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前我国稠油的开采方法
由于稠油的黏度高,难流动,故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开采,但稠油的黏度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温度升高到8℃-10℃时,其黏度就降低1倍,故以高压饱和蒸汽注入油层,先吞后吐进行热采,就能达到良好效果,其采收率可达到40%-60%的水平。
我国上世纪80年代就着眼对稠油的研究和开发,按稠油油藏的特点,其开采方式也各有所异,但总是沿着降黏和使分子变小、变轻的方向发展努力着。目前,提高采收率最成功的开采方法分两大类:一是注入流体热采或驱替型方法,如热水驱、蒸汽吞吐、蒸汽驱、火驱等;另一类是增产型开采方式,包括水平井、复合分支井、水力压裂、电加热、化学降黏等,这两类技术的结合使用,已成为当今稠油开发的主要手段。其中,胜利油田采用热采、注蒸汽、电加温、化学降黏(注聚合物驱)等技术;辽河油田的中深层热采稠油技术;大港油田的化学辅助吞吐技术;新疆油田的浅层稠油面积驱技术;河南油田的稠油热采技术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河南油田原油的黏度特高(普通稠油为10000mPa•s,特稠油为10000-50000mPa•s超稠油为50000mPa•s以上),热采需要的参数很大,需要注气压力7.5MPa,注气速度为100t/d,蒸汽干度为75%,蒸汽温度为290℃,油层深度为300m,放喷时地层温度为140℃,压力为5.5MPa,优选好合理参数,是有效开发稠油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攻克一道道稠油开采技术和工艺难关,使油田至今保持稳产状态。专家们认为,这些稠油开采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辽河油田位于渤海湾畔的辽河盆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地)、34个县(旗),石油总资源量34亿吨,现已探明储量19.46亿吨,年石油开采量稳定在1300万吨,仅次于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
辽河油田是地质结构复杂、油藏品类丰富的复式断块油气田,稠油、高凝油藏量尤为丰富,被称为“流不动的油田”。油田中大部分稠油、高凝油的含蜡高达50%,最高凝固点达67摄氏度,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凝固点最高、开采难度最大的原油。
重油有望成为重要的战略接替资源
近20年来,全球重油工业的发展速度比常规油快,重油和沥青砂的年产量由200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近1亿吨。委内瑞拉是重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人们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其日产重油量可达120万桶;加拿大目前的油砂日产量达50万桶;欧洲北海的重油日产量达14万桶;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重油工业近年来也发展迅猛,年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重油储量很大,但由于油藏分布于海上,或在地面2000米以下,现在还难以大量开采利用。比较常规油、重油和天然气这三大类烃类资源的状况,可以看到重油的前景是最好的,因为它的储量是年产出量的几千倍,而常规油的这个指标只有50倍。
目前,在全球大约10万亿桶剩余石油资源中,70%以上是重油资源。而在我国,陆上重油、沥青资源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0%以上。油砂预计地质资源量超过60亿吨,可采资源量超过30亿吨。油页岩地质资源量超过470亿吨,技术可采资源量超过160亿吨,可回收量超过120亿吨。
我国政府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大力开展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增加科技投入,降低开采成本,增加我国油气资源的保障程度。据了解,由于我国大规模的勘探评价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重油勘探开发的鼓励政策尚在研究制定中,重油资源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接替资源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