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上册1新闻两则导学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357854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1新闻两则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1新闻两则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案 课题:新闻两则 编制人:魏淑荣 审核人:解美娟 苏妮 班级: 姓名: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语言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流程: 流程 内容 方法 生成 独学 分钟 整体感知 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找出文中自己认为较难掌握音形的生字词画出来并查准。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法 在书上标记重点词语,查工具书,弄懂每个词。 1、给划线字注音。 溃退( ) 歼灭( ) 督战( ) 芜湖( ) 签订( ) 取缔( ) 对峙( ) 要塞( )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合学 分钟 对学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4、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5、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学法: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对子间讨论交流。 2、对子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习小组再讨论解决。 1、体裁: 主要内容: 2、对比的文字是: 对比的作用是: 3、 4、词语是: 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 情绪。 5、 群学 展示 分钟 单元一:主要内容 单元二:对比作用 单元三:议论作用 方法:1、随机抽题。 2、组长主持,针对预设的展示单元,进行分工并预展。 3、进行班内大展示。 反馈 分钟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评阅评价: 学校评价: 导学案 课题: 新闻两则 编制人:魏淑荣 审核人:解美娟 苏妮 班级: 姓名: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1课第二课时 流程: 流程 内容 方法 生成 独学 分钟 整体感知 朗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 找出文中自己认为较难掌握音形的生字词画出来并查准。 2. 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3. 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 1、 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形、义; 2、 理思路时要仔细分析作者主要写了哪几层意思,找出每层意思的起止处。 1. 生字词 阌乡(  )潢川(  )  鄂豫皖(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  襄阳(    )  逃窜(   )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 地点: 时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3. 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合学 分钟 对学 1、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2、 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3、 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4、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 对 学、群学 先对子间交流讨论,解决不了交由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1、 概述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是因为: 2、 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目的是: 3、 取得的胜利: 4、我的理解: 群学 展示 分钟 单元一:南线战绩 单元二:议论作用 大组活动,组长主持,全员参与 ①交流。 解决前面未解之问题。 ②抽签。 明确小组展示任务,并分工。 ③预演。 优化展示方案,进行组内展示预演。 进行班内大展示。 反馈 分钟 能力提升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教师评阅评价: 学校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