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联考2025届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1484371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联考2025届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联考2025届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联考2025届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_______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______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_____“象征主义”。此后是_______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A.运 挂 促进 顺便 B.送 展 促进 顺路 C.送 挂 催进 顺便 D.运 展 催进 顺路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 ① 他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 ②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 ③ 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 ④ 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 ⑤ 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⑥ 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实际上 可是 由于 / 难免 才能 B / 然而 因为 而 未免 于是 C 尽管 可是 因为 于是 / 最后 D 虽然 但是 / 而 不免 终于 A.A B.B C.C D.D 下列对话中,表达全不得体的一项是 甲:张先生,您好!我是都市报实习记者刘晓华。久仰①您大名,这次能见到尊容,非常激动! 乙:后生可畏,很荣幸认识你。 甲:您编剧的《风雨七十周年》新作刚刚杀青,能介绍一下您这部作品要表达的主旨吗? 乙:我想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若干不同身份的人物在建国70年来的心路历程。 甲:您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脑子的电影文学家,向您致敬! 乙:你言重了,谢谢! A.①⑦⑧ B.②④⑧ C. ③⑤⑨ D.④⑥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甚至是一截枝蔓。其中开诗学诗艺课的林黛玉,讲的是老一套,没有___________的惊人之语。 脂砚斋评析说,这一段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香菱的根基、容貌都不俗,不能不入大观园,而又没有她入局的机会,使闹出个她要学诗来。此说不无道理,但因此就写出半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来,那就成了以意强为文了,那可是写小说的大忌。 香菱是__________的甄士隐的女儿,她的基因高尚,而曹雪芹是重视门第的,看看他对赵姨娘的描写就能体会到这一点。(___________)《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对于警告读者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十分必要。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把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这说明曹公写作中也有___________的情形。 《红楼梦》是小说但是频频出诗谈诗赛诗,写得生动活波。昔日中国,诗与文幸是雅的,够着高大上的;而小说是___________之流的低俗段子,离高大上远了去了。曹雪芹替那么多小说角色吟诗论诗,可能还有显示自己也够得着诗作的用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 大彻大悟 志大才疏 稗官野史 B.独树一帜 大彻大悟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C.独树一帜 心灰意冷 志大才疏 稗官野史 D.特立独行 心灰意冷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香菱被人贩子拐卖,虽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但留下了呆气。 B.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还有雅气,更留下了正气。 C.人贩子拐卖香菱,让她有了呆气,但夺不去她的雅气与正气。 D.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同时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B.但整个说来,其他几个“钗”,都远比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写得更加动人。 C.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被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D.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被列为高发疾病。据统计,中国约有1.139亿糖尿病患者,且半数成年人徘徊在糖尿病边缘。约5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后,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其患病率为非糖尿病者的4倍。这绝不是 。动脉血管闭塞后,肢体远端足部就会发生缺血,表现为患足皮肤发凉、发麻、退行性变,严重的患者出现足部坏死,也会出现医学上特有的间歇性跛行现象。糖尿病足一旦发生感染,后果 ,最轻微的表现是蜂窝织炎,皮肤发红发烫,重一点的,皮肤充满水泡,甚至破裂。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避免病情不加剧,出现坏死、感染乃至不得不截肢。 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不必 ,关键是要尽早察觉, 。我们建议患者自学一些简单的检查方法,学会给脚“号脉”,包括摸摸足部皮肤温度是否降低、脚是否有麻木感。进一步可以进行血管彩超或下肢血管的CT检查。如果发现有动脉闭塞现象,首先要考虑积极开通血管。(    )。随着国内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兴起,糖尿病足的血管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解决。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来开通血管,类似于心脏支架手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危言耸听 波谲云诡 闻风丧胆 亡羊补牢 B.危言耸听 不堪设想 谈虎色变 防患未然 C.骇人听闻 不堪设想 闻风丧胆 防患未然 D.骇人听闻 波谲云诡 谈虎色变 亡羊补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为避免出现坏死、感染,病情加剧乃至不得不截肢的情况,应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 B.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以避免病情加剧,出现感染、坏死乃至不得不截肢。 C.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以避免病情加剧,出现感染、坏死乃至不得不截肢的结局。 D.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为避免病情不加剧,出现感染、坏死乃至不得不截肢的情况,应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般需要身体基础条件好,因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是很高的,手术后恢复也比较慢,所以传统方法是进行动脉搭桥术 B.由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很高,手术后恢复也比较慢,因此进行动脉搭桥术,且一般需要身体基础条件好是传统方法 C.传统方法是进行动脉搭桥术,因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是很高的,手术后恢复也比较慢,所以一般需要身体基础条件好 D.传统方法是进行动脉搭桥术,一般需要身体基础条件好,因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是很高的,手术后恢复也比较慢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衡少善属文。 属:点缀 ②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B.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②再迁为太史令。 迁:降级 C.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制:构造 ②中有都柱。 都:很多 D.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应验 ②出为河间相。 出:离开(朝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B.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孝廉,汉朝中央选拔人才为官,通过考试者称为“孝廉”。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为典型的人物传记,记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B.本文层次清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张衡,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C.张衡具有先天禀赋,又注重社会实践,年青时已基础深厚,并不断自我提高。 D.本文采用叙事、议论、抒情结合的写法,文笔充满感情,寄寓了作者的情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B.词中“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表明词人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 C.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D.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2.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表达的情感不同,但手法运用上却有相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1)三山半落青天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分野中峰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 (3)锦江春色来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黄沙百战穿金甲, 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7)塞上长城空自许, 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8)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南戏是以宾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南词叙录》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南戏专著,作者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戏,依据是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因此可视为北曲的支流。而依据《南词叙录》,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实际上是将南戏从北曲的附庸中脱离出来,赋予了南戏更加独立的历史地位,明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行的两大戏曲系统。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这些都从侧面佐证了南戏与北曲虽然相互交流影响,但并不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早期的南戏无论在剧本文学上,还是在曲体上,都有其局限性,也正因如此,南戏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但这并不能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南北戏曲的交流,南戏受北曲杂剧的影响与熏陶,其文学性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南戏从其起源到《南词叙录》的撰写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南戏已从民间的村坊小曲,走进城市,走进宫廷。不论从文辞声律、结构排场,还是思想意义、人物塑造,各方面都已达到不可低估的高度。 南戏是在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南戏以曲牌连缀的形式讲述长篇故事,综合了当时众多的艺术形式,诸如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因此其文化价值是立体的,可挖掘性很强。 与诗词相比,戏曲常常更接近于口语。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而其面向的观众群也多为市民阶层。这就使其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且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地域性的方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汉语词汇史的书写保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口语、俗语、谚语、俚语等。 宋代时期,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宋室的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了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南戏的戏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譬如在剧本《赵贞女》《王魁》中,作者强烈抨击了封建制度下文人人性的异化及其给善良妇女带来的迫害和灾难,表达了劳苦大众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情绪。另外,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节庆仪式、民间信仰以及民间巫术等情节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据记载,南戏使用南方曲调,不受宫调限制,可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南戏在温州形成后,于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到了元代末期,又繁衍出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四大声腔以及福建泉州、兴化等地的南戏声腔;其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外、贴七种,并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在使用曲牌方面,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摘编自张立秀《南戏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但是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戏,因为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是北曲的支流。 B.根据徐渭的《南词叙录》记载,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就明确了南戏高于北曲的历史地位。 C.因为南戏与北曲的艺术风格多有不同: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所以南戏与北曲没有关系。 D.早期南戏因为在剧本文学和曲体上的局限性,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他们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归结论点。 B.文章在论证南戏的历史地位时,将南戏与北曲进行对比,阐述南戏与北曲的差异,突出南戏的历史地位。 C.文章第三段总述南戏的文化价值,后文从语言学价值、音乐价值等多个角度对南戏的文化价值进行阐述。 D.文章阐述剧本《赵贞女》《王魁》的思想内容,以及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等,为南戏的社会历史价值提供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戏讲述的长篇故事综合了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众多的艺术形式,因此,南戏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 B.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观众群多为市民阶层,因此,南戏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有口语化的特点。 C.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与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宋室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南戏形成与发展。 D.南戏可以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具有多种声腔、多种角色;有独创的演唱形式和曲牌。这些因素使南戏在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手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第一段中加点词依次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荷花的________、荷香的________等特点。 2.赏析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 3.第三段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有什么作用?  四、语言运用。(12分) 请使用关联词,将下面三句话组合成符合要求的复句。部分词语可增删。 ①你坚持读名著 ②你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 ③阅读名著能提升人的语文素养 要求: (1)强调阅读名著的必要性,用于对方开始阅读名著之前起劝导作用。 (2)强调语文成绩提高与阅读名著的因果关系,用于对方阅读一段时间语文成绩确实提高之后。 五、作文(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是的正如朱自清所说时间来去匆匆,转眼即逝,那么你又有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面对这匆匆的时间。 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对象等。本题中,运,搬送。送,有赠给之意。此处强调国人主动送东西的卑微的形象,选用“送”。挂,指附着于某处。展,铺开、陈列。此处形容“大师”们丢人的丑态,选用“挂”。促进,推动使向前发展。催进,促进之意,含贬义。此处含贬义,应选“催进”。顺便,做某事的过程中顺带着做另一件事。顺道,顺路。此处强调对“送去主义”者的讽刺,应选“顺便”。故选C。 近义词辨析,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0-9]{1,}.(9分)[0-9]{1,}.(9分)[0-9]{1,}.(9分) 2、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五处“难免”,不容易避免;“未免”,实在是,不能不说是;“不免”,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件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出现了,也可能还未实现。第六处“终于”强调出现某种结果很不容易,“最后”是“首先”、“其次”等词语后出现的词语,“才能”是在某种条件后才会出现的词语。综上确定答案为B。 3、C 【解析】 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 “尊容”应为“尊驾(真容) ”; “后生可畏”不妥,突兀; “荣幸”应为“高兴”; “一个”应为“一位”;“脑子”应为“智慧”; “言重”宜为“过誉”“过奖”。故选C。 4、1.B 2.D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特立独行:形容人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独树一帜:单独竖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修饰的是“惊人之语”,应该用“独树一帜”。第二处,心灰意冷:形容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结合文段意思和《红楼梦》有关内容来看,应该用“大彻大悟”。第三处,志大才疏:志向虽然远大,可是能力不够。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能力够不上。这里与志向无关,应该用“力不从心”。第四处,引车卖浆:指平民百姓。稗官野史:指小说之类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这里指的是人,应该用“引车卖浆”。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A项,根据上下文,强调的应该是正面的因素,重点不应该是呆气,所以不恰当。B项,“呆气”与“雅气”应该是对立的,“正气”与“雅气”不存在递进关系,所以不恰当。C项,主语是人贩子,与上下文不够连贯。故选D。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根据上下文语意,这里应该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B项,从语意上看,重心应该是香菱,所以主语是“钗”就不恰当。同时,“曹雪芹笔下”应该放在“其他”前面。C项,“香菱”被“钗”写,这样说显然不合逻辑。故选D。 5、1.B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结合成语的情感色彩、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第一处,语境中不是谈社会上发生的令人吃惊的事情,而是谈前文列举的数据对读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故选用“危言耸听”更恰当。“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波谲云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第二处,文中指后果可能很严重,故选用“不堪设想”更恰当。“谈虎色变”,泛指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闻风丧胆”,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端恐惧。第三处,句中指面对“糖尿病”不要过度紧张害怕,并非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故选用“谈虎色变”更恰当。“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第四处,语境强调糖尿病未发觉之前应该采取措施,故选用“防患未然”更恰当。故选B。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避免病情不加剧,出现坏死、感染乃至不得不截肢”,该句有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和语序不当的语病:一是“避免病情不加剧”属于滥用否定词,导致不合逻辑,应删去“不”字,排除D项;二是“出现……”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的结局”或“的情况”,排除AB两项;三是“坏死、感染”语序不当,二者的顺序颠倒了,应改为“感染、坏死”,排除A项。C项兼顾了这三个方面。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从文中来看,根据上下文内容可以知道,这里是将“传统的开通血管治疗方法”与“微创介入治疗”对比,因此,补写语句的陈述对象应是“传统方法”,这就排除AB两项;比较CD两项来看,前面先说要进行“动脉搭桥术”,紧跟着应该是说进行这种手术的条件,然后再解释原因,而C项则是先解释需要这种条件的原因,最后才说需要的条件,相对而言,D项更连贯,表意最恰当。故选D。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0-9]{1,}.(9分)[0-9]{1,}.(9分)[0-9]{1,}.(9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6、1.D 2.C 3.D 4.(1)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2)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还原句意,联系日常积累比较区别得出答案。A项,属:点缀,错误,应是连缀,写(文章)。B项,迁:降级,错误,应是迁升。C项,都:很多,错误,应为粗大。故选D。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汉朝中央选拔人才为官”表述错误。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做官。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文章采用叙事、说明的写法,没有议论、抒情。语言平实、凝练,不是充满感情。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拟,模仿;因以,因以之,省略了代词之,用它来;讽谏,讽喻规劝。(2)下车,上任之后;治,治理;整,整饬;禽,通擒,逮捕;政理,政事处理得好。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7、1.B 2.情感不同点:(1)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词人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手法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干来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表明词人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有误,从词中来看,应是词人为排遣内心忧愁才“反复卷帘”。故选B。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表达的情感不同,但手法运用上却有相同之处,请加以分析”,这是比较题,比较的点是“情感”和“手法”,而且题干已经明确指出“情感不同”,但“手法却有相同之处”。先看,辛弃疾的词,“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栏杆拍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出来。“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再看蒋捷的“敲遍阑干,拍遍阑干”,由前面“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天不教人客梦安”等内容来看,蒋捷要抒发的是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两首词中都借助动作描写来体现情感,如“敲遍”“拍遍”等动作,故考生可以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技巧。 8、一水中分白鹭洲 阴晴众壑殊 玉垒浮云变古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不破楼兰终不还 想佳人妆楼颙望 镜中衰鬓已先斑 明月松间照 【解析】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本题重点字有:“鹭”、“壑”、“玉垒”、“事”、“楼兰”、“颙”、“鬓”等。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9、1.A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B项,“这就明确了南戏高于北曲的历史地位”错误,第二段说的是“明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行的两大戏曲系统”,是二者“并行”,并非“南戏高于北曲”; C项,“南戏与北曲没有关系”错误,第二段说的是“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