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语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1484354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语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语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语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下列句子中都含古今异义的一组 (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昼夜勤作息 ③与子同泽 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⑥嘉宾式燕以敖 ⑦勤心养公姥 ⑧共事二三年 A.①③⑥⑦ B.①④⑤⑧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⑧ 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全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 A.客有吹洞箫者 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死生亦大矣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余之所得也 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国的秋 方台两边 静静等待 忽然赶到 B.多姿多彩 吹嘘炫耀 叶子和花 考虑清楚 C.彩画绚丽 官人息怒 来得悲凉 月色朦胧 D.横贯中西 较量枪法 从神武门 一条彩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的代表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轼、辛弃疾。其中,婉约派是宋词的“当行本色”。 C.《张衡传》中称张衡“遂通五经,贯六艺”,其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下列表述不存在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 A.汉语拼音的普及,见证着中国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家发展的历程。 B.她的遭遇引起了民政部门、共青团组织、街道社区、新闻记者的广泛关注。 C.小白家里有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电动车、电烤箱等家用电器。 D.王老师将于7月10日夜间12:30抵达厦门机场。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吏为之语曰 人吏:百姓官吏 B.除书未到,即欲视事 视事:就职理事 C.寻转凤阁侍郎 寻:不久 D.坐漏泄禁中语 坐:徒,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 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C.“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寻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向武则天提出自己看法,建议最终被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2)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 (宋)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①。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②,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①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②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 B.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九”,泛指多数,“九江”,谓长江为众水汇流之江。 C.词下片一开头就沉痛地指出“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此句的“英雄”与《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词中“揾英雄泪”句中的“英雄”分别指两个作品中的作者本身。 D.“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只能敲着船像当年隐居南阳,关心天下大事的诸葛亮一样悲吟《梁父》诗罢了。这对一个爱国者是多么痛苦的事呵,所以“泪流如雨”。 2.“泪”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简析上述两词中“泪”的意象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 (1)绿桑高下映平川,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 (3)纵使相逢应不识,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5)松排山面千重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7)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原一败势难回。 (9)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永结无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相比以前的更新换代,5G网络是一次更大的飞跃。事实上,高通在其网站上宣称5G的“革命意义可与汽车和电力相比”。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一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20倍。而5G网络下的延迟也只有4G的1/10。 5G的到来也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在于:5G不仅仅是为手机设计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举例来说,5G协议允许一些数据插队,在其他数据之前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2023年,当两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通信以避免碰撞时,它们的数据可获得比你正在线观看的《星球大战》更高的优先级。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一方函需要更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频段,另一方面也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国,这也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它们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摘编自《5G会带来什么》,美国《环球科学》2018年11月14日) 材料二: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7600千米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国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校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克特,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息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材料三: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对中国华为公司及其主导的5G技术无端猜疑、横加指责甚至肆意抹黑安全性是一些西方国家抹黑华为的重点。5G技术将开创“万物互联”时代,与人类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很正常,没有哪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会在此问题上“天真”,对5G技术采取慎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何认识判断5G技术的安全性,还是要用科学和事实来说话。归根到底,安全性是个技术问题,应根据科学和事实做出分析判断。从政治考量或认知偏见出发“扣帽子”“打板子”,制造恐慌心理,甚至施压胁迫,其结果就是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的,只会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错失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损害普通消费者的利益,损人害己。 网络安全是复杂棘手的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合作应对,5G时代更是如此。在应对网络安全挑战方面,中欧应该保持有效沟通,善加利用联合国系统内和中欧之间的网络安全对话机制,而不受不良舆论的干扰和误导。 (摘编自《让合作成为5G时代的关键词》,《光明日报》2019年3月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G网络较之于以往的更新换代是一次更大的飞跃,其网速更快,流量巨大提升,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虽不会让所有人兴奋不已,但“革命意义可与汽车和电力相比”。 B.针对5G网络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大量安装基站有其必要性,同时升级现有的小型基站也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有望解决5G网络覆盖的问题。 C.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其倡导的合作文化也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发,这些因素都有望让该市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在5G即将开创的“万物互联”时代,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从技术角度出发,坚持安全高标准是赢得客户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三则材料,材料一侧重报道5G将会带给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材料二以芬兰奥卢和中国深圳为例,侧重报道加强5G技术创新的积极做法;材料三侧重报道中国华为公司在发展5G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B.材料一侧重于具体的科学数据报道,材料三侧重于对问题的原因探讨和对策分析,这是由两家媒体的性质和受众群体不同造成的。 C.深圳在研发无线通信历史并不悠久的情况下,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中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三则材料在谈到5G网络发展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提到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这反映出人们对5G网络未来的发展状况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3.请简要概括,中国要力争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从非技术层面看,需要实施和改进哪些举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风摄影社 祝勇 ①沈阳新风摄影社。地址不详,时间不详。 ②透过母亲的斑斑白发和满面病容,已找不出这张照片的痕迹。所以我对这家照相馆充满感激。应该是一架老式双反相机,一位戴眼镜的老摄影师,微笑着,钻在黑布里面,看母亲年轻的倒影。快门开合的声音十分轻微,未曾惊动母亲的笑容。 ③然后,母亲骑着单车回家。 ④应该是一个下午,有细腻的风和阳光——从衣着上看,我相信那是春天。新的季节正通过它的每一个细节一点点展开它的叙事。母亲是春天叙事的一部分。 ⑤十二岁,或者十四岁的她,穿着干净的学生装,从春天下午的阳光中穿过。 ⑥那个下午后来被层层叠叠的下午湮没了。很多年后,不再有人能够察觉它的存在,不可能把它从无数的下午中拣选出来。我却从成摞的照片中拣选出这一张。我闻到了那家小照相馆陈旧的气息。我听到母亲和摄影师的轻声交谈。然后是轻轻的“咔嚓”一响,我在这一响中进入那个下午,见证了我出生以前的时光。青春,曾经牢牢地攥在母亲手里。 ⑦母亲患上骨癌,在病床上辗转反侧,通过表情来掩饰痛苦。她的骨骼X光片被医生办公室的灯板照亮,我面对着它,呆若木鸡。这可能是她一生的最后照片。那张恐怖的照片像一扇漆黑的大门封锁了她的未来。X光片上,癌细胞正在策划对她脆弱骨骼的攻势。疾病使身体成为负面的存在,每一寸肌肉都是对痛苦的证明。医生告诉我,再发展下去,癌细胞的侵蚀可能使她的脊柱折断。那样,她将截瘫。 ⑧我没有流泪。只希望她离去的道路平坦,不要穿越一片荆丛和沼泽。 ⑨时间是流动的,但它有时会给人造成停滞的错觉。照片加深了这种错觉,因为它具有截取时间的能力——它把某个时刻单独截取下来,就像从一辆滑车上取下一个零件,使它脱离时间的轨迹。这样,当我们面对照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无须中转,直接抵达某一具体的时刻,某年某月某日几点几分几秒。仿佛时间的证据,照片证实了那一时刻的存在,我们可以在那个时刻驻足、停顿,并且对流逝的时间展开想像。照片试图告诉我们,时间的每一个“点”都是具体而实在的,是精神,也是物质。它们可以观看和抚摸。它们永远存在,并在我们寻找的时候呈现出鲜明的质感和纹路。 ⑩但是停滞毕竟是错觉,当我们把所有的照片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受到了照片的蒙蔽。时间并没有因照片的努力而停止脚步,相反,照片凸显了它的速度。时间的停滞是照片虚拟出来的现实,在照片之外,每个人都在日益衰老。作为生命最大的敌人,时间从未放松对我们的生命进行蚕食。当人们企图用照片来鼓舞自己的时候,往往对照片的嘲弄没有丝毫防范。 ⑪我用轮椅把母亲推到院子里。秋天午后的阳光已经含蓄了许多。门口的许多老人坐在轮椅里,围着花坛聊天。我把母亲推到树阴下,我想和她静静呆一会儿。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多了。 ⑫我想给她拍一张照片。但我不忍。疾病已经扭曲了她的面容,她目光浑浊,表情死板。她和当初那个年轻而有活力的少女已经被分隔在时间的两岸,再也不能相聚。她们是同一个人吗?我时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照片试图证明过去某一时间的存在,但却没有什么能够为它作出证明。我放弃了为最后时刻的她拍照的想法。我更愿意面对母亲少女时代的笑容。如果说,所谓的永葆青春只是一种假想,那么,我心甘情愿地接受它的欺骗。 ⑬从医院出来,穿越纷乱的城市街景,回到母亲不可能再回来的家。当年那家小照相馆,或许正隐身于某一条小巷里,在我的身后,一闪而过。 1.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1)那张恐怖的照片像一扇漆黑的大门封锁了她的未来。 (2)时间的每一个“点”都是具体而实在的,是精神,也是物质。 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段落。 3.简析标题的作用。 4.文中“照片”引发作者多重思考试简要分析。  四、语言运用。(12分)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植物有很多令人称奇的地方。大量研究成果证明,植物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丰富的感情,高度敏感。很多时候,它们的智商和情商不低于人类,人类尚未完全发现而已。有一种叫苜蓿的植物,在欧洲能正常生长;被移植到非洲后,它会额外分泌一种激素,使得羊不愿意去吃,达到保护自身种群的目的。 ①以便______ ②只是______ ③甚至______ ④但______ ⑤而且______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关于“读书”,《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基本义项:①阅读书籍;诵读书籍②上学;学习功课,请你任选其中一个义项,按以下要求作文: 假定你是南师大高三学生陈磊,学习成绩特别好,学校邀请你去给初中部的全体同学作一个以“读书”为主题的讲座。 现请你以“读书”为话题写一个演讲稿,主标题自拟,副标题定为:《——在南师大初中部“读书活动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温馨提示:请一定注意“演讲稿”的写作格式。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积累常见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其词意,做题时还要注意依据上下文语境中词语的搭配和逻辑关系来辨析。①学者:古指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②作息:古指休息,偏义复词,偏指“息”,今指工作和休息;④众人:古指一般人,今指大家、很多人;⑤几何:古指多少,或指过不了多久,今指几何学的简称;⑧共事,古指一起生活过日子,今指在一起工作。故③⑥⑦没有通古今异义,排除有③⑥⑦的选项,故选B。 辨析古今异义词,可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也可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还可利用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2、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搭配。其中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考生要熟悉每种句式的类型以及标志性的词。状语后置要注意“于、乎、以”三个介词组成的短语后置的情况;被动句注意“见、于、为、所、被、见……于、为……所”这些标志词以及语义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注意下列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通过“之”“唯……是”将宾语提前。定语后置句注意“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凌万顷之茫然”)、“中心词+数量短语”(如 “民归业者千余户”)。例句是判断句。 A项,“客有吹洞箫者”是“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类型的定语后置句;“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与例句都不相同,故A不选; B项,“死生亦大矣”是判断句,与例句相同;“何为其然也”是宾语前置句,与例句不相同,故B排除; C项,“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是状语后置句;“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被动句,否定判断兼反问“于”表被动,与例句都不相同,故C排除; D项,全部都是判断句,与例句相同,故D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D。 3、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短语类型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掌握常见的短语结构类型及特征:并列短 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等,然后根据词性和搭配关系来判断成语类型,做题时可以综合排除法选出准确答案。 A项,全都是偏正短语; B项,前三个都是并列短语、“考虑清楚”是动补短语; C项,“来得悲凉”动补短语、其余三个是主谓短语; D项,前两个是动宾短语、第三个是介宾短语、第四个是偏正短语或量词短语; 故选A。 短语是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能够搭配的语言单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短语类型包括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定中或状中)短语、动补短语、并列短语、兼语短语、量词短语、所字短语等,考生要综合语境,联系上下字词的搭配关系来判定,不可生搬硬套。 4、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可以展开联想回忆,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说法错误,《左传》应为《春秋》。 故选C。 5、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表述不存在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的一项”,这考查语病,且题干给出了选择的指向,即“概念方面的逻辑”。B项,“民政部门、共青团组织、街道社区、新闻记者”概念并列不当。“新闻记者”是人,同“民政部门”等不属于同一个类。将分属不同类的概念并列起来,是不合逻辑的。为避免“跨类并列”,此句中的“新闻记者”应改为“新闻机构或单位”。C项,“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电动车、电烤箱等家用电器”概念概括不当,“电动车”不属于“家用电器”。D项,“7月10日夜间12:30”概念混淆,矛盾,“夜间12:30”应是第二天的凌晨12:30。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6、1.D 2.B 3.C 4.(1)您现在拿着小小的诏书,真假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哪个能担保(没有变数)呢? (2)杜景俭认为这都是形势逼迫,不是他们的本意,请求全部宽宥他们。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坐漏泄禁中语”,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说“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要“左授”“出”等是表降职的词语,故前面应该是降职的原因——“漏泄禁中语”,意思是“漏泄宫廷机密”,由此可知句中的“坐”应解释为“因……定罪”“因……获罪”,故该项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迁’……贬官降职;‘陟’……提升官职”错误,“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错误,从文中来看,杜景俭认为上天发出预警,不是因“武则天篡位”,而是因武则天的布教施令可能“有亏礼典”,故该项错误。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第一句中,“持”,拿着;“咫尺”,小小的;“制”,帝王的命令,诏书;“即”,就;“之”,结构助词,的;“相保”,保证。第二句中,“以为”,认为;“驱逼”,逼迫;“非”,不是;“其”,代词,他们的;“悉原”,全部宽宥;“之”,代词,他们。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杜景俭,少年时以明经科中举,多次升迁后任殿中侍御史。出朝任益州录事参军。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调任益州司马,任职令未到,(房嗣业)就要处理政事,又鞭打下属官吏,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严。杜景俭对他说:“您虽然受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司还未接到命令。为什么为了这几天的俸禄,连皇上的圣旨也等不得,就想要处理政事,这不是太过于心急了吗?”房嗣业更加恼怒。杜景俭又说:“您现在拿着小小的诏书,真假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哪个能担保(没有变数)呢?扬州之祸,不是这一样的情况吗?”说完呵斥左右令他们各自散去,房嗣业羞愧而止。不久有诏书授房嗣业荆州司马一职,(原来的想法)竟然未如愿。益州的百姓和官吏因此说:“录事的心意(想法)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杜景俭)由此渐渐知名。后入朝任司宾主簿,转调司刑丞。 天授年中(691),杜景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处理钦犯案件,当时人们传扬说:“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他又迁任洛州司马,不久又调任凤阁侍郎,行宰相职权。武则天曾把季秋院内长出的梨花一枝拿给宰相们看,问:“这是什么吉祥之兆?”诸宰相答说:“陛下的恩德连草木都得到了,所以能够使秋天的树木再开花,即使周文王的恩德惠及道旁的芦苇,也不能超过。”唯独杜景俭说:“根据《洪范五行传》:‘阴阳不能混乱,违反了就会有灾祸。’《春秋》也讲:‘冬天没有过分温暖的阳光,夏天没有反常的寒冷,春天没有凄冷的寒风,秋天没有久下不停的雨。’现在已经到了秋天,草木枯黄凋落,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混乱阴阳。臣考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典。兼之臣等虽列名宰臣,本应依据天理来理顺万物,却理而不能顺,这是臣的罪过。”因此二拜而谢罪。武则天说:“您是真宰相啊!” 延载初年(694),杜景俭被凤阁侍郎周允元检举说他是李昭德的党羽,降职调为秦州刺史。后又任司刑卿。圣历二年(699),又任凤阁侍郎,行宰相职权。当时,契丹入侵,河北各州多被贼兵攻陷。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将把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杜景俭认为都是形势逼迫,不是他们的本意,请求全部予以宽宥。武则天最终听从了杜景俭的意见。过了一年多,杜景俭调任秋官尚书,因漏泄宫廷机密,降职司刑少卿,贬到并州任长史。在途中病逝,追赠相州刺史。 7、1. C 2. 本词是对国家不幸的痛苦和回天无力的无奈;《雨铃霖》是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深情;《水龙吟》是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无知己,得不到同情、慰藉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此句的‘英雄’与《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词中‘揾英雄泪’句中的‘英雄’分别指两个作品中的作者本身”说法错误,本词英雄指天下英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英雄指作者本人。故选C。 2.题干是“‘泪’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简析上述两词中‘泪’的意象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是考查学生比较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看清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比较,指出所要比较赏析部分异同,本题给出了比较赏析要求——意象,也就是比较赏析《雨霖铃》与本词中“泪”这一意象的不同之处。“泪”的意象内涵的破解,应该从诗歌的主题入手分析。那些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典型传统的意象,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学生平时一定要熟悉这些传统意象,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比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是写恋人分别之时,互相手牵着手,眼睛饱含热泪不忍心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表达了恋人之间不忍分别的深情。《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意思是说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这是写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独寂寞和愤慨之情。 8、赛罢田神笑语喧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尘满面 鬓如霜 遗民泪尽胡尘里 月点波心一颗珠 生当作人杰 两山排闼送青来 百战疲劳壮士哀 才了蚕桑又插田 相期邈云汉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是识记续接类默写,此类题目简单明确,只要平时按要求背诵,答题时借助记忆, 结合前后句提示,就能迅速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情况。本题易错字:喧、嘉、胥、鬓、闼、青、邈。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9、1.C 2.D 3.①加强行业合作。倡导政府部门与企业、学校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文化,强化技术研发; ②加强人才培养。实施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③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人才的引进和稳定创造条件;④加强对话与沟通。利用联合国系统内和中欧之间的网络安全对话机制,而不受不良舆论的干扰和误导,保持中欧有效沟通;⑤引导民众充分了解5G网络的革命意义,争取民众支持;⑥给像华为这样的龙头企业更多支持和帮助。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强加因果。结合“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7600千米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分析可知,“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其倡导的合作文化也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发”与“有望让该市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D项,“这反映出人们对5G网络未来的发展状况持一定的怀疑态度”错误。结合“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对中国华为公司及其主导的5G技术无端猜疑、横加指责甚至肆意抹黑安全性是一些西方国家抹黑华为的重点”“从政治考量或认知偏见出发……损害普通消费者的利益,损人害己”“网络安全是复杂棘手的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合作应对,5G时代更是如此”等方面分析,“人们在重视5G网络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发展状况持一定的怀疑态度”理解错误,属于过度解读。故选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分析,加强行业合作。结合“而从全中国范国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校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克特,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息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分析,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结合“从政治考量或认知偏见出发‘扣帽子’‘打板子’,制造恐慌心理,甚至施压胁迫……损害普通消费者的利益,损人害己”“网络安全是复杂棘手的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合作应对,5G时代更是如此。在应对网络安全挑战方面,中欧应该保持有效沟通,善加利用联合国系统内和中欧之间的网络安全对话机制,而不受不良舆论的干扰和误导”分析,加强对话与沟通。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主要引导民众正确认识5G网络,充分了解5G网络,争取民众支持等。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10、1.(1)母亲的骨骼X光片证明了癌细胞的侵蚀使她面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