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低段解决问题的策略
武王小学 赵庭花
数学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客观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问题解决则突出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我基于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培养低段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下面就与同行们交流一下。
策略之一:读题法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看题、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清楚、理明白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1)初读,读通。因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有必要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如右图中的问题是“学校有2堆花,每堆9盆。现在每6盆可以摆一个图案,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上面的字都认识吗
都认识( ) ; 有些不认识( ) ;有些不认识但是和图一起能看懂( )
(2)再读,读准。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其实事实上题目可能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又加上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决定在读题时要求学生“字字出声读题慢”,用手指指着读协助他们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3)细读,读清。所谓细读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的字词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边想边读,理解每个字词的确切含义,因为有时少读一字或错看一个词,都会使审题结果和原题不符。
再如右图中的问题是“学校有2堆花,每堆9盆。现在每6盆可以摆一个图案,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这样的题中,学生很容易出错,老师在辅导学生读题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把重点的字词划起来,对照图挑选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帮助学生养成边读题,边挑重点的习惯。
策略之二:画图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四年级以前儿童的的思维都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四年级以后慢慢发展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所以在教学低段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画图法是比较常用的解题策略。比如一年级下册一道思考题,“一共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男生之间插进一个女生,一共可以插进多少个女生?”这道题如果列式算,很抽象,但是用画图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符号代替男生女生,如用圆圈代替男生三角代替女生画图来解决 ,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且学生再通过画图以后, 再到这样的问题就有感性认识了,为形象
维奠定了基础。让数学不再是少数人的数学。
策略之三:看关键词句
解决问题首要要弄明白所给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所以认真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在读题之后找题中的关键词句对本题进行分析。其实看关键字词句也就是理解问题的实质。在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
例如:二年级下册的一道解决问题“三年级学生分成8个小组学游泳,每组9人,其中已经学会游泳的有58人,没有学会的有多少人?”这道找到关键句“8个小组,每组9人”理解出第一步,就是要求8个9是多少?然后再理解 “已经学会”,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再比如把28包奶糖平均装在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几包?学生很快会找到关键词句“平均装在”就知道是平均分的问题,就知道应该用除法解决。
策略之四:交流解题思路。
交流的能力是未来社会公民应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交流可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为解释、 推断、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美国数学课程标准8就是“交流”其目的就是加强对数学的理解;交流有助于强化数学的思维,有效的组织思维活动,同时向教师和同学表达数学想法 可以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所以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提供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去表达、倾听、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平时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上来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在交流中学生找到了学数学的自信。同时也展示了各自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策略之五:实践操作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方式,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通过实践活动可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实践操作应因地制宜的展开,比如我们在解决“一根长 16米的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长多少米”?一二年级的直接去想象有点难度, 这时如果身边没有绳子,就可以用红领巾理解对折一次长度就少了一半,再对折就又少了一半,进行直观的操作所有学生都可以理解了,让数学成为大众的数学。
策略之六:总结解决问题四部曲
在低段的数学解决问题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地 解决问题习惯。我把解决问题分为读题、列式、带单位、写答四部曲。这样学生每次解决问题后就用这四点检查自己步骤是否完整。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有的题不需要列式。
策略之七:制度奖励法
奖励制度的制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认真的完成作业后能够体会到老师的重视,并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认识到自己做作业不单单是做作业,它更能让老师了解自己,更多的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和兴趣。因为这个奖励制度是长期的,有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实行了一学年后,学生的作业明显认真仔细了很多,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竞争力,达到了巩固提高审题习惯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总之,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的策略。在教学中要树立策略意识,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办法解决的。在小学低段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地兴趣,养成良好地解决问题习惯。为高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数学素养奠定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