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统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运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6344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运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运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0文艺天地引言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民族歌剧成功地将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研究这种特定运用,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歌剧是如何在吸收西方歌剧形式的基础上,以传统戏曲元素为基础,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助于我们理解民族歌剧的发展和成就。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研究如何在新的艺术形式中运用传统元素,可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推动其创新发展。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探讨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以及这些元素发挥的艺术价值和作用。此类研究能够让我们看到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形式相融合的过程,从而理解艺术创新的过程。这对于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一、传统戏曲和民族歌剧的传承关系(一)传统戏曲的历史发展中国戏曲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与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先秦时期,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剧种。中国戏曲拥有上千种地方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粤剧、豫剧等,各具特色,世代传承。戏曲天然具有文学性,通过抒发人物情感、展现故事情节、表现社会现象等内容,传递文化精神,满足观众审美需求。戏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身段、动作、表情)等多种技艺,每个演员都需精通。同时,戏曲表演非常讲究传统的“行当”与“腔调”。戏曲伴有丰富的音乐及舞蹈。各地戏曲都有自己特色的伴奏乐器、唱腔、旋律与舞蹈动作。戏曲的舞美设计包括戏服、道具、化妆等方面,能

3、带给观众丰富的视觉效果。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较长,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戏曲的表现形式多样,体现在文学、表演、音乐舞蹈和舞美设计等方面,是世界艺术史中的一个丰碑。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戏曲起源于古代祭祀、乐舞及战斗等活动。西周时期,八佾舞就已成为一种专业表演,有固定队伍与音乐伴奏。春秋战国时期,乐舞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百戏”“杂技”等表演形式。乐舞、杂技进一步演变发展,出现了许多传统乐府故事,如孟姜女耕莘采薇等。鼓吹、快板、相声等表演形式也在这时期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戏曲形式逐渐出现,汉剧、禽剧等戏曲剧种开始涌现。同时,表演逐渐发展为专业,演员开始系统学习。隋唐时期,戏曲进一步发展

4、,出现了许多新的剧种,如“高调”“南腔”“嵇山戏”等,这些剧种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宋元时期是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北宋时期,出现了“大腔”等多种新的声腔。南宋时期,张千里相公神龙诔文开创了戏曲宽街范本。元朝时期,元曲、杂剧特色鲜明,走向成熟,诸如张可久和关汉卿为代表的剧作家都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不朽的戏剧之作。明清时期,戏曲传统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运用周容生四川音乐学院声歌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音乐学院院级学术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YXS2022060)。摘要:中国民族歌剧自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以来,一直致力于融合西洋歌剧的形式和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元素,以此创造出具有民族

5、特色、反映中国现实主题的舞台艺术品种。野火春风斗古城 作为其中的一部作品,具有研究价值,可以看作该发展脉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运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先分析了传统戏曲与民族歌剧的定义及背景,并以 野火春风斗古城 为例,探讨戏曲中的身段、念白、唱腔等元素如何在民族歌剧中得以体现,最后分析得出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歌剧中发挥的作用。关键词:戏曲元素;民族歌剧;角色类型;声腔与曲调作者简介:周容生(1981),男,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美声)。71文艺天地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地方戏剧,如昆曲、越剧、京剧等。昆曲盛行于江南,同期在北方出

6、现了昆调京剧,后来发展成为京剧。同时,戏曲表演、音乐、舞美设计等表演元素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二)民族歌剧发展历程民族歌剧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是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元素相融合的中国式歌剧,代表作有白毛女红灯记等。特点是在保留戏曲元素的基础上,吸收西洋歌剧及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主思想传入,民主思想的传入激发了新文化运动,推动文艺创作向现实生活、民间故事转向。这使得民族歌剧有了表现现实题材的动力,也为发掘中国民间故事提供了创作资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文艺事业给予了全面支持和优先发展。这为

7、民族歌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宣扬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理念提供了舞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民族歌剧也在这个时期紧密配合社会发展,反映社会主题,进行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创新。同时,国际交流与中国文化的输出,为民族歌剧提供了更多展示中国特色的舞台机遇。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这些背景既为民族歌剧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广泛资源,也影响了民族歌剧在形式、内容与表现手法方面的多样性、创新力和发展方向。(三)戏曲与民族歌剧的传承关系中国的戏曲及民族歌剧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绎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及时代气息。在传承关系方面,民族歌剧从中国传统戏曲中吸取

8、营养,同时又融入了西方歌剧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歌剧逐渐流入中国,中国的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用歌剧的形式来表现中国的故事。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戏曲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时刻。以戏曲为基础,结合歌剧的艺术形式,民族歌剧应运而生。戏曲给民族歌剧带来了诸多影响,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如唱、念、做、打等,为民族歌剧提供了表现形式的参照和启示。其中,唱腔的塑造、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铺展,都和传统的戏曲息息相关。同时,戏曲在故事题材、人物塑造、舞美设计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也给民族歌剧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对民族歌剧的创作使得传统戏曲进行艺术创新,在民族歌剧的创作

9、过程中,艺术家们并没有完全抛弃戏曲的传统,而是对其进行吸收、深化,如融合了西方歌剧的唱段、乐队伴奏等特点,然后用戏曲的语言重新创作和演绎。这种创新的精神可以表现出中国人对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两者相互促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歌剧也开始影响到了戏曲的创作。民族歌剧的成功,一方面启示了戏曲人,在戏曲创作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现实主题和音乐风格,从而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戏曲提供了新的表演空间和观众群体,使得戏曲艺术的传播得到了拓宽和延伸。总体而言,戏曲与民族歌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传承和变革关系,这种关系在艺术内涵、表现形式、发展路径等方面表现得尤为鲜明,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创新精神。

10、二、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一)传统戏曲的角色类型民族歌剧借鉴传统戏剧中的角色划分,如生、旦、净、末、丑等。同时,根据现代表现需求,对角色进行拓展与创新。中国戏曲中的角色类型通常被分为几个主要的类别,也被称为“行当”或“行头”。中国戏曲中的角色类型通常包括以下四大类:生:生角是一般的男性角色,可进一步分为许多子类。如“小生”是年轻有俊俏外表的男性角色,尤其是出现在恋爱故事中;“老生”通常是年纪较大或更有地位的男性角色,如将军或学者等;“武生”是擅长通过肢体语言演绎戏剧冲突和武打戏的角色。在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中杨晓东、关敬陶和高自萍虽然都是以“小生”的形象出现的,但是高却与前两者有着鲜

11、明的区别,前两者都是具有正义感的典型“小生”,后者则是个性张扬、狂放乖张的“小生”。旦:旦角代表各种类型的女性角色。其中,“花旦”通常是年轻、美丽的女性角色;“青衣”是指更为贤淑守礼的女性角色;“老旦”是年龄较大的女性角色,如母亲或者婆婆等;“武旦”是擅长武术的女性角色。野剧中的金环银环就是旦角,她们虽然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但是在剧中所担任的旦角属性却不同。“金环”身为姐姐,个性沉稳,是一位处变不惊的地下党领导人形象,担任戏曲中“青衣”的角色形象;银环则是一位青涩的未婚少女,映照出的是戏曲中“花旦”的角色;杨母则充当戏曲中“老旦”的角色。净:净角通常具有特殊特征或者显著的面部彩绘,这种角色72文

12、艺天地可以是正面的角色,也可以是负面的角色。例如,“老生净”可能是作为技艺娴熟的军人或武者;“小生净”通常是年轻漂亮、带有浪漫特质的情人或英雄;“丑生净”也叫丑角,擅长讽刺和幽默的表演,通常是喜剧效果的提供者。野剧中一大反派人物,日本军官多田就充当了戏曲中“净”的角色。丑:丑角通常是剧中的喜剧人物,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他们的特点是滑稽、爱笑,并常常在剧中提供幽默元素。丑角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类型,如普通平民、国王、农民或者神。(二)传统唱腔与曲调民族歌剧中的音乐使用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板胡、二胡等民族乐器合奏,以及根据地方戏曲唱腔创作的旋律。这样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丰富了音乐表现力。

13、娘在那片云彩里作为野的核心唱段,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其中吸收了很多戏曲唱腔元素。这是一首杨母临死前对儿子的咏叹调,对应杨前面所唱的不能尽孝愧对娘。日本人以杨母为要挟,逼迫杨晓东投敌,杨母为了不让儿子为难,决意自我了结,娘在那片云彩里就是在临终前对儿子所唱的。从剧中可以看出杨母是一位敢爱敢恨、热血衷肠的女性,并用富于浪漫主义的抽象表达安慰儿子,缓解他的丧母之痛,同时也鼓励他继续坚持抗日工作。这首歌在唱腔上多次运用戏曲中的拖腔,例如,开头第三句“眼看春天就要到来”中的“来”字就运用了拖腔,在戏曲中的节奏感和氛围感更加沉浸,更增强了整体曲调的表达,加强了情感,摒弃了快节奏的紧凑感,换取了一种缓慢而透彻

14、的表达,让旋律更加饱满,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起到了“以声传情”“以腔造型”的重要作用。在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的开头,黄华丽老师使用喷口的技巧演唱“春打六九头”,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唱出了杨母坚韧顽强的抗日决心。“喷口”是地方戏曲中表现角色情绪、突出性格的重要演唱手段,在选段一开始出现使地方韵味更加浓郁,充满民族色彩。戏曲唱腔有多种表现方式,在民族歌剧中的使用不仅能展现独特的民族韵味,更能丰富情感的表达及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出民族歌剧特有的艺术魅力。三、传统戏剧元素在民族歌剧中的作用与价值传统戏剧元素,如腔调、表演技巧、乐器伴奏等,引入民族歌剧之中,带给作品更加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内涵。传统戏曲中的许多

15、元素都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力,它们的融入能使民族歌剧在音乐性和戏剧行文上更为独特和生动。首先,传统戏剧的表演元素,如身段、手眼、步法等,也使得民族歌剧的表演更具视觉张力。无论角色塑造、剧情铺陈,还是唱腔设计,传统戏剧都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其次,不同地方戏曲种类所特有的唱腔也对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大量灵感。再次,增强了文化凝聚力;民族歌剧吸取传统戏曲元素,赋予了它鲜明的中国特色,既呈现了中国广大地域文化的多元性。最后,通过艺术的手段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认同感。这种扎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在民族歌剧中融入传统戏剧元素,构建了独特的中国歌剧艺术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

16、传统艺术的现代化步伐,并给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结语传统戏剧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运用对于丰富歌剧艺术表现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还可以从如何继续加强传统戏剧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融合的角度,进一步挖掘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总体而言,民族歌剧为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间。在民族歌剧的创作过程中,既实现了对传统戏剧元素的挖掘和传承,又对其做出新的诠释和创新,使得传统戏剧得以焕发新的生机,拓宽了创新的可能性。同时,传统戏剧元素在被引入和融入民族歌剧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演进,提升了社会认可度和观众的接受度,进一步推动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传统戏剧元素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实现了传统和现代、艺术和文化、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民族歌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而且增强了其深化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功能,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创新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王旭洲.民族歌剧中戏曲元素的运用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20.2张娴.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唱处理对其中四个主要唱段的剖析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1.3孟亚非.戏曲元素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4曹艳艳.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母人物形象及其唱段分析D.郑州:河南大学,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