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D.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元杂剧剧本全都由四折一楔子构成,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由男主角歌唱的叫末本戏,由女主角歌唱的叫旦本戏。
B.《望海潮》末句“归去凤池夸”中的凤池,即凤凰池,是对中书省的美称,此处代指朝廷。
C.《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都是纪传体,其中《史记》是通史,《汉书》是第一部断代史。
D.三辅,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是汉朝的三种官职名,也是三个政区名,三个地区都在京城附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_________,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 )特别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便捷,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比如,上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进行分析。2006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________。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_________。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_________地制定了大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到地下深层次空间。
B.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C.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D.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支离破碎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的放矢
B.分崩离析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条不紊
C.分崩离析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条不紊
D.支离破碎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的放矢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洎牧以谗诛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D.敢以烦执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昆虫们最善于使用这种“香水”。
②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特定气味,有些气味人类闻得到,有些则闻不到。
③接收这一信号后,往往会有许多“宅男”不辞辛劳地前来,释放外激素与雌性呼应。
④这些气味可以标记领地,留下关于个体的特征信息,当然这些信息中,也包括是否单身。
⑤每到繁殖季节,雌性昆虫便会分泌出外激素,向异性释放明确的信号:此地有“女神”一名,先到先得。
⑥我们可以将这些或浓烈或隐形的气味,统称为化学信号,这就是单身动物们的特制“香水”。
A.①④③⑤⑥② B.①⑤③④⑥②
C.②④⑥①⑤③ D.②④①⑤⑥③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B.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C.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D.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得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薰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本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气势雄伟,境界开阔,既照应了标题中的“夕”“望”二字,又总领全篇。
B.“灯火万家城四畔”,此句表现了当时杭州城市经济繁荣,人烟稠密,百姓安居乐业。
C.“星河一道水中央”写与灯影交相辉映、倒影于水中的星河,天上人间,如梦似幻。
D.本诗表现了诗人为官的愉悦自得,与《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有相通之处。
2.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试简要分析诗人是用江楼的哪两个长处邀请朋友前来共饮的。
(1)__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
(6)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臣等不肖,请辞去。
(11)地也,________________,天也, ___________!
(1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___________
(13)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
(14)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李家废弃的碾盘,画了石榴树、柴草垛、鸡窝……村民看着平常的东西,经她一看,就成了好看的东西,经她用笔一点,就成了一幅画。凡是被她画过的人家,神情都有些骄傲,还没被她画过的,都希望她能到家里画一回。
小扣子也热切盼望女画家到他家作画。自从女画家到来,小扣子就天天跟着。女画家的每一幅画,都是在小扣子的注视下完成的。
这天早上,小扣子一爬起来,就和他的黄狗去找女画家。
女画家住在村东头,那家闺女刚出嫁,正好空着一间房,女画家就租住在那里。住了几天,房东就把女画家当闺女看了,不让她交房租。
太阳还没出来,村街上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有人家烧麦秸,有人家烧豆叶,有人家烧甜瓜秧,每样柴火散发一种香,就形成了醇厚绵长的人间烟火味。村里人原来并不觉得烟火味香,而女画家一进村就闻出来了,她说,哎呀,真香!大家用鼻子吸了吸,是香。
这会儿,女画家正在给房东家的祖父画像。她身后站了不少人,他们静静地肃立着,连出气都尽量放轻。女画家目光只在老人和画之间牵来牵去。她下笔很果断,也很有力量,能听见画笔在画纸上划动的声音。老人在墙根儿蹲着晒太阳,脸上的皱纹很多,连耳朵的高处都爬满了,这些皱纹像大地上的河流和沟壑,弯弯曲曲。小扣子一看画像,心就震了一下,以为自己的祖父复活了,正慈爱地看着他。他眼睛有些发湿,差点对着画像喊出一声爷爷。有了这张画像,人们对老人也多了几分羡慕,说他满脸的褶子变成了满脸的画意。
女画家又给房东家的儿媳画了一朵硕大的红莲花,光彩烁烁,仿佛是开在一潭清水上。
花样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村就开遍了红莲花。
女画家开始到野地里作画了,小扣子和黄狗在后面跟着。女画家画的是一片茅草,茅草的叶和茎都枯黄了,只有穗子是银白的,许多穗子连起来,就有了气势,一片白茫茫,让人怀疑走进了月光一样的梦境。在小扣子眼里,这画有声音,是旷野里长风吹在茅草穗子上发出的呼呼声;有气味,是土地的气味、茅草穗子的气味;有温度,温度很低,让人感到萧萧的凉意。黄狗突然跑到茅草丛里,女画家把它也画进去了,画上的黄狗在张着耳朵听风。小扣子心里欢喜,女画家总算画了他家一样东西。
晚上,母亲用手巾包着新鲜的鸡蛋,带着小扣子,给女画家送去。女画家说,画了人家的门,画了人家的狗,不给人家钱,还白吃人家的鸡蛋,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她的话
把院子里的人都逗笑了。
月光正好,大家说着闲话。女画家问这里种不种荞麦,又说小时候在农村住过一段时
间,见过荞麦开花。花又多又密,白得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在此以前,她喜欢看一朵两朵的花,老是被那些孤独的花感动。看到荞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那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如今,那样的荞麦花很难看到了。
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洒落。小扣子把女画家的话都记住了。
来年,在小扣子的要求下,母亲在一块地里种上了荞麦。
荞麦发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
开遍地白,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收秋后色彩单调的农村为背景,写女画家的取材作画和村民的反应,显示出她与村民不一样的审美取向。
B.小说文笔细腻,富有韵味,如写村街上弥漫的烟火味,写老人脸上的皱纹,写画上黄狗的神态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C.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而注重场景描绘,意在引领人们去发现乡村之美,唤醒人们心中沉睡却不能忘却的乡村诗意。
D.小说写村民对女画家的热情友好,不仅突出了乡情的淳厚质朴,还着意引导读者了解乡村生活状况,关注农民的感情世界。
2.“小扣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荞麦花开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凭借其不落俗套的构思:拯救地球——带着地球去流浪,折射出中国人深沉的家园情怀,在众多的科幻片中独树一帜。影片中关于地球极寒天气的设想绝非空穴来风。2019年2月,美国西部部分地区遭遇大雪天气,积雪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数万民众受到断电的影响。同期,日本北海道地区一直处于暴风雪的笼罩下,驾车能见度几乎为零。与此同时,南半球高温指数一再爆表。1月24日,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气温达到46.6℃,打破80年来的纪录。高温造成大量野生动物死亡,其中澳大利亚眼镜蝙蝠两天内死亡三分之一。
无论是极寒,还是极热,都属于极端天气,其频发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不仅包括高温热浪(干旱)、低温冷害,还包括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暴雨洪涝、局部强对流天气、大雾沙尘等。极端天气可以带来很多自然灾害,如飓风引发海啸,高温带来野火,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仅2018年,全球就有约6000万人生活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因极端天气而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导致1万多人死亡。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怎样做才能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降低极端天气的影响,还人们一个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在方方面面布局。据美国航天卫星在2000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数据显示:这些年间,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在创设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方面,中国也不甘落后。不仅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倡导使用共享单车,还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更在全社会发起光盘行动,呼吁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及塑料袋……
在国际赛事准备方面,更是强调环保,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2019年1月30日,北京冬奥组委同国家电网公司举办北京冬奥会场馆绿色电力供应签约仪式,标志着冬奥会场馆获得了市场化购买清洁电能资格。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萨马兰奇提到,场馆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以往的奥运会中也有所体现,但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全部场馆由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这在奥运历史上首开先河。另外,他特别赞赏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完备的遗产计划: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首钢工业遗存,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将运用延庆、张家口赛区赛后留下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遗产,促进赛事筹办与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这些做法契合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理念,为社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取材于马欣、郭涵、尹力等人的多篇文章)
材料二
2018年11月15日,世界上唯一的“深坑酒店”——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宣布开业。酒店位于上海市郊的天马山深坑内,高度约70米,共19层,分为坑外和坑内两部分,坑外为3层,坑内16层,其中有2层在水下,是世界首个建造在废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被美国国家地理誉为“世界建筑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Mr. Michael Croft表示:“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项目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围绕自然生态升维和人文多样性保护两方面,向人类提出了一种新的探索方式。这代表中国的一种新想象力,也是中国向世界输出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天马山深坑本是上海西郊一个废弃多年的采石大坑,有百米深,5个足球场大。因资源开采形成的深坑是人类加诸自然身上的伤疤。为修补这块丑陋的伤疤,人们别出心裁,一反向天空发展的传统建筑理念,下探地表88米,开拓建筑空间,依托坑壁建酒店,希望能够把城市的伤疤变为瑰宝,为城市创造稀缺价值。
酒店自2006年立项以来,引来大批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由于“负向施工”太难,12年才建成,一度被许多人怀疑“项目黄了”。因为建筑涉及地下空间运用、地质考查和研究论证、建成后的使用管理等各种难题,在全球都没有先例可循,其推进的每一步似乎都指向“不可能”“不满足”“不现实”。例如,坑顶地质复杂,200根工程桩“一桩一探”,平均一根桩就用时3天,仅打桩一项就耗时将近2年,但这并没有击垮建设团队的信心。12年间,他们克服了64项技术难题,完成专利41项,开创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目前,深坑保留了200余株原生的树木及部分植被。人工瀑布飞流直下,汇入崖底湖水。时有鸽子从瀑布背后的洞里飞出,划过天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瀑布后的鸽子洞也是深坑原有的旧貌之一,它曾经是矿坑存放炸药的地方,人们在施工中没有选择将它填补。现在,它也成为酒店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其更多的自然之趣。就连深坑爆破后的碎石也被充分利用,它们或安身于湖底,或散落于人行步道两侧,静候宾客的到来。据介绍,仅碎石回收再利用,就为工程节约超过4500立方米混凝土……
俯瞰酒店,一边是绿植丛生的山崖峭壁,崖壁之上还保留修缮了原有的300级矿工采石栈道,为整个环境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另一边则是背靠崖壁而立的300多间客房和套房。客房沿崖壁而建,面向横山,均设置退台的走廊和阳台作为“空中花园”,可以近距离观赏对面百米飞瀑和横山景致。那两层藏身水下的客房,则像一个个小型水族馆,人们既可隔着玻璃墙看水族,更可体验与其同眠的乐趣。
“深坑酒店”的问世不仅将地球的伤疤变成一道奇观,中国建设者们更突破了人类工程的极限,实现建筑从上而下的反向延伸,沿着深坑的岩壁建成了酒店。除此之外,还考虑到酒店与环境的契合,因此说,这不仅是一个建筑奇观,更是一次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修补自然伤疤的创意工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实践中,人们把修复美化家园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不仅为自己,也在为后代子孙谋求可持续发展,这正是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髓所在。
(取材于李浩然、王晨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园情怀,影片中的一些设想是有现实依据的。
B.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了绿色电网全覆盖,体现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努力。
C.刚进入2019年,极寒天气和极热天气就开始在世界不同地区现身施威。
D.为应对极端天气,中国正在积极地做出自己的努力,体现出了大国风范。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自然生态升维和人文多样性保护,人们建造了深坑酒店。
B.酒店建造无先例可循,所有技术难题都靠建设团队自主研发。
C.光坑顶打桩就用了将近两年,说明深坑酒店的投入巨大,难以收回成本。
D.深坑酒店不仅体现了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3.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四、语言运用。(12分)
“路长制”的工作标准之—是以文化建设促进城市融入文化元素。某区街道办拟在辖区内烟霞路、遥岑路、江月路、醉花街四条道路打造精品文化墙,图文并茂地展现古典诗词文化,现公开征集文化墙标语。请为其中的—条道路拟写一则对联式标语,要求符合该道路名称特点,语言精炼,语意隽永,不超过20字。
道路名:_______________
文化墙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 迅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材料三:2018年5月,演员范冰冰获德国某企业颁发的“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舆论哗然。6月6日,《人民日报》公众号发表文章称:“中国精神,到底在哪里?今天,我们必须要搞清楚!”随后,“中青在线”“新华报业网”等主流媒体以及众多自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文章,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于中国精神的讨论热潮。
针对“中国精神”的话题,XX中学准备举行一场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可以谈你对话题的思考,也可以讲和自己有关的故事。
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河东后土”是“河东的地神”不要断开;“争船”是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溺死”的对象是“驸马”不要断开;“宦骑”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2、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把握能力。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够了解、识记。本题,A项,“元杂剧剧本全都由四折一楔子构成”说法错误,“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故选A。
3、1.A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使得探测目标……还能穿透至地下……”搭配不当,“探测目标”不能“穿透……”,应是“扩展到……”;“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结构混乱,选项把“还能……至地下”和“进行……的探测”两句杂糅到一起。B项,“探测……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结构混乱,把“还能……至地下”和“进行……的探测”两句杂糅到一起。C项,“……探测目标……还能扩展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搭配不当。D项,“探测……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搭配不当。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分析语段可知,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后面应是说结果,故用“正因为如此”连接前后内容,这就排除A、B两项,“之所以如此”后面应是解释原因;后面说“特别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基础”,从句式结构的一致性来看,括号处的句子句式应与后面一致,而后面一句把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从句式一致的角度来看,括号处的句子也应该把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这就排除D项,故选C。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结合成语的情感色彩、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第一处,此处修饰对象为“遗址”,且为了与下文“整体性”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如使用“分崩离析”则对象不当。“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其主语多是人。第二处,是形容“工作”,如使用“驾轻就熟”,则对象不当,故使用“轻而易举”。“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小试牛刀”,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第三处,此处强调遥感技术正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故用“大显身手”。“有的放矢”,比喻说话或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第四处,此处强调针对性而不是条理性,故用“有的放矢”。故选D。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0-9]{1,}.(9分)[0-9]{1,}.(9分)[0-9]{1,}.(9分)
4、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然后回顾常考的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根据不同句式的特点进行判断。
例句“洎牧以谗诛”是被动句,“诛”动词本身包含被动,被杀;
B项,“戍卒叫,函谷举”也是被动句,“举”动词本身包含被动,被攻下;
A项,“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是判断句;
C项,“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宾语前置句,“何为”应为“为何”;
D项,“敢以烦执事”省略句,“以”后省略代词“之”。
故选B。
5、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题目主要运用排除法,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根据结构、语意关系(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以及语段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判断先后顺序。
本题通读给出的六句话,可知这段话是一个说明性语段,语段介绍的是“昆虫分泌特定气味吸引异性”的问题。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文句中核心词语和指示性词语的呼应。根据给出的选项,第一句话有①和②两种选择,而①中提到“这种香水”,说明上文已经提到过“这种‘香水’”,所以①不适合放在段首。而②提起话题“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特定气味”,引领下文,故第一句话应该是②。排除A、B。接下来,④中“这些气味”呼应上文②中“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特定气味”,所以②之后是④。⑥“这些……气味……单身动物们的特制香水”与④“这些气味可以标记……是否单身”呼应,所以④之后是⑥。①“虫们最善于使用这种‘香水’”紧承⑥,⑤③则具体介绍昆虫们怎样“使用这种‘香水’”。因此,这段话的正确顺序是②④⑥①⑤③
故选C。
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6、1.D
2.A
3.C
4.(1)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2)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他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解析】
1.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丹”“燕王”“欲”“秦”“虏”。
2.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A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不能是其他的儿子。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类试题,根据对题干和选项的把握,不难看出选项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理解有误。根据对文段文意的理解: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4.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所以”之所以、“尤”特别、“举坐”满座、“抗礼”平等的礼节、“涕”流泪、“去”离去。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 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辑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他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7、1.A
2.(1)江楼视野开阔,山川美景、万家灯火尽收眼底。(2)江楼所在地特别凉爽,古木森森,晴天风起时树叶簌簌如同下雨,夏夜月照沙滩,给人如霜的凉意。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A项“总领全篇”错误。原文首联“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写登楼所见的海天、山川之景,突出“茫茫”“阔复长”的辽阔特点;颔联承上,呼应首联的“望”和“夕”,写望见的“灯火万家”和“水中央”的星火璀璨;颈联写晴天风吹古木如下雨的凉快感,是白天景致,“夕”不能能总领该句;月照平沙感觉像夜里起了霜一般凉爽,能呼应“夕”和“望”;尾联“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以问句和对比姜楼和茅舍突出江楼的凉爽,呼应题目中的“江楼”和“招客”,首联不能总领尾联句意。故A项“总领全篇”错,故选A。
2.本题考查鉴赏诗词中意象特点和景物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注意抓住题干提示:“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表明本诗情感基调的乐、“江楼的哪两个长处邀请朋友前来共饮”表明江楼的美好特点,且分两点作答。考生要回归诗句,筛选文中直接和侧面突出“江楼”这一意象和环境的美好的关键词。结合首联“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写出江楼所见之辽阔;颔联“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写江楼所望之万家灯火璀璨和水中星光闪烁;故前两联一起突出了江楼所见的“辽阔”视野;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动静结合写环境的静谧美好,“晴天雨”“夏夜霜”,比喻,写风吹古木和月照平沙的凉爽感,突出了江楼的静谧凉爽特点,从而引出尾联招朋友来江楼消暑之意。
景物描写方法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等),最后综合得出景物特点(辽阔、清幽、冷寂等)。
8、重湖叠巘清嘉 暮霭沉沉楚天阔 樯橹灰飞烟灭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树犹如此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片神鸦社鼓 帘卷西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