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整式的加减》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1、 课程标准: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项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4)、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5)、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广州市评价标准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项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4)、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5)、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知识技能目标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项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4)、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4、过程性目标(含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回忆和交流,经历对已有知识的归纳;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特别是计算)的掌握。
(3)、通过探索和研究,充分研究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过程,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5)、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从中获益;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教材分析(含重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这个内容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 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时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一方面,应使学生熟悉上述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另一方面,在学习这些概念和法则的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分析和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为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在列方程和解方程两方面做好准备。
6、学情分析(含难点)
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单元复习课,学生已经学习本章的书所有知识点内容,包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运算和应用。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还不能灵活使用,所以通过本节复习课让学生进行回顾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通过练习,小组讨论,小组总结,把平时一些易错点适时进行纠正,并通过总结方法来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7、策略及其说明(含媒体应用)
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配合教具,PPT,投影仪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融为一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发现规律,验证猜想。在教学中,运用适度的激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观察、实践、问题转化等数学活动中充分体验探索的快乐,发现新知,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精讲,使观察、猜想、转化、归纳、实践、推理、验证、分类讨论贯穿在整个教学观察之中。作为一个新的内容的起始课,应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下功夫,让学生体会学习整式的意义和必要性,同时还须强调整式表达的规范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总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师生活动
环
节
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闯关游戏,如果能闯关成功的话,最后将获得由老师送出的宝藏一份。
第一关(概念关)
任务:
1、完成第1,2题
2、梳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相关知识点并结合课前小试卷进行说明
一、分析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1)、
1 只青蛙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2 只青蛙2 张嘴,4 只眼睛8 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 只青蛙3 张嘴,6 只眼睛12 条腿,扑通3 声跳下水;
······ ······
n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扑通______声跳下水.
(2)、如图(图中长度单位:m),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m2
二、课前概念回顾:
知识点(一). 单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与一个字母也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例题1. 下列式子:① x=1; ② πr2 ;③2ab;④ - a²b;⑤ 0;⑥ 其中单项式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例题2. 填表:
知识点(二). 多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多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多项式的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常数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________________
例题3 填表:
例题4. 判断下列式子共有多少个整式 ( )
(1)-1; (2)r; (3); (4) ; (5); (6) ;
(A) 3 (B) 4 (C) 5 (D) 6
知识点(三). 同类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同类项;
例题5. 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同类项的是( )
A.- xy 和xyz B.
C. 和 D. 和
例题6. 若与是同类项,那么m=______,n=_______.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规律性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这里出现的n,2n,4n, 是已经学过的单项式和多项式,我们把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归纳一下单项式、多项式和同类项的相关知识点并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梳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相关知识
点,让学生回顾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作答能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反映和课前的练习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补充,当中将本章所有的主要概念及法则准确表达,理解能力有所增强。
环
节
二
第二关(运算关)
任务:
1、利用10分钟完成A、B、C三组的计算题
2、小组总结做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3、小组派代表发言
A组:合并同类项
1、
B组:去括号,代入求值
2、
3、
4、先化简,后求值:,其中a=-2,b=
C组:列式化简
5、如果的2倍减去一个多项式得到,求这个多项式。
师:第二关的任务是:1、利用10分钟完成A、B、C三组的计算题
2、小组总结做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3、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总结方法,派代表发言
学生反思总结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环
节
三
第三关(应用关)
任务:利用整式的知识解决我们实际生活问题。
为节约用水,某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15立方米,超过部分加价收费,假设不超过部分水费为2元/立方米,超过部分水费为3元/立方米.
(1)如果用水量为5立方米,应缴纳的水费为多少元?如果这家某月用水20立方米,那么该月应缴纳水费多少元?
(2)如果设用水量为x立方米,请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家用水应缴纳的水费?
(3)如果这家某月的水费为60元,那么这家本月用水多少立方米?
教师出示例题,学生先思考尝试写出答案后互相讨论,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进行讲评.讲评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易错点.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规律,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一般结论。
(1)分类讨论;(2)代入求值;(3)与第三章的一元一次方程结合
。
环
节
四
第四关(实践关)
任务:
1、 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已经准备好的火柴棒动手摆放图形进行自主探究。
2、 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过程与结果。
如图所示:用火柴棒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1,2,3,4或5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则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师:第四关(实践关)
任务:
1、 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已经准备好的火柴棒动手摆放图形进行自主探究。
2、 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过程与结果。
生: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其规律。
学生需要体会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寻找一般规律,经历先把复杂图形分解,从其中的特殊图形入手,先就个体观察特征,再扩展到一般,最后由整体总结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模式,学生需要体会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动手实践—寻求规律—归纳总结,经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猜想验证、归纳总结这些数学活动,从不同视角观察问题、发现规律,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环节五
环节五、小结归纳,自我完善
师生共同从知识方面思想方面总结课堂内容。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课堂上学生畅谈收获,回顾本章,总结全面。
环节六
环节六、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回顾落实知识点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单元复习
一、概念关 二、运算关 三、应用关
1、用字母表示数 A组:合并同类项
2、单项式 B组:去括号,代入求值
3、多项式 C组:列式化简 四、实践关
4、整式
5、同类项
【基于评价标准的教学反思】
本节是全章的复习课。传统的复习课都是按部就班地归纳知识,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无味,而且课堂效率比较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一节课我选择了另外一种新颖的上课模式,就是师生共同做一个闯关游戏,如果能闯关成功的话,最后将获得由老师送出的宝藏一份。这样,学生感到新颖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容易投入,也尽情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寻规律,激发求知欲望为主,而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学得顺利。这节课首先通过1道儿歌和1道几何题目,让学生复习了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然后通过课前的练习和反馈,点评易错的题目,带着学生共同归纳主要的概念和知识点,形成本章书知识体系,让学生清晰本章书的来龙去脉。接着,重点放在整式的运算法则,运算过程,和整式的实际应用上,最后附上一道探索性较强的几何问题,要求学生想象图形的结构,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学生接触空间图形较少,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放,借助实物搞清图形的结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方法的同时,也主动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我创设情境,注重感悟,关注生成,着眼发展。教学不足: 我的过渡语和评价语过于简单,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充分;没有给足学生自学与交流的时间。总之,教学是一门不断改进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改进,反思并吸收,这样才会有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