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四十).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48709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四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四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四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四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四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六单元(四十)1选择题1、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读书,认识古今有思想的人,让我们生活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活在更加广阔的思想世界里。读历史,让我们突破自己狭隘的视角,站在社群、民族、国家以至文明的角度,了解文明的变迁、社会的兴衰。宋太宗赵光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召集文人学者编写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该书编成后,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三卷。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暇时再补上。有人认为他实在太辛苦了,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AyzhxijunBychxijunCizhxijunDichxijun答案:C本题主

2、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隘:读作i。属于常用字,本意是狭窄,引申指险要处。帙:读作zh,本意是指帛书用囊盛放,整理书籍,用于装套的线装书,后来帙指书画外面包着的套子,书一套叫做一帙。暇:读音是xi,是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卷:ju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Ju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裹成圆筒形的东西;用于成卷儿的东西等。“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读作jun。故选C。2、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读书:目的和前提中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B黑塞曾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荒原狼等。C荀子,名况,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唯

3、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理解错误。荀子为唯物主义思想者,不可能成为“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故选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或师焉,或不焉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吾尝终日而思矣吾从而师之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之一,因为不理解虚词,句子的结构和含义就不好理解,也就无法理解文言文。因此,考生

4、对于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A项,兼词,相当于“于此”,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在这里兴起;语气词,可不译,句意: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B项,结构助词,的,句意: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C项,连词,表修饰,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连词,表承接,句意: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D项,均为介词,表比较,比。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故选D。4、下列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惑

5、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A/B/C/D/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也”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再进行分类。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表示感叹语气。故选D。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人非生而知之者D君子生非异也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

6、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A项,受,通“授”,传授。B项,不,通“否”。D项,生,通“性”,资质、禀赋。C项,“人非生而知之者”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没有通假。故选C。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甚矣,汝之不惠D马之千

7、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答案:D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例句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应为“吾与谁归”。B项,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水寒”。C项,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D项,定语后置句,应为“千里之马”。故选D。7、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君子生非异也吾尝跂而望矣ABCD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知”同“智”,智慧。“有”同“又”,再次。“暴”同“曝”,暴晒。“生”同“性”,本性,禀赋。故选B。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指

8、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B“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C“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记忆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中“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是

9、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故选A。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君子:本是对古代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金:特指金子。“金就砺则利”中的“金”指古代的金银铜一类的钱。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D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答案:B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

10、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B项,“指古代的金银铜一类的钱”错误,应该是“金属制的刀剑等”。故选B。小提示: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学于余B吾尝终日而思矣惑而不从师C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自言本是京城女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A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可译作“向”。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后一个“

11、而”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C项,前一个“言”是语气助词,可不译;后一个“言”是动词,可译作“说”。D项,前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比”;后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对”。故选A。1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

12、一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六艺”指诗书礼易乐论语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D侍郎,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答案: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C项,论语不属于“六艺”,应将其改为春秋。故选C。12、下列各句

13、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城管人员白天执法,晚上练摊,折射民生之困,同时也佐证:一个城市要“面子”,更要要“里子”。诚如是,这位城管员也可以冠冕堂皇地利用业余时间练摊了。B针对此事件,作为盟友的英国人认为,你监视我,却指望我无动于衷,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答案: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

14、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以及所在的语境。A项,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本句是写“要里子”的话,那么城管人员也有充足的政策支持自己“练摊”,并非“外表体面”内里不堪,使用错误,应改为“光明正大”。B项,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此处用的是后一个意义,正确。C项,残羹冷炙: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题型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使用错误。D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用于形容他人说的话,使用错误。故选B。13、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母爱是纯淬的,

15、母爱是忘我的。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地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A纯淬B跋涉C自怨自艾D蹩脚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A项,“纯淬”的“淬”应为“粹”,指纯、不杂;精华的意思。故选A。14、下列加点字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其贤不及孔子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B.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6、。C.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D.不及:古义今义均为“比不上”。故选D。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衡州新学记宋张孝祥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17、。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夫兵之已而治

18、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注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教授:学官名。乾道:宋孝宗年号。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本元:探索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望:察看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符合D兵其细也细:小事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

19、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望:察看”错误。“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后世的为政者政学分裂,不敢与先王之时进行比较,“望”同“方”,意为“比较”。故选B。小提示:要想准确把握实词的意思,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实词推断可用如下方法。1.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

20、(sh)”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2.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3.语法分析推断法(利用语法结构)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

21、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4.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5.成语印证法(利用成语)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6.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16、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史子集是中

22、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史,主要是儒家的典籍。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C俸禄,古代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D赠,即追赠,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答案:A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史,主要是儒家的典籍”错误。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故选A。17、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

23、的一项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履至尊而制六合五十者可以衣帛食肉小学而大遗朝避猛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吞二周而亡诸侯囊括四海之意A/B/C/D/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方。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履,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名词作动词。五十者可以衣帛食肉:五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衣:名词作动词,穿。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了大

24、的却丢了,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朝避猛虎:白天躲避猛虎和长蛇,朝,白天,名词作状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水,游泳,名词用作动词。吞二周而亡诸侯: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亡:使(诸侯国)灭亡,使动用法。囊括四海之意: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囊,像用口袋一样,名词作状语。故选C。1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虽有槁暴(晒)(2)𫐓以为轮(使弯曲)(3)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5)非利足也(脚走得快)(6)筋骨之强(强壮)(7)而致千里(送达)(8)而绝江河

25、(隔断)(9)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10)而闻者彰(清楚)(11)劝学(勉励)A(1)(2)(4)(5)(6)B(2)(3)(6)(9)(10)C(1)(4)(5)(7)(11)D(6)(8)(9)(10)(11)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暴”通“曝”,意为“晒”。解释正确。(2)句意,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同“煣”,意为“使弯曲”。解释正确。(3)句意,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跂”的意思为“提起脚后跟”,而不是“抬起脚尖”;故排除含有(3)的B项。解释错误。(4)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26、“生”通“性”,意为“资质、禀赋”。解释正确。(5)句意,并不是脚走得快。“利足”意为“脚走得快”。解释正确。(6)句意,强健的筋骨。“强”意为“强壮”。解释正确。(7)句意,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致”意为“到达”,而不是“送达”。解释错误,故排除含有(7)的C项。(8)句意,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绝”意为“横渡”,不是“隔断”,解释错误,故排除含有(8)的选项D。(9)句意,声音并没有加大。“疾”意为“强”,这里指声音宏大。解释正确。(10)句意,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彰”意为“清楚”。解释正确。(11)句意,勉励人学习;鼓励人努力学习。“劝”意为“勉励”。解释正确。故选A。课内阅读1

27、9、阅读韩愈师说第二段,概括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答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读懂文言文是关键。其次,概括分析文本要全面、仔细、认真,理清层次,把握要点。本段首先以“嗟乎”发端,两个感叹紧随其后,不平之气穿空面来。引出三组分层对比论述。“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可见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的分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择师教子与自己“耻师”对比,前者只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断

28、句)”并非“传其道解其惑”,得出“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放弃)的结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对于谁是谁的老师或学生“群聚而笑”对比,揭示尊卑贵贱与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层层展开,此段批判了轻视师道、耻学于师的风气。小提示:解答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需注意:快速浏览文段。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仔细分析标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2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答案:通过“终日思”和“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解析:略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