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白螺镇初级中学 周培英
教学目标及要求: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3、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从而加深个人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授
PPT故事导入
二、 新授
(一) 读一读,疏通文意。
1、 老师范读。
2、 学生自读。
3、 学生朗读。
4、 学生再读,并翻译课文(分小组讨论)。
5、 学生做题,积累重点字词。
6、 学生翻译,老师纠正。
(二)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①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从哪两个方面逐步展开论证?
③ 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 师生共同解答。
举例论证
困境造就人才 客观 正面
(个人) 道理论证
生于忧患 主观
死于安乐
安乐毁灭国家 无法家拂士
(国家) 反面
无敌国外患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来论证,从个人成才来讲,先列举六位名人的典型事例来论证“困境造就人才”,他们都出身卑微,都遭受磨难,最终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进而运用道理论证,从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来论述,人才的造就既离不开客观环境的艰苦磨炼,也离不开个的主观努力,两者合一方能成才,这是从正面论述的论点。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一个国家内有贤臣,外有敌国,方能兴旺。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 小结
孟子在两千年前留下的思想成果,可谓博大精深,时至今日,它依然熠熠生辉,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完成这一课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未尝不是生于忧患的一个绝好的例证,所以多一些忧患意识,少一些享乐思想,愿你的人生更精彩!
四、 作业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或词语与此意思相同?
2、你还知道哪些事例可证明这一道理?
3、中考在即,学了本文之后,你将如何面对以后生活学习中的艰难险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