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浏阳五中体育课教案(二)
授课年级:高三 授课教师:周敬春 时间:
教学内容
一、排球:1、复习排球双手下手垫球 二、 接力跑:1、 复习上挑式传接棒技术
2、学习排球正面上手发球 2、迎面接力游戏
教学三维目标
1、复习改进排球双手下手垫球技术,初步掌握正面上手发球要点,力争将球从网子上面发过去。2、通过慢跑中上挑式传接棒练习掌握正确的传接棒方法,力争配合默契。3、利用迎面接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
课的部分
课 的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和 学 练 法
时间
次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开
始
准
备
部
分
1:课堂常规
2、男女同心圆跑动中做五步变换跑。
3、游戏:猎人打鸭子
4、徒手操4—6节
上肢运动 体转运动
体侧运动 腹背运动
全身运动 关节活动
检查人数、服装、宣布课的内容、处理见习生。
组织:男女生两路纵队跑进成同心圆,逆时针方向跑并加五步变换跑。
教法:1、口令(向右转)两路纵队跑成内外同心圆。2、教师示范五步跑动作。3、要求学生逆时针方向跑中做前、后、侧踢腿跑、后蹬跑、高抬腿跑。
组织:学生分两组,一组做鸭子,一组做猎人,鸭子站在直径为15米的圆内,猎人站在圆外。
教法: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后组织安排学生练习。
组织:学生同心圆面向内
教法:教师示范徒手操动作,用口令指挥学生进行练习。教法:教师示范徒手操动作,用口令指挥学生进行练习。
体育委员集 ☆☆☆☆☆
合整队如右图 ☆☆☆☆☆
要求做到快静 ☆☆☆☆☆
齐。 ☆☆☆☆☆
练习队行:见图
学练法:1、听
教师口令逆时
针方向跑动。2、
观察老师示范,听信号或节奏模仿练习。3、要求:练习认真积极,动作协调有节奏。
练习阵行:
学练法:根
据规则,猎
人持一沙包掷打圆内的鸭子,鸭子如被打中则加入到猎人的行列,鸭子全部打完后转换角色。
练习队行:
学练法:观察
教师示范,听口令
模仿着做徒手操练习
要求:动作准确,舒展大方
十
分
钟
4
2
4
×
8
拍
基
本
部
分
一、 排球:
1、复习双手下手垫球
要点:“插 夹 提 送”
重点:判断取位,对准来球“插夹提送”协调用力。
难点:垫球到位。
组织: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6—8组,每组一球。
教法:1、教师提示重点并示范。2、让学生做移动中垫球的模仿练习。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4、优差对比改进技术。
练习队行:(1)、集体同
心圆同上。(2)、3人一组成
三角 :
学练法:1、观察示范,理
解重点,移动中模仿垫球练
习,2、三人一组一抛一垫
过度到对垫。3、观察优劣
三
十分钟
2
9
基
本
部
分
2、学习正面上手发球
要点:正对球网单手抛球,发球手向上向后引臂,球落到头上方时挥臂击球。
重点:控制抛球距离,掌握击球点和用力。
难点:击球时机的掌握,击球部位和用力。
二、 接力跑
1、复习上挑传接棒技术
重点:接棒手型和传棒方法
难点:行进当中传接棒的配合
2、迎面接力游戏
组织:学生集合两列横队
教法: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边讲边示范。2、让学生做模仿练习。3、抛球练习,提示球离身体一臂距离。4、发球练习:对墙发球。5、教师巡回辅导及时纠正错误。
组织:学生一组围圆
教法:1、教师提示上挑式接棒手型:虎口张开向下,掌心向后。传棒方法:由下向上将棒的前端挑入接棒人手中。
2、示范后要求学生由排尾向前传棒练习。
3、提出左、右手的传接配合默契。
4、慢跑中传接棒练习。
教法:教师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左边第一位同学持棒听信号起跑到对面将棒传给对面第一位后站到排尾,右边第一位同学接棒后跑到对面将棒传给第二位依次循环直至全部跑完看那个组最先跑完。
示范进行对照比较。
练习队行
见右图
学练法:1、观察教师示范,理解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要点。2、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3、练习抛球感觉球离自己身体的距离。4、反复做对墙发球练习,体会用力。,逐步掌握技术。5、虚心请教,改正错误。
练习队行:
学练法:1、
理解要点,体会
接棒受型和传棒方法。2、学生1-2报数后,用两根接力棒由后向前传棒时双数左手单数右手。3、满跑中做传接棒练习。
要求:1、接棒人慢跑中做好接棒手型但不要回头看,传棒者接近接棒人发出接棒信号并完成传棒。2、传接棒配合默契。
练习队行:
××× ×××××× ×××
1、根据游戏方法和规则学生分成人数相当的两组如上图。2体育骨干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三
十
分
钟
6
9
次
6
8
次
2
结
束
部
分
1、素质练习:立卧撑
2、放松整理操2节。
3、总结效果提出要求布置课后练习,下课。
1、提出练习要求,规定完成次数和组数。
2、示范后用口令指挥练习。
3、总结得失,提出要求。对墙发球徒手练习20次。
1、 男:15×2 女:12×2
2、 察示范听口令练习。
3、根据教师评价,进行自我反思。收交器材,师生再见。
5
分钟
2
教
学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