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和角交朋友(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
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 庄任跃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用尺子画角,
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能认识由实物抽象而出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学会画角;感悟角的大小。
教学关键:动手操作认识角,观察探究感悟角。
教 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学 具:三角板、筷子、硬纸条、图钉、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角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教师引入:“老师今天为同学们请来了几位数学朋友,如果同学们还记得这些数学朋友,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它们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后,教师接着提问:“还有哪个图形没出来呀?”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接着课件演示“三角形”的出现,并通过提问将话题引到角上来,让学生自由谈角。最后课件演示给几何图形角穿上“美丽的外衣”变为生活实物角。
2、小结:同学们觉得角神奇吗?想和角交朋友吗?引出课题《和角交朋友》。
(二)、操作探究认识角
1、找角:教师引入:“生活中有很多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生活中去找角吧!”学生从主题图或从生活中找角,教师和学生一起找角,一起交流。
2、摸角:教师引入:“同学们都很棒,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角,例如,有的同学就找出了三角板上有角。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上面的角,用手摸一摸,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或者告诉老师。”学生尝试摸角,并交流摸角的发现。
3、拼角:教师引入:“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了不起,既能找角,又能摸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用筷子模仿拼出你喜欢的一些角来,你能做到吗?请你在操作中思考:拼一个角要用几根筷子?怎么拼?”拼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拼的是什么角?评一评:拼的象不象。
4、自学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引入:“刚才拼成一个角的两根筷子和连在一起的尖,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如果想知道的话,请打开课本39面,看了例1的内容,你就知道了。”学生自学完成例题,校对后,提出探究问题:角由什么组成的?顶点起到什么作用?
5、判断角:先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再说出你的看法。
( ) ( ) ( ) ( ) ( ) ( ) ( ) ( )
6、画角:教师引入:“刚才,同学们都很聪明,用筷子拼出了很多生活中的角,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把拼出来的角由桌上‘请’到纸上来,你能做到吗?你觉得应该使用什么工具呀?”学生尝试画角,探索画角的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画完后,一起交流出画角的正确的方法“先画顶点,再由顶点出发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边,最后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师生进行双边互动画角。学生检验修正后,互展作品,互相评价,交流画法。
7、探索角大小的奥秘:学生先观察自己画的角,再把小组中所有的角放在中间一起观察,一起思考: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通过引入导出“活动角”,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操作活动角探索角大小的奥秘,最后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8、比角:教师引入:“运用大家一起探究出来的结论,我们来比比角的大小。”课件出示第1、2组题,让学生快速判断并说出想法。接着出示第3组题,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9、数角:让学生数出下边两组图形中角的个数。
( )个角 ( )个角
10、小结、质疑。
(三)联系生活想象角
让学生运用画笔,发挥想像,把自己画出的几何角变成生活实物角。(这一环节未能完成的可带回家继续完成)
(四)总结延伸
1、畅谈收获:学习了这节课,你自己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其它同学学得怎样?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想同大家交流吗?
2、知识延伸:比比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角又准确又多。
板书设计: 和角交朋友
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