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上海市比乐中学高一下语文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布依族民居
布依族在历史上发展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木或木石结构两种形制,其中黔南、黔西南、黔西地区的布依族山区仍然以传统的木制干栏为主,而黔中地区的布依族则以石制干栏为盛行。
布依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考古学家们在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陆续发现了最早7000多年以前古越人的一些建筑遗址和铸型,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百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
布依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其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还有少量的歇山顶和重檐,由于对汉文化的借鉴,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顶、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护体防火防风。
就布依族村寨的布局结构而言,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依山势而建,面临从深远的山谷迂山越坎而来的河流小溪。布依族人聚族而居,族是由若干个有相近或相连血缘的房族构成的;房族又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构成的;大体上一个房族居住在一个共同的地段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
布依族传统民居中的室内呈“H”型布局,这正是受儒家文化敬天法祖治世观念影响的体现。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普通百姓的一切祭奠及重要活动都可以在中厅完成,例如婚丧嫁娶、祝寿贺宴等。中厅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古文献所讲的“感天地,正四方”。
无论是传统的木架结构还是石板结构,通常情况下都分上、中、下三层。由于布依族是田间稻作的农耕民族,所以其居住空间也与他们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与其思想信仰、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中层是房屋的主体,里面包含有火塘、伙房、中厅(堂屋)、卧房。火塘是布依族的主要生活场所。根据房屋的形式,火塘有不同的设置,居住在平地楼的布依族,火塘一般设在一楼,但对于大部分的布依族而言,火塘都设置在二楼堂屋靠里侧一间,在室中间挖小坑,四周垒石条或砖,火塘内铺草木灰,中间一般置放三角铁架,用于安放烧饭煮菜的锅具。火塘正上方悬挂一长方形吊炕或吊钩,作为熏制和烘烤食品之用。
伙房即厨房,是布依族从火塘生活形式逐步发展过渡而来的布局形式,伙房里垒有灶台,放有碗柜,布依族做饭做菜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伙房,而火塘只是冬季烤火、年节熏烘腊肉之用。堂屋是布依族整个家庭的重心,堂屋整个空间有四根大的穿枋穿构而成,这四根穿枋人们称呼为“四大落雁”。
在堂屋正中的墙面上会搭神台,用来供奉家神。他们的神台装饰得精致大方,年节或家里有什么大事都要先供奉祖先,希望取得祖先庇佑,确保家人安康、家畜兴旺。
堂屋后室设老人卧室,两侧各分两室。老人的卧室比较简洁,年轻人的卧室布置得相对新整。室内的家具都为木质上漆,格调古色古香。
最上层为房屋顶棚,用于搭建粮仓和堆放一些不常用到的农具。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布依族民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依族民居有干栏式木楼民居和石板房两种,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建筑,是已经发展成熟的木楼、石木板房民居了。
B.布依族民居中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与其他民居的建筑布局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C.布依族传统民居室内呈“H”型,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古文献所讲的“感天地,正四方”。
D.布依族民居中厨房布局形式从火塘逐步发展而来,布依族厨房是布依族做饭做菜的中心逐渐转移的见证。
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处在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的民居是不同的,这种现象与他们在聚集地收集到的建筑原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B.布依族源于先秦的百越人,百越人最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类似于后来的干栏式建筑的民居,同期的考古也证明了这个观点。
C.布依族民居的样式、结构特征与他们是农耕民族、农业生产分不开的,也与他们的思想信仰、生活习俗相关。
D.布依族整个家庭的中心就是堂屋,堂屋的后面一般是卧室。布依族的家具都是木制的,格调都十分古雅。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布依族民居的房顶因为借鉴了汉文化的内容,所以样式除了本民族的悬山式、歇山顶和重檐外,还有汉民族的硬山式。
B.布依族干栏式民居建筑通常分为上、中、下三层,并且每层的功能不同,比如最上层作为粮仓、放置农具等。
C.火塘的位置因为布依族房屋建筑的不同而不同,如平地楼的火塘一般在一楼,主要用来烧饭、煮菜、烤火、熏制腊肉。
D.“四大落雁”指布依族民居中堂屋的4根穿枋,它的上面供奉着家神,年节的祭祀是希望祖先保佑家人幸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行列车
胡炎
漆黑漆黑的夜,列车像一条泅渡的鱼,游向看不见的远方。
疲倦像一只无形的手,合上了一双双沉重的眼睛。几个精力过剩的民工,脱下臭烘烘的鞋子,两腿交叉盘坐在座位上,饶有兴致地打着扑克。间或有列车员走过车厢,逡巡着那些睡意蒙咙的旅客,提醒他们看好行李。
她也困了,不时迷迷糊糊地打一个盹。身旁,老伴儿歪着头已经睡熟了,嘴角垂下一条黏亮亮的口水,偶尔咂巴咂巴嘴,似乎在梦里尝到了什么美味。
她撩起襁褓的一角,婴儿,酣酣地睡在怀中。
手机震动起来:“路上没堵车吧?”这已经是老黑第三次询问了。
“堵车”,这是只有他们才能够听懂的暗语。
“没堵,准点到。”她答得心不在焉。
仿佛怕婴儿飞了,她下意识地把婴儿抱得更紧了些。此刻,她与婴儿似乎融在了一起,婴儿那娇嫩的肌肤似乎与她密不可分了。
“况且——况且——”车轮与铁轨,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个词,“况且”什么呢?
似梦非梦,恍惚中她好像已经回到了家乡,那皑皑雪山下古朴而贫穷的山村,山上的寺庙里,梵音袅袅,木鱼声声。缭绕的白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歌声。可是,那歌中所唱,她此刻居然记不清了。
漆黑漆黑的夜,列车像一只不安的鲸,狂躁地扑向无边的黑暗。
“哇”的一声,婴儿突然哭闹起来。、地-个激灵坐直了,掀开襁褓,婴儿的小睑通红通红。是饿了吗?可是,她的胸脯是干瘪的?她慌忙把备好的奶嘴塞进婴儿口中,但婴儿摆脱了,哭声越来越大,仿佛要把人心撕碎了。
“怎么了?”老伴儿也给惊醒了,有些紧张地问。
她茫然地摇摇头,突然若有所悟,拿手试下婴儿的额头,火辣辣地烫?
“天哪,孩子发烧了!”
老伴儿给这突然的变故搞得手足无措。旅客们纷纷醒来,那几个打扑克的民工扔下手里的纸牌,拿着仅有的一袋饼干簇拥过来。其他人也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婴儿的情况。
“没事,喂喂奶就好了。”老伴儿故作轻松地回答,一面向她使着眼色,示意她赶快离开。
她抱起婴儿,向大家讪笑着,贼一样躲进了卫生间。老黑的电话又来了,显然,他听到了孩子的哭闹声:“怎么回事?”
“孩子病了,烧得很厉害。”她的声音有些发抖。
“笨蛋,连个娃子都看不好!”老黑骂起来,“快捂住他的嘴!”
她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捂在婴儿的嘴上。婴儿拼命地转动着脑袋,两脚狂乱地蹬着襁褓。她的心一阵战栗,手不自觉地松开了。
“怎么还没捂住,没用的东西!”
“孩子……孩子会憋死的。”不知为何,她的泪潸然而下,沿着深深的皱纹,冰凉地滑下面颊。
“他不死,大伙儿都得死!”老黑气急败坏了,“动静这么大,早晚得出事。给老子听好了,这单生意废了,把这鬼娃子给我隔窗扔出去!”
她愣着,像一截枯木。
“听好了,敢连累了老子,今晚就让你老娘上西天!”
她的头一阵荤眩,趔趄了一下,差点跌倒。她想到了卧病在床急等救治的老娘,想到了一脸苦相还在打光棍的儿子,想到这是人贩子老黑交给她做的第一单活儿,想到婴儿那痛不欲生的年轻的妈妈……
在婴儿已经沙哑的哭声里,她咬咬牙,狠狠地关掉了手机。
敲门声,一声紧似一声。她仰起头,长舒一口气,然后,打开了卫生间的门。她看到了旅客们关切的眼神,看到了面色煞白的老伴儿,也看到了神情冷峻的列车员和乘警。
她跪下了,嘴里只有四个字:“救救孩子!”
列车,停靠在灯火通明的小站,一辆120急救车,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静静地停在站外。
“老伴儿,回家了。”她说。
漆黑漆黑的夜里,她觉得自己像一只乌,穿过黑色的迷雾,飞向遥远的黎明。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
圣洁的雪山啊
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
回到梦中的家乡…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中,“夜”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列车”是故事展开的动态场所,特殊的环境有利于营造特殊的故事氛围。
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面对生病的孩子,车上旅客十分关心,“老黑”却是冷酷无情。
C.“救救孩子”一语是小说的关键,它不仅表现出女主人公人性的复苏,也是使孩子转危为安、使主人公自己重返故园的关键。
D.小说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在环境烘托、彼此衬托中,完成了一组人物群像的塑造。
2.请简要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3.小说以歌词收束全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能让狗说人话
贾平凹
西安城里,很多人家都养了狗,各种各样的狗。每到清晨或是傍晚,小区里,公园中,马路边,都有遛狗的,人走多快,狗走多快,狗走多快,人走多快。狗是家里成员了,吃得好,睡得好,每天洗澡,有病就医,除了没姓氏,名字也都十分讲究。据说城里人口是八百万了,怎么可能呢,没统计狗呀,肯定到了一千万。
这个社会已经不分阶级了,但却有着许多群系,比如乡党呀,同学呀,战友呀,维系关系,天罗地网的,又新增了上网的炒股的学佛的爬山的,再就是养狗的。有个成语是狐朋狗友,现在还真有狗友了。约定时间吧,狗友们便带着狗在广场聚会,狗们趁机蹦呀叫呀,公狗和母狗交配,然后拉屎,跷起一条后腿撒尿,狗的主人,都是些自称爸妈的,就热烈地显摆起他家的狗如何地漂亮、乖呀,能殷勤而且多么地忠诚。
忠诚是人们养狗的最大原因吧。人是多么需要忠诚呀,即使最不忠诚做人的人,他也不喜欢不忠诚的人和动物。因此,这个城里,流浪的狗并不多见,偶尔见到的只是一些走失的狗,而走失的狗往往就又被人收养了。流浪的多是些寻不着活干的人,再就是猫。猫有媚态,却不忠诚,很多猫都被赶出家门了。
曾有三个人给我说过这样的事,一个是他们夫妇同岳母生活在一起十多年,在儿子上了中学后,老人去世了。这几年他养了一只狗,有一天突然发现狗的眼神很像岳母的眼神,从此,总觉得狗就是他岳母。另一个人,他说他父亲已经去世七八年了,但他越来越觉得家里的狗像他父亲,尤其那走路的姿势,嘴角一抽一抽的样子。还有一个,他家的狗眼睛细长,凡是家里人说话,或是做什么事情,狗就坐在墙角,脑袋向前倾着一动不动,而眼睛一眨一眨地盯着,神色好像是它什么都看着了,什么都听着了。他就要说:到睡房去,去了把门撞上!狗有些不情愿,声不高不低咕哪着,可能在和他犟嘴,但狗能听懂人话,人却听不懂狗话,狗话只是反复着两个音:汪汪。
我突然想,狗如果能说了人话呢?
刚一有这想法,我就吓出一身冷汗,天呀,狗如果能说了人话,那恐怖了,每日都有惊天新闻,这个世界就完全崩溃啦!试想想,外部有再大的日头,四堵墙的家里会发生什么呢,老不尊,少不孝,恶言相向,奉脚施暴,黑钱交易,行賄受賄,预谋抢窃,吸大烟,蘞赃物,制造假货,偷税漏税,陷害他人,计算职位,堂而皇之的人世间有太多不可告知外界的秘密就全公开了。常说泄露天机,每个人都有他的天机,狗原来是天机最容易泄露者,它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就像掌握核按钮的那些大国的总统,令人害怕了。狗其实不是忠诚,是以忠诚的模样来接近人的各个家庭里窃取人私密的特工呀。好在是,这个社会,之所以还安然无恙,仅仅是狗什么都掌握着,它只是不会说人话。
上帝怎么会让狗说人话呢,不会的,能说人话它就不是狗了,也没有人再肯养狗。
是的,不能让狗说人话,永远不能让狗说人话。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西安城里很多人家养狗写起,交代狗“吃得好,睡得好,每天洗澡”等新面貌,引出下文内容。
B.狗友们广场聚会的场景中主人热烈交流夸狗显摆,而狗们拉屎撒尿交配撒欢,二者形成了鲜明反差。
C.作者认为人们养狗是因为喜欢狗像人一样懂得忠诚,所以“流浪的狗并不多见”而许多猫被赶出家门。
D.作者在文末反复说,“不能让狗说人话”,这是模拟养狗者的口吻,活画出其心态,引发读者深人思考。
2.文章为什么要插入写“三个人给我说过”的事?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突出特点?请举例分析。
4.文章写的是“狗”,却又另有所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至于暴矣(虐待) 以我贿迁(财物,这里指嫁妆)
B.女也不爽(好) 及尔偕老(等到)
C.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 渐车帷裳(逐渐,缓慢)
D.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 体无咎言(身体)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共事二三年,始尔为未久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朝辞白帝彩云间
D.载笑载言 载歌载舞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秋以为期 以我贿迁
B.及时相遣归 久久莫相忘
C.于嗟鸠兮 仕宦于台阁
D.桑之未落 女之耽兮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均相同的一项是
A.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B.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D.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5.翻译下列句子。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李嘉祐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①。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②,应念倚门愁。
(注)①弓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②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细草绿满汀州,把春草和离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点明了春日送别友人出游的背景,又呼应了标题的内容。
B.颔联写王牧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又借用典故表明王牧承继家学,擅长诗赋,才华横溢,从而表达对朋友的赞许之意。
C.尾联以阮籍和阮咸喻王牧叔侄,设想叔父见到王牧之后对侄子怜爱有加,不舍他离开,于是作者嘱咐王牧念及母亲早日归来。
D.这首诗虽为友人出门游历开阔眼界而高兴,但也流露出作者难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而诗歌呈现出哀伤惆怅的情感基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叙述 ②想象 ③解释 ④聆听 ⑤啄破
我 你们刚刚 蛋壳的雏雁,当你们大张着小嘴嗷敷待哺的时候,也许就开始 父母 那遥远的思念, 那永无休止的迁徙的意义了。
A.①②④③⑤ B.②⑤④①③ C.③⑤④①② D.⑤③④②①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下列语段中门采尔的言外之意应是( )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A.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B.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杀戮 未雨绸缪 寥寥无几 B.精粹 心力交瘁 猝不及防
C.馈赠 溃不成军 功亏一篑 D.斟酌 疲惫不堪 演技精湛
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 )
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契阔谈䜩
③氓之蚩蚩 ④夙兴夜寐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 ⑥吾今且报府
⑦芳菲菲其弥章 ⑧金就砺则利
⑨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③④⑤ B.②⑤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②⑤⑨
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高校招生处的信的正文节选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晚生是一名高三学生,对贵校情有独钟。贵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后学。愚兄入学后,对校园大为赞赏,令尊也很支持我报考贵校。现寄上一封信,恳请敬赠一些有关自主招生的资料,希望能得偿所愿。
四、写作(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请以“我从《巴黎圣母院》读出了________”为题,在横线处填写适当的词语或短语,使之完整,可联系历史、现实、文化等,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鼓励新颖而合理的见解。
②请你展开想象,设想到了20年后的2039年,庆祝伟大祖国成立90周年之际,你被聘任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的新一任校长,并且在那天专门举行的就任仪式后就正式开展工作了。请以“我担任民附校长的第________天”为题,横线处填写一个大写数字(“一”除外)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展现未来教育的新面貌和你作为一位未来教育领军人物的智慧、风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运辑:有细节,有描写:不要出现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B
2.A
3.A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与题干中重要概念相关的内容,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布依族民居中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与其他民居的建筑布局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错误,文中第三自然段说的是“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原文中只列举了几种建筑,而其他类型未必就有很大差别;另外原文说的是建筑类型,而选项说的是建筑布局。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处在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的民居是不同的”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从原文第[0-9]{1,}.(9分)[0-9]{1,}.(9分)[0-9]{1,}.(9分)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比如最上层作为粮仓、放置农具等”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最上层为房屋顶棚,用于搭建粮仓和堆放一些不常用到的农具”,选项曲解文意;
C项,“火塘……主要用来烧饭、煮菜、烤火、熏制腊肉”错误,选项表述与原文倒数第四段表述不一致,倒数第四段说的是“而火塘只是冬季烤火、年节熏烘腊肉之用”;
D项,“‘四大落雁’指布依族民居中堂屋的4根穿枋,它的上面……”错误,从文中来看,“它的上面”指的是“堂屋正中的墙面上”不是指“四根穿枋”的上面。
故选A。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1.C
2.①不失良知。在老黑巨大的压力下,一直以照顾孩子为最大的准则。
②胆小懦弱。面对老黑的声声质问,六神无主,顺从老黑“用手捂住孩子的嘴”以制止孩子发声的命令。
③知错能改。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发出“教救孩子”的呼声。
3.①含蓄地表现主题。小说结尾的歌声,用“圣洁的雪山”“经幡”等含蓄地表达了心灵在四处飘荡之后最终“回家”,突显了“心灵皈依”的主题。
②完成了形象塑造。歌声艺术化地彰显了山河故乡农村妇女人性的复苏,言有尽意无穷,韵味深远。
③情节上前后对照(照应)。小说开篇写到女主人公记不清“歌中所唱”,结尾写到“听到了真真切切的歌声”,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了女主人公从“迷失”到“回归”的心路历程。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也是孩子……自己重返故园的关键”错误,这是考察到对小说细节情节的理解,从文中来看,后文说“‘老伴儿,回家了。’她说。 漆黑漆黑的夜里,她觉得自己像一只鸟,穿过黑色的迷雾,飞向遥远的黎明。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 圣洁的雪山啊 离太阳近的地方 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 回到梦中的家乡”,可见,应该是女主人公回到故乡,而非说孩子。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形象,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这是考查人物形象。考生可以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及塑造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这位农村妇女第一次参与人贩子的活动,如当老黑让她“快捂住他的嘴!”时,她“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捂在婴儿的口上”,这表现出人物的胆小懦弱;如当老黑命令她捂住孩子的嘴、扔掉孩子时,她“她的心一阵战栗,手不自觉地松开了……不知为何,她的泪潸然而下,沿着风吹日晒的深深皱纹,冰凉地滑下面颊……她楞着,像一截枯木”,这说明主人公虽然参与人贩子的活动,但良知未泯;如“在婴儿已经沙哑的哭声里,她咬咬牙,狠狠地关掉了手机”“她仰起头,长舒一口气,然后,打开了卫生间的门”“她跪下了,嘴里只有四个字:‘救救孩子!’”,这些内容表现出主人公知错能改的特点。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主人公“农村妇女”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一首歌词收束全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谈谈理解”,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考查段落的作用。可以从主旨、人物和情节等方面去作答。首先明确结尾的内容,结尾是一首歌词,而上文第三段提到“上的寺庙里,梵音袅袅,木鱼声声。缭绕的白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歌声。可是,那歌中所唱,她此刻居然记不清了”,而结尾说“黎明中,她真真切切地听到了萦回在雪山上的歌声……”,可见情节上前后形成呼应,开头“记不清”体现出人物本性的迷失,而结尾说“真真切切听到”,则体现本性回归;从人物形象上来看,上文所写的农村妇女参与贩卖婴儿的活动,而结尾所听到的歌声体现其淳朴善良人性的回归;从主旨上来看,“圣洁的雪山啊 离太阳近的地方 我追逐着飘扬的经幡 回到梦中的家乡”,歌词中的“回家”应该是指心灵的“回家”,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情节上与上文的照应或呼应,二是人物形象上的烘托塑造作用,三是主题上的彰显作用。
3、1.C
2.(1)用具体事例表现养狗者的扭曲的、荒谬的心理,有助于读者理解狗的“忠诚”性问题:(2)自然引出下文“狗如果说人话”的联想,进而对人性的丑与恶进行了正面批判。
3.(1)生动形象。用准确的描写性语言几笔就活画出人与狗的情态,穷形尽相。(2)幽默诙谐。(举例分析)符合题意即可。(3)夸张讽刺。运用夸张的语言表达辛辣的讽刺。(举例分析)符合题意即可。
4.(1)本文表面说狗,实际上是借狗刺人,揭开了人性中的伪饰,让读者看到人类社会里潜藏的丑与恶。(2)由狗的忠诚谈到这不过是人类保护私密的一种需要,使人直视并反思社会中的道德危机、信任危机。(3)在对养狗者情态的描幕、事例的叙述中表现了人们心灵的封闭扭曲、生活逻辑的空虚荒诞。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题中,C项,“人们养狗是因为喜欢狗像人一样懂得忠诚”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忠诚是人们养狗的最大原因吧。人是多么需要忠诚呀,即使最不忠诚做人的人,他也不喜欢不忠诚的人和动物”可知,人们养狗是因为喜欢狗的忠诚,而不是“像人一样懂得忠诚”,不是人人都懂得忠诚,因为有很多不忠诚的人,人们才愈发喜欢忠诚。故选C。
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常见作用有:铺垫作用;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文章内容不单调;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本题中,插入“三个人给我说过”的事,分析“狗的眼神很像岳母的眼神”“家里的狗像他父亲”“神色好像是它什么都看着了,什么都听着了”可知,内容上,表现养狗者的扭曲的、荒谬的心理;结构上,由“但狗能听懂人话,人却听不懂狗话”话题过渡,引出下文“我突然想,狗如果能说了人话呢”关于狗说人话的联想与思考。此外三个事件来源于生活,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真实,也为下文的议论奠定基础。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散文语言的能力。语言赏析主要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赏析时可以从句式、语言特色和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特色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如,叠词具有的特点就是形象、生动具有音乐性。语言的特点有个性、幽默、风趣、含蓄、清新婉约、简洁、通俗易懂。分析可知,本文语言主要赏析语言的风格特色。分析“人走多快,狗走多快,狗走多快,人走多快”“狗就坐在墙角,脑袋向前倾着一动不动,而眼睛一眨一眨地盯着”“狗有些不情愿,声不高不低咕哪着,可能在和他犟嘴”可知,描画人与狗的情态,语言生动形象;“有个成语是狐朋狗友,现在还真有狗友了。约定时间吧,狗友们便带着狗在广场聚会,狗们趁机蹦呀叫呀,公狗和母狗交配,然后拉屎,跷起一条后腿撒尿,狗的主人,都是些自称爸妈的,就热烈地显摆起他家的狗如何地漂亮、乖呀,能殷勤而且多么地忠诚”可知,刻画人与狗交友的扭曲丑态,语言诙谐幽默;“好在是,这个社会,之所以还安然无恙,仅仅是狗什么都掌握着,它只是不会说人话”“是的,不能让狗说人话,永远不能让狗说人话”可知,针对如狗一样不会说人话的人,批判人性中的丑陋与扭曲,语言极具幽默和讽刺性。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文本的内涵而凭空想象。分析可知,“人走多快,狗走多快,狗走多快,人走多快”“约定时间吧,狗友们便带着狗在广场聚会”“狗的主人,都是些自称爸妈的,就热烈地显摆起他家的狗如何地漂亮、乖呀,能殷勤而且多么地忠诚”用这些描写刻画养狗人的情态,表现人们心灵的空虚与扭曲;用三个具体事例表现养狗者的扭曲的、荒谬的心理,揭示人类心理的扭曲与荒诞;文尾“它只是不会说人话”“上帝怎么会让狗说人话呢”“狗如果说人话”“能说人话它就不是狗了”“不能让狗说人话”“永远不能让狗说人话”反复强化“狗说人话”的话题,借狗讽刺人性的虚伪,进而对人性的丑与恶进行批判。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4、1.A
2.D
3.C
4.D
5.(1)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变黄,纷纷掉落了。
(2)厚而大的石头方正又坚厚,可以千年都不变。蒲苇虽然一时坚韧,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
【解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还要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B项,女也不爽(好),错误,应为“差错”;及尔偕老(等到),错误,应为“和”;
C项,渐车帷裳(逐渐,缓慢)错误,应为“浸,浸染”;
D项,体无咎言(身体)错误,应为“占卜的卦象,卦兆”;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考生课下对于古文名篇应该吟读成诵,非常熟练。
A项,前一个是“三心二意”,后一个 “泛指时间”;
B项,前一个是“动词,吃”,后一个是 “引申为过着”;
C项,前一个是“一天”,后一个是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D项,两个都译为“一边……一边……”;
故选D。
3.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以:都是介词,译为“把”;
B项,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
C项,前一个是感叹词,通“吁”,后一个是 “介词,在”;
D项,两个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选C。
4.本题考查词语的古今含义。做题时,仔细区分是古今异义词,还是古今词义相同。把词语放到句子中,体会是否与现在的含义发生了变化,需要考生课下多积累,考场仔细甄别。
A项,至于:句中连接上文,引申为“就”;今义表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公姥:句中偏指“姥”,婆婆;今义指公公婆婆。
B项,兄弟:古今义均可指“弟弟,或者兄和弟”;
处分:句中是处理,今义是惩罚。
C项,可怜:句中是可爱的意思;今义是同情;
自由:句中是自作主张;今义是不受约束。
D.项,汤汤:古今义均指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伶俜:古今义都可指艰难。
故选D。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个句子注意:黄,形容词做动词,变黄;陨,动词,落。第二个句子注意:磐石:大而厚的石头;纫,通“韧”,坚韧;旦夕:很快。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要想翻译得通顺正确,平时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做题时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5、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