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优雅性:传统与现代的切入点
摘要: 传统与现代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尤其在建筑的形式上更是
如此。本文通过某实验基地外协楼设计为例,阐述了如何遵重传统的
内涵,并表达建筑的优雅性以展示现代建筑的传统意境和精神。
关键词: 优雅性 建筑环境 传统与现代
2001 年初夏,我们受某基地营房部门委托,参加了试验外协楼方案
设计,建筑的功能是为试验人员提供住宿、餐饮及会议等服务,建筑
面积 5000m2,四层框架局部砖墙结构。该建筑座落在试验基地主营区
外的一个小营院的南侧(原有一加油站位置上) 西面是城市主干道, ,
东面是营院景观绿地,北面是基地一科研招待所及江南园林景观。此
处的江南风格的园林景观作为原有科研招待所的一个配景存在,两者
的结合好象是一句话没有写完,未能形成一整体。当新的试验外协楼
置于其南侧时,就有机会展示其建筑与景观的完整性与优雅性,也由
此激发起我们的创作欲望。
一、设计理念
处于科研招待所一侧的部分江南园林式的建筑环境之中, 试验外协 新
楼设计应体现总体环境的"优雅"性。 优雅"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 "
灵魂,它没有严谨的等级层次关系,而是让人在没有任何地点变成固
1
定目标的情况下,从一处漫游至另一处。优雅场所的特点是与不同的
外部环境情况紧密相联的,优雅的空间是人们本能感觉的场所,应被
设计为多种差别如非连续性片段的组合,具有多种意义,给人以多种
感觉。规划优雅场所的建筑艺术其任务就是通过外形的不连续的变化
来展示周围的主要氛围背景,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加以创新。因此,
创新就是依据城市街道总体的环境——就北方城市的条件,结合自身
周边的园林式小环境,将建筑空间看作是这个地区文化的场所,让人
产生丰富的联想,建筑空间变成了各种场所的复合体,使人在诸多相
互交织的场景中漫游体验,形成了一个隐喻,表达了我们所要展示的
传统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园林建筑的传统形式。因此,将优雅性
作为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切入点正是我们的出发点。
二、建筑总平面与环境设计
为了使新老建筑通过园林景观得以延续, 新建筑在体形上应与园林景
观建筑保持对应与协调,通过对原有水景、廊桥等改造利用;通过对
外协楼建筑的打碎重组形成分叉融于景观之中;通过对建筑轴网的旋
转顺应园林景观的流向使其产生动感;通过对建筑造型的处理表达了
传统的意境等手法,将两座功能相似的新老建筑有机地联接起来。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
画意。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句话说明了 。这
2
脉源贯通、曲径通幽是造园的灵魂,其效果就是优雅。因此我们结合
现有地形,因地制宜地叠山理水,并设计了一系列的亭榭、曲径、台
阶等,或俯在水边,或挑于水上,游人信步其间,左右顾盼有景,使
距离拉近,形成多视点的景观艺术,以达到预期的设计理念。
作为以满足试验用招待用房的特殊性,使用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西侧
主入口与城市主干道相连,内部入口设在南侧使内外分离,停车场置
于西南侧,既兼顾人员出入,又使人车分流。
三,平面设计与功能组合
为对建筑所在的园林化的环境作出诗意般的反应, 体现建筑本身及 以
其环境的优雅性,我们运用园林艺术的手法将建筑整体打碎重组,根
据不同的使用功能结合景观形成三个舒展的分叉翼展,很自然地将其
融入环境、拥抱环境,以此得到多视点的动态景观。其中南向一组较
短的翼展与另一组较长的翼展成一角度穿插结合,使中部形成一较大
的大堂空间。大堂前部为主立面是人员的主要入口,大堂后部为内部
使用入口,通过中部一椭圆形喷水池上方的悬挑楼梯作巧妙分隔。大
堂一侧设置休息厅、咖啡厅及商业部等,另一侧设置服务台、商务中
心、卫生间等。二层北侧为会议室,南侧为客房。三至四层均为客房。
中庭是一个充满阳光的三层共享空间,气势不凡,中间有一喷水池及
椭圆形悬挑楼梯贯穿于大堂之中,并通过流水和光影使空间形成极为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