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赪桐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7872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赪桐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赪桐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赪桐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8 月第 39 卷第 4 期127赪桐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展望*廖桂花1,2段钰1,2王丛丛1徐明锋1何春梅1苏凌业1郑奕雄2(1.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520;2.广州市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与生物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摘要 赪桐 Clerodendrum japonicum 作为传统的民间药用植物,可全株入药;耐荫性较好,是林下造景的优良灌木树种,具有潜在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研究表明,赪桐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抗补体和抗肿瘤等药效,主要含黄酮类、甾体、香豆素、三萜类等化学成分

2、,并已建立了相应最佳提取工艺。在种苗繁育方面,主要以扦插繁殖为主,可以达到最佳的育苗成效。目前,赪桐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已获得叶绿体基因组和花期全长转录组等序列信息。赪桐由于观赏与药用价值兼备,在林下经济发展、园林绿化及医疗保健方面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了赪桐药理活性、化学成分、繁殖方法、分子生物学研究、经济价值及其产业化应用等研究进展。关键词 赪桐;药理药效;化学成分;种苗繁育;产业化应用中图分类号:S7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053(2023)04-0127-08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Progress and

3、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Clerodendrum japonicumClerodendrum japonicumLIAO Guihua1,2DU Yu1,2WANG Congcong1XU Mingfeng1HE Chunmei1SU Lingye1ZHENG Yixiong2(1.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ilviculture,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Guangdong Academy of Forestry,Guangzhou,Guangdong 510520,China;2.G

4、uangzhou Key Laboratory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College of Agriculture&Biology,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Abstract Clerodendrum japonicum is a traditional folk medicinal plant,and the whole plant can be used as

5、 medicine.C.japonicum has excellent shade tolerance and is an excellent shrub species for understory landscaping,with great potential medicinal and economic value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japonicum has good anti-inflammatory,antibacterial,anticomplementary and antitumor efficacy,mainly containing

6、flavonoids,steroids,coumarins,triterpenoids and other chemical compositions,an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has been established.In terms of seedling production,cuttings can be propagated with optimal results.Currently,the research base of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C.japonicum is rel

7、atively weak,and sequence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chloroplast genome and full-length transcriptome of flowering has been obtained.C.japonicum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understory economic development,landscaping and health care due to both ornamental and medicinal value.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

8、search progress of C.japonicum in terms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chemical composition,propagation methods,molecular biology studies,economic value and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基金项目: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23KYXM08、2023KJCX02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A1515012702)。第一作者:廖桂花(1996),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林下植物栽培与生理,E-mail:。

9、通信作者:王丛丛(1987),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林下植物资源收集与利用,E-mail:。林 业 与 环 境 科 学2023 年8 月第 39 卷第 4 期128Keywords Clerodendrum japonicum;pharmacological efficacy;chemical composition;seedling production;industrialization applications赪桐 Clerodendrum japonicum 是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大青属1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2,又名贞桐花、百日红、耐久朋、荷苞花,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浙

10、江南部、江西南部、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孟加拉、锡金、不丹、中南半岛、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区1。赪桐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中唐时期曾被引种至洛阳3。中国的赪桐属植物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共有 34 种4。其气微味甘,全株可入药用,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中药材5,在传统医学中,常用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皮肤病、肺炎、咳嗽、发烧和结膜炎等病症6。赪桐花冠高脚碟状,朱红色,先端 5 裂,裂片不整齐;花萼红色、花柱细长、花期长,是优良的乡土景观植物5,7。当前,省委深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对乡土景观植物和林下高经济价值植物的开发应用成为热点,本文旨在综述

11、赪桐药理活性、化学成分、繁殖方法、分子生物学特征、经济价值、产业化应用等研究进展,为赪桐栽培育种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1药理药效1.1传统药效赪桐已被广泛用于传统医药研究,中华本草8中提到其全株均可入药,花可安神、止血,主治心悸失眠、痔疮出血;叶具有祛风散瘀、解毒消肿等功效,主治偏头痛、跌打瘀肿、痈肿疮毒;根、茎可清肺热、利小便、凉血止血;临床用于肺热咳嗽、热淋、小便不利、咳血、尿血、痔疮出血、风湿骨痛的治疗。其中,中华本草9傣药卷记载其具有清火解毒、凉血止血、通乳下乳、调经止痛、提气固脱、强筋壮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热涩疼痛、睾丸肿痛、赤白下痢、胸闷、胸痛、月经失调、子宫脱垂、脱肛、腰膝

12、酸痛等5。海南药用植物名录记载赪桐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拔毒、调经散瘀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痔疮出血、痢疾、风湿骨痛、腰肌劳损等疾病10。广西壮族民间老中医秦祥仁组方曾谨遵黄帝内经,总结出治疗咽喉急性疾病的“赪银合剂”组方,具有能显著改善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药用功效11。1.2药理机制赪桐虽然药用历史悠久,但其药理机制研究尚未深入。实验证明,赪桐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补体、抗肿瘤等作用,在药学应用方面潜力较大。1.2.1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赪桐具有抗炎、消炎能力。赪桐根多个部位提取物,均表现出抗炎活性12,对致炎物质诱发的急性炎症具有抑制作用13,其中石油醚部位抗炎作用最明显12。抗炎作用机理

13、主要是通过调节一些炎症影响因子的合成与释放,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提高SOD 活性12,14,具体是通过抑制 NO、TNF-、IL-12、IL-6、IL-1 炎症因子的分泌15。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赪桐抗炎作用过程可能不依赖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HPAA),而与降低MDA、NO 水平,提高 SOD 水平有关16;同时研究发现赪桐抗炎过程是通过作用于活性物质关联的靶点发挥作用,靶点多为功能性蛋白质,表现为一条作用通路可涉及多个靶点,一个靶点可参与多条作用通路17。1.2.2抗菌作用 据研究表明,赪桐茎叶提取物中含有抗菌活性物质,能起到一定的杀菌、抗菌作用。赪桐茎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

14、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3 种供试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菌类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影响蛋白合成,导致 TCA循环减慢而发挥抑菌作用。同时,赪桐提取物的抗菌机理是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影响蛋白合成,从而导致 TCA 循环减慢而发挥抑菌作用18。1.2.3抗补体作用 赪桐是一种含有抗补体活性物质的植物,赪桐醇提取物有较强的经典途径抗补体活性。补体系统具有抗感染功能,激活后能消灭外来微生物并清除机体内不正常的细胞和组织,因此抗补体作用与免疫功能密切关联,能通过抑制补体过度释放而避免引发炎症19。1.2.4抗肿瘤作用 环五肽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

15、用20,研究发现,赪桐地上部分提取物中的环状五肽化合物中的 4 种化合物对 4 种人类癌细胞系129廖桂花等:赪桐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展望(T24、A549、HepG2、MGC-803)显示出微弱的细胞毒性21,推断出赪桐含抗肿瘤活性物质。2成分及工艺2.1化学成分赪桐的黄酮类、甾体、香豆素、三萜类等成分含量较高,个别成分类型的化合物数量也居多(表 1)。目前,已分离鉴定出赪桐地上部分化合物 17 个2。张树琳等对赪桐的地上部分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 16 个单体化合物及 1 对差向异构体22。另外,对其枝条、树皮、叶片材料分离鉴定出 35 个化合物23,包括 4 个环五肽,3 个木脂素类,4

16、个苯乙醇苷芳香醇,9 个萜类和其他类化合物。2.1.1黄酮类化合物 赪桐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主要含小麦黄素24、山奈酚2、高车前素2、木犀草素2、木犀草苷2、毛蕊花糖苷25等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补体等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方面26。2.1.2甾体化合物 赪桐主要含 22,23-二氢菠甾醇24、豆甾醇24、25,26-去氢豆甾醇24、甾醇27等甾体化合物成分。植物化学分离出的甾体和甾体生物碱皂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细胞毒、抗病毒、抗炎和抗真菌特性28。2.1.3香豆素化合物 赪桐含 6-甲氧基-2H-色烯-2-酮等香豆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

17、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凝血、抗菌、杀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应用领域广泛29。2.1.4三萜化合物 赪桐主要含乌索酸24、木栓酮2等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丰富、种类繁多的天然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菌类、蕨类及海洋生物中,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30。2.1.5苯丙素苷化合物 赪桐含 monoacetyl、mar-tinoside、acteoside、clerodenoside A 等化合物24。苯丙素苷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真菌、抗高血压、糖尿病等潜在活性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31。2.1.6挥发性化合物 田雯等32鉴定出赪桐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提取物含有油

18、酸、亚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新植二烯、六氢法尼基丙酮、叶绿醇及维生素等 21 种挥发性化合物。2.1.7其他化合物 赪桐含有丁二酸酐24、金合欢素2、类叶升麻苷17及咖啡酸25;另外可能含有蛋白质27、糖27、鞣质27、有机酸27、皂苷27、酚类27与内酯27等化学成分。2.2提取工艺秦祖杰等33最早建立了赪桐根总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的体系(图 1),采用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 显色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赪桐根中总黄酮含量,总黄酮的线性范围为 8.58451.504 mg/L(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11%,R

19、SD0.24%(n=6);最佳提取工艺为 15 倍量 50%乙醇超声提取 1.5 h。丘琴等34进一步丰富赪桐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3 个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类别Category名称Name黄酮类Flavonoids(1)粗毛豚草素2/高车前素17hispidulin、(2)芹菜素 apigenne2(3)芹菜素-7-O-D-葡萄糖苷 apigene-O-D-glucopyranoside2(4)小麦黄素 tricin24(5)山奈酚 kaempferol17(6)木犀草素 luteolin17(7)金合欢素 acacetin17(8)

20、-D-galactopyranoside,4-hydroxyphenyl2甾体类Steroids(1)-谷甾醇 sitosterol2(2)-胡萝卜苷 daucosterol2(3)豆甾-4 烯-6-醇-3-酮 stigmast-4-ene-6-ol-3-one2(4)22,23-二氢菠甾醇 22,23-dihydrospinasterol24(5)豆甾醇24stigmasterol表1赪桐主要化学成分Table1C.japonicusmainchemicalcomposition林 业 与 环 境 科 学2023 年8 月第 39 卷第 4 期130类别Category名称Name香豆素类C

21、oumarins(1)6-甲氧基-2H-色烯-2-酮 6-methoxycoumarin2三萜类Triterpenoids(1)木栓酮 friedelin2(2)乌索酸 ursolic acid24(3)(-)-去氢催吐萝芙叶醇 dehydrovomifoliol23(4)(-)-地芰普内酯 loliolide23(5)megastigm-5-en-3,9-diol23(6)(3R,6E,10S)-2,6,10-trimethyl-3-hydroxydodeca-6,11-diene-2,10-dio23(7)(2R)-butylitaconic acid23(8)3-(3-hydroxybu

22、t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23(9)6R,9S)-3-oxo-ionol23苯丙素苷类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1)毛蕊花糖苷25/类叶升麻苷17Acteoside环五肽Cyclic pentapeptid(1)japonicum cyclic pentapeptide A23(2)japonicum cyclic pentapeptide B23(3)hydroxyhomodestruxin B23(4)hydroxydestruxin B23苯乙醇苷类Phenylethanol glycosides(1)马

23、蒂罗苷23(2)2-O-乙酰基马蒂罗苷23(3)单乙酰基马蒂罗苷23(4)赪桐苷 A23木脂素类Lignans(1)7-hydroxy syringaresinol23(2)(-)-梣皮树脂醇23(3)(-)-丁香树脂醇23挥发性类Volatiles(1)油酸 oleic acid32(2)亚麻酸甲酯 methyl Linolenate32(3)棕榈酸甲酯 methyl hexadecanoate 32(4)亚油酸甲酯 methyl linoleate 32(5)新植二烯 7,11,15-trimethyl-3-methylidene-hexadec-1-ene32(6)六氢法尼基丙酮 hex

24、ahydrofarnesylacetone32(7)叶绿醇 phytol32(8)维生素 vitamin e32其他Other(1)4,6-二对羟基羟基苯乙酰氧基-D 葡萄糖2(2)2-甲氧基对苯二酚-4-D 叱喃葡萄糖苷 tachioside2(3)咖啡酸乙酯 ethyl caffeate2(4)十六碳酸 exadecenoic acid2(5)连翘环己醇酮 rengyolone2(6)丁二酸酐 succinic anhydride24(7)咖啡酸 caffeic acid25(8)细胞松弛素 O cytochalasin O23(9)马桶花酮 argutone23(10)富马酸 fumar

25、ic acid23(11)4-羟基-2-甲基氧苯甲酸甲酯 methyl 4-hydroxy-o-anisate2(12)5-羟甲基糠醛 5-Hydroxymethylfurfural23(13)3,4-二羟基苯甲醛 Protocatechualdehyde23(14)对羟基苯乙醇 4-Hydroxyphenethyl alcohol23(15)对羟基苯甲酸 4-Hydroxybenzoic acid23(16)对羟基苯甲醛 4-Hydroxybenzaldehyde23(17)对二苯甲酸 terephthalic acid23(1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 p-Coumaric acid23(19

26、)顺式-对羟基肉桂酸 cis-4-Hydroxycinnamic Acid23(20)对甲氧基苯乙酸 4-Methoxyphenylacetic acid23(21)5-羟基麦芽酚23(22)4-hydroxy-3-methoxy-Benzeneethanol2(23)decumbic acid23(24)cis-2,4-dihydroxy-2-(2-hydroxyethyl)cyclohex-5-en-1-one)23131廖桂花等:赪桐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展望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同样以芦丁为对照,结果显示赪桐根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酶的用量(0.35%)、

27、酶解温度(62)、酶解时间(125.7 min),总黄酮含量的预测值为 10.37 mg/g。张树琳等22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对赪桐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进行结构鉴定。用 95%乙醇对赪桐干燥的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利用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型 HPLC,得到两种先前未描述的化合物21。丘琴等25通过 HPLC法,建立了测定赪桐根 3 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张雅昆等35以赪桐中类叶升麻苷的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神经网络法等,有效优化赪桐类叶升麻苷的提取工艺。目前已建立不同产地赪桐根 75%乙醇提取物 HPLC 指纹图谱,经聚类分析和

28、主成分分析均将赪桐根按照成分差异区分为 4 类36。柳贤福等37研究广西产赪桐的HPLC 指纹图谱,并建立含 12 个共有峰的赪桐特征指纹图谱,研究显示不同产地赪桐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 0.9,同时反映了同一产地赪桐中化学成分的趋同,并表示可用于赪桐药材的质量控制。3繁殖方法研究表明,赪桐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及对弱光的利用能力38,强光照会抑制其生长,赪桐在遮荫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生长优势39。种苗繁育过程中,赪桐对营养元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合理施肥有助于苗木生长发育。目前关于赪桐种苗繁育技术的报道尚少,主要包括扦插繁殖、组培繁殖和种子繁殖等。3.1扦插繁殖赪桐茎段芽点繁多,扦插是赪桐繁殖常用的育苗方

29、法。选取无病虫害、粗细均匀的一年生赪桐枝条,每个插穗保留 23 个腋芽,插穗下端 5 cm埋入混合基质育苗杯中。实验证明,激素能有效地促进赪桐插穗生根和壮苗40。采用不同浓度梯度 NAA 或 IBA 植物激素、不同浸泡时间梯度处理赪桐插穗,发现 NAA 或 IBA 浓度在 100200 mg/L、浸泡 3060 min 效果最佳。3.2组培繁殖赪桐组培快繁技术的建立,可以更好的保存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Preparation of reference solution)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Preparation of test solution)3 测定方法及波长选择(Determinati

30、on method and wavelength selection)4 标准曲线的绘制(Drawing of standard curves)5 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Study on single factor of extraction process)6 正交试验(Orthogonal test)7 验证试验(Verification test)9 样品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samples)8 方法学考察(Methodological investigation)直接紫外-可见分光亮度法(Direct UV-Vis luminance method)NaNO2-Al(

31、NO3)3-NaOH显色法(NaNO2-Al(NO3)3-NaOH chromogenic method)AlCl3显色法(AlCl3 chromogenic method)HCl-Mg显色法(HCl-Mg chromogenic method)提取方法的考察(Investigation of extraction methods)物料比的考察(Investigation of material ratio)提取溶剂浓度的考察(Study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ion solvent)图 1赪桐根中总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流程Figure1Theoptimu

32、mextractionprocessoftotalflavonoidsfromtherootofC.japonicus林 业 与 环 境 科 学2023 年8 月第 39 卷第 4 期132扩繁优质种质资源。赪桐组培繁殖以嫩芽为外植体;采用 75%乙醇和 0.1%的升汞溶液进行消毒处理,诱导不定芽发生;最后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41。基于组培快繁方法的建立,以切取赪桐无菌带叶叶柄为诱导材料,设置多倍体诱导剂秋水仙素水溶液浓度为 20 mg/L 进行处理,已获得赪桐多倍体无菌苗42。3.3种子繁殖赪桐种子带有质地坚硬种壳,影响种子萌发。实验证明,破壳处理方法能极显著地提高赪桐种子发芽率,发芽率达到

33、92%;另外选择 3 cm 播种深度、烘焙处理 6 h、自然水浸泡处理 72 h、浓度为 30 mg/L 的萘乙酸、25 mg/L 赤霉素、30 mg/L的 6-BA 激素浸泡处理等方法,均可提高赪桐种子发芽率38。3.4不同繁殖方法特点分析在赪桐的常规育苗实践中,一般扦插繁殖最为常用。赪桐生长 1 年以上的木质化枝条,具有较好的生根性能。当温度 25、湿度 70%75%时,扦插条 710 天即可萌发新根,1 年生扦插苗一般繁育成本 23 元/株。目前,基于赪桐扦插苗繁育技术,按照株距 0.3 m0.3 m 的采穗园种植规格,每亩每年可采穗条至少 22 000 条。在组培繁殖方法中,赪桐茎段和

34、叶片由于具有绒毛,获取无菌外植体过程较为困难,原材料损耗较多,组培瓶苗繁育成本 46 元/株。赪桐组培苗生长较为缓慢,育苗周期较长导致成本升高。赪桐的结实率较低,种子繁殖方式很少采用,且种子具有坚实的硬壳,导致发芽率较低,一般不采用种子繁殖进行造林育苗。4分子生物学研究4.1叶绿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在系统发育、居群遗传和谱系地理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43,赪桐叶绿体基因组的获取对其种群进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赪桐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 152 171 bp,包括 83 415 bp 的大单拷贝区(LSC)和 17 318 bp 的小单拷贝区,由一对 25 719 bp 的反向重复区分隔。叶绿体基

35、因组编码 133 个基因,包括 88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 个 tRNA 基因和 8 个 rRNA 基因44。同时利用叶绿体基因组信息比对发现,赪桐与同属于大青属 Clerodendrum 的海通 C.mandarinorum 和滇常山 C.yunnanense 两种植物亲缘关系较密切45。4.2全长转录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常被应用到植物转录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遗传学等研究中46,全长转录组数据是赪桐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赪桐花期不同组织部位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47,共获得 31 368 条转录本序列,注释到 30 473个基因。根据 GO 功能注释,分别有 109 844 条GO

36、 条目参与生物过程,75 764 条参与细胞组分,28 724 条参与分子功能。通过 KEGG 数据库分析,共有 9 681 条序列参与了 138 条代谢通路,其中有4 653 条序列参与了 43 条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路径。全长转录组通过注释,预测到 CDS 序列 31 368个,662 个转录因子,5 405 个跨膜蛋白,6 066 个SSR,749 个 lncRNA。4.3基因研究在获得赪桐第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基础上,利用 RT-qPCR 技术,已筛选出 CjUBQ-1 和CjACT-2 为赪桐基因表达分析的最优内参基因48。理想的内参基因应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以及在各类型细胞或者组织中均

37、能稳定表达,内参基因是分析药用植物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需借助的一种参考49。生物信息学在植物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用于植物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方面信息收集,有助于植物的生理、生化和遗传机制的探究50。赪桐 bHLH 和 NAC 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已有报道51-52,此外对赪桐 FT 同源基因也开展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且揭示了赪桐 CjFT1 和CjTFL1-2 参与赪桐成花调节途径53。5经济价值及产业化利用方向赪桐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林下观赏与药用功能兼备的植物,在资源挖掘与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耐荫性灌木不仅具有调节环

38、境温湿度,塑造林荫空间结构等多种功能,还可以稳定人工林下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绿美广东行动的林相改造和森林质量提升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赪桐花型奇特、圆锥花序大而开展,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赪桐全株可入药,其总黄酮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且不依赖 HPAA 系统;赪桐总黄酮总抗氧化能力与Vc 相当,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药用价值极133廖桂花等:赪桐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展望高。加强赪桐优质资源挖掘、筛选与鉴评、配套绿色高效育苗技术,对助力林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药用植物研究和发展至 4.0 时代54,开展药用植物种质的培育创新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55。赪桐含有的黄酮、甾体、香豆素、萜类以及

39、挥发性化合物等,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菌等药理作用,同时具有清火解毒、治肺热咳嗽等多种功效。赪桐主要化学物质的提取与测定,以及叶绿体基因组完整序列和第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的获取,对未来赪桐有效成分利用及药理活性物质代谢生理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赪桐作为一种良好的林下药用植物,主要研究与利用方向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成分及药理研究方面,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食疗保健和临床药学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抗癌医学治疗方面,赪桐地上部分提取物对人类癌细胞系表现出细胞毒性,在抗癌方向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1;在植物类杀虫试剂研发方面,赪桐石油醚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具有很好的杀虫作用,在未来植

40、物源杀虫剂研发方面意义重大32;在食疗保健方面,赪桐干燥根已建立三项相关中药饮片质量标准56-58,其中“赪银合剂”在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已有临床应用;在云南地区,赪桐的花序被用作林森蔬菜食用59。赪桐作为适生性良好的观赏植物,在园林观赏和造景绿化方面早有应用,利用形式多以在公园片植、林下造景等配置方式种植于花坛、林下和坡地等,具有生态美化的作用效果4。另外,赪桐目前仅有“状元红 1 号”1 个新品种登记,其新优种质创制需求随着园林景观造景及林下经济发展日益增强。针对赪桐现有国内外利用现状,在种源性状调查、优质资源挖掘及利用等方面均需继续深入。参考文献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

41、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5(1):187.2 尚冀宁.黄缨菊和赪桐化学成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3 俞香顺.“刺桐赪桐油桐”考论J.中国农史,2011,30(2):50-55,49.4 罗倩,李灿,翁殊斐.赪桐属植物在热带园林中配置应用探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6,36(3):82-86.5 谭文红,韦群辉,李宏哲,等.傣药赪桐的鉴别研究J.中药材,2010,33(5):710-711.6 贾敏如,李星炜.中国民族药志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68.7 吴怀恩,丘琴,陆海琳,等.赪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J.中药材,2010,33(9):1392-1394

42、.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六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71-572.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傣药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52.10 王祝年,肖邦森.海南药用植物名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442.11 秦祖杰,张勉,宋宁.赪银合剂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307-310.12 唐云丽,刘君君,潘翠柳,等.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抗炎活性的比较J.中成药,2019,41(3):663-668.13 陈俊,唐云丽,梁洁,等.赪桐根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43、2013,16(2):11-13.14 唐云丽,刘君君,谢海玉,等.赪桐根3种提物部位对炎症组织及血清中主要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4135-4139.15 魏江存,秦祖杰,蔡文威,等.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40(6):677-682,688.16 魏江存,秦祖杰,覃丽萍,等.赪桐总黄酮抗炎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135-140.17 张雅昆,王亭亭,霍晓敏,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赪桐潜在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

44、1):64-67,77,128-129.18 罗泽萍,潘立卫,李丽.赪桐提取物抗菌活性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理J.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778-2786.19 焦杨,邹录惠,邱莉,等.5种马鞭草科药用植物的抗补体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6,47(4):469-473.20 MORITA H,NAGASHIMA S,TAKEYA K,et al.Astins A and B,antitumor cyclic pentapeptides from Aster ta-taricus J.Chem.Pharm.Bull.,1993,41(5):992-993.21 ZH

45、ANG S L,HUANG R Z,LIAO H B,et al.Cy-clic pentapeptide type compounds from 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J.Tetrahedron Let-ters,2018,59(38):3481-3484.22 张树琳,廖海兵,梁东.壮药赪桐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3):2732-2739.23 张树琳.赪桐和星宿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24 田军,孙汉董.赬桐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5(1):103-108.25

46、丘琴,卢诗剑,潘翠柳,等.HPLC同时测定赪桐根3种不林 业 与 环 境 科 学2023 年8 月第 39 卷第 4 期134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2):140-144.26 钟朝敏,徐念智,李兵.酰化黄酮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23):58-68.27 秦祖杰,唐梦莹,梁洁,等.赪桐根的化学成分预试验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3):44-46.28 LU Y,LUO J,KONG L.Steroidal alkaloid saponins and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47、 Solanum surattenseJ.Phyto-chemistry,2011,72(7):668673.29 王荣香,宋佳,孙博,等.香豆素类化合物功能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2,42(12):79-90.30 何诗能,张清,谭珍媛,等.三萜类化合物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23,45(5):41-50.31 李树春,周静,李中军.苯丙素苷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4(1):14-18.32 田雯,薛站,霍晓敏,等.赪桐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斜纹夜

48、蛾的杀虫活性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11):35-38.33 秦祖杰,梁洁,孙正伊.赪桐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60-62.34 丘琴,黄秋艳,卢显兴,等.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4):109-114,288.35 张雅昆,王亭亭,张洪艳,等.基于神经网络和响应面法优化赪桐中类叶升麻苷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饲料研究,2022,45(24):57-61.36 丘琴,郭炎玲,潘翠柳,等.基于多种分析模式建立赪桐根HPLC指纹图谱J.中药材,2020,43(3):635-63

49、9.37 柳贤福,梁洁,秦祖杰.广西产赪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6,31(5):495-496.38 李万蕊,王清隆,叶才华,等.不同处理方法对赪桐种子萌发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6,36(4):24-29.39 黄伟燕,冯志坚.光照强度对赪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林业与环境科学,2020,36(4):96-101.40 黄东瑞,王瑛华,陈刚,等.不同激素处理对鼎湖山状元红扦插繁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2):40-43,143.41 苏凌业,何春梅,王丛丛,等.一种赪桐的组培快繁方法P.广东省:CN111202002B,2022-04-19.

50、42 苏凌业,王洪峰,何春梅,等.一种赪桐多倍体的高效诱导方法P.广东省:CN114303946B,2022-09-20.43 樊守金,郭秀秀.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及应用进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7(1):22-31.44 LONG X,PAN Y,WENG Y,et al.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J.Mito-chondrial DNA Part B,2021,6(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