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七单元(四十二).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33337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七单元(四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七单元(四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七单元(四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七单元(四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七单元(四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七单元(四十二)1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A项,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为“美貌的女子”。C项,古义、

2、今义均为“一会儿”。D项,古义为“到达”,今常用作“表示另提一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故选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上食埃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非能水也击空明兮溯流光侣鱼虾而友麋鹿泣孤舟之嫠妇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小学而大遗A/B/C/D/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名词作状语,向上;名词作状语,每天;意动用法,以为耻;名词作动词,向老师学习;名词作动词,游泳;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使动用法,使哭泣。名词作动词,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所以,为名词作状语

3、,为意动用法,为名词作动词,为形容词作名词,为使动用法。正确分类为/。故选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而卒莫消长也B凌万顷之茫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哀吾生之须臾望美人兮天一方D驾一叶之扁舟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徘徊”古今都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消长”古今都表示“减少和增长”。B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

4、子”;“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C项,“须臾”古今都表示“片刻,一会儿”,“美人”,古义“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扁舟”古今都表示“小船”,“狼藉”,古今都表示“凌乱,杂乱不堪”。故选B。4、选出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A腰白玉之环B孔子师郯子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其阴,济水东流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这道题考的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活用的辨析,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

5、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例句:“明烛天南”的意思是为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名词作动词,照亮。A项,“腰白玉之环”的意思是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名词作动词,腰里挂着。B项,“孔子师郯子”的意思是孔子以郯子为老师。“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老师”,意译为“向学习”。C项,“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意思是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D项,“其阴,济水东流”的意思是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故选A。5、下列词

6、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歧(q)韵譬如(b)嘶(s)叫凋谢(dio)B耗(ho)子开拓(t)落蕊(ru)一椽(chun)C橄榄(ln)落寞(m)细腻(n)廿(nin)四桥D着(zhu)衣椭(tu)圆萧索(xio)潭柘寺(z)答案:C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A项,“譬”应读作“p”;B项,“拓”应读作“tu”;D项,“柘”应读

7、作“zh”。故选C。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B扣舷而歌之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C惟江上之清风余之力尚足以入D寄蜉蝣于天地当其欣于所欲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B“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C“之”,结构助词,的。D“于”,介词,在。/介词,对。故选C。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举匏樽以相属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

8、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于”的意思分别是:介词,表被动/介词,在。B项,“而”的意思分别是: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C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以”的意思分别是:介词,在/连词,表承接。故选C。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将归于临皋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以待子不时之需以予故,咸以愚辱焉C凛乎其不可留也亦未知其言之悲也D掠予舟而西也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9、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项,前“于”介间,表处所:后“于”介词,表对象。B项,前“以”介词,用来;后“以”介词,因为。C项,前“其”代词,“这里”的意思;后“其”代词她。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故选D。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B倚歌而和之倚:循、依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宜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D项,“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意思是你我尽可以

10、一起享用,“适”是动词,享有。故选D。10、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喜欢夏花,又喜欢落蕊;喜欢看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又喜欢观赏凋谢的荷花他从大自然汲取营养,然后用他的如椽大笔写下自己的感悟。ArufdiojchunBxnniodioxyunCruniodiojchunDxnfdioxyun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ru、nio、dio、j、chun。对照选项,可知C项全部正确。故选C。1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

11、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

12、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翔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说法错误。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选项对“晦”“朔”的解释颠倒了。故选C。1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i)颤动(zhn)乘凉(chng)独处(ch)的妙处(ch)B酣睡(hn)参差(c)袅娜(n)蓊蓊郁郁(wng)C点缀(zhu)倩影(qin)皱缬(xi)梵婀玲

13、(fn)D惦着(din)羞涩(s)宛然(wn)踱着步(d)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脉脉”的“脉”应该读作“m”;“颤动”的“颤”错误,应该读作“chn”。B.“袅娜”的“娜”应该读作“nu”。D.“踱着步”的“踱”错误,应该读作“du”。故选C。13、故都的秋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

14、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答案:D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声音的作用,在基调偏于欢快的文章中,声音可能是突出生机,增加欢快气氛的重要环境氛围;而在格调偏于宁静、悲哀、伤感的文章中(也包括诗词),声音是作用大抵是“以动衬静”。文中对两种声音的描写,均是以声写静,为表现主题服务。即写出北国秋的特点,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故选D。14、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

15、正确的一项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客有吹洞箫者相与枕藉乎舟中而今安在哉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答案:B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有吹洞箫”定语后置;“乎舟中”状语后置;“安在”宾语前置。均为状语后置句,为定语后置句,为宾语前置句。故选B。15、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如冯虚御风C倚歌而和之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通假字)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然后根据平时积累、熟记常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利用语法知识、根据语境等进行判断。本题中,B项

16、,“冯”通“凭”,乘的意思。故选B。16、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拟人)D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排比)答案:D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考生要看清考题的具体要求,细心辨析作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

17、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排比项诽迭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D项,不能满足三句以上并列的特点,所以不是排比,而是对称句,可以理解成广义的对偶。故选D。小提示: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对比、借代等。1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18、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答案:B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说法错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的诗。故选B。18、有关文言

19、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B赋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C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D阴阳: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答案:D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20、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故选D。课内阅读19、登泰山记中描写的泰山晚照图颇负盛名,请体会其中的意境。答案: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出一幅瑰丽的泰山晚照图,意境开阔,既有风雪初霁的光辉,又有晚日照城郭山水的美景。“半山居雾若带然”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又温柔、飘逸的特殊风韵,这一笔给

21、整个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情趣。本题考查鉴赏散文意境的能力。作者一登上山巅,望座座青峰披着皑皑白雪,照亮南天。俯瞰泰安城,汉水和祖徕山、沐浴在夕照中,宛如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就像轻柔的腰带。作者用很少的笔墨描绘的泰山夕照图,景色逼真,意境开阔,有风雪初霁的光辉,有晚日照城郭山水的美景,尤其是“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神来之笔,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这一笔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这一切令作者心旷神怡,而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20、作者在第一部分第六段中说“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

22、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个启示对作者的命运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这是“我”在地坛里思考关于生死的问题得到的结论。对于生与死有了答案,但很无奈。于是顺理成章地安然于生命的挫折与命运的安排而不再恐惧,因而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重大问题,视“死”如“节日”,虽然残疾,但不再一味消极地想到死,而是豁达地面对死亡,从而获得了顽强活下去的信心。此题考查考生赏析我与地坛中重要文句的能力。具体分析,选文是富有哲理性的文句。在这些文字里,作者以沉凝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告诉我们:他经过几年的思考终于在生死问题上作出了明智的抉择。当年,他在21岁的时候,“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特别是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他自然想到了死,然而他最终选择了活下去,因为他想通了,人出生的时候就注定要死的,所以“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应考虑的是怎样好好地活下去的问题,十五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抉择是正确的。总之,作者从荒芜的地坛中体会到,要怎样活,活多久就要想多久,虽然身体残废,但精神不能颓废。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