发明者,将矛盾的严重性表现出来:矛盾不是发明者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群体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发明者就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英雄。我们在纵向上的分析已经说明了结构和角色紧密的联系,而横向的发展机制已经在上文中进行过论述。可见叙述作为一个整体在横向和纵向都是以一种逻辑关系紧

31、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横向发展的过程中,是文本本身的结构和角色行动的逻辑进行“二重驱动”的。参考文献:1 弗雅普罗普.故事形态学 M.北京:中华书局,2006:18+24+58.2 弗雅普罗普.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 M.北京:中华书局,2006.3 李扬.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53.4 吕微.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 神话何为 的自我批评J.民间文化论坛,2007,153(01):1-8.DOI:10.16814/ki.1008-7214.2007.01.001.5 施爱东.故事法则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30+32+205.6 段宝林.民

32、间文学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0.7 柳田国男.传说论 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26.8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6.9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10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11 Roman Jakobson.The Metaphoric and Metonymic Poles,in Roman Jakobson and Morri

33、s Halle,Fundamentals of Language,The Hague:Mouton Press,1956:77.12 王尧,刘魁立.生命树林中路“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问答、评议及讨论J.民族艺术,2017(01):39-46.DOI:10.16564/ki.1003-2568.2017.01.006.Cultural Invention Myth Story Morphology AnalysisYANG Xiuzhi,CAO Zhongda(School of Literature,Journalism&Communication,South-Central Minzu Un

34、iversity,Wuhan 430074,China)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Vladimir Propps theory of story morphology as it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analyzes 16 cultural invention myths in Chinese Folk Literature Series:Mythology:Henan Volume(1)and Chinese Folk Literature Series:Mythology:Henan Volume(2).The paper f

35、irst divides the functions of cultural invention myths and presents the deep logical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s through a structural diagram.Then,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functions,the paper divides the types of roles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s in the text and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les in a structural diagram.Finally,the paper proposes that functions and roles are the dual driving force of the narrative dynamics of cultural invention myths.Key words:tory morphology;cultural invention myth;structure杨秀芝,曹仲达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