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她是我一生中最满意的老师
路桥区路北街道路东小学 陈婉萍
不经意间,我已在讲台上站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来,我常常问自己:我都给我的学生留下了什么?我应该给我的学生留下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直到有一天,我碰到了一位学生……
她叫陈赛,她有一个不能给她正常母爱的弱智母亲;她有一个家,却是一个不能简单地用“贫困”来形容的家。
我是她的班主任,又是她的语文老师。在陈赛的日记中,我看到她这样写着“妈妈每天披头散发,疯疯癫癫,被人打卖,被人戏弄,可是妈妈却无所谓……为什么偏偏是我有这样的妈妈!”读到这里,我心里一颤,在周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妈妈再丑,女儿也不能嫌弃她,因为她是——妈妈。”
后来,在“母亲节”的班会课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作家史铁生和他母亲的故事,史铁生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因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突然瘫截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所以这位活得最苦的母亲在“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的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要好好儿活”!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就在作家找到自己幸福的时候,他的母亲却永远离开了他!
讲到这里,我看到陈赛望着窗外,泪流满面。后来她在日记本上向我倾诉:“林老师,虽然属于我的母爱不如别人的浓厚,但在妈妈平静下来的时候,妈妈的一个憨笑,妈妈的一次轻抚,都会让我的内心倍感母爱的温暖。”读着这些字句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眼睛一点儿一点儿地湿了,我知道:陈赛这个女孩儿,终究触摸到了人类情感中最本质的东西——良心,这是精神的源头,做人的底子啊。
在学校,我时常能看到陈赛童真的笑脸,但我还是从她的周记中读出了无助、彷徨,甚至自卑。为了帮她解开自己的心结,我去家访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古老的木结构房,20多平方米,房间里黑暗潮湿,闷热不堪。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那天,我破天荒第一次在家访时留下来吃饭。回到学校,我翻开她的日记本,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我在你家吃饭,我看到了一个坚韧的女孩在这里学习,学一本用“精神”书写的无字之书。我相信,贫穷是暂时的,精神却可以创造永恒的财富!”
爱因斯坦说过:什么是素质?当学生把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全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我经常问自己“今天,我该给学生留下点什么?应该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应该是一个“精神的底子”——那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一种美好的信念,一种精神的追求。
播种思想,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那么,播种精神,收获什么呢?我深深感悟:我追求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让家长、让社会今天满意,我执著追求的更是让我的学生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的明天,发自内心地说:“她是我一生中最满意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