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1868884 上传时间:2025-08-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图形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长方形 B.圆 C.等边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2.如图,用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体积更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第1个较大的正方体需8个小正方体,第2个较大的正方体需要27个小正方体,……第4个较大的正方体需要( )个小正方体。 A.25 B.64 C.125 D.320 3.把一个周长是18.84dm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dm. A.15.42 B.9.42 C.12.24 D.不能计算 4.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 A.晚上7点 B.19: 00 C.晚上19: 00 5.一个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圆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 A.4倍 B.8倍 C.12.56 倍 D.16倍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6.我的朋友的一位朋友,他出生的年份数正好有15个约数,他出生的月份数和日期数的最大公约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60.他是________出生的. 7.把三块棱长都是4cm 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____). 8.六(1)班共50人,今天早上有1人请病假,1人迟到,那么今天早上的出勤率是(______)%。 9.=(_____)% = 8÷(______)= 4 :(______)=(_______)小数 10.一套桌椅共240元,椅子的价格是桌子的。一张椅子(________)元,一张桌子(________)元。 11.把5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这根钢管的。 12.如图,正方体六个面上标着连续的整数,若相对两个面上所标之数的和相等,则这六个数的和为(______)。 13.如图,涂色部分的面积是3cm2,BD=DC,AE=ED,则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______)cm2。 14.圆的直径是10分米,它的周长是_____分米,面积是_____平方分米. 15.39□350≈39万,□里最大填_____,5□80000000≈60亿,□里最大填_____。 16.一张正方形的彩纸周长是24cm,现用1cm2的小正方形白纸铺满这张彩纸,需要(______)张。 17.把两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体积是_____。 18.a×= b×= c×(a、b、c都不为零),那么a、b、c从大到小排列(______)。 19.如图,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需要5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需要7根小棒,......照这样摆下去,摆2012个三角形需要(_________)根小棒,如果有45根小棒,可以摆(________)个这样的三角形。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20.口算. ×7= 1÷= ×1.2= -= += ×= 21.解方程。 ①0.375x+x=0.5 ②4.9×+7x=5.6 2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013×0.25+2013×0.75 1.25×32×0.25 12×(+﹣) +(﹣)÷ 四、按要求画图。(每题7分,共14分) 23.将小旗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甲;再将图形甲向右平移6格得到图形乙,画出图形甲和图形乙。 24.操作题。 (1)将图形A向右平移6个格,得到图形B。 (2)将图形A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一个长方体(如下图),如果高增加4厘米,就变成了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各增加了多少? 26.有一根绳子用去了48米,用去的比剩下的多16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7.同学们布置教室,准备了27个黄气球,红气球的个数比黄气球多,蓝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一半。蓝气球有多少个? 28.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完成的和未加工的个数的比是1∶2,如果再加工15个,那么正好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29.某校六(1)班班长统计了本班期中考试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制成了下列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期中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 (1)六(1)班一共有多少人? (2)把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0.从甲地到乙地,上坡路占全程的,平地占,其余是下坡路。一辆汽车在甲、乙两地间往返一次,共行下坡路42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D 【分析】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据此解答。 【详解】A.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B.圆是轴对称图形; C.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D.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D。 【点睛】 考查我们的空间思维,可试着画出以上图形,看哪个图形不能够沿某条直线折叠后重合,就是答案。 2、C 【分析】因为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体积更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第1个较大的正方体需2×2×2=8个小正方体,第2个较大的正方体需要3×3×3=27个小正方体,第3个较大的正方体需要4×4×4=64个小正方体,我们可以发现规律,就是求正方体的体积。第1个图的大正方体的棱长是2,第2个图的大正方体的棱长是3,第3个图的大正方体的棱长是4,第4个图的大正方体的棱长是5,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5×5×5 =25×5 =125(个)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规律的探索,熟练掌握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A 【详解】18.84÷2+18.84÷3.14=9.42+6=15.42(分米) 答:每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分米.故选A. 4、B 【详解】把普通计时法化成24时计时法,上午小时数和分钟数都不变;下午和晚上小时数加12,分钟数不变. 根据题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时间是晚上7点,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7+12=19时,选择B. 5、D 【分析】一个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半径也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根据s=πr²可知,面积扩大了16倍,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个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圆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6倍; 故答案为:D。 【点睛】 圆的面积扩大倍数是周长扩大倍数的平方。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6、1936年12月15日 【解析】因年号的约数是奇数,故年号是完全平方数,在二十世纪中,仅1936年的年号是完全平方数. 设他生日月日,(互质)则,.将其分解成互质二数之积为4×5或1×20(1×20不合题意,舍去).故,,即月份为3×4=12,日期为3×5=15. 7、1 【分析】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把三块棱长都是4cm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4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由此解答. 【详解】4×4×4=1(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1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 8、96 【分析】出勤率是指出勤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计算方法是: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100%,把数据代入解答即可。 【详解】(50-1-1)÷50×100% =48÷50×100% =96% 【点睛】 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计算的结果最大值为100%,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以百分之百,解题的时候充分理解题意。 9、20 40 20 0.2 【详解】略 10、40 200 【分析】根据椅子的价格是桌子的,先求出桌子和椅子的价钱之比,然后按比分配。 【详解】桌子和椅子的价钱之比, 240-40=200(元) 【点睛】 本题最关键的是求出桌子和椅子的价钱之比,然后按比分配是比较简单的。 11、0.625; 【分析】把5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8段,求每段长几米,用总长度÷段数;将总长度看作单位“1”,求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用1÷段数。 【详解】5÷8=0.625(米) 1÷8=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子相当于除数。 12、39 【分析】由这三个数字4、5、7,可找出符合条件的三组整数分别为2、3、4、5、6、7和3、4、5、6、7、8和4、5、6、7、8、9接下来根据题意“相对的两个面上所标之数的和相等”对上一步得到的三组整数进行分析,即可得到最终答案 【详解】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着六个连续的整数,其中三个是4、5、7,这六个数有三种情况:2、3、4、5、6、7和3、4、5、6、7、8和4、5、6、7、8、9。根据“相对的两个面上所标之数的和相等”可知只有4、5、6、7、8、9符合题意,所以这六个整数的和为4+5+6+7+8+9=39。 故答案为:3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符合题意的一组数据。 13、9 【分析】连接EC两点,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以得知S△ABE=S△BDE,S△BDE=S△CDE,即S△ABE=S△BDE=S△CDE,进而可以得知S△ABE∶S△BCE=1∶2,根据燕尾定律可得AF∶FC=1∶2,在等高的情况下,三角形的底长比=面积比,所以S△ABF∶S△BFC=1∶2,所以S△ABF∶S△ABC=1∶3,又因为涂色部分面积是3cm2,根据等量代换可求出S△ABF=3cm2,最后利用分数的除法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连接EC两点, 因为,BD=DC,三角形BDE和三角形CDE等高, 所以,S△BDE=S△CDE, 同理,因为AE=ED, 所以,S△ABE=S△BDE=S△CDE, 则,S△ABE∶S△BCE=S△ABE∶(S△BDE+S△CDE)=S△ABE∶2S△ABE=1∶2, 根据燕尾定律可得:AF∶FC=1∶2, 又因为,S△ABF=S△ABE+S△AEF,涂色部分的面积是3cm2, 所以,S△ABF=S△BDE+S△AEF=3(平方厘米), 所以,S△ABC=3÷=9(平方厘米), 答:角形ABC的面积为9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9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利用燕尾定律解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在等高的情况下,三角形的底长比=面积比。 14、31.4 78.5 【详解】略 15、4 9 【解析】略 16、36 【解析】略 17、1000平方厘米 2000立方厘米 【分析】(1)把两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则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2个正方体面的面积; (2)拼组后长方体的体积等于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之和; 【详解】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0×10×(12﹣2), =100×10, =1000(平方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是:10×10×10×2=2000(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000平方厘米,体积是2000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1000平方厘米;2000立方厘米。 【点睛】 抓住两个正方体拼组长方体的方法,拼组前后体积不变,表面积减少2个正方体面即可解答。 18、c、b、a 【解析】略 19、4025 22 【解析】略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20、 0.9 【解析】略 21、①x=0.8;②x=0.5 【分析】第一题先化简方程为x=0.5,再让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第二题先计算出4.9×,将其转化为2.1+7x=5.6,再左右两边同时减去2.1,转化为7x=3.5,再左右两边同时除以7即可。 【详解】①0.375x+x=0.5 解:x=0.5 x÷=0.5÷ x=0.8; ②4.9×+7x=5.6 解:2.1+7x=5.6 2.1+7x-2.1=5.6-2.1 7x=3.5 7x÷7=3.5÷7 x=0.5 22、2013;10;12; 【详解】(1)2013×0.25+2013×0.75 =2013×(0.25+0.75) =2013×1 =2013 (2)1.25×32×0.25 =1.25×8×4×0.25 =(1.25×8)×(4×0.25) =10×1 =10; (3)12×( +﹣) =12×+12×﹣12× =10+6﹣4 =12; (4)+( ﹣ )÷ =+÷ =+ = 四、按要求画图。(每题7分,共14分) 23、 【解析】先确定旋转中心,然后根据旋转方向和度数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根据平移的方向和格数确定平移后各点的位置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4、 【分析】(1)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连线即可。 (2)根据旋转的特征,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点O位置不变,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度数,即逆时针旋转90°,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详解】由分析画图如下: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平移时找准关键点,看准方向数清格数画图即可;旋转图形的画法:定点、定向、定度数。 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表面积增加了160平方厘米,体积增加了400 立方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如果高增加4厘米,就变成了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增加的只是高是4厘米,4个完全相同的侧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解答;同理增加的体积也是高为4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列式解答. 【详解】10×4×4=160(平方厘米); 10×10×4=400(立方厘米); 答:表面积增加了160平方厘米,体积增加了400 立方厘米. 26、104米 【详解】解:(48﹣16)÷+48 =32÷+48 =56+48 =104(米) 答:这根绳子长104米。 27、18个 【分析】先把黄气球看作单位“1”,则红气球是黄气球的(1+),已知黄气球的个数,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求出红气球的个数,再除以2就是蓝气球的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27×(1+)÷2 =36÷2 =18(个) 答:蓝气球有18个。 【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28、90个 【分析】用“-”求出再加工的15个占总个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15÷=90(个); 答:这批零件一共有90个。 【点睛】 明确再加工的15个占总个数的几分之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见详解 【分析】(1)把六(1)班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已知优秀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40%,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学生总人数。 (2)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良好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30%,合格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20%,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求出良好、合格的人数;总人数-优秀、良好、合格的人数=待合格的人数,待合格的人数÷学生总人数=待合格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完成统计图。 【详解】(1)16÷40%=40(人) 答:六(1)班一共有40人。 (2)40×30%=12(人) 40×20%=8(人) 40-16-12-8=4(人) 4÷40=10%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0、70千米 【分析】从甲地到乙地去时上坡路占全程的,平地占,其余是下坡路,可知下坡路占1--=,返回时原来的下坡路变成上坡路,原来的上坡路变成下坡路,总之往返一次下坡路走了+=,根据对应的数是42千米,进而求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详解】1--= +=, 42÷=70(千米) 答: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70千米。 【点睛】 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往返一次共行下坡路的分率,再根据分率对应的具体的数量求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