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四川省德阳市语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1484369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四川省德阳市语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5年四川省德阳市语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四川省德阳市语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举行之际,美方宣布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这使中美经贸磋商进程遭到严重挫折。 B.“快手”魔法时光机,通过精准的脸部变形技术,让人们瞬时看到变老的自己。它不仅带来了一场社交媒体的技术狂欢,更带来了融于科技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C.由于冷空气影响位置偏北,对于北方偏南一些的地区影响不大,许多城市和农村的百姓反而感觉比较燥热,外出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同时注意多补水。 D.在山西省长治市郭家坪村爆发森林火灾时,7名山西籍森林消防退伍老兵主动赶赴现场支援,将昔日退伍时的庄严承诺付诸于行动。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散文的魅力,固然________,但是,________,还必须________。你看,散文的语言,从表面看来,自然朴素,浑然天成,而仔细考察,就不难发现其苦心经营的妙笔。 ①要将其化成文字的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冲淡而隽永的韵味 ②靠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③来自作家的真见、真知、真性、真情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教练将他们两人分为一组,但这两个人的性格、兴趣截然不同,好比方枘圆凿,实在是难以在一起合作,因此常常闹矛盾。 ②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技巧精湛而多变化,其用词也运斤成风,最可表明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③当前有的领导干部走不出“文山会海”,强调工作忙,很少求田问舍;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 ④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一个身无长物的“不肖”“无能”的纨绔子弟。 ⑤想让文章大气,透露出一些理性的思考和人生的哲理,我们就当登高自卑、行远自弥,课余多看点“能令头脑起飞”的书,“能令思想沸腾”的书。 ⑥走复兴路,圆中国梦,靠的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靠稳扎稳打筑就。我们应该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慷慨壮志,有“宵衣旰食,乐以忘忧”的汲取知识的渴求。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虽然5G商用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的玩家,才能在信号枪响的那-瞬间,迅速与其他参赛者之间拉开距离。 B.他总是本着由考订而史述、由史述而论断为原则,深入研究,以小见大,从现象看本质,写了饮誉世界的史学论著。 C.“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 D.美国不仅在其境内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还要求其“盟友”国家也采取类似的歧视性保护主义政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坚持文化自信理念,秉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办报宗旨,中国青年报运用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B.入选美国第74届雨果奖提名的中国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围绕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为中心展开,讲述了他穿越的故事。 C.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应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体系。 D.“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朝廷从之。    迁尚书左丞。时汝南王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赠司隶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 (注)①毛玠: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17》,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B.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C.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D.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指子孙后代沿袭先代的做法。“袭父爵”是指傅咸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 B.“布衣”是麻布衣服,古代平民通常穿布制的衣服,后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百姓。 C.“复除”即免除赋役,古代做官、服兵役或朝廷认为有特殊贡献者可以免除赋役。 D.“赠”即追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可用于朝廷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聪慧明达、善写文章。他的言论自成规箴之言,能警醒人们引以为戒。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 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敢谏。他上书指出晋武帝登基十五年来虽日理万机,但国家、百姓仍旧不富裕。他提出的多项改革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 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褒贬官员的行为不满,上奏罢免其官职,在司徒魏舒屡次推托拒绝后独自上书。 D.傅咸直指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世俗奢靡,为此上书朝廷,他认为朝廷的封赏没有节度,对此表达了担忧,希望引起执政者的关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 (2)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E.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2.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名篇名句默写。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8)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 (1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17)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19)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 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 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2月底到10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乌,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 苍鹭、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 100 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的热浪。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写秋天查干湖天空的高明澄远,如人们可以看见天水交割的弧线,看到鸿雁掠过,可以在夜幕中聆听寺庙的钟声和吟唱,欣赏梦幻般的静谧。 B.“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人生美妤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止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C.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特有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D.第四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2.请赏析文中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3.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曹雪芹 宝玉自贾政起程之后,每日在大观园中任意纵性游荡,甚觉无聊,只见翠墨进来,手里拿着一幅花笺,送与他看。宝玉展开花笺看时,上面写道: 妹探谨启二兄文几:今因使几凭床处默,忽思历来古人,务结二三同志,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妹虽不才,幸叨陪泉石之间,兼慕薛林雅调,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若蒙棹雪而来,敢请扫花以待。此谨奉。 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笔道;“倒是三妹妹探春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来到秋爽斋,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已都在那里了。探春笑道:“我不算俗,偶然起了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宝玉笑道:“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很啦!要起诗社,我自举我掌坛。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着你作兴起来。” 李纨道:“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做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那里地方儿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做诗,容我做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还要推我做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迎春、惜春本性懒于诗词,又有薛、林在前,听了这话,深合己意,二人皆说:“是极。” 探春道:“这原是我起的意,我须得先做个东道,方不负我这番高兴。”李纨道:“既这样说,明日你就先开一社不好吗?”探春道:“明日不如今日,就是此刻好。你就出题,菱洲限韵,藕榭监场。”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很好,你们何不就咏起它来呢?”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做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做。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寓情,要等见了做,如今也没这些诗了。”迎春道:“这么着,我就限韵了。”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是一首七言律诗,递与众人看了,都该做七律。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起头一个韵定要‘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随手拿“盆”“魂”“痕”“昏”四块来。 侍书一样预备下四分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弄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迎春又命丫鬟点了一枝梦甜香,如香烬未成便要受罚。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己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递与迎春。因问宝钗:“蘅芜君,你可有了?”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下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香要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做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我可顾不得你了,管他好歹,写出来丢。”说着,走到案前写了。 李纨道:“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必罚的。”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的评阅,我们是都服的。”众人点头。于是先看探春的稿上写道: 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大家看了,称赏一回,又看宝钗的: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说着,又看宝玉的: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终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统等看他写的道: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衡、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李纨道:“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宝玉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忒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诗社’罢,虽然俗些,因真有此事,也就不碍了。”说毕,大家又商议了一回,方各自散去。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春在大观园里发起吟诗结社活动,邀请宝玉和众姐妹到秋爽斋一起商议。探春派翠墨送来的招宝玉结诗社的请帖,文笔干净利落,措辞华丽多采。 B.小说以大量笔墨描写李纨的言行:她倚老卖老,霸气十足,掌坛海棠诗社当社长,让迎春、惜春作副社长,还规定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必定在稻香村开社写诗。 C.探春坚持首次开社就在今日、就在秋爽斋,李纨建议咏白海棠,迎春抽书限韵:“门盆魂痕昏”,要求四人都作一首七言律诗,由惜春监场,要求限时完成。 D.四首咏白海棠诗寄兴寓情,各言志趣,最后李纨评定了优劣:林黛玉的诗“风流别致”,居第二;薛宝钗的诗“含蓄浑厚”,排第一;贾宝玉的诗压尾。 2.林黛玉进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而在大观园秋爽斋吟诗结社时却有不一样的表现,请简要分析选文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3.众人在大观园中结社吟诗的做法,为我们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提供诸多借鉴之处,试简要概括。  四、语言运用。(12分)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过热加工的乱象是优质乳工程的保证。即使拥有优质原料奶,①____________,也不能生产出优质乳制品。我国的乳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过热加工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低价收购低质的原料奶,细菌数量高,②____________,可谓“一热遮百丑”。但是③____________,比如维生素C的损失率达到30%,使牛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 五、作文(60分) 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美,就在身边”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你围绕主题写一篇作文,展现你的写作才华。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对”,“美方宣布将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对于”;表意不明,“许多”修饰“城市和农村”还是“百姓”。D项,成分赘余,“付诸于”成分赘余,“诸”即“之于”,“付诸”即可。故选B。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分析前后的语境确定首句和尾句,再根据代词、指示代词、关联词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排除。 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散文”;“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这说明“固然”后的内容与“但是”后的内容之间是转折关系,结合语境可知,散文的“魅力”自然与作家的见识、性情分不开,但除了这些,真的要想把作家的见识性情变成文字,具有韵味,应和作家的文字笔墨有关,这就确定首句应是③,排除AC两项; 再看后面,后面说“散文的语言,从表面看来……”,这与语言有关,由此可知,前后的句子应也是体现语言文字,故尾句应为②,排除B项。 故选D。 3、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方枘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结合“难以在一起合作”可知使用正确。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结合“技术精湛而多变化”“最可表明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可知使用正确。求田问舍,本义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比喻没有远大志向。结合领导“工作忙”可知与“没有远大志向”无关,成语使用不正确。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结合“贾宝玉”“不肖”“无能”,可知成语使用不正确。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结合“课余多看点‘能令头脑起飞’的书,‘能令思想沸腾’的书”可知是强调要从平时基础积累做起,使用正确。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这里形容“我们”,使用不正确。①②⑤使用正确。故选D。 4、D 【解析】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项,“迅速与其他参赛者之间拉开距离”是错误的,属于语序不当,修改为“迅速拉开与其他参赛者之间的距离”。 B项,“他总是本着由考订而史述、由史述而论断为原则”是错误的,属于句式杂糅,可以理解为“本着由考订而史述、由史述而论断的原则”或“以……为原则”。 C项,“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是错误的,属于表意不明,可改为“学术著作和教材共50多部”;“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也是错误的,属于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的理论基础”。 故选D。 5、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或者“以……为中心”;C项,语序不当,应将“完善和构建”改为“构建和完善”; D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引导和推动”不能与“氛围”搭配,应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之后加“形成”。故选A。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6、1.C 2.A 3.B 4.(1)从前的帝王,亲自履行俭约的品德,为天下谋利,也没有超过陛下的。 (2)圣人尚且免不了被怀疑,何况我不是圣人,君王也不是小孩,怎么可以仿效伊尹、周公旦的旧事呢!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难生”作“谷帛”的谓语,后面断开;“故”意思是“因此”,前面断开;“天下”作“化”的宾语,后面断开;“窃”表“谦辞”“我”,前面断开。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袭父爵”即承袭父亲的爵位。故选A。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B项,“他提出的多项改革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于文无据。故选B。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在昔:从前;菲薄:俭约的品德;逾:超过;且:尚且;孺子:小孩。 参考译文: 傅咸字长虞,刚正率略有大节。见多识广聪慧明达,疾恶如仇。喜欢写文章,虽然文采不够华美艳丽,但其言论成为规诫之言,可作为借鉴。颍川的庾纯常常感叹说:“傅长虞的文章接近诗人的创作啊! 咸宁初年,继承父亲的爵位,担任太子洗马,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右丞。当时晋武帝留心政事,下诏访询朝廷大臣有关国政的利弊得失。傅咸上书说:“陛下身处最显贵的地位,却重视百姓的事,亲自处理各种重要事务,操劳到太阳偏西。从前的帝王,亲自履行俭约的品德,为天下谋利,也没有超过陛下的。但是自泰始初年创立基业到如今,十五年了,可国家不够富足,百姓不够富裕,一年收成不好便有饥饿的人,这的确是因为官员太多事务冗杂,免除徭赋的人又多又滥,蚕食侵占的人多而务农的人少。” 傅咸在任时多能秉公行事。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书说: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次转移养病处所,不能接待宾客,请求让尚书郎曹馥代替孔毓。十天后又上疏让孔毓继续担任中正。司徒多次推辞不受理,夏侯骏仍坚持己见。傅咸认为夏侯骏对官员的任用罢免随心所欲,便上奏罢免他的大中正之职。司徒魏舒是夏侯骏的姻亲,屡次推托不签署,傅咸据理力争,坚持不让,十分辛苦。魏舒最终不听从,傅咸于是独自上书。 傅咸因为世俗奢侈,又上书说:“我认为衣食很难生产,而使用不节约,没理由不匮乏。所以先王教化天下,吃肉穿帛,都有定制。我私下认为奢侈造成的浪费,比天灾还厉害。下令让各部用心,都像毛玠一样,风俗的改变,不是困难的事情。”又建议把县里的监狱移到郡以及应当建立二社,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当时是汝南王司马亮辅佐朝政。傅咸致信说:“我认为太甲、周成王时值年幼,所以有伊尹、周公旦辅政的事情。圣人尚且免不了被怀疑,何况我不是圣人,君王也不是小孩,怎么可以仿效伊尹、周公旦的旧事呢!没有功劳却厚加封赏,就没有人不喜欢国家有灾祸,(因为)灾祸兴起又会让人有大功可邀了。人们以祸乱为乐,哪还有个极限呢!我愚钝,不只是失望而已,还私下感到忧虑。” 吴郡的顾荣时常给他的亲友写信说:“傅长虞担任司隶,刚毅正直、忠诚果敢,弹劾纠察大胆惊人。他虽然不是全才,而在忠诚方面却十分可贵。”元康四年(294)死在官任上,终年五十六岁。诏书追赠他在司隶校尉,一套朝服,一领袭衣,二十万钱,谥号为贞。 7、1.AD 2.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D项,产生“天上坐”的错觉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故选AD。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诗人“愁”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可根据诗句中的“老年花似雾中看”“直北是长安”“云白山青万余里”概括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等原因。 点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意概括,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8、嬉嬉钓叟莲娃 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樯橹灰飞烟灭 一尊还酹江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休说鲈鱼堪脍 一片神鸦社鼓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赢得仓皇北顾 薄雾浓云愁永昼 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茕茕孑立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 颜渊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字词:嬉、叟、噎、霭、樯橹、尊、酹、蓑、脍、鸦、觅、仓皇、昼、戚、茕、孑、陨首、伏惟、跖;还要注意一些句子中不能落掉“之”“也”等虚词。 答好识记类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在真正理解原文语意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书写时还要注意字体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9、1.B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苇叶、苇花、苇秆等方面描写了芦苇的张扬、浪漫的美,看似柔弱,却很刚强,森然列阵,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赏喜爱之情。 3.①风景美.天空舒朗,秋水娴静,秋草成熟,候鸟翔集,秋鱼肥美。 ②人美.渔民辛勤劳作、生活方式质朴,是生态环境的维护者。 ③生态美.原生态的渔猎文化.水与生命,植物与动物,天、地、人之间的和谐.表达 了 作 者 对 查 干 湖 的 热 爱,对 这 种 生 活、文 化 等 的 眷 恋守护。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夜幕中聆听寺庙的钟声和吟唱”并不是描写天空的。C项,“吃菱角”不能说是查干湖特有的场景。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没有“靓丽的身影”。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首先答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从苇叶、苇花、苇秆等方面描写了芦苇的张扬、浪漫的美,看似柔弱,却很列阵,森然列阵,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赏喜爱之情。 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主要考核修辞手法,注意明确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3.试题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